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纱,轻覆着城北忘忧谷。林薇薇踏着露水浸润的青石小径,呼吸着混合了泥土与百草清香的空气,心境前所未有的澄澈。自薛神医允她入谷学习,已过旬日。每周两日的辰时至午时,是她最为珍视的时光。
谷中生活简朴至极。薛神医并非时刻讲授,更多时候,是让她自行观察、动手、体悟。第一日,老人只指着一片茂盛的药圃,淡淡道:“识药,先识其形,观其色,嗅其气,触其质。百日之内,将此圃三百余味常见药材,记熟。” 没有典籍,没有讲解,唯有最原始的感知与记忆。
这对林薇薇而言,并非难事,反是乐事。她本就与草木亲近,又有邓老者打下的基础。她如同饥渴的禾苗,贪婪地吸收着阳光雨露。每日清晨入谷,她便一头扎进药圃,仔细辨认每一株植物的叶片形状、脉络走向、花朵颜色、果实形态,轻嗅其独特的气味,指尖感受根茎的质地。她发现,许多看似相似的药材,在细微处竟有天壤之别。同是薄荷,水畔生长的气息清冽直冲,旱地所产则略带沉郁;采收时辰不同,药性亦有微妙差异。她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工整的小楷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桑皮纸册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薛神医偶尔会无声地出现在她身后,看她辨认、记录,并不出声指点,只在她在某味药前驻足过久或记录有明显偏差时,才会用竹杖轻点一下旁边的石碑——那碑上刻着该药材的古名和简要图谱,或随手摘下另一株相似的药草递给她对比。这种“不教而教”的方式,迫使林薇薇调动全部心神,去观察、比较、思考,印象反而格外深刻。
除了识药,薛神医更重“炮制”。谷中有一间简陋却器具齐全的灶房。老人演示炮制药材时,动作舒缓如行云流水,对火候、时辰、辅料的拿捏已臻化境。他炮制的陈皮,色泽红亮,香气醇厚持久;他煅制的牡蛎壳,酥脆易碎,药性尽释。林薇薇在一旁静静观摩,心中震撼不已,方知自己从前所学,不过皮毛。她谨记要领,在老人允许下,尝试炮制最简单的几味药,如炒麦芽、炙甘草。起初,不是火候过猛便是时辰不足,薛神医从不斥责,只让她自己品尝失败品,体会差异,再重新来过。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她对“分寸”二字的理解,日益精进。
这日,林薇薇正小心翼翼地看着砂锅里文火慢焙的茯苓片,薛神医踱步过来,看了一眼,忽然问道:“你可知,为何同一株茯苓,切片厚薄不同,焙制火候各异,其效便有偏重?”
林薇薇思索片刻,谨慎答道:“晚辈浅见,厚片久焙,取其燥湿健脾之力更着;薄片轻焙,存其利水渗湿之性更佳。可是如此?”
薛神医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微微颔首:“药性如人性,有急缓刚柔。用兵之道,在于知人善任;用药之理,在于因材施教。炮制,便是调兵遣将,令其各展所长,共奏其功。你既有此悟性,日后炮制,当更重‘意图’,而非仅循‘步骤’。”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林薇薇对药膳的理解豁然开朗。以往她多注重配方组合,如今方知,每一味药材的炮制方法,本身就是一门深邃的学问,直接决定了药膳最终的取向和效力。
谷中的学习宁静而充实,仿佛世外桃源。然而,林薇薇并未忘记谷外的纷扰。她深知,悦来居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绝不会因她入谷学习而消失。每周离开忘忧谷的日子,她依旧会去城南摊位看看,只是心思已不全在经营上,更多是维系一个存在的表象,并借此观察市井动向。
果然,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这日午后,她刚从谷中返回客栈,负责帮她偶尔照看摊位的邻摊大娘便急匆匆找来,面带忧色:“薇薇丫头,你可回来了!今儿个上午,又来了几个生面孔在摊子前转悠,不像买东西的,嘀嘀咕咕,还打听你平时都去哪儿进货,跟什么人来往……我看,怕是悦来居的人还没死心!”
林薇薇心中凛然,暗道该来的终究来了。她谢过大娘,沉吟起来。对方这次不再直接挑衅,而是转为暗中调查,显然是想摸清她的底细和弱点,手段更为阴险。自己若一味退让躲避,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
正思忖间,客栈伙计送来一封信笺,说是济世堂的钱管事刚才来过,未能遇她,特留此信。林薇薇拆开一看,信上言辞客气,言道李掌柜听闻她近日潜心向学,甚为欣慰,又隐约提及悦来居近来似在打听某些药材的特别渠道,让林薇薇“若有闲暇,可来铺中一叙,互通有无”。
这封信,看似关心,实则信息量极大。李掌柜显然也注意到了悦来居的动向,并愿意提供一定程度的预警甚至支持,但这支持是有条件的——“互通有无”,意味着希望从她这里得到些什么,或许是关于薛神医的动向,或许是她的某些独特配方。
林薇薇将信纸在灯焰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局势愈发复杂。悦来居在暗处窥伺,济世堂在明处示好,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或博弈?自己俨然成了漩涡中心的一叶小舟。
她意识到,不能再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化解危机,至少要让悦来居有所忌惮。硬碰硬不行,求助外力则易受制于人。她想到了薛神医的教诲——“药性如人性,有急缓刚柔”,应对危机,亦当如此。或许,可以利用对方“调查”这一点,设下一个局?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渐渐成形。她需要利用自己刚刚学到的知识,结合对悦来居行事风格的了解,导演一出“请君入瓮”的好戏。这个局,既要能震慑对方,又不能过度激化矛盾;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又不能暴露全部底牌。
接下来的几日,林薇薇表面上一切如常,照旧往返于客栈、摊位和忘忧谷。但在暗地里,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在摊位上“泄露”一些信息:比如,向熟客抱怨某种常用药材近期品质不佳,价格飞涨,她不得不寻找新的替代品;又比如,在与邻摊闲聊时,隐约提及最近在研究某种古籍中的冷门配方,需要几味不常见的药材试制。
这些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同投入水中的鱼饵,静待鱼儿上钩。同时,她通过钱管事,向李掌柜传递了一个模糊的信息:感谢掌柜提醒,自己近日确在尝试改良配方以应对药材波动,若有所得,愿与济世堂分享云云,既维持了联系,又未给出实质承诺。
她深知此计险峻,一旦被识破或操作不当,后果不堪设想。但她更明白,在州府这等虎狼之地,一味退缩隐忍,终将无立锥之地。这次危机,既是挑战,也是磨砺她心智与能力的试金石。
夜幕降临,林薇薇在灯下细细擦拭着薛神医赠予的那套小巧的药碾。冰凉的铜质触感,让她纷杂的心绪渐渐沉淀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光芒。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次,她不仅要安然度过,还要借此风波,让那些暗中窥视的眼睛看清楚——她林薇薇,绝非可以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这州府的水再深,她也要凭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片天地来。
谷中生活简朴至极。薛神医并非时刻讲授,更多时候,是让她自行观察、动手、体悟。第一日,老人只指着一片茂盛的药圃,淡淡道:“识药,先识其形,观其色,嗅其气,触其质。百日之内,将此圃三百余味常见药材,记熟。” 没有典籍,没有讲解,唯有最原始的感知与记忆。
这对林薇薇而言,并非难事,反是乐事。她本就与草木亲近,又有邓老者打下的基础。她如同饥渴的禾苗,贪婪地吸收着阳光雨露。每日清晨入谷,她便一头扎进药圃,仔细辨认每一株植物的叶片形状、脉络走向、花朵颜色、果实形态,轻嗅其独特的气味,指尖感受根茎的质地。她发现,许多看似相似的药材,在细微处竟有天壤之别。同是薄荷,水畔生长的气息清冽直冲,旱地所产则略带沉郁;采收时辰不同,药性亦有微妙差异。她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工整的小楷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桑皮纸册上,不敢有丝毫懈怠。
薛神医偶尔会无声地出现在她身后,看她辨认、记录,并不出声指点,只在她在某味药前驻足过久或记录有明显偏差时,才会用竹杖轻点一下旁边的石碑——那碑上刻着该药材的古名和简要图谱,或随手摘下另一株相似的药草递给她对比。这种“不教而教”的方式,迫使林薇薇调动全部心神,去观察、比较、思考,印象反而格外深刻。
除了识药,薛神医更重“炮制”。谷中有一间简陋却器具齐全的灶房。老人演示炮制药材时,动作舒缓如行云流水,对火候、时辰、辅料的拿捏已臻化境。他炮制的陈皮,色泽红亮,香气醇厚持久;他煅制的牡蛎壳,酥脆易碎,药性尽释。林薇薇在一旁静静观摩,心中震撼不已,方知自己从前所学,不过皮毛。她谨记要领,在老人允许下,尝试炮制最简单的几味药,如炒麦芽、炙甘草。起初,不是火候过猛便是时辰不足,薛神医从不斥责,只让她自己品尝失败品,体会差异,再重新来过。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她对“分寸”二字的理解,日益精进。
这日,林薇薇正小心翼翼地看着砂锅里文火慢焙的茯苓片,薛神医踱步过来,看了一眼,忽然问道:“你可知,为何同一株茯苓,切片厚薄不同,焙制火候各异,其效便有偏重?”
林薇薇思索片刻,谨慎答道:“晚辈浅见,厚片久焙,取其燥湿健脾之力更着;薄片轻焙,存其利水渗湿之性更佳。可是如此?”
薛神医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微微颔首:“药性如人性,有急缓刚柔。用兵之道,在于知人善任;用药之理,在于因材施教。炮制,便是调兵遣将,令其各展所长,共奏其功。你既有此悟性,日后炮制,当更重‘意图’,而非仅循‘步骤’。”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林薇薇对药膳的理解豁然开朗。以往她多注重配方组合,如今方知,每一味药材的炮制方法,本身就是一门深邃的学问,直接决定了药膳最终的取向和效力。
谷中的学习宁静而充实,仿佛世外桃源。然而,林薇薇并未忘记谷外的纷扰。她深知,悦来居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绝不会因她入谷学习而消失。每周离开忘忧谷的日子,她依旧会去城南摊位看看,只是心思已不全在经营上,更多是维系一个存在的表象,并借此观察市井动向。
果然,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这日午后,她刚从谷中返回客栈,负责帮她偶尔照看摊位的邻摊大娘便急匆匆找来,面带忧色:“薇薇丫头,你可回来了!今儿个上午,又来了几个生面孔在摊子前转悠,不像买东西的,嘀嘀咕咕,还打听你平时都去哪儿进货,跟什么人来往……我看,怕是悦来居的人还没死心!”
林薇薇心中凛然,暗道该来的终究来了。她谢过大娘,沉吟起来。对方这次不再直接挑衅,而是转为暗中调查,显然是想摸清她的底细和弱点,手段更为阴险。自己若一味退让躲避,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
正思忖间,客栈伙计送来一封信笺,说是济世堂的钱管事刚才来过,未能遇她,特留此信。林薇薇拆开一看,信上言辞客气,言道李掌柜听闻她近日潜心向学,甚为欣慰,又隐约提及悦来居近来似在打听某些药材的特别渠道,让林薇薇“若有闲暇,可来铺中一叙,互通有无”。
这封信,看似关心,实则信息量极大。李掌柜显然也注意到了悦来居的动向,并愿意提供一定程度的预警甚至支持,但这支持是有条件的——“互通有无”,意味着希望从她这里得到些什么,或许是关于薛神医的动向,或许是她的某些独特配方。
林薇薇将信纸在灯焰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局势愈发复杂。悦来居在暗处窥伺,济世堂在明处示好,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或博弈?自己俨然成了漩涡中心的一叶小舟。
她意识到,不能再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出击,化解危机,至少要让悦来居有所忌惮。硬碰硬不行,求助外力则易受制于人。她想到了薛神医的教诲——“药性如人性,有急缓刚柔”,应对危机,亦当如此。或许,可以利用对方“调查”这一点,设下一个局?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渐渐成形。她需要利用自己刚刚学到的知识,结合对悦来居行事风格的了解,导演一出“请君入瓮”的好戏。这个局,既要能震慑对方,又不能过度激化矛盾;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又不能暴露全部底牌。
接下来的几日,林薇薇表面上一切如常,照旧往返于客栈、摊位和忘忧谷。但在暗地里,她开始有意无意地在摊位上“泄露”一些信息:比如,向熟客抱怨某种常用药材近期品质不佳,价格飞涨,她不得不寻找新的替代品;又比如,在与邻摊闲聊时,隐约提及最近在研究某种古籍中的冷门配方,需要几味不常见的药材试制。
这些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同投入水中的鱼饵,静待鱼儿上钩。同时,她通过钱管事,向李掌柜传递了一个模糊的信息:感谢掌柜提醒,自己近日确在尝试改良配方以应对药材波动,若有所得,愿与济世堂分享云云,既维持了联系,又未给出实质承诺。
她深知此计险峻,一旦被识破或操作不当,后果不堪设想。但她更明白,在州府这等虎狼之地,一味退缩隐忍,终将无立锥之地。这次危机,既是挑战,也是磨砺她心智与能力的试金石。
夜幕降临,林薇薇在灯下细细擦拭着薛神医赠予的那套小巧的药碾。冰凉的铜质触感,让她纷杂的心绪渐渐沉淀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光芒。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次,她不仅要安然度过,还要借此风波,让那些暗中窥视的眼睛看清楚——她林薇薇,绝非可以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这州府的水再深,她也要凭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片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