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有钱没有地方花的烦恼。-《老李,你想屁吃了!》

  杜远自己也不曾料到,当初为了满足自己那点来自后世的味蕾执念,顺带分散一下对某位姑娘日益难以忽视的注意力而随手“复原”的炒茶,竟会在帝国的长安掀起如此汹涌的浪潮,其影响远超他最初的想象。

  如今的“五谷丰登楼”,每日车马盈门,宾客如云,真正到了一位难求的地步。

  那五贯钱一两的骇人天价,非但没有成为阻碍,反而因其极致的稀缺性和独一无二的口感,蜕变成了身份、财富与高雅品味的硬通货,引得长安城的王公贵胄、世家子弟、豪商巨贾乃至自诩风流的文人墨客趋之若鹜。

  订单如同腊月里的雪花,密密麻麻地从长安飞向杜家村,负责长安事务的杜荷几乎每隔三两日就要派心腹家仆快马加鞭赶回,带来的口信永远只有一个:“远哥,货!急需!有多少要多少!”

  长安城内,无论是清雅的文会诗宴,还是奢华的权贵酬酢,席间若没有一壶清澈碧绿、香气清远的“杜家炒青”镇场,主人家便自觉面上无光,仿佛矮了旁人一截。

  甚至连那九重宫阙之内,皇帝李世民也时常借着各种由头,派内侍前来“体察民情”,实则是行那“打秋风”之实,美其名曰“采办贡茶”,其意自明。

  这股骤然刮起且愈演愈烈的“炒茶风暴”,其强劲程度完全超出了杜远的预料。

  他看着村中库房里那堆积如山的铜钱(串起来足以压垮好几条扁担)和成匹的优质绢帛(其中大半是以预付款形式支付的定金),再想到杜子腾等人正在江南淮南等地不断收购、扩张的茶园规模,心中在涌起巨大成就感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到了一丝……棘手与烦恼。

  钱,实在是来得太快、太多了!多到杜家村目前所有的产业升级(工坊扩建、农具更新)、福利发放(村民分红、养老抚幼)、以及学堂、医学院的持续性投入,都如同小溪流入大海,消耗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资金涌入的速度。

  那新建的、原本以为足够宽敞的砖石库房,正以惊人的频率一次次被填满,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这还真是……有钱没处花的烦恼啊。”杜远独自坐在书房里,揉着微微发胀的太阳穴,无奈地自嘲一笑。

  他深知,财富若不能有效流动和进行再生产投资,最终只会成为一堆死物,甚至可能引来祸患。但在这个时代,投资的渠道实在匮乏得可怜。

  大量购置田产?杜家村周边能买下的良田早就在掌控之中,且他内心并不愿走上成为传统大地主的老路。

  囤积居奇,炒作其他货物?风险难以把控,也非他所愿。看来,是时候必须启动一些新的、能够吸纳海量资金、同时又能切实推动生产力进步、改善民生的“超级工程”了。

  思路走到这里,他的心思便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个在“幸福的烦恼”之外,更让他心头萦绕着一抹甜蜜暖意的人儿。

  “萱儿。”杜远放下手中的账册,对着敞开的轩窗,声音不大却带着亲昵唤了一声。

  经过前番生死关头的相互托付、坦诚心迹,以及这段时间以来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滋养,两人之间的情感早已如同春日积雪,迅速消融汇成汩汩暖流,那层朦胧的窗户纸捅破后,关系变得蜜里调油、如胶似漆。

  虽然碍于当下的礼法观念(主要是杜远觉得自己这具身体年龄尚小,以及王萱家人刚刚安顿下来需要稳定),尚未正式行纳采问名之礼,但热恋中男女应有的亲密互动,诸如自然而然的十指相扣、在夕阳下并肩漫步、于僻静处依偎着说些只有彼此才懂的悄悄话,乃至偶尔趁着四下无人时,那蜻蜓点水般却足以让双方心跳加速的浅吻,却已是常态。

  杜远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