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笋的奇香,如同林薇薇投石问路的那颗石子,在冼家村这片沉寂的水面漾开的涟漪尚未平息,一个更紧迫的念头已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日夜疯长——找到邓采药人。
母亲柳氏的低咳声日渐频繁,虽不似最初那般凶险,却缠绵不去,像秋日阴雨,一点点蚕食着本就虚弱的生机。从老周杂货铺换来的劣质草药早已见底,效果却微乎其微。林薇薇深知,若再得不到对症的医治,母亲这病恐成沉疴,届时便是华佗再世也难回天。
二丫那日提供的线索——“后山深处、有险峻山涧和崖壁的区域”——成了黑暗中唯一的光亮。但这光亮却微弱而遥远,伴随着未知的危险。
进山,绝非易事。毒虫瘴气、迷途风险、甚至可能遭遇野兽,每一样都足以致命。她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更需要充足的准备。
这日,恰逢村里半月一次的小集。虽称不上集市,不过是三五村民在榕树下摆出些自家盈余的菜蔬、鸡蛋或简陋的手编筐篓,以物易物,换些急需的物什。气氛比平日稍显活络,也是信息流通最快的时候。
林薇薇天未亮便起身。她将最后几筒发酵得最为成功的酸笋小心取出部分,切成均匀的细条,用洗净的宽大树叶分装成十数个小包。又精心烤制了一批芋头饼,金黄油亮,香气扑鼻。她今日的目标明确:不再零散换取菜蔬,而是要瞄准更实用的进山物资。
她到得早,在榕树下选了个不起眼却又能被看到的位置铺开摊子。几包酸笋,一摞芋饼,摆得整整齐齐。
陆续有村民过来,熟识的妇人笑着打招呼,目光在她摊子上逡巡。
“林丫头,今日酸笋怎卖?我家那口子念叨好几天了。”
林薇薇却未像往日般爽快交易,她面露难色,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对不住几位婶子,今日这些……我想换些别的东西。”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渐渐围拢过来的村民,“我娘病一直不见好,听说后山有位邓采药人医术高明,我想去寻寻看。但这山路难行,需要些防身的家伙和赶路的干粮。想用这些,换一把趁手的柴刀,一双耐磨的草鞋,若有结实点的绳索和火折子更好。”
她话音一落,周遭静了片刻。村民们面面相觑,脸上皆露出惊诧甚至不赞同的神色。
“你要进后山?去找邓老头?”一个老汉咂着嘴摇头,“丫头,不是吓唬你,那地方去不得!瘴气重不说,路都让野藤埋没了,还有野猪和长虫(蛇)!去年陈家大小子进去就没出来!”
“是啊,邓老头脾气怪得很,躲着人走,就算你找到了,他也未必肯帮你。”一个妇人附和道,语气带着担忧。
林薇薇心下一沉,却并未退缩,只是将姿态放得更低,语气恳切:“多谢各位叔伯婶子提醒。可我娘的病……实在等不起了。但凡有一线希望,做女儿的也得去试试。这些东西虽不值钱,也是我眼下能拿出的全部了,只求换些能保命的行头。”
她言辞恳切,孝心可鉴,原本还想劝阻的村民一时也哑了口。那日她应对官差的镇定和制作新奇吃食的巧思,早已让村里人不敢小觑这个新来的流放丫头。此刻见她心意已决,便也不再一味相劝。
沉默中,一个一直蹲在旁边抽旱烟的老汉磕了磕烟袋锅,哑着嗓子开口:“我家里有把旧柴刀,磨一磨还能用,刃口还行。我老伴前阵子编了几双厚底草鞋,纳得结实,倒是能换你两包酸笋、五个芋饼。”
林薇薇心中一喜,连忙应下:“多谢老伯!”
有了人开头,交易便顺畅起来。一个猎户打扮的汉子用一小捆坚韧的麻绳和一个旧但还能用的火镰,换走了三包酸笋。一位大娘用一小布袋炒熟的豆面和几块耐放的粗粮饼子,换了几块芋饼。
林薇薇仔细清点着换来的物资:旧柴刀虽豁了口,分量却沉,打磨后应堪用;草鞋底厚实,针脚细密;麻绳结实;火镰至关重要;干粮虽粗糙,却能提供长途跋涉的能量。每一样都离目标更近一步。
然而,最重要的——一张更详细的地图或一个可能的向导——却依旧没有着落。她试探着问了几人,包括那猎户,对方都只是摇头,言说后山深处情况复杂,雾气变幻莫测,无人敢夸口识路。
正当她心下微急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林……林阿姐……”
是二丫。她挎着个小篮子,挤进人群,小脸跑得红扑扑的,从篮子里拿出一个用旧布包着的东西,塞给林薇薇:“阿姐,这个给你。”
林薇薇打开一看,竟是一块烤得焦黑的薄石板,石板上用尖锐石器刻划着一些歪歪扭扭的线条和符号,依稀能辨出河流、村落的位置,以及一条指向深山、断断续续的路径,路径旁还刻了几个小叉和波浪状的记号。
“这是……”林薇薇愕然。
二丫小声急促地说:“我爹……我爹以前为了给我娘采药,偷偷跟过邓爷爷一段路……后来他摔伤了腿,就不敢再去了。这是他回家后偷偷画下来的,怕忘了。他听说你要去,让我拿来给你……他说,叉可能是危险的地方,波浪线可能是起雾的山涧……他不让你说是他给的,怕邓爷爷怪罪……”
林薇薇握着这块沉甸甸的石板,心头巨震。这简陋甚至粗糙的“地图”,此刻却比黄金更珍贵!它不仅仅是指引,更承载着一个同样为家人冒险过的汉子的无声嘱托和一份雪中送炭的恩情。
“二丫,替我谢谢你爹!这份情,我林薇薇记下了!”她声音微哽,将摊上剩下的所有芋饼和两包最大的酸笋塞进二丫的篮子里,“这些拿回去!”
二丫慌忙推辞,最终在林薇薇坚持下,才挎着沉甸甸的篮子,一步三回头地跑了。
周遭村民见状,亦是唏嘘不已,看向林薇薇的目光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物资初步齐备,更有意外获得的地图,林薇薇心中稍安。但她深知还不够。她从怀里取出那枚一直贴身藏着的、最小的碎银角子(她早已将整锭银子分开藏匿),走到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周掌柜面前。
“周掌柜,我想换您铺子里那包驱蛇虫的药粉,还有一小壶最烈的酒。”她声音平静。
周掌柜的小眼睛在那碎银角和林薇薇坚毅的脸上转了转,慢悠悠道:“那药粉可不便宜,烈酒更是稀罕物……”
“您开个价。”林薇薇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周掌柜掂量了一下,终究没敢在众目睽睽下太抬价,报了个虽高但尚在承受范围内的数目。林薇薇爽快地将银角子递过去,换来了一个粗纸包和一个小陶壶。药粉真假难辨,烈酒或许关键时刻能消毒御寒,有胜于无。
集散人渐稀。林薇薇背着换来的物资回到草棚。柳氏见状,挣扎着坐起,忧心忡忡:“薇薇,你当真要去?太危险了……”
“娘,放心,我准备了东西,也有了些线索,会小心行事。”林薇薇安抚着母亲,语气坚定,“您好好的,按时吃药吃饭,等我回来。”
她将柴刀磨得雪亮,用旧布缠好刀柄。将草鞋、绳索、火镰、药粉、酒壶、干粮和那块石板地图仔细打包成一个小行囊。又连夜烤制了更多耐放的饼子,备足饮水。
翌日黎明,天色灰蒙。林薇薇将弟弟叫到身前,仔细叮嘱:“澈儿,阿姐要进山几天去找药救娘。你留在家里,照顾好娘,看好火,任何人来都别开门。这些饼子和水够你们吃两天。阿姐一定尽快回来。”
林澈小脸绷得紧紧的,眼中含泪,却用力点头:“阿姐放心!澈儿是男子汉,会保护好娘!”
柳氏倚在门边,泪眼婆娑,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千万……小心!”
林薇薇重重点头,最后看了一眼母亲和弟弟,毅然转身,背起行囊,手握柴刀,踏着晨露,向着后山那莽莽苍苍、云雾缭绕的密林深处走去。
单薄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蜿蜒曲折、被荒草淹没的小径尽头,仿佛被巨兽吞噬。
前路荆棘密布,瘴疠横行,但她步伐沉稳,目光锐利如刀,劈开迷惘。
邓采药人,无论你藏得多深,脾气多怪,我林薇薇,来了。
        母亲柳氏的低咳声日渐频繁,虽不似最初那般凶险,却缠绵不去,像秋日阴雨,一点点蚕食着本就虚弱的生机。从老周杂货铺换来的劣质草药早已见底,效果却微乎其微。林薇薇深知,若再得不到对症的医治,母亲这病恐成沉疴,届时便是华佗再世也难回天。
二丫那日提供的线索——“后山深处、有险峻山涧和崖壁的区域”——成了黑暗中唯一的光亮。但这光亮却微弱而遥远,伴随着未知的危险。
进山,绝非易事。毒虫瘴气、迷途风险、甚至可能遭遇野兽,每一样都足以致命。她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更需要充足的准备。
这日,恰逢村里半月一次的小集。虽称不上集市,不过是三五村民在榕树下摆出些自家盈余的菜蔬、鸡蛋或简陋的手编筐篓,以物易物,换些急需的物什。气氛比平日稍显活络,也是信息流通最快的时候。
林薇薇天未亮便起身。她将最后几筒发酵得最为成功的酸笋小心取出部分,切成均匀的细条,用洗净的宽大树叶分装成十数个小包。又精心烤制了一批芋头饼,金黄油亮,香气扑鼻。她今日的目标明确:不再零散换取菜蔬,而是要瞄准更实用的进山物资。
她到得早,在榕树下选了个不起眼却又能被看到的位置铺开摊子。几包酸笋,一摞芋饼,摆得整整齐齐。
陆续有村民过来,熟识的妇人笑着打招呼,目光在她摊子上逡巡。
“林丫头,今日酸笋怎卖?我家那口子念叨好几天了。”
林薇薇却未像往日般爽快交易,她面露难色,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对不住几位婶子,今日这些……我想换些别的东西。”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渐渐围拢过来的村民,“我娘病一直不见好,听说后山有位邓采药人医术高明,我想去寻寻看。但这山路难行,需要些防身的家伙和赶路的干粮。想用这些,换一把趁手的柴刀,一双耐磨的草鞋,若有结实点的绳索和火折子更好。”
她话音一落,周遭静了片刻。村民们面面相觑,脸上皆露出惊诧甚至不赞同的神色。
“你要进后山?去找邓老头?”一个老汉咂着嘴摇头,“丫头,不是吓唬你,那地方去不得!瘴气重不说,路都让野藤埋没了,还有野猪和长虫(蛇)!去年陈家大小子进去就没出来!”
“是啊,邓老头脾气怪得很,躲着人走,就算你找到了,他也未必肯帮你。”一个妇人附和道,语气带着担忧。
林薇薇心下一沉,却并未退缩,只是将姿态放得更低,语气恳切:“多谢各位叔伯婶子提醒。可我娘的病……实在等不起了。但凡有一线希望,做女儿的也得去试试。这些东西虽不值钱,也是我眼下能拿出的全部了,只求换些能保命的行头。”
她言辞恳切,孝心可鉴,原本还想劝阻的村民一时也哑了口。那日她应对官差的镇定和制作新奇吃食的巧思,早已让村里人不敢小觑这个新来的流放丫头。此刻见她心意已决,便也不再一味相劝。
沉默中,一个一直蹲在旁边抽旱烟的老汉磕了磕烟袋锅,哑着嗓子开口:“我家里有把旧柴刀,磨一磨还能用,刃口还行。我老伴前阵子编了几双厚底草鞋,纳得结实,倒是能换你两包酸笋、五个芋饼。”
林薇薇心中一喜,连忙应下:“多谢老伯!”
有了人开头,交易便顺畅起来。一个猎户打扮的汉子用一小捆坚韧的麻绳和一个旧但还能用的火镰,换走了三包酸笋。一位大娘用一小布袋炒熟的豆面和几块耐放的粗粮饼子,换了几块芋饼。
林薇薇仔细清点着换来的物资:旧柴刀虽豁了口,分量却沉,打磨后应堪用;草鞋底厚实,针脚细密;麻绳结实;火镰至关重要;干粮虽粗糙,却能提供长途跋涉的能量。每一样都离目标更近一步。
然而,最重要的——一张更详细的地图或一个可能的向导——却依旧没有着落。她试探着问了几人,包括那猎户,对方都只是摇头,言说后山深处情况复杂,雾气变幻莫测,无人敢夸口识路。
正当她心下微急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林……林阿姐……”
是二丫。她挎着个小篮子,挤进人群,小脸跑得红扑扑的,从篮子里拿出一个用旧布包着的东西,塞给林薇薇:“阿姐,这个给你。”
林薇薇打开一看,竟是一块烤得焦黑的薄石板,石板上用尖锐石器刻划着一些歪歪扭扭的线条和符号,依稀能辨出河流、村落的位置,以及一条指向深山、断断续续的路径,路径旁还刻了几个小叉和波浪状的记号。
“这是……”林薇薇愕然。
二丫小声急促地说:“我爹……我爹以前为了给我娘采药,偷偷跟过邓爷爷一段路……后来他摔伤了腿,就不敢再去了。这是他回家后偷偷画下来的,怕忘了。他听说你要去,让我拿来给你……他说,叉可能是危险的地方,波浪线可能是起雾的山涧……他不让你说是他给的,怕邓爷爷怪罪……”
林薇薇握着这块沉甸甸的石板,心头巨震。这简陋甚至粗糙的“地图”,此刻却比黄金更珍贵!它不仅仅是指引,更承载着一个同样为家人冒险过的汉子的无声嘱托和一份雪中送炭的恩情。
“二丫,替我谢谢你爹!这份情,我林薇薇记下了!”她声音微哽,将摊上剩下的所有芋饼和两包最大的酸笋塞进二丫的篮子里,“这些拿回去!”
二丫慌忙推辞,最终在林薇薇坚持下,才挎着沉甸甸的篮子,一步三回头地跑了。
周遭村民见状,亦是唏嘘不已,看向林薇薇的目光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物资初步齐备,更有意外获得的地图,林薇薇心中稍安。但她深知还不够。她从怀里取出那枚一直贴身藏着的、最小的碎银角子(她早已将整锭银子分开藏匿),走到一直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周掌柜面前。
“周掌柜,我想换您铺子里那包驱蛇虫的药粉,还有一小壶最烈的酒。”她声音平静。
周掌柜的小眼睛在那碎银角和林薇薇坚毅的脸上转了转,慢悠悠道:“那药粉可不便宜,烈酒更是稀罕物……”
“您开个价。”林薇薇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
周掌柜掂量了一下,终究没敢在众目睽睽下太抬价,报了个虽高但尚在承受范围内的数目。林薇薇爽快地将银角子递过去,换来了一个粗纸包和一个小陶壶。药粉真假难辨,烈酒或许关键时刻能消毒御寒,有胜于无。
集散人渐稀。林薇薇背着换来的物资回到草棚。柳氏见状,挣扎着坐起,忧心忡忡:“薇薇,你当真要去?太危险了……”
“娘,放心,我准备了东西,也有了些线索,会小心行事。”林薇薇安抚着母亲,语气坚定,“您好好的,按时吃药吃饭,等我回来。”
她将柴刀磨得雪亮,用旧布缠好刀柄。将草鞋、绳索、火镰、药粉、酒壶、干粮和那块石板地图仔细打包成一个小行囊。又连夜烤制了更多耐放的饼子,备足饮水。
翌日黎明,天色灰蒙。林薇薇将弟弟叫到身前,仔细叮嘱:“澈儿,阿姐要进山几天去找药救娘。你留在家里,照顾好娘,看好火,任何人来都别开门。这些饼子和水够你们吃两天。阿姐一定尽快回来。”
林澈小脸绷得紧紧的,眼中含泪,却用力点头:“阿姐放心!澈儿是男子汉,会保护好娘!”
柳氏倚在门边,泪眼婆娑,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千万……小心!”
林薇薇重重点头,最后看了一眼母亲和弟弟,毅然转身,背起行囊,手握柴刀,踏着晨露,向着后山那莽莽苍苍、云雾缭绕的密林深处走去。
单薄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蜿蜒曲折、被荒草淹没的小径尽头,仿佛被巨兽吞噬。
前路荆棘密布,瘴疠横行,但她步伐沉稳,目光锐利如刀,劈开迷惘。
邓采药人,无论你藏得多深,脾气多怪,我林薇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