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路还很长,但总有人要去走-《国足弃将?我把泰山带成亚洲王》

  服务员手脚麻利地添上了两套餐具,骨瓷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温馨和闺蜜在郑智对面的位置坐下,略显局促。

  餐厅里空调的冷气很足,混合着食物的香气,形成一种高级而疏离的氛围。

  闺蜜的眼睛几乎黏在了郑智身上,脸颊兴奋得有些发红。

  温馨则悄悄打量着林昊,他的侧脸线条依旧冷硬,目光落在面前的茶杯上,似乎在研究那漂浮的茶叶。

  “别客气,随便点。”

  郑智拿起菜单递给她们,笑容依旧温和,打破了稍显凝滞的空气。

  “谢谢郑指导。”

  温馨接过菜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菜单边缘的皮革。

  闺蜜小声地凑到温馨耳边:“真的是郑智啊!我不是在做梦吧?想不到能在这里看到他!”

  \"好啦,别那么激动,郑指以前和林指都是国家队队友,现在还保持联系很正常啊。\"

  声音虽小,但在安静的餐桌上依然清晰可辨。

  林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皮都没抬一下。

  郑智笑了笑,并未在意。

  “馨馨是吧?我看过你的几篇报道,关于青训体系的,写得很有深度。”

  郑智主动开启了话题,目光转向温馨。

  温馨有些意外,连忙应道:“郑指导过奖了,只是随便写写自己的看法。”

  “不是随便写写,能看到问题本质,不容易。”

  郑智语气诚恳。

  “现在我们国家队也面临新老交替的关键节点,需要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顶上来,基础很重要。”

  他顿了顿,又看向林昊。

  “刚才说到泰山队几个球员,尤其是中场,李源一就目前来看覆盖范围和拦截能力提升明显。”

  林昊放下茶杯,点了点头,“他的b2b属性更强了,能前插也能回防,体能储备也支撑得住高强度对抗。”

  “而莫伊塞斯经验老道,可惜年龄稍大,连续作战对他的体能有很大考验。”

  “嗯,这个情况我了解。”

  郑智若有所思。

  “边路的刘彬彬和孙国文呢?尤其是孙国文,我看他上一场冲击力很强,只是运气差了点。”

  林昊的目光终于从茶杯移开,看向郑智。

  “孙国文的特点是速度快,有一脚传中,在左路活动方便他内切,赫导也给了他更多自由度。”

  “刘彬彬则是右路的爆点,绝对速度和突破是他的优势,但传中选择有时还需要更合理。”

  他们的对话自然而专业,仿佛旁边并没有多出两个人。

  温馨安静地听着,作为记者,她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但此刻她更在意的是林昊的态度。

  他全程几乎没看她和闺蜜一眼,对话也只面向郑智。

  那种刻意的疏离,像一层看不见的薄冰,横亘在他们之间。

  闺蜜显然没想那么多,她鼓起勇气,看向郑智。

  “郑指导,您觉得下一场国家队比赛,谁会进球啊?”

  问题有些突兀,带着球迷特有的热情。

  郑智愣了一下,随即哈哈一笑。

  “这个可不好说,足球是圆的,谁都有可能。”

  他巧妙地避开了预测。

  服务员继续上菜,精致的粤式点心,冒着腾腾热气。

  香气弥漫开来,稍微缓和了气氛。

  “尝尝这个,这里的虾饺不错。”

  郑智招呼着。

  林昊拿起筷子,默默地夹起一个,放进自己的盘子里,动作不紧不慢。

  温馨看着他,心里那股复杂的情绪又涌了上来。

  他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

  依然是那个沉默寡言,将心事藏得很深的人。

  只是现在,他身上多了一层教练的沉稳,也多了一层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至少...是对她。

  闺蜜吃得很开心,不时发出小声的赞叹。

  餐桌上的对话断断续续,多数时候是郑智在说话,或者回答闺蜜的问题。

  林昊偶尔会就郑智提出的关于球员状态的问题,给出几句简短精准的回答。

  温馨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味蕾似乎也迟钝了,尝不出食物原本的味道。

  餐厅的灯光柔和地洒下,将每个人的表情都笼罩在一层朦胧的光晕里。

  窗外,万象城的霓虹闪烁,车流不息。

  世界喧嚣,而这张餐桌上,却弥漫着一种微妙而难以言说的寂静。

  晚饭结束,郑智看了看表。

  “我一会还有个线上会议,就先走了。”

  他站起身,歉意地笑了笑。

  闺蜜眼神一亮,立刻抓住了机会。

  “郑指导,能跟您合个影吗?”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当然可以。”

  郑智爽快地答应了。

  闺蜜拿出手机,手微微有些颤抖。

  温馨站在一旁,看着闺蜜和郑智并肩而立,按下快门。

  照片定格了那一刻的兴奋和满足。

  “谢谢郑指导!您辛苦了!”

  闺蜜脸颊通红,连声道谢。

  “没事,早点回去。”

  郑智温和地回应。

  他与林昊简单告别,便匆匆离开了餐厅。

  餐厅门口,夜风带着一丝凉意。

  闺蜜心满意足地看着手机里的照片。

  “天哪!郑指导真人比电视上还帅!”

  她压低声音,但语气里的激动怎么也藏不住。

  “我得赶紧发朋友圈炫耀一下!”

  她一边说着,一边手指飞快地操作起来。

  温馨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心里却有些复杂。

  “我打车回去了,你呢?”

  闺蜜收起手机,看向温馨。

  “我走回去吧,不远。”

  温馨回答。

  “行,那我先走了,拜拜!”

  闺蜜挥了挥手,脚步轻快地走向路边。

  一辆出租车停下,她钻了进去,很快消失在车流中。

  只剩下温馨和林昊站在原地。

  周围的嘈杂声似乎瞬间放大了。

  夜色笼罩着城市,路灯拉长了他们的影子。

  “一块走吧。”林昊的声音响起。

  “好。”

  温馨点了点头。为了方便第一时间报道,温馨也选择了泰山队下榻的酒店。

  两人并肩走在人行道上,脚步声在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空气中弥漫着初夏夜晚特有的燥热和植物的清香。

  他们之间隔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

  谁也没有先开口说话。

  这种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更让人感到压抑。

  街边的店铺灯火通明,橱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商品。

  他们的身影映在光滑的玻璃上,又迅速远去。

  步行了大约十分钟,他们路过了一片社区体育场。

  铁丝网围起的球场里,灯光雪亮。

  一群大约十来岁的孩子们正在踢球。他们的动作稚嫩,却又充满了活力。

  奔跑、呼喊、摔倒,又迅速爬起来。

  足球在草皮上滚动,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林昊的脚步停了下来。

  他的目光穿过铁丝网,落在那些奔跑的身影上。

  脸上的冷硬线条柔和了一些。他目光深邃,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温馨也停下了脚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孩子们的笑声和吵闹声随风传来。

  “你看他们,眼睛里都有光。”

  林昊突然开口,声音低沉。

  “是啊。”

  温馨轻声回应。

  “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

  林昊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现在很多俱乐部和学校都在搞青训,硬件设施比以前好太多了。”

  “但观念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

  “不是简单地把孩子圈起来练体能,练技术。”

  “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真正热爱足球。”

  “让他们在踢球中找到乐趣,而不是当作完成任务。”

  他攥了攥拳头,又松开。

  “我们太急功近利了。”

  “总想着出成绩,想着依靠天才来拯救现状。”

  “却忘了足球本身是一种教育,一种成长。”

  “在日韩,足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孩子们从小的比赛机会多,对抗强度也循序渐进。”

  “教练更多是引导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

  他的语速加快了一些,显然这些想法在他心里已经酝酿了很久。

  “我们现在很多青训教练,自己都没踢过几天职业,或者根本没接受过系统的现代足球理念培训。”

  “怎么能教出真正懂球、会踢球的孩子?”

  “还有家长、老师,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影响他们的判断。”

  “这些都需要改变。”

  他看向温馨,眼神里带着一种少有的真诚和渴望。

  “如果基础不牢,上面盖再高的楼,也只会是空中楼阁。”

  “青训,是足球发展的根。”

  温馨认真地听着,她能感受到林昊此刻的情绪。

  那是一种对中国足球现状的忧虑,也是一种希望改变的迫切。

  她作为记者,也曾接触过一些青训体系,深知其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确实很普遍。”

  温馨赞同道。

  “您觉得,从哪里入手改变会比较有效?”

  她主动抛出了问题。

  林昊的目光再次回到球场上。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没错。”

  “但更重要的是,从教练抓起,从理念抓起。”

  “提高教练员的水平,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

  “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踢球,享受足球。”

  “减少功利性,回归足球本身的乐趣。”

  他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

  球场里,一个孩子带球突破,过掉了两个防守球员,起脚射门。

  皮球应声入网。

  场上爆发出欢呼声。

  那份纯粹的快乐,感染了站在场外的两人。

  林昊嘴角勾起一抹极轻微的弧度。

  那弧度转瞬即逝。

  “路还很长。”

  他轻叹一声。

  “但总要有人去做。”

  他的眼神变得坚定。

  温馨看着他,她第一次在他身上看到了除了冷漠和疏离之外的东西。

  那种对足球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

  她突然觉得,那个曾经熟悉又陌生的林昊,似乎又近了一些。

  “是啊,路还很长。”

  温馨重复了一遍他的话。

  她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夜色更深了。

  球场里的灯光依然明亮。

  孩子们还在奔跑。

  林昊没有再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

  仿佛在他眼中,那个小小的球场,承载着中国足球所有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