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娘子,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赵东家快人快语,“我们两家愿共同承销您青石镇以外,柳林、桐山两镇的所有货品!价格可比照您店零售价八成,每次拿货不低于五百块!”
孙夫人也温婉笑道:“这皂,用过的都说好。咱们女子开店不易,妹妹理当支持才是。”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订单和合作请求,苏晓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是一种被市场认可的兴奋。她稳住心神,与三位掌柜周旋了足足一个时辰,最终与“丰瑞行” 敲定了府城独家代销权,首批订货两千块,价格按零售价七五折;与赵、孙两家则签订了柳林、桐山两镇的包销契约,首批各五百块,价格八折。
送走心满意足的客商,苏晓晓看着瞬间空了大半的仓库和明镜递上来的、密密麻麻写着需求的订货单,深吸了一口气。她回到后院,周文渊刚指导完乐乐的晨读,正在廊下温书。
“文渊,”她走过去,声音带着疲惫,也带着决断,“你说的对,小打小闹不行了。我们得建个工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加工厂。”
周文渊放下书卷,握住她微凉的手,眼中是了然和支持:“想好了?地点选在哪里?”
“回村。”苏晓晓目光坚定,“肥水不流外人田。要用,就用自己族里的人。我们要在村里,把这座工坊盖起来。”
翌日,一辆骡车驶回了周家村。车上不仅坐着苏晓晓和周文渊,还有特意跟来掌眼的玄石子,美其名曰“勘察风水”其实就是家里的酒喝光了,来看看村里有没有存货。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村子。
当苏晓晓和周文渊走进族长家那间略显昏暗的堂屋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老族长周老太公坐在上首,里正周德海陪坐一旁,下面则是周家各房的当家人,包括脸上带着与有荣焉光彩的大哥周文广、二哥周文贵。提前捎口信回说明了此事。
苏晓晓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带来的契约和订货单摊开在桌上。
中“族长爷爷,里正叔,各位叔伯兄弟,”她声音清亮,开门见山,“今天回来,是想带着大家一起,做一件能让咱们周氏一族,往后年年有余、子孙受益的大事!”
她指着那摞单据:“这是府城、柳林镇、桐山镇三家商行定下的货单,光是首批,就要两千五百块香皂。这还只是开始。靠我和镇上的几个人,累死也做不出来。”
堂屋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两千多块!那得是多少钱?!
“所以,我打算在村里,建一个‘周氏香皂工坊’!”苏晓晓环视众人,目光灼灼,“地,我家出钱买。厂房,我家出钱盖。技术,我来教。但需要人手,大量的,信得过的人手!”
她详细说出了规划:
1. 选址:在村东头靠山脚的公用荒地上,划出三亩地。
2. 建筑:先期盖五间联排的大作坊分别用于原料处理、皂基制作、香料添加、压模成型、晾皂包装,一间大仓库,一间账房兼管事房。
3. 用人:
优先招募周氏族人,男女皆可。男子负责重体力活搬运、劈柴、安全,妇人和心细的半大孩子负责制作、清洗、包装。
首批计划招募固定工人三十名,按日计酬,每日八十文,日日结算,绝不拖欠。
设立奖惩制度,做得好的,月有红封;手脚不干净或泄露方子的,重罚并逐出族谱!
她每说一条,堂屋内的呼吸就急促一分。每日十五文!还日日结算!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农闲时,哪个汉子一天能稳稳赚到八十文钱?
老族长的手开始颤抖,他看向周文渊:“文渊,这……这可行吗?这方子……”
周文渊沉稳起身,对着族长和里正深深一揖:“族长,里正叔。晓晓此举,并非只为自家牟利。工坊建成,族人有了稳定进项,便无需再背井离乡去找活路。每家也能有些进向。此乃福泽一族之事。至于方子,”他看了一眼苏晓晓,“核心部分,由晓晓和绝对信任的人掌握,制作流程会分解,确保无人能窥全貌。我们愿与族里签订契约,工坊盈利后,每年拿出一成利润,投入族学,和修葺祠堂、道路,全由族中公议!”
“好!!”
里正周德海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满脸红光,“文渊,晓晓!你们这是给咱们周家村送了一座金山啊!我代表全村,谢谢你们!”他说着就要拱手。
老族长也老泪纵横,撑着拐杖站起来:“祖宗保佑!我周氏一族,出了麒麟儿,还有如此深明大义的媳妇!这件事,族里全力支持!谁要是敢在里面偷奸耍滑,坏了规矩,不用你们开口,老夫第一个把他逐出祠堂!”
大哥周文广激动得拳头紧握,二哥周文贵更是直接嚷嚷:“六弟,六弟妹!你们放心,盖房子的活儿,俺们包了!保证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料!”
堂屋内,群情激昂。每一个周氏族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前所未有的期盼和干劲。
就在这气氛最热烈之时,周文渊上前一步,与苏晓晓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然后面向族长和众人,朗声开口,声音清晰地压过了现场的喧哗:
“族长爷爷,里正叔,各位叔伯兄弟,请大家静一静,文渊还有一事禀告。”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周文渊环视一圈,目光沉静而有力:“工坊若能成,是族人之福,亦是文渊与内子回报族恩之心。然文渊私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族人有钱挣是其一,让族中子弟有书读、明事理、知廉耻,方是我周氏一族长久兴旺之根本!”
他顿了顿,掷地有声道:“故此,我周文渊在此承诺,待工坊首次分红之后,我便个人出资,做三件事:
第一,重修、扩建咱周氏宗祠,让列祖列宗有个更体面的安息之所,也让后世子孙有个凝聚族心的庄严之地!
第二,在祠堂旁,新建一座‘周氏族学’,聘请有德才的先生,凡我周氏子弟,无论贫富,皆可免费入学蒙读!
第三,设立‘族学助基金’,资助族中天资聪颖、有志于科举的子弟,赴县学、府学深造,其一切束修、笔墨纸砚及生活用度,皆由基金承担!”
这番话,如同又一记惊雷,在众人心中炸响!
        孙夫人也温婉笑道:“这皂,用过的都说好。咱们女子开店不易,妹妹理当支持才是。”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订单和合作请求,苏晓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是一种被市场认可的兴奋。她稳住心神,与三位掌柜周旋了足足一个时辰,最终与“丰瑞行” 敲定了府城独家代销权,首批订货两千块,价格按零售价七五折;与赵、孙两家则签订了柳林、桐山两镇的包销契约,首批各五百块,价格八折。
送走心满意足的客商,苏晓晓看着瞬间空了大半的仓库和明镜递上来的、密密麻麻写着需求的订货单,深吸了一口气。她回到后院,周文渊刚指导完乐乐的晨读,正在廊下温书。
“文渊,”她走过去,声音带着疲惫,也带着决断,“你说的对,小打小闹不行了。我们得建个工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加工厂。”
周文渊放下书卷,握住她微凉的手,眼中是了然和支持:“想好了?地点选在哪里?”
“回村。”苏晓晓目光坚定,“肥水不流外人田。要用,就用自己族里的人。我们要在村里,把这座工坊盖起来。”
翌日,一辆骡车驶回了周家村。车上不仅坐着苏晓晓和周文渊,还有特意跟来掌眼的玄石子,美其名曰“勘察风水”其实就是家里的酒喝光了,来看看村里有没有存货。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村子。
当苏晓晓和周文渊走进族长家那间略显昏暗的堂屋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老族长周老太公坐在上首,里正周德海陪坐一旁,下面则是周家各房的当家人,包括脸上带着与有荣焉光彩的大哥周文广、二哥周文贵。提前捎口信回说明了此事。
苏晓晓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带来的契约和订货单摊开在桌上。
中“族长爷爷,里正叔,各位叔伯兄弟,”她声音清亮,开门见山,“今天回来,是想带着大家一起,做一件能让咱们周氏一族,往后年年有余、子孙受益的大事!”
她指着那摞单据:“这是府城、柳林镇、桐山镇三家商行定下的货单,光是首批,就要两千五百块香皂。这还只是开始。靠我和镇上的几个人,累死也做不出来。”
堂屋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两千多块!那得是多少钱?!
“所以,我打算在村里,建一个‘周氏香皂工坊’!”苏晓晓环视众人,目光灼灼,“地,我家出钱买。厂房,我家出钱盖。技术,我来教。但需要人手,大量的,信得过的人手!”
她详细说出了规划:
1. 选址:在村东头靠山脚的公用荒地上,划出三亩地。
2. 建筑:先期盖五间联排的大作坊分别用于原料处理、皂基制作、香料添加、压模成型、晾皂包装,一间大仓库,一间账房兼管事房。
3. 用人:
优先招募周氏族人,男女皆可。男子负责重体力活搬运、劈柴、安全,妇人和心细的半大孩子负责制作、清洗、包装。
首批计划招募固定工人三十名,按日计酬,每日八十文,日日结算,绝不拖欠。
设立奖惩制度,做得好的,月有红封;手脚不干净或泄露方子的,重罚并逐出族谱!
她每说一条,堂屋内的呼吸就急促一分。每日十五文!还日日结算!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农闲时,哪个汉子一天能稳稳赚到八十文钱?
老族长的手开始颤抖,他看向周文渊:“文渊,这……这可行吗?这方子……”
周文渊沉稳起身,对着族长和里正深深一揖:“族长,里正叔。晓晓此举,并非只为自家牟利。工坊建成,族人有了稳定进项,便无需再背井离乡去找活路。每家也能有些进向。此乃福泽一族之事。至于方子,”他看了一眼苏晓晓,“核心部分,由晓晓和绝对信任的人掌握,制作流程会分解,确保无人能窥全貌。我们愿与族里签订契约,工坊盈利后,每年拿出一成利润,投入族学,和修葺祠堂、道路,全由族中公议!”
“好!!”
里正周德海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满脸红光,“文渊,晓晓!你们这是给咱们周家村送了一座金山啊!我代表全村,谢谢你们!”他说着就要拱手。
老族长也老泪纵横,撑着拐杖站起来:“祖宗保佑!我周氏一族,出了麒麟儿,还有如此深明大义的媳妇!这件事,族里全力支持!谁要是敢在里面偷奸耍滑,坏了规矩,不用你们开口,老夫第一个把他逐出祠堂!”
大哥周文广激动得拳头紧握,二哥周文贵更是直接嚷嚷:“六弟,六弟妹!你们放心,盖房子的活儿,俺们包了!保证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料!”
堂屋内,群情激昂。每一个周氏族人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前所未有的期盼和干劲。
就在这气氛最热烈之时,周文渊上前一步,与苏晓晓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然后面向族长和众人,朗声开口,声音清晰地压过了现场的喧哗:
“族长爷爷,里正叔,各位叔伯兄弟,请大家静一静,文渊还有一事禀告。”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周文渊环视一圈,目光沉静而有力:“工坊若能成,是族人之福,亦是文渊与内子回报族恩之心。然文渊私以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族人有钱挣是其一,让族中子弟有书读、明事理、知廉耻,方是我周氏一族长久兴旺之根本!”
他顿了顿,掷地有声道:“故此,我周文渊在此承诺,待工坊首次分红之后,我便个人出资,做三件事:
第一,重修、扩建咱周氏宗祠,让列祖列宗有个更体面的安息之所,也让后世子孙有个凝聚族心的庄严之地!
第二,在祠堂旁,新建一座‘周氏族学’,聘请有德才的先生,凡我周氏子弟,无论贫富,皆可免费入学蒙读!
第三,设立‘族学助基金’,资助族中天资聪颖、有志于科举的子弟,赴县学、府学深造,其一切束修、笔墨纸砚及生活用度,皆由基金承担!”
这番话,如同又一记惊雷,在众人心中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