居家隔离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姜时愿的作息依然保持着纽约的节奏。依旧是在凌晨打开笔记本电脑,线上学习着音乐理论课或是音乐史课程。
“这段要特别注意对位法的运用……”教授的声音透过网络传来,偶尔夹杂着几声咳嗽。
姜时愿认真记着笔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学习结束后,在重庆的晨光中躺在床上进入睡眠。中午十二点,姜时愿在床上伸了个懒腰然后起床洗漱。她走出房间,厨房飘来的香气让她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林文茵正把最后一道清蒸鱼端上桌,鱼身上撒着翠绿的葱花,淋着热油滋滋作响。
“社区今天运气不错,分到了一条活鱼。”林文茵摘下围裙,给女儿盛了碗米饭,“快尝尝,妈妈特意少放了辣椒,怕你太久没吃辣不适应。”
姜时愿夹了一筷子鱼腹肉,鲜嫩的鱼肉在舌尖化开:“好吃!比纽约的中餐馆强多了。”
“那当然,”林文茵得意地笑了,“这可是嘉陵江的鱼。对了,你爸今天又去医院了,说晚上可能回不来。”两人安静地吃着饭,阳光透过纱帘在餐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收拾碗筷时,林文茵突然提议:“下午要不要合奏一曲?妈妈最近在练《梁祝》的钢琴版。”
姜时愿眼睛一亮:“好啊!我正好想试试小提琴部分。”
午后的琴房里,母女俩并肩而坐。林文茵的手指在琴键上流畅地舞动,姜时愿的琴弓轻轻搭上弦。
林文茵的手指从琴键上缓缓抬起,最后一个音符在琴房里轻轻回荡。她转头看向女儿,眼角泛起细小的笑纹。
“岁岁,你现在拉琴的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阳光透过纱帘,在姜时愿的侧脸投下温柔的光影,“每个音符都更有故事了。”
姜时愿放下琴弓,琴弦还微微颤动:“教授也说我的演奏更成熟了。”
林文茵伸手整理女儿额前的碎发,指尖碰到她练琴时留下的薄汗:“妈妈听了你最近的练习,就知道你已经做好决定了。”她停顿了一下,“要继续考茱莉亚的硕士,是吗?”
姜时愿点点头,琴弓在手中无意识地转了个圈:“嗯,我想再多学习学习。”
林文茵温柔的注视着她,“你知道吗,去年看见你和乐团的表演,我就想着,我的女儿真的好厉害。”
姜时愿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她低头擦拭琴弦,掩饰着泛红的眼角:“那是因为从小就有最好的老师教我。”
林文茵轻轻将女儿揽入怀中,手指抚过她柔软的发丝,“妈妈相信,总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你的琴声。”
姜时愿靠在母亲肩头,闻着她身上熟悉的栀子花香,突然笑了:“我以后肯定会开自己的独奏会。”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到时候你和爸爸必须都在第一排。”
林文茵捏了捏女儿的脸颊,像她小时候那样:“那当然,我们还要给你献花呢。”
她的目光越过钢琴,望向墙上姜时愿第一次登台的照片,“从你六岁第一次上台,我们就从没错过任何一场演出。”
姜时愿把下巴搁在母亲肩上,“我还要请你们上台,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第一位钢琴伴奏老师是谁。”
“那妈妈得好好练琴了,”林文茵故作严肃地挺直腰板,“可不能给未来的演奏家丢脸。”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琴房里回荡着母女俩的笑声,和那些未完待续的旋律。
又是一个凌晨,姜时愿合上笔记本电脑,揉了揉酸痛的后颈。她轻手轻脚地下楼,想倒杯温水喝。
厨房的灯亮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冰箱前。姜明远听到动静转过身,白大褂下摆还沾着消毒水的痕迹,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
“爸?”姜时愿小声惊呼,“你怎么这个点回来了?”
姜明远从冰箱里拿出矿泉水灌了一大口:“刚下夜班,回来拿换洗衣服。”他上下打量着女儿,“你今天有课吗?”
姜时愿点点头,给父亲倒了杯温水:“纽约时间的课嘛。你吃饭了吗?要不要我给你煮碗面?”
“不用,医院有盒饭。”姜明远接过水杯,指尖还带着酒精消毒后的凉意。他看了眼手表,“我待会就得走,发热门诊还有病人等着。”
姜时愿注意到父亲眼底的青黑,在厨房顶灯下格外刺眼。她突然上前一步,抱住了这个浑身消毒水味的男人。姜明远愣了一下,轻轻拍着女儿的背:“怎么了?”
姜时愿把脸埋在他肩头,声音闷闷的,“没什么,就是觉得你太累了……”
姜明远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些许疲惫却依然坚定。他轻轻揉了揉女儿的头发,像她小时候那样。
“爸爸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现在疫情就是战场,爸爸是战士,必须站在最前线。”
姜时愿抬起头,看着父亲疲惫却坚定的眼睛:“我知道。但你要答应我,一定要做好防护。”
姜明远笑着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包N95口罩:“看,爸爸随身带着呢。”他看了看时间,“我得走了,你和妈妈在家要照顾好自己。”
姜时愿站在门口,看着父亲的车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渐渐远去。她轻轻关上门,发现母亲不知何时已经站在楼梯口,身上披着件单薄的睡袍。
“你爸又走了?”林文茵的声音里带着心疼,却也有理解。
姜时愿点点头,“他说发热门诊还有病人等着。”
林文茵叹了口气,拢了拢睡袍:“来,妈妈给你煮碗小面。这个点下课,肯定饿了。”
姜时愿跟着母亲走进厨房,看着她在暖黄的灯光下熟练地忙碌。
林文茵的动作行云流水——水壶在灶台上发出轻响,面条在滚水中舒展,葱花在案板上被切成细碎的翠绿。
“妈,你也吃点吧。”姜时愿拉开冰箱门,取出两个鸡蛋。
林文茵笑着接过:“好,陪我们岁岁一起吃。”她手腕一翻,鸡蛋在锅边轻轻一磕,蛋液滑入沸水,瞬间绽放成漂亮的蛋花。
晨光微熹时分,母女俩坐在餐桌前,两碗小面冒着热气。姜时愿挑起一筷子面条,红油汤底上浮着翠绿的葱花。
“慢点吃,别烫着。”林文茵轻轻吹着自己碗里的热气,目光温柔地落在女儿身上。“吃完去补个觉。”
姜时愿点点头,低头喝了一口面汤。热辣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熬夜的疲惫。
“妈,你也别太累了。”姜时愿轻声说,“网课录得怎么样?”
林文茵笑了笑,用筷子搅动着碗里的面条:“还行,就是对着镜头讲课总有些不习惯。”她顿了顿,“不过比起你爸,我这算轻松的了。”
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第一缕阳光透过厨房的纱帘,在餐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母女俩安静地吃着面,偶尔交流几句,在这个清晨,享受着难得的温馨时光。
        “这段要特别注意对位法的运用……”教授的声音透过网络传来,偶尔夹杂着几声咳嗽。
姜时愿认真记着笔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学习结束后,在重庆的晨光中躺在床上进入睡眠。中午十二点,姜时愿在床上伸了个懒腰然后起床洗漱。她走出房间,厨房飘来的香气让她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林文茵正把最后一道清蒸鱼端上桌,鱼身上撒着翠绿的葱花,淋着热油滋滋作响。
“社区今天运气不错,分到了一条活鱼。”林文茵摘下围裙,给女儿盛了碗米饭,“快尝尝,妈妈特意少放了辣椒,怕你太久没吃辣不适应。”
姜时愿夹了一筷子鱼腹肉,鲜嫩的鱼肉在舌尖化开:“好吃!比纽约的中餐馆强多了。”
“那当然,”林文茵得意地笑了,“这可是嘉陵江的鱼。对了,你爸今天又去医院了,说晚上可能回不来。”两人安静地吃着饭,阳光透过纱帘在餐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收拾碗筷时,林文茵突然提议:“下午要不要合奏一曲?妈妈最近在练《梁祝》的钢琴版。”
姜时愿眼睛一亮:“好啊!我正好想试试小提琴部分。”
午后的琴房里,母女俩并肩而坐。林文茵的手指在琴键上流畅地舞动,姜时愿的琴弓轻轻搭上弦。
林文茵的手指从琴键上缓缓抬起,最后一个音符在琴房里轻轻回荡。她转头看向女儿,眼角泛起细小的笑纹。
“岁岁,你现在拉琴的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阳光透过纱帘,在姜时愿的侧脸投下温柔的光影,“每个音符都更有故事了。”
姜时愿放下琴弓,琴弦还微微颤动:“教授也说我的演奏更成熟了。”
林文茵伸手整理女儿额前的碎发,指尖碰到她练琴时留下的薄汗:“妈妈听了你最近的练习,就知道你已经做好决定了。”她停顿了一下,“要继续考茱莉亚的硕士,是吗?”
姜时愿点点头,琴弓在手中无意识地转了个圈:“嗯,我想再多学习学习。”
林文茵温柔的注视着她,“你知道吗,去年看见你和乐团的表演,我就想着,我的女儿真的好厉害。”
姜时愿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她低头擦拭琴弦,掩饰着泛红的眼角:“那是因为从小就有最好的老师教我。”
林文茵轻轻将女儿揽入怀中,手指抚过她柔软的发丝,“妈妈相信,总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你的琴声。”
姜时愿靠在母亲肩头,闻着她身上熟悉的栀子花香,突然笑了:“我以后肯定会开自己的独奏会。”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到时候你和爸爸必须都在第一排。”
林文茵捏了捏女儿的脸颊,像她小时候那样:“那当然,我们还要给你献花呢。”
她的目光越过钢琴,望向墙上姜时愿第一次登台的照片,“从你六岁第一次上台,我们就从没错过任何一场演出。”
姜时愿把下巴搁在母亲肩上,“我还要请你们上台,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第一位钢琴伴奏老师是谁。”
“那妈妈得好好练琴了,”林文茵故作严肃地挺直腰板,“可不能给未来的演奏家丢脸。”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琴房里回荡着母女俩的笑声,和那些未完待续的旋律。
又是一个凌晨,姜时愿合上笔记本电脑,揉了揉酸痛的后颈。她轻手轻脚地下楼,想倒杯温水喝。
厨房的灯亮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冰箱前。姜明远听到动静转过身,白大褂下摆还沾着消毒水的痕迹,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
“爸?”姜时愿小声惊呼,“你怎么这个点回来了?”
姜明远从冰箱里拿出矿泉水灌了一大口:“刚下夜班,回来拿换洗衣服。”他上下打量着女儿,“你今天有课吗?”
姜时愿点点头,给父亲倒了杯温水:“纽约时间的课嘛。你吃饭了吗?要不要我给你煮碗面?”
“不用,医院有盒饭。”姜明远接过水杯,指尖还带着酒精消毒后的凉意。他看了眼手表,“我待会就得走,发热门诊还有病人等着。”
姜时愿注意到父亲眼底的青黑,在厨房顶灯下格外刺眼。她突然上前一步,抱住了这个浑身消毒水味的男人。姜明远愣了一下,轻轻拍着女儿的背:“怎么了?”
姜时愿把脸埋在他肩头,声音闷闷的,“没什么,就是觉得你太累了……”
姜明远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些许疲惫却依然坚定。他轻轻揉了揉女儿的头发,像她小时候那样。
“爸爸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现在疫情就是战场,爸爸是战士,必须站在最前线。”
姜时愿抬起头,看着父亲疲惫却坚定的眼睛:“我知道。但你要答应我,一定要做好防护。”
姜明远笑着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包N95口罩:“看,爸爸随身带着呢。”他看了看时间,“我得走了,你和妈妈在家要照顾好自己。”
姜时愿站在门口,看着父亲的车灯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渐渐远去。她轻轻关上门,发现母亲不知何时已经站在楼梯口,身上披着件单薄的睡袍。
“你爸又走了?”林文茵的声音里带着心疼,却也有理解。
姜时愿点点头,“他说发热门诊还有病人等着。”
林文茵叹了口气,拢了拢睡袍:“来,妈妈给你煮碗小面。这个点下课,肯定饿了。”
姜时愿跟着母亲走进厨房,看着她在暖黄的灯光下熟练地忙碌。
林文茵的动作行云流水——水壶在灶台上发出轻响,面条在滚水中舒展,葱花在案板上被切成细碎的翠绿。
“妈,你也吃点吧。”姜时愿拉开冰箱门,取出两个鸡蛋。
林文茵笑着接过:“好,陪我们岁岁一起吃。”她手腕一翻,鸡蛋在锅边轻轻一磕,蛋液滑入沸水,瞬间绽放成漂亮的蛋花。
晨光微熹时分,母女俩坐在餐桌前,两碗小面冒着热气。姜时愿挑起一筷子面条,红油汤底上浮着翠绿的葱花。
“慢点吃,别烫着。”林文茵轻轻吹着自己碗里的热气,目光温柔地落在女儿身上。“吃完去补个觉。”
姜时愿点点头,低头喝了一口面汤。热辣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熬夜的疲惫。
“妈,你也别太累了。”姜时愿轻声说,“网课录得怎么样?”
林文茵笑了笑,用筷子搅动着碗里的面条:“还行,就是对着镜头讲课总有些不习惯。”她顿了顿,“不过比起你爸,我这算轻松的了。”
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起来,第一缕阳光透过厨房的纱帘,在餐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母女俩安静地吃着面,偶尔交流几句,在这个清晨,享受着难得的温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