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钥匙,踏入这方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最初的激动与决然过后,扑面而来的便是具体而微、令人头皮发麻的千头万绪。破败与脏污无处不在,每一处都需要收拾,每一处都意味着或大或小的花费。
房东承诺的匠人过了两日才姗姗而来,是个沉默寡言的老瓦匠,带着个小徒弟,查看了屋顶情况,嘟囔了几句“费事”,便搬来梯子,运了些新瓦和泥灰,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沈微婉悬着的心放下大半,屋顶是大事,她自己绝无可能修缮。
然而,剩下的活计,依旧浩繁如星。请工匠?那微薄得几乎不存在的预算根本不允许。沈微婉看着空荡荡、灰扑扑的铺面,挽起了袖子,眼中没有丝毫退缩。
省下的每一文钱,都是未来活下去的资本。她决定,亲力亲为。
清扫是第一道难关。积年的灰尘厚重得能埋没脚面,蛛网层层叠叠,角落里甚至还有不知名的虫蛀和鼠迹。沈微婉和李嫂用旧布包住头脸,拿着破扫帚和自制的鸡毛掸子,开始了第一轮战斗。扫帚挥过,尘土漫天飞扬,呛得人连连咳嗽,眼泪直流。两人谁也不喊累,咬着牙,一遍又一遍地清扫,将垃圾一筐筐抬出去倒掉。
清洗更是费时费力。墙面、地面、那唯一的灶台,都覆盖着厚厚的油污和黏腻的污渍。需要用水一遍遍泼湿,用草把、碎瓦片一点点刮蹭,再用破布蘸水反复擦拭。几天下来,两人的手臂酸疼得几乎抬不起来,指甲缝里塞满了黑泥,但看着逐渐露出本色的墙壁和地面,那成就感又支撑着她们继续干下去。
李嫂几乎是拼了命。她每日早早过来,干得比沈微婉还狠,仿佛要将满心的感激都化作力气使出来。她常念叨:“妹子,你肯信俺,把这么大铺子交给俺帮手,俺就是累死也得给你收拾利索了!”沈微婉劝她歇歇,她总是不肯,那劲头让沈微婉既感动又心疼。
这日,她们正费力地试图撬动一块松动的地板,准备找东西垫平,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两人抬头,只见沈默不知何时来了,正静静地站在门口,看着屋内一片狼藉和两个灰头土脸的女子。
他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身姿挺拔,只是眉头几不可查地微蹙着。他的目光在沈微婉满是汗渍和灰尘的脸上停留了一瞬,又扫过她因用力而泛白的手指关节。
沈微婉有些意外,直起身,擦了把额上的汗:“沈……沈大哥?你怎么来了?”
沈默没有回答,他的视线落在了墙角那扇歪斜、关不严实的后窗,又抬头看了看几处明显松动的椽子。他迈步走进来,避开地上的杂物,走到后窗处,伸出手指摸了摸窗框腐朽的边缘,又用力推了推一块看似要脱落的墙板。
然后,他转身就走了出去。
沈微婉和李嫂面面相觑,不知他是何意。
不过一刻钟功夫,沈默去而复返。肩上扛着一个不大的木工工具箱,手里还提着几根看似废弃却还算结实的木料。
他还是不说话,只是将工具箱放在相对干净的一角打开,里面凿子、锤子、锯子一应俱全。他拿起尺子,走到那扇破旧的后门前,开始仔细测量门框的尺寸和歪斜的角度。
沈微婉愣愣地看着。李嫂悄悄捅了她一下,低声道:“妹子,沈镖头这是……要来帮忙?”
沈微婉这才反应过来,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道谢的话,却又觉得任何言语在沈默这默然的行动面前都显得苍白。
沈默已然开始干活。他锯掉腐朽的门框边缘,用带来的木料重新加固、找平。他的动作精准而高效,锤子敲击楔子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下都透着内行人的熟练。修好了门,他又开始检查窗户,更换窗棂,加固合页。
之后几日,沈默几乎每日都会抽空过来。有时是清晨,有时是傍晚。他话极少,来了便直接找活干。屋顶的瓦匠干活时,他会在下面帮着递东西,顺便查看是否有需要加固的椽梁。他发现有一处房梁有些虫蛀的迹象,便一声不吭地去找来药粉仔细涂抹,又用铁片做了加固。
他修补了所有松动的木板,重新钉牢了吱呀作响的地板,甚至用边角料给灶台旁加了一个简易却牢固的碗架。他还量了尺寸,说改日找块合适的木板来做一块正式的招牌。
他的存在,像一块沉静的磐石,悄然无声却极大地推动了修缮的进度。许多沈微婉和李嫂无能为力的力气活、技术活,在他手下都变得迎刃而解。
沈微婉依旧忙碌。她负责清洗、整理、规划区域,用最便宜的石灰水粉刷墙壁(这活儿也干得她腰酸背痛)。李嫂则包揽了所有的杂活和清洗,手脚从未停过。
三个人,常常一整天也说不上一句完整的话。铺子里只有敲打声、扫地声、泼水声、以及偶尔几句必要的简短交流。
“沈大哥,递一下那把锯子。” “李嫂,水没了,我去打。” “妹子,这墙角刷不到,俺来。”
阳光从逐渐修葺好的门窗照进来,灰尘在光柱中飞舞,却不再令人窒息,反而带着一种新生的希望。破旧的铺面,在这亲力亲为的汗水浸润下,一天一个模样,逐渐褪去衰败,显露出整洁与规整的雏形。
沈微婉看着沈默专注刨木板的侧脸,看着李嫂吭哧吭哧刷洗地面的背影,再环顾这间一点点被自己双手擦拭出来的、越来越有模样的店铺,心中那份因倾尽所有而生的恐慌,渐渐被一种实实在在的、充盈的踏实感所取代。
这不是一间凭空得来的店铺。 这里的每一寸干净,都浸透着她的汗水;每一处牢固,都凝聚着沈默的援手;每一个角落,都洒落着李嫂的辛劳。
它因此而变得不同,变得更有分量,更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业”。
        房东承诺的匠人过了两日才姗姗而来,是个沉默寡言的老瓦匠,带着个小徒弟,查看了屋顶情况,嘟囔了几句“费事”,便搬来梯子,运了些新瓦和泥灰,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沈微婉悬着的心放下大半,屋顶是大事,她自己绝无可能修缮。
然而,剩下的活计,依旧浩繁如星。请工匠?那微薄得几乎不存在的预算根本不允许。沈微婉看着空荡荡、灰扑扑的铺面,挽起了袖子,眼中没有丝毫退缩。
省下的每一文钱,都是未来活下去的资本。她决定,亲力亲为。
清扫是第一道难关。积年的灰尘厚重得能埋没脚面,蛛网层层叠叠,角落里甚至还有不知名的虫蛀和鼠迹。沈微婉和李嫂用旧布包住头脸,拿着破扫帚和自制的鸡毛掸子,开始了第一轮战斗。扫帚挥过,尘土漫天飞扬,呛得人连连咳嗽,眼泪直流。两人谁也不喊累,咬着牙,一遍又一遍地清扫,将垃圾一筐筐抬出去倒掉。
清洗更是费时费力。墙面、地面、那唯一的灶台,都覆盖着厚厚的油污和黏腻的污渍。需要用水一遍遍泼湿,用草把、碎瓦片一点点刮蹭,再用破布蘸水反复擦拭。几天下来,两人的手臂酸疼得几乎抬不起来,指甲缝里塞满了黑泥,但看着逐渐露出本色的墙壁和地面,那成就感又支撑着她们继续干下去。
李嫂几乎是拼了命。她每日早早过来,干得比沈微婉还狠,仿佛要将满心的感激都化作力气使出来。她常念叨:“妹子,你肯信俺,把这么大铺子交给俺帮手,俺就是累死也得给你收拾利索了!”沈微婉劝她歇歇,她总是不肯,那劲头让沈微婉既感动又心疼。
这日,她们正费力地试图撬动一块松动的地板,准备找东西垫平,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两人抬头,只见沈默不知何时来了,正静静地站在门口,看着屋内一片狼藉和两个灰头土脸的女子。
他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身姿挺拔,只是眉头几不可查地微蹙着。他的目光在沈微婉满是汗渍和灰尘的脸上停留了一瞬,又扫过她因用力而泛白的手指关节。
沈微婉有些意外,直起身,擦了把额上的汗:“沈……沈大哥?你怎么来了?”
沈默没有回答,他的视线落在了墙角那扇歪斜、关不严实的后窗,又抬头看了看几处明显松动的椽子。他迈步走进来,避开地上的杂物,走到后窗处,伸出手指摸了摸窗框腐朽的边缘,又用力推了推一块看似要脱落的墙板。
然后,他转身就走了出去。
沈微婉和李嫂面面相觑,不知他是何意。
不过一刻钟功夫,沈默去而复返。肩上扛着一个不大的木工工具箱,手里还提着几根看似废弃却还算结实的木料。
他还是不说话,只是将工具箱放在相对干净的一角打开,里面凿子、锤子、锯子一应俱全。他拿起尺子,走到那扇破旧的后门前,开始仔细测量门框的尺寸和歪斜的角度。
沈微婉愣愣地看着。李嫂悄悄捅了她一下,低声道:“妹子,沈镖头这是……要来帮忙?”
沈微婉这才反应过来,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道谢的话,却又觉得任何言语在沈默这默然的行动面前都显得苍白。
沈默已然开始干活。他锯掉腐朽的门框边缘,用带来的木料重新加固、找平。他的动作精准而高效,锤子敲击楔子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下都透着内行人的熟练。修好了门,他又开始检查窗户,更换窗棂,加固合页。
之后几日,沈默几乎每日都会抽空过来。有时是清晨,有时是傍晚。他话极少,来了便直接找活干。屋顶的瓦匠干活时,他会在下面帮着递东西,顺便查看是否有需要加固的椽梁。他发现有一处房梁有些虫蛀的迹象,便一声不吭地去找来药粉仔细涂抹,又用铁片做了加固。
他修补了所有松动的木板,重新钉牢了吱呀作响的地板,甚至用边角料给灶台旁加了一个简易却牢固的碗架。他还量了尺寸,说改日找块合适的木板来做一块正式的招牌。
他的存在,像一块沉静的磐石,悄然无声却极大地推动了修缮的进度。许多沈微婉和李嫂无能为力的力气活、技术活,在他手下都变得迎刃而解。
沈微婉依旧忙碌。她负责清洗、整理、规划区域,用最便宜的石灰水粉刷墙壁(这活儿也干得她腰酸背痛)。李嫂则包揽了所有的杂活和清洗,手脚从未停过。
三个人,常常一整天也说不上一句完整的话。铺子里只有敲打声、扫地声、泼水声、以及偶尔几句必要的简短交流。
“沈大哥,递一下那把锯子。” “李嫂,水没了,我去打。” “妹子,这墙角刷不到,俺来。”
阳光从逐渐修葺好的门窗照进来,灰尘在光柱中飞舞,却不再令人窒息,反而带着一种新生的希望。破旧的铺面,在这亲力亲为的汗水浸润下,一天一个模样,逐渐褪去衰败,显露出整洁与规整的雏形。
沈微婉看着沈默专注刨木板的侧脸,看着李嫂吭哧吭哧刷洗地面的背影,再环顾这间一点点被自己双手擦拭出来的、越来越有模样的店铺,心中那份因倾尽所有而生的恐慌,渐渐被一种实实在在的、充盈的踏实感所取代。
这不是一间凭空得来的店铺。 这里的每一寸干净,都浸透着她的汗水;每一处牢固,都凝聚着沈默的援手;每一个角落,都洒落着李嫂的辛劳。
它因此而变得不同,变得更有分量,更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