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稳定 麦收-《四合院潇洒的家族继承人》

  “妹夫,我这里已经弄好了,连带你给的种子,还有这边我找的种子……你放心,没有种在一起。

  为了不混淆,我这中间隔了一个山头,啥也没种。

  对……

  哈哈……我和你说,长得都不错。

  尤其是大豆苗,都出来来了。

  山下沟沟里的草也大片大片的发芽了。

  其他地方也都种上了红薯和土豆,山头种好树的林子里,也都撒了一些你给的另一种草籽还有药材种子。

  就等丰收了。

  妹夫,你说的那啥机器啥的,啥时候能好呀。

  …………”

  郑义这接了电话,都没插上几句嘴,这便宜大舅哥就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通话出来,最后才挂了电话。

  听得出来很兴奋,也是为有好的今天而开心。

  关键是今年那里刚种完,结果直接来了一场细雨绵延的小雨。

  直接把周围大山给洇湿了很足的厚度。

  这让原本有些看不好今年收成新迁来的那群老农们也是愣了好久。

  种了这么多年的地,从来没有赶过这么巧的雨。

  雨过了,这才一个来月,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最好的方向发展。

  大舅哥也是为了不让人破坏,直接让县公安带着各个大队的民兵在周围巡逻,顺便也就当练兵了。

  看着一天比一天好的苗子,走一天山路的人,没有任何人说一句苦。

  原本山脚周围没有路的,让他们这群人硬生生的踩出来了一条路。

  那些闻着味儿跑过来的兔子山鸡野猪什么的,也弄了不少,反正这些日子肚子里也都有了些油水。

  损失的地方也都补种了种子。

  好在当时留了一些。

  京城这边是再有半个月就要夏收了。

  而大舅哥那边则是大豆苗刚长到小腿肚。

  就那长势就已经让很多老农不想回家了。

  最惊喜的还是山沟里种的那些县人委主任说是牧草的草。

  不管是喂牛还是喂羊或者是驴,它们看了这么新鲜的草眼睛都是瞪着的,拽过来埋头就是狂吃。

  能吃就能长肉。

  眼见着牲畜都肥了一圈儿。

  原先迁过来的人起初让他们种了两个月的山还多少有些怨气,现在是一点儿都没了。

  反而那些没迁过来看热闹的人多少有些后悔了。

  不过周围已经规划好了,没来的人,现在想来也没地方安置他们。

  居住区内这几个月已经全部盖好了新房。

  除非这里有人接纳他们,不然的话是住不下的。

  更何况一个村子也不可能去接纳另外一个村子。

  除非两个村子之间有人做调解,起初吧这么多村子结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宜大舅哥可真没少做工作。

  就这样也才迁来了十几个村子。

  要不是有公安带队来回巡逻镇着,估计也早翻了。

  毕竟很多村子这么多年来都有各自的习俗。

  到了现在,看到了利益,至于一些可有可无的习俗……也不是不能灵活改变一下的吗。

  毕竟大家都是老乡的嘛。

  郑义这边说的是不但要养牲畜,还得养鸡,养兔子。

  兔子成长快,有肉,有皮毛,这个收入虽然不多,但是整合一下,大家一起养的话,这也不是个小数目。

  个个穷的叮当响,也就别看不起这点蚊子肉了。

  自从牧草开始可以收割后,便宜大舅哥就到了市里,死乞白赖的讨来了5对上面推广的长毛兔。

  这种的兔子毛长,长得快。

  三个月就能成年,第四个月的时候就能生崽子。

  而且以后几乎一个来月就能生一窝。

  要是食物充足,温度适宜,这兔子一年12个月能生10窝兔子。

  至于兔子的养殖问题,他们还在摸索。

  就是请市里的专家指导,那也得排队。

  这里不是大城市,要是京城,随便找找也能找出十几个人来。

  可这是西北。

  进入六月后,便宜大舅哥是几乎每隔一天都要和郑义打个电话说一会。

  显然这人把郑义当成了知己或者是路上的明灯,不管什么,郑义很不想当这货显摆的目标。

  5月底寄了一堆东西过去,算算时间,在端午节的时候刚好能到。

  果不其然,端午节这天又打来了电话。

  现在这边路好走了,快递员也喜欢往这边跑了。

  还有很多地方的采购员,也喜欢往这边跑。

  山上的药材也根据会采药的人和郑义给的指南,又专门去市里请了老中医来给指导了几天后,也多少有了收获。

  一些草药就是需要采嫩芽,还有的必须就那么几天采,早了没有药效,采晚了,弄不好还有毒性。

  这东西很难掌握,得经验丰富的采药老手才能行。

  为了这,便宜大舅哥也没少托关系找人终于省里给调来了一位曾经是药堂的老师傅,带着几名徒弟。

  看到药材后,老师傅只说浪费。

  于是带着徒弟还有想要学采药的人就上了山。

  同样是采药,看看老师傅采的,和他们社员采的,一看就是细粮和粗糠的对比。

  没法比。

  还得二次加工,时间性,已经损失了一些药性了。

  社员们还得学。

  不过总算在药材上有了进项,开天辟地头一次不是在粮食上见得回头钱。

  老师傅的徒弟们应了邀请又请教教了他们的师傅,然后答应了下来,每天下午专门讲解一些药材是如何采摘的。

  一等的药材和末等的药材,那差着不少钱呢。

  就和好茶和碎茶沫子的对比差不多。

  一个想学,一个好教,就这么气氛就浓烈了起来。

  过了端午,京城这边也在积极的备战夏收。

  很多人家里,把不舍得吃的猪油坛子都会打开。

  以前都是用筷子沾一下,这就算放油了,而现在,是夏收前养身体的时候,炒菜都是一小勺油,还不能放多了,放多了弄不好得拉肚子。

  有的人家里猪油罐子下面还浸泡着猪肉呢。

  都是好东西。

  好在今年的天气还算给力,多少中间下了几场雨。

  总算地里见了收成了。

  6月15。

  郑家庄公社,在一阵鞭炮声中,拖拉机轰鸣的开进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麦田。

  夏收开始了。

  让人高兴也让人不高兴。

  因为农业部那批搞种子的又来了。

  显然是看上了郑家庄公社的麦子了。

  几位尖嘴的老教授,开口就是让郑家庄公社把所有收成全部上交。

  要不是身边有人拦着,估计这几人得躺下几个不可。

  开什么狗屁玩笑,开口就全部上交?

  特娘的中午就这几个王八蛋吃的鸡肉最多,以后决定了,他们的伙食全部按照最低等的代粮来。

  爱吃吃不吃滚蛋。

  两天的时间,几个教授每到吃饭的时候看到眼前的吃的就眼睛发涩。

  这是什么?红薯秆,土豆皮,还有麦麸,豆渣,然后在一起煮成的一碗东西,不过为了不让自己的招牌砸地上,鲍大厨可是特例加了一点粗盐和几滴香油的。

  就这样的饭,他们足足吃了两天。

  第三天中午看到还是这个,实在是吃不下去了,都气的要砸桌子的时候郑老爷子来了。

  一句话就是,怎么?吃不下去?就你还专家?吃不下去就别吃了。

  老爷子端着碗,几口就闷到了嘴里。

  其他几碗,后面的公社干部也都一人一碗倒进了自己嘴里。

  “娃子,说话前想一下要是自己该怎么办,我们吧粮食都交了,就剩这些了。

  怎么?我吃的你们吃不得?

  鲍老二,在给他们盛一大碗,吃不完就掰开嘴了给老头往里灌,粮食可是精贵的东西,可不能浪费了。”

  说完背着手出了食堂。

  最后一群人还是在一群大汉的目睹下,坚强的吃下了一大碗东西。

  下午几人就要说走。

  老爷子悠悠的看了他们几个一眼,没有说什么。

  这边他们刚到单位,一封郑家庄公社全体干部以及公社代表的信就到了他们部门领导的手里。

  看似表扬,可字字都在讽刺。

  老干部也是个老学究,信看了一半差点晕过去。

  全篇5张信纸,里面没有一句是脏话,可句句都很脏。

  几人刚到办公室就被叫了过去,然后直接就是一个回家反省外加一个内部处分。

  一周的时间,公社四个庄子的麦子全部收完。

  然后调了30台拖拉机拉着割麦机又开始支援周边村子。

  让郑家庄公社以及周围的庄子,麦收的时间都缩短了好几天。

  看到了拖拉机的好处,很多大队和公社也想买,可惜了,哪里买的到?

  拖拉机厂的订单都排到3年后了。

  郑家庄公社麦子丰收。

  每亩地平均680斤麦子。

  在这种地里只有农家肥的情况下收了这么多,真的已经很多了。

  要是上了化肥,估计能到700斤以上。

  可现在化肥国产化还有一点距离。

  农家肥也不是不好。

  今年收成的麦子,留下足够的种子,其余的给前来求种子的那些庄子也都兑换了一些,当然了,都是一斤种子换两斤麦子这样换的。

  换麦子的粮食就足够全公社社员吃的了。

  剩下多余的可以当麦种的麦子,郑老爷子联系上级,直接全交了上去。

  直接表明了一个态度,我们不是不交,但只能我们来决定,你不能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