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青石镇的小院炊烟袅袅,充满了饭菜的香气。一家三口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前,享用着简单的晚餐。
饭后,苏晓晓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收拾碗筷,而是看着在院子里追着团子跑的乐乐,眉头微蹙。昏黄的油灯在她脸上投下摇曳的光影,也照出了她眼底深藏的忧虑。
“铺面是租下来了,可坐吃山空不行。”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打算明天就开始试着做香皂。不光是为了挣钱。”
她顿了顿,目光紧紧追随着儿子那无忧无虑的小小身影,声音不由自主地低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还有乐乐……他不能再这么野下去了。得赶紧找私塾开蒙。这里不比现代,一步慢,步步慢。我看着他每天只知道玩泥巴、追狗撵鸡,我这心里就……”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周文渊瞬间就懂了。他伸出手,紧紧握住她放在桌上、微微蜷起的手,感受到她指尖的冰凉。这不是普通的育儿焦虑,这是一个来自现代的母亲,对儿子可能被这个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彻底同化、失去独立思想和竞争力的深层恐惧。
“在这个世道,”苏晓晓的声音几乎成了气音,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脆弱,“上面的人若真想要我们的命,就像碾死蚂蚁一样简单。我不想乐乐将来变成一个只会之乎者也、被礼法束缚得死死的、没有自己思想的古人。一想到他可能变成那样,眼神浑浊,脊梁弯曲……我就觉得要崩溃。”咱们家里一墙壁的书我们就是塞也要塞到他脑子里去。
这番话,沉重地敲在周文渊的心上,让他呼吸一窒。他用力回握她的手,试图传递一些力量和温度。
就在这时,苏晓晓那句“一墙壁的书,仿佛一道锐利的闪电,猛地劈开了周文渊脑海中的迷雾!
“对了!”他倏地站起身,动作之大让椅子都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他眼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近乎狂喜的光芒,“媳妇!你提到书,我想到了一四大名着!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这些堪称‘降维打击’的神作!”
他激动地在不算宽敞的堂屋里踱步,语速快得像是在宣读檄文:“这种书的利润是持续性的!它卖的不是纸墨,是里面的魂儿!是权谋,是侠义,是神魔,是情痴!只要找到一家靠谱的书坊合作,哪怕只拿分成,也足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站稳脚跟!其价值,远超家里卖千百个煎饼,熬无数锅卤肉!若能成,你何须如此辛苦做香皂,事事亲力亲为?”
苏晓晓先是一愣,被丈夫突如其来的激动弄得有些懵,但随即,她的眼睛也“唰”地一下亮了起来!如同暗夜中点燃了两簇火焰!这个主意太妙了!简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她猛地想起家里那面墙的书架,以及周文渊之前吐槽过的、这个时代话本的贫乏与呆板!
“对对对!我这就去拿!”她也顾不上什么循序渐进、隐藏空间了,强烈的兴奋和希望压倒了一切。她心念急转,身影瞬间在周文渊面前变得模糊,随即消失不见!
几乎是眨眼之间,空气微微波动,她又重新出现,怀里已然抱着几本厚厚的、封面与现代简约装帧格格不入的书籍——《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无障碍阅读版)》,甚至还有一本厚厚的《西游记(全集)》……
周文渊如获至宝,一个箭步冲上前,几乎是“抢”一般地将书接过。他摩挲着光滑的铜版纸封面,看着上面印刷精美的英雄人物画像,眼神炙热得如同最虔诚的信徒终于触摸到了梦寐以求的圣物。
“好!太好了!天助我也!”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来自异世界的文气都吸入肺中。他立刻走到靠墙的书桌前,近乎虔诚地铺开上好的宣纸,取出珍藏的徽墨,注入清水,开始沉稳有力地研墨。灯光下,他侧脸的线条紧绷而专注。
“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开始抄录!先从《三国》开始,这权谋争斗、英雄辈出,格局宏大,最是吸引士子文人和那些自诩有识之士!”他提起笔,蘸饱了浓墨,略一凝神,便伏案疾书起来。笔尖在宣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一行行端正而带着风骨的小楷如同有了生命般流淌出来。这不是简单的抄写,这是将他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积淀了数百年的文明瑰宝,化为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破局未来的最强武器!
苏晓晓没有打扰他。她轻手轻脚地收拾了碗筷,又去院子里将玩得一身是汗、咯咯直笑的乐乐捉住,耐心地给他洗漱干净。看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和纯然快乐的眼神,再看向屋内油灯下,丈夫那奋笔疾书、仿佛凝聚了全部力量与希望的背影,她心中百感交集。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有对即将发起的“文化降维打击”的隐秘期待,更有一种风雨同舟、共同在这陌生时空开创历史的激动与豪情。
然而,豪情不能当饭吃,踏实的积累才是根基。
第二天,天光微亮,苏晓晓便开始了她的“制皂大业”。她没有好高骛远,决定先从最基础、成本最低的猪油草木灰皂做起。
第一步:收集原料。
她去了镇上的肉铺,没有买昂贵的猪板油,而是专门挑了肉摊收摊前处理的、带着些许残留脂肪的油渣,只花了五文钱就买回了一大包。又让周文渊去木匠那里,讨要了一些打磨家具剩下的硬木锯末和碎屑(主要是桑木和槐木),这些本是废料,不费分文。
第二步:炼制碱液。
她在院子角落用几块砖头搭了个简易灶,架上那口旧铁锅。将硬木碎屑小心焚烧,得到了一盆灰白色的草木灰。然后,她找出一个底部带小孔的破旧陶罐,在孔上塞了块细麻布,铺上一层洗净的粗砂,再铺上草木灰。慢慢地、均匀地淋入温水,看着浑浊的液体从底部一滴滴渗出,收集到下面的陶盆里。这个过程缓慢而需要耐心,她反复淋了三次,直到流出的水颜色变浅。接着,将这初步过滤的“粗碱液”倒入铁锅,用小小的柴火慢慢熬煮。她拿着木勺,不停地搅拌,防止糊底,直到锅里的液体体积缩减了近一半,颜色变得深了些,质地也略显粘稠。熄火后,她又用多层细纱布反复过滤了两次,才得到了一盆相对清澈的“精制碱液”。她用指尖蘸了一点,片刻后感到轻微的涩感,知道碱度差不多了。
第三步:炼制猪油。
将买回来的油渣倒入另一口锅,加入少量清水,开始小火慢熬。滋滋的响声里,浓郁的油脂香气弥漫开来。乐乐被香气吸引,像只小狗似的在厨房门口探头探脑。苏晓晓笑着捞出熬干变脆的油渣,撒上一点点盐,递给儿子:“小心烫,尝尝看。”乐乐接过,咔嚓咔嚓吃得香甜,这炼油剩下的油渣,成了他难得的零食。锅里的液体冷却后,凝成了一碗雪白的猪油。
第四步:皂化反应。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她将碱液和融化好的猪油分别隔水加热到温热的程度(用手背试温,不烫手为宜)。然后,将油脂缓缓倒入碱液中,开始了漫长而枯燥的搅拌。顺时针,不停地搅拌,手臂从酸胀到麻木。周文渊抄书间隙出来透气,见状便默默接过她手里的木勺,接着搅拌。夫妻二人轮流上阵,足足搅拌了近两个时辰,直到原本分层的液体逐渐乳化、融合,变得浓稠,如同酸奶一般,用木勺划过后痕迹能短暂停留——状态达到了!
第五步:入模与熟成。
她将皂液倒入早就准备好的、让周文渊找木匠定制的简易木模里。木模内部被她细心地用猪油涂抹过以防粘连。轻轻震动模具,排出气泡,然后盖上干净的麻布,放在阴凉通风的东厢房角落里,等待它慢慢凝固。
几天后,皂块脱模成功,呈现出一种温润的乳黄色。但苏晓晓知道,这还不能用,需要熟成(晾皂)。她将皂块整齐地码放在自己用竹片搭成的架子上,让空气流通。这个过程需要至少二十天,让多余的碱性和水分自然挥发,皂体才会变得坚硬、温和。
在等待第一批皂熟成的日子里,苏晓晓并没有闲着。
研发与试验: 她利用空间里再生的现代材料,尝试了更精细的配方。用橄榄油(托人从县城捎带,价格不菲)混合猪油,加入了蜂蜜和少量空间里的植物精油,制作了小批量的护肤皂;又熬煮艾草汁水,加入了艾草碎叶,制作了具有驱蚊祛湿效果的艾草皂。每一批她都仔细记录配方、日期,像对待严谨的科学实验。
包装与展示: 她再次找到了镇上的木匠,拿出了自己画的简单图样——分层展柜,可以立体地展示不同种类的手工皂;带卡扣的小木盒,里面垫上柔软的干草或碎布,能将皂块像礼物一样安置其中;甚至还有镂空雕花的皂托,既实用又显精致。她要求不高,木质粗糙些也无妨,但边角必须打磨光滑,不能扎手。木匠看着这些新奇又实用的物件图样,连连称奇,保证尽快做好。
店铺装修: 铺面本身结构不错,无需大动。她主要做的就是清洁。和周文渊一起,用长长的竹竿绑上布条,将房梁屋角的蛛网灰尘彻底清扫;打了井水,将地面和墙壁反复擦洗;窗户纸有破损的,全部换上新的,让室内光线更加明亮。她定做了一个厚重的实木柜台,又去旧货市场淘换了两张样式古朴的椅子和一张小几,准备放在店里供客人歇脚。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一切以干净、整洁、明亮为要务。
下午不忙的时候,苏晓晓特地给乐乐制定了一份详尽的 “周乐安同学每日学习计划表”:
卯时正(6:00-7:00):起床,洗漱,晨读。《三字经》、《千字文》诵读。
辰时初(7:00-9:00):早饭,帮母亲做开店准备(体验生活)。
辰时正至巳时正(9:00-11:00):语文\/数学课。语文认字、学习拼音数学学习加减法、认识图形。
午时(11:00-13:00):午饭、午休。
未时(13:00-15:00):古文启蒙由父亲周文渊或母亲讲解《幼学琼林》等浅近古文。
申时(15:00-17:00):习字描红,练习握笔姿势和基本笔画。
酉时之后(17:00-):自由活动,复习,家庭时间。
“乐乐,来,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了!”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柔又充满期待。
        饭后,苏晓晓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收拾碗筷,而是看着在院子里追着团子跑的乐乐,眉头微蹙。昏黄的油灯在她脸上投下摇曳的光影,也照出了她眼底深藏的忧虑。
“铺面是租下来了,可坐吃山空不行。”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打算明天就开始试着做香皂。不光是为了挣钱。”
她顿了顿,目光紧紧追随着儿子那无忧无虑的小小身影,声音不由自主地低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还有乐乐……他不能再这么野下去了。得赶紧找私塾开蒙。这里不比现代,一步慢,步步慢。我看着他每天只知道玩泥巴、追狗撵鸡,我这心里就……”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周文渊瞬间就懂了。他伸出手,紧紧握住她放在桌上、微微蜷起的手,感受到她指尖的冰凉。这不是普通的育儿焦虑,这是一个来自现代的母亲,对儿子可能被这个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彻底同化、失去独立思想和竞争力的深层恐惧。
“在这个世道,”苏晓晓的声音几乎成了气音,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脆弱,“上面的人若真想要我们的命,就像碾死蚂蚁一样简单。我不想乐乐将来变成一个只会之乎者也、被礼法束缚得死死的、没有自己思想的古人。一想到他可能变成那样,眼神浑浊,脊梁弯曲……我就觉得要崩溃。”咱们家里一墙壁的书我们就是塞也要塞到他脑子里去。
这番话,沉重地敲在周文渊的心上,让他呼吸一窒。他用力回握她的手,试图传递一些力量和温度。
就在这时,苏晓晓那句“一墙壁的书,仿佛一道锐利的闪电,猛地劈开了周文渊脑海中的迷雾!
“对了!”他倏地站起身,动作之大让椅子都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他眼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近乎狂喜的光芒,“媳妇!你提到书,我想到了一四大名着!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这些堪称‘降维打击’的神作!”
他激动地在不算宽敞的堂屋里踱步,语速快得像是在宣读檄文:“这种书的利润是持续性的!它卖的不是纸墨,是里面的魂儿!是权谋,是侠义,是神魔,是情痴!只要找到一家靠谱的书坊合作,哪怕只拿分成,也足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站稳脚跟!其价值,远超家里卖千百个煎饼,熬无数锅卤肉!若能成,你何须如此辛苦做香皂,事事亲力亲为?”
苏晓晓先是一愣,被丈夫突如其来的激动弄得有些懵,但随即,她的眼睛也“唰”地一下亮了起来!如同暗夜中点燃了两簇火焰!这个主意太妙了!简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她猛地想起家里那面墙的书架,以及周文渊之前吐槽过的、这个时代话本的贫乏与呆板!
“对对对!我这就去拿!”她也顾不上什么循序渐进、隐藏空间了,强烈的兴奋和希望压倒了一切。她心念急转,身影瞬间在周文渊面前变得模糊,随即消失不见!
几乎是眨眼之间,空气微微波动,她又重新出现,怀里已然抱着几本厚厚的、封面与现代简约装帧格格不入的书籍——《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无障碍阅读版)》,甚至还有一本厚厚的《西游记(全集)》……
周文渊如获至宝,一个箭步冲上前,几乎是“抢”一般地将书接过。他摩挲着光滑的铜版纸封面,看着上面印刷精美的英雄人物画像,眼神炙热得如同最虔诚的信徒终于触摸到了梦寐以求的圣物。
“好!太好了!天助我也!”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来自异世界的文气都吸入肺中。他立刻走到靠墙的书桌前,近乎虔诚地铺开上好的宣纸,取出珍藏的徽墨,注入清水,开始沉稳有力地研墨。灯光下,他侧脸的线条紧绷而专注。
“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开始抄录!先从《三国》开始,这权谋争斗、英雄辈出,格局宏大,最是吸引士子文人和那些自诩有识之士!”他提起笔,蘸饱了浓墨,略一凝神,便伏案疾书起来。笔尖在宣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轻响,一行行端正而带着风骨的小楷如同有了生命般流淌出来。这不是简单的抄写,这是将他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积淀了数百年的文明瑰宝,化为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破局未来的最强武器!
苏晓晓没有打扰他。她轻手轻脚地收拾了碗筷,又去院子里将玩得一身是汗、咯咯直笑的乐乐捉住,耐心地给他洗漱干净。看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和纯然快乐的眼神,再看向屋内油灯下,丈夫那奋笔疾书、仿佛凝聚了全部力量与希望的背影,她心中百感交集。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有对即将发起的“文化降维打击”的隐秘期待,更有一种风雨同舟、共同在这陌生时空开创历史的激动与豪情。
然而,豪情不能当饭吃,踏实的积累才是根基。
第二天,天光微亮,苏晓晓便开始了她的“制皂大业”。她没有好高骛远,决定先从最基础、成本最低的猪油草木灰皂做起。
第一步:收集原料。
她去了镇上的肉铺,没有买昂贵的猪板油,而是专门挑了肉摊收摊前处理的、带着些许残留脂肪的油渣,只花了五文钱就买回了一大包。又让周文渊去木匠那里,讨要了一些打磨家具剩下的硬木锯末和碎屑(主要是桑木和槐木),这些本是废料,不费分文。
第二步:炼制碱液。
她在院子角落用几块砖头搭了个简易灶,架上那口旧铁锅。将硬木碎屑小心焚烧,得到了一盆灰白色的草木灰。然后,她找出一个底部带小孔的破旧陶罐,在孔上塞了块细麻布,铺上一层洗净的粗砂,再铺上草木灰。慢慢地、均匀地淋入温水,看着浑浊的液体从底部一滴滴渗出,收集到下面的陶盆里。这个过程缓慢而需要耐心,她反复淋了三次,直到流出的水颜色变浅。接着,将这初步过滤的“粗碱液”倒入铁锅,用小小的柴火慢慢熬煮。她拿着木勺,不停地搅拌,防止糊底,直到锅里的液体体积缩减了近一半,颜色变得深了些,质地也略显粘稠。熄火后,她又用多层细纱布反复过滤了两次,才得到了一盆相对清澈的“精制碱液”。她用指尖蘸了一点,片刻后感到轻微的涩感,知道碱度差不多了。
第三步:炼制猪油。
将买回来的油渣倒入另一口锅,加入少量清水,开始小火慢熬。滋滋的响声里,浓郁的油脂香气弥漫开来。乐乐被香气吸引,像只小狗似的在厨房门口探头探脑。苏晓晓笑着捞出熬干变脆的油渣,撒上一点点盐,递给儿子:“小心烫,尝尝看。”乐乐接过,咔嚓咔嚓吃得香甜,这炼油剩下的油渣,成了他难得的零食。锅里的液体冷却后,凝成了一碗雪白的猪油。
第四步:皂化反应。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她将碱液和融化好的猪油分别隔水加热到温热的程度(用手背试温,不烫手为宜)。然后,将油脂缓缓倒入碱液中,开始了漫长而枯燥的搅拌。顺时针,不停地搅拌,手臂从酸胀到麻木。周文渊抄书间隙出来透气,见状便默默接过她手里的木勺,接着搅拌。夫妻二人轮流上阵,足足搅拌了近两个时辰,直到原本分层的液体逐渐乳化、融合,变得浓稠,如同酸奶一般,用木勺划过后痕迹能短暂停留——状态达到了!
第五步:入模与熟成。
她将皂液倒入早就准备好的、让周文渊找木匠定制的简易木模里。木模内部被她细心地用猪油涂抹过以防粘连。轻轻震动模具,排出气泡,然后盖上干净的麻布,放在阴凉通风的东厢房角落里,等待它慢慢凝固。
几天后,皂块脱模成功,呈现出一种温润的乳黄色。但苏晓晓知道,这还不能用,需要熟成(晾皂)。她将皂块整齐地码放在自己用竹片搭成的架子上,让空气流通。这个过程需要至少二十天,让多余的碱性和水分自然挥发,皂体才会变得坚硬、温和。
在等待第一批皂熟成的日子里,苏晓晓并没有闲着。
研发与试验: 她利用空间里再生的现代材料,尝试了更精细的配方。用橄榄油(托人从县城捎带,价格不菲)混合猪油,加入了蜂蜜和少量空间里的植物精油,制作了小批量的护肤皂;又熬煮艾草汁水,加入了艾草碎叶,制作了具有驱蚊祛湿效果的艾草皂。每一批她都仔细记录配方、日期,像对待严谨的科学实验。
包装与展示: 她再次找到了镇上的木匠,拿出了自己画的简单图样——分层展柜,可以立体地展示不同种类的手工皂;带卡扣的小木盒,里面垫上柔软的干草或碎布,能将皂块像礼物一样安置其中;甚至还有镂空雕花的皂托,既实用又显精致。她要求不高,木质粗糙些也无妨,但边角必须打磨光滑,不能扎手。木匠看着这些新奇又实用的物件图样,连连称奇,保证尽快做好。
店铺装修: 铺面本身结构不错,无需大动。她主要做的就是清洁。和周文渊一起,用长长的竹竿绑上布条,将房梁屋角的蛛网灰尘彻底清扫;打了井水,将地面和墙壁反复擦洗;窗户纸有破损的,全部换上新的,让室内光线更加明亮。她定做了一个厚重的实木柜台,又去旧货市场淘换了两张样式古朴的椅子和一张小几,准备放在店里供客人歇脚。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一切以干净、整洁、明亮为要务。
下午不忙的时候,苏晓晓特地给乐乐制定了一份详尽的 “周乐安同学每日学习计划表”:
卯时正(6:00-7:00):起床,洗漱,晨读。《三字经》、《千字文》诵读。
辰时初(7:00-9:00):早饭,帮母亲做开店准备(体验生活)。
辰时正至巳时正(9:00-11:00):语文\/数学课。语文认字、学习拼音数学学习加减法、认识图形。
午时(11:00-13:00):午饭、午休。
未时(13:00-15:00):古文启蒙由父亲周文渊或母亲讲解《幼学琼林》等浅近古文。
申时(15:00-17:00):习字描红,练习握笔姿势和基本笔画。
酉时之后(17:00-):自由活动,复习,家庭时间。
“乐乐,来,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了!”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柔又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