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点心铺机缘-《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

  借着“免费试吃”引发的混乱摆脱了地痞的纠缠,赵小满几人推着独轮车,迅速拐进了菜市口旁边的一条相对僻静的小巷。心有余悸地回头张望,确认那三个恶棍没有追来,这才靠着墙根松了口气,个个脸色发白,手心冒汗。

  “吓死俺了……”一个妇人拍着胸口,声音还在发颤。

  “小满,你刚才那锣敲得……太险了!”刘氏也是后怕不已,但眼中更多的是佩服。

  “没办法,硬碰不过,只能智取。”赵小满平复着呼吸,检查了一下车上的货物,损失了一些样品面,但主体都在,“只是可惜了那些面……”

  初战不利,还险些惹上麻烦,让她们意识到县城市场的复杂和险恶。漫无目的地摆摊,不仅效率低下,更容易成为地痞流氓的目标。必须换个思路。

  “咱们这面,不是卖给寻常人家日常吃嚼的。”赵小满分析道,“得找识货的,找需要用好面的地方。”

  什么地方既需要用好面,又有可能识货?酒楼?饭馆?或者……**点心铺子**?

  点心制作往往需要精细的面粉,而且县城点心铺面向的顾客相对宽裕,或许更能接受新事物。

  打定主意,她们不再在街边停留,而是推着车,开始留意街道两旁的店铺招牌。走过几条街,一家门脸不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徐记茶食**”招牌的点心铺子引起了她们的注意。铺子里飘出淡淡的甜香,柜台里摆着几样看起来颇为精致的糕饼。

  “就这家试试。”赵小满整理了一下衣衫,让刘氏她们在门外稍候,自己拎着一小袋精心包装的样品面,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铺子里伙计正在招呼客人,柜台后站着一位五十来岁、戴着眼镜、面容清癯的老者,正低头拨弄着算盘,想必就是老板。

  等客人走了,赵小满才上前,微微躬身:“掌柜的,打扰了。俺们自家磨了点新面,品质极好,想请您看看合不合用。”

  徐老板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一下赵小满和她手里那不起眼的麻布小袋,眉头微皱,语气淡漠:“小姑娘,我们徐记有固定的面粉供货商,不缺面。而且,我们只用最细的小麦精粉。”言下之意,对她这来路不明的“新面”毫无兴趣。

  赵小满并不气馁,将面袋放在柜台上,解开系口的红绳,露出里面细腻雪白的荞麦面:“掌柜的,您先别急着回绝。这面不一样,您摸摸看,看看成色。”

  徐老板本是随意一瞥,但目光触及那面粉的色泽和质地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面粉的细腻程度,似乎确实不寻常。他迟疑了一下,还是伸出手指,捻起一小撮,在指间细细揉搓。

  这一搓,他脸上的淡漠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惊讶!这手感……丝滑细腻,毫无粗粝感,甚至比他常用的某些小麦粉还要细腻!

  “这是什么面?”他忍不住问道,语气认真了许多。

  “回掌柜的话,是荞麦面。”赵小满如实回答。

  “荞麦面?”徐老板失声惊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手指,“不可能!荞麦面怎能如此细腻?你莫要骗我!”

  “千真万确。是俺们用独门法子磨的,掌柜的若不信,可以当场试煮一试。俺这面,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赵小满顿了顿,加重语气,“**久煮不糊,筋道爽滑!**”

  “久煮不糊?”徐老板更加不信了。荞麦面易断易糊,这是常识!他开点心铺几十年,还能不知道?

  但这面粉的品相实在太好,勾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他沉吟片刻,决定亲自验证。他让伙计取来小锅和清水,就在店后的炉灶上,按照赵小满说的分量和方法,煮一小撮面试试。

  清水沸腾,面条下锅。徐老板紧紧盯着锅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按照平常荞麦面早就该软烂糊汤的时间点,锅里的面条却依然根根分明,汤水也只是微微泛白,并未变得浑浊粘稠!

  徐老板脸上的惊讶越来越浓。他拿起筷子,挑起几根面条,只见面条色泽依旧清亮,弹性十足,丝毫没有要断裂的意思!

  他又多煮了一炷香的时间!远超寻常荞麦面的耐受极限!

  捞出锅,面条依旧爽利,放入口中一嚼,**筋道、弹牙**,带着荞麦特有的清香,丝毫没有软烂糊嘴的感觉!

  “这……这……”徐老板看着碗里历经久煮却依旧挺拔的面条,又看看柜台上面粉袋,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完全颠覆了他对荞麦面的认知!

  作为点心铺老板,他立刻意识到了这种面的巨大价值!很多点心,比如某些需要过水或久炖的糕饼馅料、面茶、甚至一些创新的点心做法,都需要面粉有良好的耐煮性和筋道口感。以往只能用价格昂贵的高筋小麦粉,效果还未必理想。而这种荞麦面,不仅具备了极佳的耐煮性,还带有独特的风味,更重要的是——**成本远低于高筋小麦粉**!

  而且,“久煮不糊”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卖点!

  巨大的商机在他脑中闪现!他强压下激动,尽量平静地问:“这面……你们有多少?价钱怎么算?”

  赵小满心中暗喜,知道有门了,面上却不动声色:“产量目前有限,但能稳定供应。价钱嘛……”她想起之前粮商压价和乡绅“赏购”的嘴脸,语气坚定起来,“因为这面工序极繁,耗工耗时,品质您也看到了,所以价钱要比市面上最好的男户磨的麦面,**高了三成**。”

  “高三成?”徐老板挑了挑眉,这个价格确实不低。但他仔细盘算了一下:用这面替代部分高筋小麦粉,综合成本可能反而下降,而且成品品质可能更有特色和卖点!

  他不再犹豫,当即拍板:“好!就依你!高三成就高三成!你们每月能供多少?”

  “目前……每月可稳定供应**三百斤**。”赵小满报出一个经过估算的数字。

  “三百斤……勉强够用。”徐老板点点头,“这样,咱们立个契!**徐记茶食,每月向你们订购三百斤此面**,就按你说的价!但品质必须如同今日所见,若有参差,我可不收货!”

  “一言为定!”赵小满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当下,徐老板便让伙计取来纸笔,当场写下契约,写明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双方签字画押。

  拿着那张墨迹未干却沉甸甸的订货契书走出徐记铺子,阳光照在脸上,赵小满只觉得前所未有的明亮。刘氏几人围上来,看到契书,得知不仅卖出了高价,还是长期订单,个个喜极而泣!

  点心铺机缘,试煮定乾坤。

  高价长契,终破坚冰。

  立身细面,凭借其“久煮不糊”的独特品质,终于敲开了县城市场的第一扇大门,而且是一扇通往稳定收益和更高价值的大门。这不仅仅是卖出了一些面,更是为立身堂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产销之路。

  面香,终于开始真正地,破开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