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声名初显引客至,破馆微光暖荒村-《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

  张都尉一行离去时那句“减免部分今冬徭役”的承诺,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驱散了冼家村上空积压多日的阴霾。消息传开,全村欢腾,村民们看向林薇薇的目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感激与敬佩。那间曾被视为不祥之地的破酒馆,一夜之间,竟成了为村子带来福泽的“功臣之地”。

  徐石头更是喜不自胜,对林薇薇的态度愈发倚重,不仅当众褒奖,更将酒馆的日常打理事务正式交由她负责,言明日后若有类似官差过往,皆由此馆接待,一应所需,村中优先供给。这等于默认了林薇薇对酒馆的实际掌控权。

  面对突如其来的赞誉和权责,林薇薇心中虽喜,却更加警惕。树大招风,她深知此理。她并未得意忘形,反而愈发低调谦和。在接受村民谢意时,总将功劳归于徐里正调度有方、村中众人齐心协力,自己不过略尽绵力。对酒馆的管理,她也绝不独断,凡事皆与李婶、王嫂商议,账目清晰,定期向徐石头汇报,分寸拿捏得极好。

  然而,变化终究是挡不住的。张都尉的认可,如同一次无声的宣扬。不过旬月,便有零星消息从过往的行脚商人或邻近村落的亲友口中传来:冼家村有个破酒馆,馆里有个懂药膳的丫头,做的寻常饭菜别有风味,连过路的军爷都赞不绝口。

  起初,只是偶有好奇的邻村猎户或货郎,在途经冼家村时,会特意拐到那破酒馆歇个脚,点名要尝一碗“军爷喝过的羊肉汤”或“那喷香的烤肉”。林薇薇来者不拒,但坚持“量力而行”。食材多用村中易得的山货野味、自种菜蔬,做法依旧是她琢磨出的那几样药膳,只是根据来客需求稍作调整,价格也极为公道,甚至对贫苦者只收成本。

  她烹制的食物,虽无山珍海味,却胜在用料新鲜、火候精准,更兼那恰到好处的药草调和,滋味醇厚,食后舒坦。一碗热汤下肚,驱寒暖身;一碟小菜入口,开胃生津。尤其是一种她用山泉水、新采野菊、少量冰糖和自种薄荷熬制的“清凉饮”,在天气渐暖的午后饮上一碗,消暑解乏,备受称道。

  口碑,便在这日复一日的烟火气中,悄然积累。破酒馆的门前,渐渐不再冷清。有时是赶路歇脚的商旅,有时是慕名而来的邻近村民,甚至有一两次,有镇上的小吏因公干路过,也会特意前来用饭。

  林薇薇应对得体,不卑不亢。对商旅,她提供干净歇处和可口饭食;对村民,她如同邻家女儿,亲切周到;对吏员,她恭敬有礼,却绝无谄媚。她将酒馆经营得井井有条,环境始终维持着那份独特的洁净与药草清香。

  收入虽微薄,但细水长流。林薇薇严格遵守与村里的约定,将大部分盈利上交村库,只留一小部分作为辛苦费和材料成本。她个人所得其实有限,但她看重的,并非是这点钱财,而是这酒馆带来的、日益稳固的地位和悄然扩展的人脉。每一个来往的客人,都可能带来外界的信息,每一次成功的接待,都在巩固她“不可或缺”的价值。

  这一日,春寒料峭,馆内无客。林薇薇正与李婶王嫂清理灶具,忽闻门外车马声响。只见一辆半旧的青篷马车停在门口,车夫搀扶着一位身着绸衫、面色苍白、不时轻咳的老者下车,身后跟着一个抱着包袱的小厮。看打扮,像是家道中落的乡绅或告老还乡的小吏。

  李婶连忙迎上:“老丈可是要用饭?快里面请,有热汤驱寒。”

  老者微微颔首,在小厮搀扶下进屋坐下,气息微喘。他环顾四周,见馆内虽陋却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气,眉头稍展,哑声道:“听闻贵店药膳颇有奇效,老朽偶感风寒,久咳不愈,途经此地,特来叨扰,可否… … 可否制些润肺止咳的汤水?”

  林薇薇闻言,放下手中活计,净手上前,并未立刻应承,而是细观老者面色、舌苔(征得同意后),又询问了咳嗽时辰、痰液性状等,方才温言道:“老丈此症,似是风寒束肺,迁延化热,津液略伤。晚辈可试以梨子、川贝母、冰糖隔水炖膏,润肺化痰;再配一碗葱白豆豉汤,助解表散寒。皆是平和之物,或可缓解,然病症因人而异,若无效验,还须及早延医诊治。”

  老者见她言辞在理,观察细致,心中先信了三分,点头道:“有劳姑娘费心。”

  林薇薇便取来材料,精心制作。川贝梨膏炖得晶莹粘稠,葱豉汤热气腾腾。老者先用汤,觉微汗出,喉间舒爽不少;再食膏润,咳嗽果然减轻许多。他大为惊喜,连声道谢:“姑娘妙手!老朽咳了半月,服药无数,不及姑娘这一汤一膏!”

  临走时,老者不仅付了丰厚的酬劳,更对林薇薇道:“姑娘身怀此技,蛰居乡野,实在可惜。若有机缘,当可造福更多人。”言罢,登车而去。

  此事虽小,却在有限的范围内进一步传扬开来,“冼家村破酒馆有个会药膳能看小病的丫头”的名声,渐渐坐实。

  徐石头得知后,更是对林薇薇刮目相看,村中事务也愈发愿意听取她的意见。李老四等人见状,彻底息了与之争锋的心思,甚至偶尔还会来酒馆套套近乎。

  林薇薇依旧沉静如初。她利用酒馆的便利,更加积极地收集外界信息,通过往来客商,了解药材行情、各地风物;也 subtly 地与一些看似可靠的客人建立初步联系,为未来可能拓展的药材生意铺路。她与济安堂的“暗线”也借助酒馆的掩护,联系得更加隐秘和顺畅。

  夜幕降临,酒馆打烊。林薇薇独自坐在堂中,擦拭着灶台。油灯如豆,映着她沉静的侧脸。这间破旧的酒馆,已不再是单纯的容身之所,而是她安身立命、窥探外界的窗口,是她用智慧和汗水一点点经营起来的、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

  她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挑战只会更多。但这微弱的灯火,既然已经点燃,她便要让它,在这岭南的荒村里,持续地燃烧下去,照亮更多可能。

  窗外,春雨淅沥,万物萌发。新的生机,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