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找薛杨帮忙-《别慌,老公和孩子也穿了》

  每一次有脚步声靠近,她都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强烈的期盼;每一次发现来人只是汇报无果的族人或赵虎的手下,那期盼就如同被针刺破的气球,迅速干瘪下去。希望与失望的循环,将她的神经反复撕扯,几乎要断裂。

  自责像毒蛇一样啃噬着她的心:如果我那天亲自去接他……如果我对婆婆的防备心再重一些……如果我能早点发现她的心思……

  懊悔与对周母那愚蠢偏执的恨意交织在一起,让她几乎要呕出血来。她仿佛能看到乐乐在陌生环境里害怕哭泣的样子,心就像被一只大手狠狠攥住,疼得她无法呼吸。

  她不死心,一次又一次地在心中尝试连接那片空间,那是她最后的希望,也是确认儿子是否安全的最后途径。可每一次,都只有一片死寂的空茫。这种与最大依仗失去联系的无助感,加深了她的恐慌。

  “东家……您……您喝口水吧……”大海不知道第几次从家里赶来,手里端着一碗早已凉透的水,这个铁塔般的汉子此刻眼圈通红,脸上全是悔恨和自责,“都怪俺……俺要是那天盯紧点,或者……或者俺跟着小少爷一起去私塾就好了……俺对不起您,对不起先生……” 他声音哽咽,说着狠狠的给了自己几个耳光。

  苏晓晓只是麻木地摇了摇头,目光依旧空洞地望着渐渐泛白的天际。她不需要喝水,她只要她的儿子。

  与此同时,周文渊拿到书坊匠人熬夜赶制出的近百张虽然粗糙但特征明显的乐乐画像后,他第一时间分发给赵虎的手下,确保人手一张。

  紧接着,他快马加鞭赶到青山书院,不顾夜深,直接敲响了柳山长的院门。

  柳山长披衣而起,听完周文渊急促的叙述,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和一身风尘,原本因之前联姻失败而存有的些许芥蒂,在“稚子失踪”的人伦惨剧面前消散了大半。他沉吟片刻,立刻展现了作为一地文坛领袖的能量。

  “文渊,你先别急。我即刻修书数封,你拿着我的名帖,去找我在县衙担任户房主簿的弟子,请他务必恳请县令大人发出海捕文书,封锁周边要道!” 柳山长一边说,一边快速铺开纸张,“另外,我让书院所有留守的夫子、学子全部出动,将画像分发给他们!让他们连夜联系各自村落的亲友,以村为单位,发动乡民,留意任何陌生孩童!”

  书院瞬间灯火通明,被紧急召集起来的学子们听闻是同窗幼子失踪,群情激昂。他们拿着画像,利用自身在周边村落的人脉关系网,迅速将寻找乐乐的消息和那张“寻到者,酬银千两”的重赏承诺,像投石入水般扩散开来!一千两!这个天文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村庄疯狂!

  天刚蒙蒙亮,周文渊又拿着柳山长的名帖,直接敲响了县衙!

  县令被从睡梦中惊醒,本欲发作,但听闻是近日风头正劲的府试案首周文渊之子失踪,又见其手持柳山长名帖,并承诺若官府出力寻回,另有五百两酬谢银捐献县衙充作公用,立刻重视起来。他当即下令:派出三班衙役协助搜寻,在各个路口设卡盘查,并拟写海捕文书,发往邻近州县!

  当第一缕晨光彻底照亮大地时,一张以青石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所有村落、官道、乃至邻县的,由族人、帮派、学子、乡民、官府共同编织的巨网,已经彻底张开!无数人为了各种原因——恩情、义气、金钱、职责——都在寻找那个名叫周乐安的七岁男孩。

  而站在黎明光影中的苏晓晓,看着眼前更加忙碌、更加庞大的搜寻队伍,感受着丈夫倾尽所有换来的庞大动员力,她的心却比夜晚更加冰凉。动静越大,时间越久,往往意味着……希望越渺茫。

  她死死攥着拳,指甲深陷入掌心,留下月牙形的血痕。

  乐乐,你到底在哪里?

  天光彻底大亮,晨曦驱散了夜色,却驱不散苏晓晓心头的阴霾。搜寻了一夜的族人、帮众陆续传回消息,皆是无功而返。嫂子们把蒸好馒头饼子分发个大家。乐乐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虎顶着一双赤红的眼睛,找到如同石雕般仍站在街口的苏晓晓,声音沙哑:“苏女侠,镇里……几乎翻遍了。依我看,怕是天没亮就被人带着混出镇子了!您别急,我这就传令下去,让手下弟兄去邻近的桐山镇、马桥镇、小林镇、等八个镇都动起来!另外几个不在我们势力范围的,我也都打过招呼了。只要人还没出清河府,我赵虎就是把地皮刮掉三层,也一定给您把人找出来!”

  出镇了?!

  这三个字像最后的丧钟,敲碎了苏晓晓仅存的侥幸。连赵虎这等地头蛇都感到棘手,那掳走乐乐的人,我该怎么找!

  一个名字瞬间在她几乎冻结的脑海中炸开——薛杨! !

  她猛地转身,眼中是孤注一掷的疯狂,什么也顾不上了,抢过身边一匹马,疯了一般朝着薛杨暂居的县令府邸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