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那平日里就眼红周家日进斗金、恨不能分一杯羹的刻薄亲戚,藏在人后阴恻恻地扬声,话语如同毒针:
“要我说啊,这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你既嫁进了周家门,替相公孝敬公婆,打理家务,生儿育女,那就是你的本分!是在替你相公尽孝!这自古以来,孝道大过天!忤逆不孝、顶撞婆母的媳妇,按照《礼》,那可是犯了‘七出’之条,是要被休弃的!”
“谁?!谁在那儿放屁说要休我六弟妹?!” 二哥周文贵如同被点着的炮仗,撸起袖子就要去找说话的人算账,被他四弟周文富默默拉住。周文富低着头,手里无意识地捏着一根木楔子,眉头紧锁。
四嫂赵小梅站在人群稍外围,手里还捏着刚到手还没焐热的银票,心里七上八下。她既怕婆婆真闹出什么事,波及到自己刚得到的好处,又隐隐有点看苏晓晓笑话的心思,觉得她风头太盛,活该被刁难,脸上表情一时有些复杂。
这“休弃”二字,被她咬得极重,目光不善地钉在苏晓晓身上,试图用这最狠辣的手段来吓唬和拿捏她。这是她惯常拿捏小辈的伎俩,且屡试不爽。
苏晓晓站在堂屋门口,逆着光,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戴上了一张无形的面具。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扫过王大娘那看似焦急实则看戏的脸,掠过周李氏那倚老卖老的傲慢,停在那个说出“休弃”二字的刻薄妇人脸上片刻,最后落回还在假意挣扎、干嚎的周母身上。
她心里一片冰凉的嘲讽。这些人,刚刚还在她家的流水席上吃得满嘴流油,拿着她家发的辛苦钱,转头就能端起架子,用所谓的“规矩”和“孝道”来对她进行围攻?真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分不清大小王,认不清谁是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人。一帮……跳梁小丑!
周母偷眼瞧着苏晓晓那不为所动、甚至带着一丝轻蔑的眼神,心里愈发没底,恐慌像毒藤一样缠绕上来。她猛地调转方向,扑向一直沉默伫立、脸色沉静的周文渊,一把抱住他的腿,哭得撕心裂肺:
“儿啊!我的儿!你是秀才老爷,将来是要当青天大老爷的!你看看你娶的好娘子!她忤逆不孝,她是要逼死你老娘啊!你读书明理,你告诉娘,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见周文渊依旧抿着唇,眼神深邃如古井,没有丝毫她所期待的慌乱与妥协,周母把心一横,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她猛地挣脱开王大娘“搀扶”的手,跌跌撞撞,以与她年龄不符的速度冲向苏晓晓,双腿一软,竟是要当众给她跪下!
“娘!”
周文渊反应极快,几乎是身形一闪,如同鬼魅般瞬间挡在了苏晓晓身前,双臂如铁钳般伸出,稳稳托住了母亲下坠的身体,硬是没让她膝盖弯下去半分!
这电光火石间的一幕,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要是真让她跪下去了,苏晓晓“忤逆不孝、逼跪婆母”的恶名就算彻底坐实,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在这孝道能压死人的世道,这就是一把能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足以将一个女子彻底逼上绝路!
其心可诛!
周文渊心头怒火翻涌,但他强行压下,猛地扭头看向身后的苏晓晓。只见他媳妇脸上那最后一丝平静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冰冷,那双眸子幽暗得如同暴风雪前的夜空,嘴角抿成一条直线,周身开始弥漫出一种近乎实质的、令人胆寒的气息。
周文渊心里“咯噔”一下,太了解她了!这是他媳妇怒极的标志!苏晓晓不生气的时候,可以很讲道理,甚至可以吃亏。但她一旦真正被惹怒,那她自己就是道理!什么权衡利弊,什么名声前程,在她盛怒之下都是狗屁!她脑子里只会剩下一个念头——我活不活不要紧,但惹我的人,必须死! 此时的她,智商无限接近于零,破坏力却呈指数级飙升,完全是不死不休的格局!
绝不能让事态发展到那一步!
周文渊扶着母亲的手臂稳如磐石,目光却缓缓扫过全场每一个“劝和”的人,最后落在母亲脸上。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冰冷的质感,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娘,您累了,糊涂话都说出来了。”他先定性,将母亲的举动归于“糊涂”。
随即,他目光转向那位用“休妻”威胁的姑婆,嘴角勾起一抹毫无温度的弧度:“姑婆,您年纪大了,可能记不清了。《大夏律》写得明白,‘七出’之首为‘无子’,晓晓为周家诞下嫡孙乐安,有功无过。其次,‘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他每念一条,目光就锐利一分,“不知姑婆认为,晓晓犯了哪一条?是未曾奉养双亲,还是在外搬弄是非、窃取家财?”
那姑婆被他看得头皮发麻,张了张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周文渊不再看她,目光扫过其他几人:“诸位婶娘、嫂子,你们口口声声‘孝道’、‘和睦’。那我请问,为人子者,眼睁睁看着亲生骨肉陷于危难而无动于衷,是为孝吗?为人父母者,不慈不爱,致使家宅不宁,子孙离心,这又是哪门子的‘和睦’?”
他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周文渊行事,上,无愧于天地君亲;下,对得起妻儿家小!今日我把话放在这里——”
他扶着母亲,让她坐回椅子上,自己则后退一步,对着母亲,亦是当着所有人的面,深深一揖:
“娘,生养之恩,儿子永世不忘。从今日起,您与爹的吃喝用度,四季衣裳,伤病汤药,皆由儿子一力承担,必让二老安享晚年,不受饥寒之苦。这是儿子为人子的本分。”
直起身,他目光沉静,话语却重若千钧:“但,若有人,无论亲疏,再欲以‘孝道’为名,行挑拨离间、伤害我妻儿之事——”
他顿了顿,声音冰寒刺骨:“便休怪周文渊,不讲情面,只论律法了!我周家二房的门,不欢迎这等‘恶客’!”
一番话,掷地有声!既全了“孝”的名声——我们负责养老!又彻底扞卫了小家庭的独立和尊严——别再来指手画脚,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满室寂静。那些原本还想说道几句的妇人,都被周文渊这番软中带硬、有理有据、甚至隐含威胁的话给镇住了。她们这才清晰地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秀才,早已不是她们记忆中可以随意拿捏的周家老六了。
周母也彻底傻了眼,瘫在椅子上,只会呜呜地哭,却再也不敢撒泼打滚。
        “要我说啊,这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你既嫁进了周家门,替相公孝敬公婆,打理家务,生儿育女,那就是你的本分!是在替你相公尽孝!这自古以来,孝道大过天!忤逆不孝、顶撞婆母的媳妇,按照《礼》,那可是犯了‘七出’之条,是要被休弃的!”
“谁?!谁在那儿放屁说要休我六弟妹?!” 二哥周文贵如同被点着的炮仗,撸起袖子就要去找说话的人算账,被他四弟周文富默默拉住。周文富低着头,手里无意识地捏着一根木楔子,眉头紧锁。
四嫂赵小梅站在人群稍外围,手里还捏着刚到手还没焐热的银票,心里七上八下。她既怕婆婆真闹出什么事,波及到自己刚得到的好处,又隐隐有点看苏晓晓笑话的心思,觉得她风头太盛,活该被刁难,脸上表情一时有些复杂。
这“休弃”二字,被她咬得极重,目光不善地钉在苏晓晓身上,试图用这最狠辣的手段来吓唬和拿捏她。这是她惯常拿捏小辈的伎俩,且屡试不爽。
苏晓晓站在堂屋门口,逆着光,脸上没什么表情,仿佛戴上了一张无形的面具。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扫过王大娘那看似焦急实则看戏的脸,掠过周李氏那倚老卖老的傲慢,停在那个说出“休弃”二字的刻薄妇人脸上片刻,最后落回还在假意挣扎、干嚎的周母身上。
她心里一片冰凉的嘲讽。这些人,刚刚还在她家的流水席上吃得满嘴流油,拿着她家发的辛苦钱,转头就能端起架子,用所谓的“规矩”和“孝道”来对她进行围攻?真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分不清大小王,认不清谁是真正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的人。一帮……跳梁小丑!
周母偷眼瞧着苏晓晓那不为所动、甚至带着一丝轻蔑的眼神,心里愈发没底,恐慌像毒藤一样缠绕上来。她猛地调转方向,扑向一直沉默伫立、脸色沉静的周文渊,一把抱住他的腿,哭得撕心裂肺:
“儿啊!我的儿!你是秀才老爷,将来是要当青天大老爷的!你看看你娶的好娘子!她忤逆不孝,她是要逼死你老娘啊!你读书明理,你告诉娘,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见周文渊依旧抿着唇,眼神深邃如古井,没有丝毫她所期待的慌乱与妥协,周母把心一横,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她猛地挣脱开王大娘“搀扶”的手,跌跌撞撞,以与她年龄不符的速度冲向苏晓晓,双腿一软,竟是要当众给她跪下!
“娘!”
周文渊反应极快,几乎是身形一闪,如同鬼魅般瞬间挡在了苏晓晓身前,双臂如铁钳般伸出,稳稳托住了母亲下坠的身体,硬是没让她膝盖弯下去半分!
这电光火石间的一幕,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要是真让她跪下去了,苏晓晓“忤逆不孝、逼跪婆母”的恶名就算彻底坐实,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在这孝道能压死人的世道,这就是一把能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足以将一个女子彻底逼上绝路!
其心可诛!
周文渊心头怒火翻涌,但他强行压下,猛地扭头看向身后的苏晓晓。只见他媳妇脸上那最后一丝平静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冰冷,那双眸子幽暗得如同暴风雪前的夜空,嘴角抿成一条直线,周身开始弥漫出一种近乎实质的、令人胆寒的气息。
周文渊心里“咯噔”一下,太了解她了!这是他媳妇怒极的标志!苏晓晓不生气的时候,可以很讲道理,甚至可以吃亏。但她一旦真正被惹怒,那她自己就是道理!什么权衡利弊,什么名声前程,在她盛怒之下都是狗屁!她脑子里只会剩下一个念头——我活不活不要紧,但惹我的人,必须死! 此时的她,智商无限接近于零,破坏力却呈指数级飙升,完全是不死不休的格局!
绝不能让事态发展到那一步!
周文渊扶着母亲的手臂稳如磐石,目光却缓缓扫过全场每一个“劝和”的人,最后落在母亲脸上。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冰冷的质感,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娘,您累了,糊涂话都说出来了。”他先定性,将母亲的举动归于“糊涂”。
随即,他目光转向那位用“休妻”威胁的姑婆,嘴角勾起一抹毫无温度的弧度:“姑婆,您年纪大了,可能记不清了。《大夏律》写得明白,‘七出’之首为‘无子’,晓晓为周家诞下嫡孙乐安,有功无过。其次,‘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他每念一条,目光就锐利一分,“不知姑婆认为,晓晓犯了哪一条?是未曾奉养双亲,还是在外搬弄是非、窃取家财?”
那姑婆被他看得头皮发麻,张了张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周文渊不再看她,目光扫过其他几人:“诸位婶娘、嫂子,你们口口声声‘孝道’、‘和睦’。那我请问,为人子者,眼睁睁看着亲生骨肉陷于危难而无动于衷,是为孝吗?为人父母者,不慈不爱,致使家宅不宁,子孙离心,这又是哪门子的‘和睦’?”
他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周文渊行事,上,无愧于天地君亲;下,对得起妻儿家小!今日我把话放在这里——”
他扶着母亲,让她坐回椅子上,自己则后退一步,对着母亲,亦是当着所有人的面,深深一揖:
“娘,生养之恩,儿子永世不忘。从今日起,您与爹的吃喝用度,四季衣裳,伤病汤药,皆由儿子一力承担,必让二老安享晚年,不受饥寒之苦。这是儿子为人子的本分。”
直起身,他目光沉静,话语却重若千钧:“但,若有人,无论亲疏,再欲以‘孝道’为名,行挑拨离间、伤害我妻儿之事——”
他顿了顿,声音冰寒刺骨:“便休怪周文渊,不讲情面,只论律法了!我周家二房的门,不欢迎这等‘恶客’!”
一番话,掷地有声!既全了“孝”的名声——我们负责养老!又彻底扞卫了小家庭的独立和尊严——别再来指手画脚,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满室寂静。那些原本还想说道几句的妇人,都被周文渊这番软中带硬、有理有据、甚至隐含威胁的话给镇住了。她们这才清晰地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秀才,早已不是她们记忆中可以随意拿捏的周家老六了。
周母也彻底傻了眼,瘫在椅子上,只会呜呜地哭,却再也不敢撒泼打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