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你别忽悠朕-《重生大明:岳丈朱元璋!》

  第二天吃过早饭,胡百川立刻带着自己的构想来到皇宫,先去后宫拜谢了一下马皇后,送些吃的喝的用的好东西,然后便来到御书房找到正在忙碌的老朱。

  眼下天气还在极寒中。

  朝廷虽然想尽办法救援支持,但各地还是有不少的灾情。

  哪怕是老朱下了死命令,甚至灭了几个地方官员也无用。

  天气不好,尤其是大雪封路,让南方的物资运送不过去。

  这点朝廷也犯难。

  “难得你还知道来找朕!”

  “说吧,又想干啥?”老朱直接开口问道。

  胡百川大笑。

  “臣这边还真有些事情要找陛下商量!”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朱元璋没空和胡百川扯淡。

  “臣要开设一个科研部门,想召集大明各行各业最顶级的有才之人,来共同推动大明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研?科学技术又是什么东西?”老朱不解。

  胡百川闻言连忙解释。

  “就是一些可以让世界不断进步的东西!”

  “比如车辆,设备,船舶等等,涉及到各行各业!”

  没有耽搁,他把自己昨天构思大半天的东西拿了出来。

  同时还把蒸汽机和辅助设备给道了出来。

  朱元璋一听,瞬间多了几分兴致。

  “真能如你所说的那般神奇?”

  “肯定!”胡百川笑着说道。

  “只要给臣一段时间,臣能给陛下造出不需要马就可以日行数千里的车子!”

  “…………”

  一句话,直接让老朱傻眼了。

  “怎么可能!”

  “你可别忽悠朕!”

  胡百川笑笑,赶忙解释。

  日行数千里在这和大明王朝肯定有些难度,但在后世一辆车子不停的跑,按照时速一百算的话,两千四百公里。

  接近五千里了!

  “臣说的是有些夸张,那些东西在后世很常见,臣的目标是可以让车辆一日前行五百里就差不多了!”

  “等以后技术真好了,臣可以给陛下造一架能在天上飞的东西!”

  “那个才是最厉害的!”

  “后世那种东西一个时辰最快的可以急行万里,即便是普通的也能一个时辰飞行几百里!”

  “还有战船,也能日行千里以上!”

  老朱是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可能?”

  “真有这么厉害的东西?”

  “当然!”

  胡百川信心十足。

  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基础就是蒸汽机。

  蒸汽机问世后,也就慢慢发展内燃机了。

  未来可期!

  “给臣十年,这些或许都可以实现!”

  “到时候,咱们大明或许也彻底统一全世界,成就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经济强大,军力强大,科技强大,不说千秋万代,传承个数百年绝对没什么问题!”

  “谁都别想欺辱咱们中华大地!”

  胡百川越说越来劲。

  一想到那一幕,人都兴奋不少。

  现在一切都需要时间。

  而且,还要先把这个科学院搞起来。

  除了这些,军工产业可以发展起来,医疗卫生可以发展起来,就连农业也可以好好搞起来。

  以前的大明,这些都很羸弱。

  现在,势必要飞速发展起来。

  不能耽搁了!

  十年内,必须完成。

  老朱听到这些后,哪里还会不同意。

  “行,这个都交给你了!”

  “你想要怎么安排,你说,朕全力配合!”

  “银子,人手什么的,都可以!”

  胡百川的想法也简单,让朝廷在全国各地下发政令,征召各地各行各业最顶级的人才。

  铁匠,木匠,泥水匠,乃至有经验的老农民,只要粮食种植的好,也都可以!

  只要是一技之长的,都要!

  全部征召送到京城。

  同时还务必叮嘱,是征召,邀请,不是命令!

  不仅如此,大明科学院的事情也准备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存在。

  以后所有入选大明科学院的人,都将是大明的栋梁之材!

  高官俸禄,全部给予提供!

  目的也公告而出。

  就是要推动社会的发展,推动科学的进步。

  老朱这边完全没问题。

  为了配合胡百川科学院的计划,还专门让胡百川去一趟大明日报安排一下。

  现在的大明日报,覆盖大明京城三百里以内各地。

  每一期,总发行量能达到十万份,数量极其庞大。

  让大明日报将大明科学院报道出去,势必可以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进来。

  人越多,才能挑选出更合适,更多的有才之士,才能更好的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皇宫出来,胡百川立刻来到大明日报的地方。

  最开始,大明日报就是胡百川筹建的。

  就梁润生古庸司马易安和李师师四人。

  而今,随着大明日报的越发壮大,影响力也日渐重要,早就被老朱收编。

  现在,大明日报是朝廷的部门。

  梁润生古庸司马易安和李师师都被任命为朝廷的正七品官员。

  官职虽然不高,但对他们而言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当年的那个小院子,现在也壮大很多。

  门口都有官兵驻守了。

  见胡百川到来,四人纷纷快速迎了上来。

  “拜见公子!”

  四人恭敬行礼。

  对胡百川,四人尊敬,感激。

  没有胡百川这位公子,哪有此刻的他们?

  “都是自己人,不用那么客气了!”胡百川笑着打招呼。

  “多日不见,干的不错!”

  “每一期的报纸我基本上也都会看一看,总算是没辜负我的期望!!”

  能得到胡百川的夸赞,四人脸上露出喜色。

  “都是公子教育的好,否则我们也做不好这些的!”梁润生笑着说道。

  说笑着,四人将胡百川迎入大院内。

  一切看起来都井然有序。

  一路走,一路介绍当前大明日报的发展。

  从最开始的一两万份,到现在大明日报在京城周围已经扩大到十万份。

  这还不算几处其他省份的发行量。

  全部算下来的话,那就更多了。

  采集新闻的记者,印刷工匠,以及贩卖报纸的小工,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又造就了不少的产业人员。

  因为他们的特殊性,京城的官员都不敢招惹。

  地方上的官员也是一样。

  大明日报可以随时刊登它们查证到的各种消息。

  包括,贪官污吏之事。

  但凡上了大明日报的,就没有能逃掉的贪官污吏!

  除此之外,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收入问题。

  大明日报,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