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刚过,金陵城暑气未消。小木正在后院查验新到的川贝,忽见福贵脸色煞白地跑来,手里攥着一封皱巴巴的信:\"掌柜的,漕帮加急信,京城出事了!\"
信是京师联营药铺\"济安堂\"伙计所写,字迹潦草如鬼画符:前日太医院验药,指百草轩上供的\"益气健步丸\"混有霉变药材,当场拿下济安堂掌柜。今晨顺天府已发海捕文书,要拿金陵主事之人!
小木指尖一颤,信纸飘落在地。他强自镇定地拾起信,对福贵道:\"慌什么,去请陈老四来。\"声音平稳,但袖中的手已握得骨节发白。
陈老四夤夜而至,带来的消息更骇人:霉变药材实为栽赃,但太医院验药记录白纸黑字;更蹊跷的是,永盛堂三日前竟在京城新开分号,招牌与百草轩如出一辙。
\"有人要做绝啊。\"陈老四叹气,\"顺天府的差役已到镇江,明日必至金陵。\"
当夜,小木做了三件事:让福贵连夜将账册密档转移至漕帮货船;请来几位老药农作证百草轩用料精良;最后修书一封,用明矾水写了\"江南药材北上路线图\",托陈老四急送南疆。
次日辰时,差役果然上门。小木从容接旨,却在押解出城时,当众解下腰间\"百草轩\"玉牌掷给福贵:\"告诉春生掌柜,小木若回不来,这牌子传给下个撑得起的人。\"
消息传开,金陵哗然。百姓聚在衙门外喊冤,药农们抬着整筐茯苓击鼓。但这一切,都阻不了囚车北上的车轮声。
与此同时,南疆\"百草轩\"总号,春生正对着京城来的密信沉思。信是太医院一位故交所写,提及近日宫廷似有暗流,几位皇子皆在拉拢太医。信尾潦草补了句:\"殃及池鱼,慎之。\"
春生立即召来石头:\"你速去查清,永盛堂近日与京城哪些府邸往来。\"又吩咐阿木:\"将库中所有药材重新验看,特别是发往京城的批次。\"
三日后石头回报:赵天豪两月前秘密入京,频频出入兵部尚书府。而阿木在验药时,竟在一批预备送京的黄芪中发现细微霉点——这霉点分布均匀,似是人为撒播。
\"果然如此。\"春生冷笑。他当即做了一险招:将计就计,让阿木特意备下一批\"问题药材\",通过漕帮正常渠道发往京城,却让石头带人暗中跟踪。
就在小木囚车将至黄河渡口时,事情突然逆转。漕帮快马传来消息:兵部尚书府上近日有数人腹泻,所用正是永盛堂提供的\"防疫汤\"。而太医院院使周大人,恰在尚书府做客时目睹此事。
春生当机立断,让石头将真正的霉变药材样本和永盛堂的供货单,通过隐秘渠道直送周大人府上。更妙的是,样本中混入了只有南疆才产的金线莲——这味药,恰是百草轩独有,永盛堂绝无可能采集。
中秋前夜,小木在刑部大牢忽被提出。来者竟是周大人亲随,态度恭敬:\"误会已清,大人请先生过府一叙。\"
原来周大人查验药材后心生疑窦,暗中调查发现永盛堂与尚书府管家往来密切。更巧的是,尚书府腹泻事件后,永盛堂所供药材被检出以次充好。两事叠加,真相大白。
小木出狱后并未立即南归,反而在周大人安排下,为几位京官家眷诊脉开方。所用药材皆标注清晰产地,炮制过程公开透明。这番举动,反令百草轩\"真金不怕火炼\"的名声传遍京华。
霜降那日,小木平安返回金陵。百姓夹道相迎,他却直接跪在春生面前:\"弟子无能,累及师门。\"
春生扶起他,指向院中老桂树:\"你看今年桂花开得晚,却比往年更香。经霜方知真味。\"
案头摊着周大人的亲笔信,邀百草轩参与编纂《民间验方集》。而信的空白处,春生蘸墨写下八字:\"京门已开,步步惊雷。\"
窗外北风渐起,卷落一地黄叶。小木知道,这场惊雷只是序幕,真正的风雨还在后头。但经过此番淬炼,他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京城这盘棋上,有时候,退一步才能进两步。
信是京师联营药铺\"济安堂\"伙计所写,字迹潦草如鬼画符:前日太医院验药,指百草轩上供的\"益气健步丸\"混有霉变药材,当场拿下济安堂掌柜。今晨顺天府已发海捕文书,要拿金陵主事之人!
小木指尖一颤,信纸飘落在地。他强自镇定地拾起信,对福贵道:\"慌什么,去请陈老四来。\"声音平稳,但袖中的手已握得骨节发白。
陈老四夤夜而至,带来的消息更骇人:霉变药材实为栽赃,但太医院验药记录白纸黑字;更蹊跷的是,永盛堂三日前竟在京城新开分号,招牌与百草轩如出一辙。
\"有人要做绝啊。\"陈老四叹气,\"顺天府的差役已到镇江,明日必至金陵。\"
当夜,小木做了三件事:让福贵连夜将账册密档转移至漕帮货船;请来几位老药农作证百草轩用料精良;最后修书一封,用明矾水写了\"江南药材北上路线图\",托陈老四急送南疆。
次日辰时,差役果然上门。小木从容接旨,却在押解出城时,当众解下腰间\"百草轩\"玉牌掷给福贵:\"告诉春生掌柜,小木若回不来,这牌子传给下个撑得起的人。\"
消息传开,金陵哗然。百姓聚在衙门外喊冤,药农们抬着整筐茯苓击鼓。但这一切,都阻不了囚车北上的车轮声。
与此同时,南疆\"百草轩\"总号,春生正对着京城来的密信沉思。信是太医院一位故交所写,提及近日宫廷似有暗流,几位皇子皆在拉拢太医。信尾潦草补了句:\"殃及池鱼,慎之。\"
春生立即召来石头:\"你速去查清,永盛堂近日与京城哪些府邸往来。\"又吩咐阿木:\"将库中所有药材重新验看,特别是发往京城的批次。\"
三日后石头回报:赵天豪两月前秘密入京,频频出入兵部尚书府。而阿木在验药时,竟在一批预备送京的黄芪中发现细微霉点——这霉点分布均匀,似是人为撒播。
\"果然如此。\"春生冷笑。他当即做了一险招:将计就计,让阿木特意备下一批\"问题药材\",通过漕帮正常渠道发往京城,却让石头带人暗中跟踪。
就在小木囚车将至黄河渡口时,事情突然逆转。漕帮快马传来消息:兵部尚书府上近日有数人腹泻,所用正是永盛堂提供的\"防疫汤\"。而太医院院使周大人,恰在尚书府做客时目睹此事。
春生当机立断,让石头将真正的霉变药材样本和永盛堂的供货单,通过隐秘渠道直送周大人府上。更妙的是,样本中混入了只有南疆才产的金线莲——这味药,恰是百草轩独有,永盛堂绝无可能采集。
中秋前夜,小木在刑部大牢忽被提出。来者竟是周大人亲随,态度恭敬:\"误会已清,大人请先生过府一叙。\"
原来周大人查验药材后心生疑窦,暗中调查发现永盛堂与尚书府管家往来密切。更巧的是,尚书府腹泻事件后,永盛堂所供药材被检出以次充好。两事叠加,真相大白。
小木出狱后并未立即南归,反而在周大人安排下,为几位京官家眷诊脉开方。所用药材皆标注清晰产地,炮制过程公开透明。这番举动,反令百草轩\"真金不怕火炼\"的名声传遍京华。
霜降那日,小木平安返回金陵。百姓夹道相迎,他却直接跪在春生面前:\"弟子无能,累及师门。\"
春生扶起他,指向院中老桂树:\"你看今年桂花开得晚,却比往年更香。经霜方知真味。\"
案头摊着周大人的亲笔信,邀百草轩参与编纂《民间验方集》。而信的空白处,春生蘸墨写下八字:\"京门已开,步步惊雷。\"
窗外北风渐起,卷落一地黄叶。小木知道,这场惊雷只是序幕,真正的风雨还在后头。但经过此番淬炼,他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京城这盘棋上,有时候,退一步才能进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