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丹心照宫闱-《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

  四月的太医院弥漫着草药苦涩的香气。小木站在新辟的\"海外药材验看处\"里,指尖轻轻拂过刚从缅邦运抵的龙血竭。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深红色的树脂上投下斑驳光影。

  \"掌柜的,太医局送来帖子。\"福贵捧着烫金请柬,语气透着不安,\"三日后慈宁宫要查验各府进贡的延年丹,点名要咱们的方子备案。\"

  小木展开请柬,目光在\"慈宁宫\"三字上停留片刻。太妃的病愈让百草轩入了贵人眼,但这福分背后藏着锋芒。他取出林薇薇手札,翻到记载\"永徽年间宫廷进药旧例\"那页,细细研读。

  三日后辰时,慈宁宫偏殿香雾缭绕。小木垂首立在丹墀下,听着太医逐一唱报各府丹药。轮到百草轩时,他呈上的不是成药,而是一本装帧素雅的《延年方源流考》。

  \"这是何意?\"主持验看的李院判蹙眉。

  \"回大人,\"小木恭敬道,\"百草轩不敢妄称秘方,只将历代延年方的药材配伍、增减变化如实记录,供太医局参详。\"

  这番举动出乎所有人意料。通常药铺都将配方视若性命,百草轩却主动公开。几位太医交头接耳,李院判翻看书册,见其中连每味药材的产地变迁、炮制改良都记载详尽,不禁动容。

  然而风波总在不经意间袭来。五月端阳,宫中突然传出太妃病情反复的消息。永盛堂趁机上书,暗指百草轩的缅邦药材\"性烈伤身\"。更棘手的是,太医院一位太医作证,称太妃脉象有\"异域瘴气侵扰之象\"。

  \"这是要借太医之口置我们于死地啊!\"福贵急得在院里直转圈。

  小木却异常冷静:\"你速去查清,作证的太医近日可曾诊过太妃脉象。\"

  调查结果令人心惊:那位太医已半月未入慈宁宫。小木当即通过周大人递折子,请求三堂会审。他当着太医院众太医的面,取出太妃近日用药记录,与脉案逐一比对,时间完全不符。

  \"再者,\"小木转向作证的太医,\"大人称脉象有瘴气,请问是浮中沉哪一部见异?\"

  那太医支吾难答。小木又出示太医院旧档,显示同季节先帝也曾有类似脉象,当时诊断为\"暑湿内蕴\"。

  真相大白,诬告者被革职查办。但小木在太医们钦佩的目光中,嗅到更深层的危机——这次风波太过拙劣,不似永盛堂往日手段,倒像有人在投石问路。

  六月盛夏,谜底渐显。太医院突然接到谕令,要遴选精通药膳的医官随驾秋狩。入选者中竟有小木的名字,而举荐人赫然是那位曾为难他的李院判。

  秋狩队伍浩浩荡荡开往木兰围场。首夜御宴,圣上突然考较随行医官:\"近日朕偶感疲惫,众卿可有良方?\"

  永盛堂的医师抢先应答,献上名贵药材组成的\"十全大补汤\"。轮到小木时,他却道:\"草民可否先观陛下近日膳单?\"

  御膳房呈上记录,小木细看后禀道:\"陛下近日多食炙烤厚味,恐是积食生热。不如先用山楂陈皮茶消食,再议进补。\"

  这般朴实无华的建议,反让圣上颔首称善。更妙的是,小木接着呈上《食治通考》,其中记载着历代帝王饮食调养案例。书页间夹着的银杏书签,正是林薇薇手绘的\"药食同源图\"。

  秋狩归来,百草轩名声更盛。但小木反而更加谨慎,他将铺中事务交给福贵,自己闭门编纂《太平方集》。书中不仅收录药方,更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字里行间透着淡泊之气。

  这番举动,意外赢得太医院清流派的认可。李院判甚至私下感叹:\"若医家都如百草轩这般重义轻利,何来这些纷争。\"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八月中秋,宫中突发时疫。几位皇子同时发热,太医院方子收效甚微。危急时刻,有人想起小木曾用缅邦药材治好了类似的瘴疫。

  奉诏入宫的小木却未急于用药。他仔细查验皇子饮食起居,发现他们近日都食用过西域进贡的蜜瓜。又查太医院档案,发现类似病例在贞观年间也有记载,当时诊断为\"果毒\"。

  \"这不是时疫,\"小木断言,\"是蜜瓜与皇子近日服的参汤相克。\"他开出简单的绿豆甘草汤,果然药到病除。

  这次救驾之功,让百草轩获赐\"妙手回春\"匾额。但小木在谢恩时,却坚持将功劳归于太医院各位太医的共同智慧。

  九月重阳,就在百草轩如日中天时,小木突然上书太医局,以\"才疏学浅\"为由,请求免去医官虚衔,专心经营药铺。此举令朝野哗然,却暗合了圣上\"各安其分\"的训诫。

  暮秋的黄昏,小木在百草轩后院晾晒药材。福贵不解地问:\"掌柜的,为何要推掉到手的荣华?\"

  小木将一把菊花摊在竹匾上:\"药材晒得太干则碎,太湿则霉。进退之道,亦是如此。\"

  他不知道,此刻的太医院值房中,李院判正对几位太医感叹:\"百草轩这位少东家,深得林先生真传。当年陈院判说得对,药香之道,贵在守心。\"

  宫墙外的梧桐飘下第一片落叶。小木知道,经此一番风雨,百草轩终于在京师扎下了根。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拉开序幕。因为驿卒刚刚送来消息:永盛堂少东家赵天豪,已在南下途中突然折返京师。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随消息附带的,还有半片染血的缅邦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