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夭缓缓地走出州府大门,清晨的阳光洒在城墙上,给那原本灰暗的青砖染上了一层暖金色的光辉。然而,这美丽的景象并没有让她心中感到多少温暖。
尽管赵坤已经答应放出粮食来缓解百姓的饥荒,但从他刚才的神色和言语中,萧夭敏锐地察觉到他可能并不会真心悔改。这个狡猾的官员,表面上顺从,暗地里说不定还会耍什么花招。
想到这里,萧夭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的忧虑愈发深重。她深知粮食对于那些饥饿的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他们生存的希望,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所以,她决定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紧紧盯着赵坤,确保那些粮食能够真正地落到百姓的手中,而不是被他中饱私囊或者以其他方式挥霍掉。
萧夭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决定先回药谷。刚回到药谷,就看见谷口挤满了人。阿竹和阿蛮正忙着给大家分发“清肠丹”,秦峰也在一旁帮忙,手里拿着剑,警惕地看着四周。
“师父,你回来了!”阿蛮看见萧夭,立刻跑了过来,“刚才有几个粮行的伙计来谷里,说赵通判要把粮食运到镇上,按十文一斤卖,让大家去买。”
萧夭点点头:“我知道了。秦大哥,你怎么来了?”
秦峰放下手里的药碗,笑着说:“我昨天听说镇上粮价暴涨,担心你这边有麻烦,就赶过来看看。没想到还真遇上事了。”
萧夭心里一暖,刚想说话,就看见一个老农匆匆跑来,脸上满是焦急:“萧姑娘,不好了!镇上的粮行虽然开门了,但粮食根本不够分,好多人挤在那里,都快打起来了!”
萧夭心里一紧,赶紧和秦峰、阿竹、阿蛮往镇上赶。刚到镇口,就听见一阵喧哗。张记粮行门口围满了人,几个衙役拿着棍子维持秩序,可百姓们还是拼命往前挤,喊着“给我一袋米”“我要十斤糙米”。
粮行里面,张掌柜正站在柜台后,手里拿着账本,慢悠悠地给百姓称粮。可萧夭注意到,他称粮的时候,秤杆总是往下压,明明说好一斤米,实际给的却只有八两。
“张掌柜,你这秤有问题!”一个中年汉子举起手里的米袋,怒声道,“我要十斤米,你怎么只给我八斤?”
张掌柜脸色一变,随即又恢复了镇定:“这位大哥,你可别胡说。我这秤是朝廷校准过的,怎么会有问题?怕是你看错了吧?”
“我没看错!”中年汉子激动地说,“刚才我看见你称的时候,秤砣往回挪了!你这是缺斤少两!”
周围的百姓一听,顿时炸开了锅。大家纷纷检查自己的米袋,发现都少了分量。一时间,指责声、怒骂声此起彼伏,有的百姓甚至想冲进粮行,和张掌柜理论。
萧夭赶紧上前,拦住大家:“大家别冲动,这事交给我来处理。”
她走到张掌柜面前,语气平静:“张掌柜,把你的秤拿出来,咱们当着大家的面,重新称一次。如果秤没问题,我给你道歉;如果有问题,你就得按实际重量,把粮食补给大家。”
张掌柜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地说:“我……我的秤好好的,不用重新称。”
“怎么?不敢了?”萧夭冷笑一声,“是不是心里有鬼?”
周围的百姓也跟着起哄:“拿出来称!拿出来称!”
张掌柜没办法,只好不情愿地把秤拿了出来。萧夭接过秤,又拿起一个标准的一斤重的铁块,放在秤盘上。果然,秤杆高高翘起,显示的重量只有八两。
“大家都看见了吧?”萧夭举起秤,对百姓们说,“这秤确实有问题,张掌柜故意缺斤少两,欺骗大家。”
百姓们顿时怒不可遏,纷纷要求张掌柜补粮。张掌柜吓得脸色发白,赶紧让人把缺的粮食补给大家。
萧夭看着这一幕,心里却没多少轻松。她知道,这只是赵坤的缓兵之计。他虽然放出了一部分粮食,但大部分粮食还藏在仓库里,只要朝廷的人没来,他就不会真正放弃自己的阴谋。
接下来的几天,萧夭每天都带着阿竹和阿蛮去镇上,监督粮行卖粮,防止张掌柜再耍花样。秦峰也留在镇上,帮着维持秩序,保护百姓的安全。
可没想到,第三天下午,镇上突然来了一群黑衣人。他们手里拿着刀,冲进粮行,把里面的粮食抢了个精光,还打伤了几个衙役和百姓。
“是赵坤的人!”萧夭一眼就认出,领头的黑衣人正是赵坤的护卫。她赶紧让阿竹和阿蛮带着百姓躲起来,自己则和秦峰冲上去,拦住黑衣人。
“你们想干什么?”秦峰拔出剑,挡在黑衣人面前,“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抢劫粮行!”
领头的黑衣人冷笑一声:“我们奉赵通判之命,前来取回属于通判大人的粮食。识相的就赶紧让开,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这粮食是给百姓的,不是赵坤的!”萧夭掏出几张“定身符”,捏在手里,“你们要是再敢往前走一步,我就不客气了!”
黑衣人根本不把萧夭放在眼里,举着刀就冲了过来。秦峰挥剑迎上去,和黑衣人打了起来。萧夭则趁机甩出“定身符”,几张符纸精准地贴在几个黑衣人的背上,他们瞬间定在原地,动弹不得。
可黑衣人太多,萧夭和秦峰渐渐有些吃力。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萧夭抬头一看,只见一队穿着玄色制服的人骑着马赶来,为首的人手里举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玄毒司”三个大字。
“是玄毒司的人!”萧夭心里一喜,知道救兵来了。
玄毒司的人很快赶到,把黑衣人团团围住。为首的一个校尉跳下马,走到萧夭面前,刚想给萧夭行礼,被萧夭眼神暗示,记起萧夭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玄毒司司长。他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大胆狂徒,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粮行,扰乱民生,你们可知这是何罪!”
黑衣人领头的却不屑道:“我们奉赵通判之命行事,闲杂人等最好别多管闲事。”
校尉冷笑一声:“赵通判?他私自扣押粮食,如今又派人抢劫,这是犯下大罪。我玄毒司奉圣上旨意,前来彻查此事,尔等还不束手就擒!”
说罢,玄毒司众人便与黑衣人厮杀起来。萧夭和秦峰也加入战斗,在众人的合力之下,黑衣人很快便被制服。
萧夭把校尉叫到一旁。对校尉说道:“还请将这些人押回州府,好好审问,定要揪出背后主谋。”
校尉点头:“司长放心,我定会办妥。”
萧夭又安排人将被抢的粮食重新搬回粮行,继续平价售卖。看着百姓们又能买到粮食,她心中的忧虑总算减轻了几分。接下来,她要和玄毒司一起,彻底揭开赵坤的阴谋。
校尉林风让手下把黑衣人都严刑审问,得出结果。随后,他又带着人,跟着萧夭去了赵坤藏粮的仓库。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足够周边的百姓吃半年。林风让人清点粮食,登记造册,又派人去州府,捉拿赵坤。
赵坤得知玄毒司的人来了,吓得魂飞魄散,想要逃跑,却被玄毒司的人抓了个正着。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赵坤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几天后,朝廷的圣旨传到了州府。赵坤因囤积居奇、毒害百姓、对抗朝廷,被革去官职,押解回京受审。他囤积的粮食,全部由玄毒司监督,按正常价格卖给百姓,不足的部分,由州府补足。
粮荒终于解决了,百姓们都松了口气。他们纷纷来到药谷,给萧夭送来了鸡蛋、蔬菜,感谢她的帮助。李婶还特意做了馒头,塞给萧夭:“萧姑娘,多亏了你,咱们才能有饭吃。你真是个好人啊!”
萧夭笑着接过馒头,心里暖暖的。她看着眼前的百姓,又想起母亲留下的图纸,指尖轻轻抚摸着图纸上的“护成”记号。她知道,这只是她守护百姓的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
秦峰走到萧夭身边,看着她,眼神里满是敬佩:“萧姑娘,你不仅医术高明,还有勇有谋。以后若是有需要,我秦峰定当尽力相助。”
萧夭点点头:“多谢秦大哥。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阿竹和阿蛮也跑了过来,脸上满是笑容:“师父,咱们又解决了一个麻烦!接下来,咱们是不是可以去别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了?”
萧夭望着远方,眼神坚定:“是啊,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尽管赵坤已经答应放出粮食来缓解百姓的饥荒,但从他刚才的神色和言语中,萧夭敏锐地察觉到他可能并不会真心悔改。这个狡猾的官员,表面上顺从,暗地里说不定还会耍什么花招。
想到这里,萧夭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的忧虑愈发深重。她深知粮食对于那些饥饿的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是他们生存的希望,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所以,她决定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紧紧盯着赵坤,确保那些粮食能够真正地落到百姓的手中,而不是被他中饱私囊或者以其他方式挥霍掉。
萧夭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决定先回药谷。刚回到药谷,就看见谷口挤满了人。阿竹和阿蛮正忙着给大家分发“清肠丹”,秦峰也在一旁帮忙,手里拿着剑,警惕地看着四周。
“师父,你回来了!”阿蛮看见萧夭,立刻跑了过来,“刚才有几个粮行的伙计来谷里,说赵通判要把粮食运到镇上,按十文一斤卖,让大家去买。”
萧夭点点头:“我知道了。秦大哥,你怎么来了?”
秦峰放下手里的药碗,笑着说:“我昨天听说镇上粮价暴涨,担心你这边有麻烦,就赶过来看看。没想到还真遇上事了。”
萧夭心里一暖,刚想说话,就看见一个老农匆匆跑来,脸上满是焦急:“萧姑娘,不好了!镇上的粮行虽然开门了,但粮食根本不够分,好多人挤在那里,都快打起来了!”
萧夭心里一紧,赶紧和秦峰、阿竹、阿蛮往镇上赶。刚到镇口,就听见一阵喧哗。张记粮行门口围满了人,几个衙役拿着棍子维持秩序,可百姓们还是拼命往前挤,喊着“给我一袋米”“我要十斤糙米”。
粮行里面,张掌柜正站在柜台后,手里拿着账本,慢悠悠地给百姓称粮。可萧夭注意到,他称粮的时候,秤杆总是往下压,明明说好一斤米,实际给的却只有八两。
“张掌柜,你这秤有问题!”一个中年汉子举起手里的米袋,怒声道,“我要十斤米,你怎么只给我八斤?”
张掌柜脸色一变,随即又恢复了镇定:“这位大哥,你可别胡说。我这秤是朝廷校准过的,怎么会有问题?怕是你看错了吧?”
“我没看错!”中年汉子激动地说,“刚才我看见你称的时候,秤砣往回挪了!你这是缺斤少两!”
周围的百姓一听,顿时炸开了锅。大家纷纷检查自己的米袋,发现都少了分量。一时间,指责声、怒骂声此起彼伏,有的百姓甚至想冲进粮行,和张掌柜理论。
萧夭赶紧上前,拦住大家:“大家别冲动,这事交给我来处理。”
她走到张掌柜面前,语气平静:“张掌柜,把你的秤拿出来,咱们当着大家的面,重新称一次。如果秤没问题,我给你道歉;如果有问题,你就得按实际重量,把粮食补给大家。”
张掌柜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地说:“我……我的秤好好的,不用重新称。”
“怎么?不敢了?”萧夭冷笑一声,“是不是心里有鬼?”
周围的百姓也跟着起哄:“拿出来称!拿出来称!”
张掌柜没办法,只好不情愿地把秤拿了出来。萧夭接过秤,又拿起一个标准的一斤重的铁块,放在秤盘上。果然,秤杆高高翘起,显示的重量只有八两。
“大家都看见了吧?”萧夭举起秤,对百姓们说,“这秤确实有问题,张掌柜故意缺斤少两,欺骗大家。”
百姓们顿时怒不可遏,纷纷要求张掌柜补粮。张掌柜吓得脸色发白,赶紧让人把缺的粮食补给大家。
萧夭看着这一幕,心里却没多少轻松。她知道,这只是赵坤的缓兵之计。他虽然放出了一部分粮食,但大部分粮食还藏在仓库里,只要朝廷的人没来,他就不会真正放弃自己的阴谋。
接下来的几天,萧夭每天都带着阿竹和阿蛮去镇上,监督粮行卖粮,防止张掌柜再耍花样。秦峰也留在镇上,帮着维持秩序,保护百姓的安全。
可没想到,第三天下午,镇上突然来了一群黑衣人。他们手里拿着刀,冲进粮行,把里面的粮食抢了个精光,还打伤了几个衙役和百姓。
“是赵坤的人!”萧夭一眼就认出,领头的黑衣人正是赵坤的护卫。她赶紧让阿竹和阿蛮带着百姓躲起来,自己则和秦峰冲上去,拦住黑衣人。
“你们想干什么?”秦峰拔出剑,挡在黑衣人面前,“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抢劫粮行!”
领头的黑衣人冷笑一声:“我们奉赵通判之命,前来取回属于通判大人的粮食。识相的就赶紧让开,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这粮食是给百姓的,不是赵坤的!”萧夭掏出几张“定身符”,捏在手里,“你们要是再敢往前走一步,我就不客气了!”
黑衣人根本不把萧夭放在眼里,举着刀就冲了过来。秦峰挥剑迎上去,和黑衣人打了起来。萧夭则趁机甩出“定身符”,几张符纸精准地贴在几个黑衣人的背上,他们瞬间定在原地,动弹不得。
可黑衣人太多,萧夭和秦峰渐渐有些吃力。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萧夭抬头一看,只见一队穿着玄色制服的人骑着马赶来,为首的人手里举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玄毒司”三个大字。
“是玄毒司的人!”萧夭心里一喜,知道救兵来了。
玄毒司的人很快赶到,把黑衣人团团围住。为首的一个校尉跳下马,走到萧夭面前,刚想给萧夭行礼,被萧夭眼神暗示,记起萧夭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玄毒司司长。他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大胆狂徒,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粮行,扰乱民生,你们可知这是何罪!”
黑衣人领头的却不屑道:“我们奉赵通判之命行事,闲杂人等最好别多管闲事。”
校尉冷笑一声:“赵通判?他私自扣押粮食,如今又派人抢劫,这是犯下大罪。我玄毒司奉圣上旨意,前来彻查此事,尔等还不束手就擒!”
说罢,玄毒司众人便与黑衣人厮杀起来。萧夭和秦峰也加入战斗,在众人的合力之下,黑衣人很快便被制服。
萧夭把校尉叫到一旁。对校尉说道:“还请将这些人押回州府,好好审问,定要揪出背后主谋。”
校尉点头:“司长放心,我定会办妥。”
萧夭又安排人将被抢的粮食重新搬回粮行,继续平价售卖。看着百姓们又能买到粮食,她心中的忧虑总算减轻了几分。接下来,她要和玄毒司一起,彻底揭开赵坤的阴谋。
校尉林风让手下把黑衣人都严刑审问,得出结果。随后,他又带着人,跟着萧夭去了赵坤藏粮的仓库。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足够周边的百姓吃半年。林风让人清点粮食,登记造册,又派人去州府,捉拿赵坤。
赵坤得知玄毒司的人来了,吓得魂飞魄散,想要逃跑,却被玄毒司的人抓了个正着。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赵坤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
几天后,朝廷的圣旨传到了州府。赵坤因囤积居奇、毒害百姓、对抗朝廷,被革去官职,押解回京受审。他囤积的粮食,全部由玄毒司监督,按正常价格卖给百姓,不足的部分,由州府补足。
粮荒终于解决了,百姓们都松了口气。他们纷纷来到药谷,给萧夭送来了鸡蛋、蔬菜,感谢她的帮助。李婶还特意做了馒头,塞给萧夭:“萧姑娘,多亏了你,咱们才能有饭吃。你真是个好人啊!”
萧夭笑着接过馒头,心里暖暖的。她看着眼前的百姓,又想起母亲留下的图纸,指尖轻轻抚摸着图纸上的“护成”记号。她知道,这只是她守护百姓的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
秦峰走到萧夭身边,看着她,眼神里满是敬佩:“萧姑娘,你不仅医术高明,还有勇有谋。以后若是有需要,我秦峰定当尽力相助。”
萧夭点点头:“多谢秦大哥。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阿竹和阿蛮也跑了过来,脸上满是笑容:“师父,咱们又解决了一个麻烦!接下来,咱们是不是可以去别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了?”
萧夭望着远方,眼神坚定:“是啊,新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