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阳光透过纱帘洒进客厅,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姜时愿坐在琴凳上,右手小指缠着父亲昨晚给贴的肌效贴,琴弓在弦上缓缓滑动。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的旋律流淌而出,第二小提琴部的和声线条在她指尖逐渐清晰。
“岁岁,休息一会儿吧。”林文茵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剪刀修剪花枝的清脆声响,“来看看我新买的白玫瑰。”
姜时愿放下琴弓,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右肩。客厅的茶几上已经摆了几个插花作品——淡紫色的风信子配白色满天星,嫩黄的向日葵搭配翠绿的尤加利叶,还有一束火红的枫叶插在素白瓷瓶里,秋意盎然。
“妈,你什么时候买了这么多花?”姜时愿轻轻触碰一朵半开的玫瑰,花瓣上还带着晨露的湿润。
林文茵从厨房捧出一大把新鲜的白玫瑰,花茎上尖锐的刺已经被仔细地修剪干净:“早上去了趟花鸟市场,看到这些花开得正好。”她将花束放在女儿面前,“你闻闻,有淡淡的茶香。”
姜时愿俯身,花香清冽中带着一丝甜意,确实像极了父亲常喝的银针白毫。林文茵已经取来一个深蓝色的玻璃花瓶,开始修剪花枝。
“来,试试这个。”她将剪刀递给女儿,“插花和音乐很像,都要讲究层次和节奏。”
姜时愿接过剪刀,学着母亲的样子斜切花茎。阳光透过玻璃瓶,在水中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她小心地将第一支玫瑰插入瓶中,然后是第二支、第三支...不知不觉间,一个错落有致的插花作品渐渐成型。
“漂亮。”林文茵微笑着评价,“你很有天赋,岁岁。”
姜时愿看着自己的作品,白玫瑰在蓝色花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纯净。她突然想起之前在一本书上看见的话——“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插花,都在追求同样的和谐与美感。”
周日下午,姜时愿练完琴回到房间,发现书桌上多了一个小巧的玻璃瓶,里面插着三支白玫瑰,正是她昨天的作品。
花茎下方缠着一圈淡紫色的丝带,打了个精致的蝴蝶结——母亲的手笔。她轻轻碰了碰花瓣,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周一清晨,秋雨悄然而至。姜时愿撑着伞走进校园,雨水在伞面上敲打出不规则的节奏。教学楼前的公告栏前已经围了不少人,月考成绩出来了。
课间时分,班主任将成绩单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公告板上。同学们立刻蜂拥而上,有人欢呼,有人叹气,还有人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拍照。姜时愿坐在座位上没动,等第一波人潮散去才起身。
她站在公告板前,目光顺着名单往下滑。班级第三名,年级第七。数学115分,语文109分,英语112分...各科成绩整齐地排列着,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
“哇,岁岁你年级前十!”杨灿灿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声音里满是羡慕,“我要是能进前五十,我妈就得烧高香了。”
姜时愿轻轻摇头:“数学最后一道题没做完整。”她的目光扫过年级排名,看了一眼就回到座位。
姜时愿翻开数学试卷,最后那道立体几何题旁边打着一个鲜红的减四。她的解法没有错,只是省略了一个非关键步骤。如果按照标准格式来写,或许就不会扣分了。
窗外的雨还在下,水滴顺着玻璃窗蜿蜒而下,像一首无声的奏鸣曲。姜时愿从书包里取出笔记本,开始认真抄写错题。右手小指上的肌效贴微微发皱,她轻轻抚平,然后继续书写。
教室里嘈杂的声音渐渐远去,笔尖与纸面摩擦的沙沙声成为唯一的背景音。姜时愿偶尔抬头,透过雨雾朦胧的窗户,能看到远处音乐楼的轮廓——那里有她另一个世界的舞台。
白玫瑰的香气似乎还萦绕在鼻尖,提醒着她周末那份短暂的宁静与美好。母亲插花时专注的侧脸,父亲检查她手指时微蹙的眉头,这些画面比成绩单上的数字更加鲜活。
姜时愿低头继续书写,数学符号与小提琴谱号在她脑海中交替浮现,构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雨声渐歇,阳光透过云层,在教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姜时愿合上笔记本,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出一段旋律——那是她今天早上在雨中即兴想到的小调,尚未成形,却已有了自己的生命。
午休时分的阳光斜斜地洒在音乐教室的木地板上,姜时愿正专注地调试琴弦,琴弓与琴弦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她左手边放着打开的便当盒,里面的三明治只咬了一口。
突然,教室门被猛地推开,林小满和李云明打闹着闯了进来。
“李云明你找死啊!敢偷吃我的布丁!”林小满举着空荡荡的布丁盒,气得脸颊通红。
“谁让你走那么慢!”李云明灵活地躲到钢琴后面,还不忘做了个鬼脸,“再说了,王俊凯也吃了!”
跟在两人身后的王俊凯无奈地举起双手:“我只尝了一小口。”他穿着整洁的校服,领口微微敞开,手里还拿着一盒草莓牛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轮廓。
姜时愿放下琴弓,无奈地看着这三个不速之客:“不是说去食堂吃饭吗,怎么这么快?”
林小满立刻抛弃了追打李云明的计划,一屁股坐在姜时愿旁边的椅子,她顺手拿起姜时愿的三明治咬了一大口,\"饿死我了,食堂今天人超多。\"
李云明已经自来熟地翻起了姜时愿的便当盒:“哇,还有水果!岁岁你妈妈手艺真好。”
王俊凯默默走到钢琴旁坐下,把草莓牛奶放在姜时愿的琴盒旁边:“月考成绩出来了。”他的声音很轻,却让原本吵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别提了!”林小满哀嚎一声,“数学差点不及格,我妈说要没收我手机一周。”
“岁岁,休息一会儿吧。”林文茵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剪刀修剪花枝的清脆声响,“来看看我新买的白玫瑰。”
姜时愿放下琴弓,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右肩。客厅的茶几上已经摆了几个插花作品——淡紫色的风信子配白色满天星,嫩黄的向日葵搭配翠绿的尤加利叶,还有一束火红的枫叶插在素白瓷瓶里,秋意盎然。
“妈,你什么时候买了这么多花?”姜时愿轻轻触碰一朵半开的玫瑰,花瓣上还带着晨露的湿润。
林文茵从厨房捧出一大把新鲜的白玫瑰,花茎上尖锐的刺已经被仔细地修剪干净:“早上去了趟花鸟市场,看到这些花开得正好。”她将花束放在女儿面前,“你闻闻,有淡淡的茶香。”
姜时愿俯身,花香清冽中带着一丝甜意,确实像极了父亲常喝的银针白毫。林文茵已经取来一个深蓝色的玻璃花瓶,开始修剪花枝。
“来,试试这个。”她将剪刀递给女儿,“插花和音乐很像,都要讲究层次和节奏。”
姜时愿接过剪刀,学着母亲的样子斜切花茎。阳光透过玻璃瓶,在水中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她小心地将第一支玫瑰插入瓶中,然后是第二支、第三支...不知不觉间,一个错落有致的插花作品渐渐成型。
“漂亮。”林文茵微笑着评价,“你很有天赋,岁岁。”
姜时愿看着自己的作品,白玫瑰在蓝色花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纯净。她突然想起之前在一本书上看见的话——“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插花,都在追求同样的和谐与美感。”
周日下午,姜时愿练完琴回到房间,发现书桌上多了一个小巧的玻璃瓶,里面插着三支白玫瑰,正是她昨天的作品。
花茎下方缠着一圈淡紫色的丝带,打了个精致的蝴蝶结——母亲的手笔。她轻轻碰了碰花瓣,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周一清晨,秋雨悄然而至。姜时愿撑着伞走进校园,雨水在伞面上敲打出不规则的节奏。教学楼前的公告栏前已经围了不少人,月考成绩出来了。
课间时分,班主任将成绩单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公告板上。同学们立刻蜂拥而上,有人欢呼,有人叹气,还有人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拍照。姜时愿坐在座位上没动,等第一波人潮散去才起身。
她站在公告板前,目光顺着名单往下滑。班级第三名,年级第七。数学115分,语文109分,英语112分...各科成绩整齐地排列着,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
“哇,岁岁你年级前十!”杨灿灿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声音里满是羡慕,“我要是能进前五十,我妈就得烧高香了。”
姜时愿轻轻摇头:“数学最后一道题没做完整。”她的目光扫过年级排名,看了一眼就回到座位。
姜时愿翻开数学试卷,最后那道立体几何题旁边打着一个鲜红的减四。她的解法没有错,只是省略了一个非关键步骤。如果按照标准格式来写,或许就不会扣分了。
窗外的雨还在下,水滴顺着玻璃窗蜿蜒而下,像一首无声的奏鸣曲。姜时愿从书包里取出笔记本,开始认真抄写错题。右手小指上的肌效贴微微发皱,她轻轻抚平,然后继续书写。
教室里嘈杂的声音渐渐远去,笔尖与纸面摩擦的沙沙声成为唯一的背景音。姜时愿偶尔抬头,透过雨雾朦胧的窗户,能看到远处音乐楼的轮廓——那里有她另一个世界的舞台。
白玫瑰的香气似乎还萦绕在鼻尖,提醒着她周末那份短暂的宁静与美好。母亲插花时专注的侧脸,父亲检查她手指时微蹙的眉头,这些画面比成绩单上的数字更加鲜活。
姜时愿低头继续书写,数学符号与小提琴谱号在她脑海中交替浮现,构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雨声渐歇,阳光透过云层,在教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姜时愿合上笔记本,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出一段旋律——那是她今天早上在雨中即兴想到的小调,尚未成形,却已有了自己的生命。
午休时分的阳光斜斜地洒在音乐教室的木地板上,姜时愿正专注地调试琴弦,琴弓与琴弦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她左手边放着打开的便当盒,里面的三明治只咬了一口。
突然,教室门被猛地推开,林小满和李云明打闹着闯了进来。
“李云明你找死啊!敢偷吃我的布丁!”林小满举着空荡荡的布丁盒,气得脸颊通红。
“谁让你走那么慢!”李云明灵活地躲到钢琴后面,还不忘做了个鬼脸,“再说了,王俊凯也吃了!”
跟在两人身后的王俊凯无奈地举起双手:“我只尝了一小口。”他穿着整洁的校服,领口微微敞开,手里还拿着一盒草莓牛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轮廓。
姜时愿放下琴弓,无奈地看着这三个不速之客:“不是说去食堂吃饭吗,怎么这么快?”
林小满立刻抛弃了追打李云明的计划,一屁股坐在姜时愿旁边的椅子,她顺手拿起姜时愿的三明治咬了一大口,\"饿死我了,食堂今天人超多。\"
李云明已经自来熟地翻起了姜时愿的便当盒:“哇,还有水果!岁岁你妈妈手艺真好。”
王俊凯默默走到钢琴旁坐下,把草莓牛奶放在姜时愿的琴盒旁边:“月考成绩出来了。”他的声音很轻,却让原本吵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别提了!”林小满哀嚎一声,“数学差点不及格,我妈说要没收我手机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