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英语竞赛中成功的余韵,这段时间刘晓艺对英语的热情更上一层楼。
在学霸们的环绕下,学习习惯大大改善加上解题成功的成就感满满,除此之外班上大神们的知识投喂让她后劲勃发。
学委陈瑜监督她文言文的翻译还帮她找了大量范文,原学委苏逸帮她一起梳理数学逻辑,大佬洛锦川盯着她前世拖后腿的物理和英文,定期笔记和真题的帮助和答疑,刘晓艺的成绩像被点了火箭一般突飞猛进。
家里也干劲十足,二等奖英语竞赛的奖状被刘爸爸用相框裱好,还用图钉钉在了超市柜台后的墙上,紧挨着“安心超市”上个月的街区优秀商户锦旗。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桌上放着的水晶奖杯交相辉映,晃得她眯起了眼,存在感十足又像一条隐形的小皮鞭。
“这丫头,最近跟打了鸡血似的。”刘妈妈在厨房里和刘爸爸嘀咕,声音混着煎蛋的滋滋声传来,“昨儿半夜还听见她在屋里念英文。”
起床后,刘晓艺半眯着眼用铅笔头,在新买的活页笔记本上勾画着学习计划。
重生前那个经常加班到深夜的白领女性绝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会为了一道完形填空题熬夜——不是为了KpI,而是纯粹享受解题时那种醍醐灌顶的快感。
重点班的早自习总是提前二十分钟开始。刘晓艺推开教室门时,陈瑜已经带着几个女生在黑板前讨论数学题了。
“晓艺!早呀!”陈瑜眼睛一亮,举着粉笔招呼她,“快来,这道立体几何是苏逸在奥赛书中发现的,这类题你的思路最清奇。”
粉笔灰在晨光中飞舞,刘晓艺接过粉笔,在黑板上熟练地画了条辅助线,唰唰两笔把重点的公式和辅助线结合,把步骤顺畅的写下来。
重头来过带给她的不仅是知识储备,还有对学习时间的把控,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她开始学会像解数学题一样拆解生活中的难题,比如超市的库存管理,又比如折扣优惠的计算等等......
“喂!发什么呆?”周漾突然从后门探进头来,红头绳扎着的双马尾随着她的动作跳跃着。
她鬼鬼祟祟地塞给刘晓艺一本尺寸最小的线圈本:“《周氏暗恋秘籍》刘晓艺版,我熬了三个晚上写的!”
“啊?”刘晓艺差点被口水呛到,慌忙把口袋本塞进课桌抽屉里面。
抬头正对上刚进教室的洛锦川疑惑的目光,他手里抱着的作业本最上面那本,赫然是她的英语笔记本。见正主回来,周漾溜得飞快,还一副“我看好你哟”的表情。
“你的笔记,帮你检查过了。”他把本子放在她桌上,指尖在封面停留了一瞬,笑容在嘴角自然漾开,“解题步骤写得很好,思维导图也越来越清晰了。”
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的侧脸上,睫毛在眼下投下细小的阴影。
刘晓艺突然想起《周氏秘籍》第一条:“要不经意间展示共同爱好”,赶紧抓起桌上的《英语世界》杂志,不自觉夹着嗓子说:“最、最新一期你有看吗?”
“看了。”洛锦川忽的噗嗤笑了一声,“本期第三页那篇关于伦敦腔的解析......”
“有个单词拼错了!”刘晓艺脱口而出,随即懊悔得想咬舌头——这算什么“不经意”啊!
洛锦川却眼睛一亮:“你也发现了?应该是‘ent',他们印成了‘acsent'。”
他顺手从她文具盒里抽出红笔,自然地靠过来,在杂志上轻轻画了个圈,动作熟悉得仿佛这个动作已经重复过千百遍。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中,刘晓艺闻到他身上依旧好闻的淡淡的柑橘香。
为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玉江中学作为重点中学,十分重视学生社团活动,专门设定了社团招新会,还为优秀社团提供资源。
初夏下午的社团招新会热闹非凡。操场边的梧桐树下,各社团的摊位前挤满了人。篮球社、音乐社、烘焙社都是热门社团,符合大部分同学们的爱好。
一路走过来,刘晓艺发现学校里的社团真不少呢,校报社、徒步社、话剧社还有很多不同的选择,各具特色的摊位和热情的师兄师姐们呐喊着,欢迎新人们的加入。由于玉江中学是初中和高中合办的,故此每个社团的人数都不少呢,也拥有着其他学校没有的吸引力。
眼花缭乱的逛着,忽然一个人不是很多但设定特殊的摊位,吸引着她,广播站的展台最是别致——一台老式录音机上贴着“校园好声音”的海报,旁边摆着几盘磁带,系着红丝带的话筒抓着刘晓艺的眼睛。
“同学,有兴趣试试吗?”站长孙丽华是个高三师姐,扎着利落的马尾辫,带着干练的金属眼镜,温和地问她。
“下周有市里的朗诵比赛,我们站需要新主播。
“而且我们广播站的电台前几年因为优胜被市里授予了一个特定频段,所以我们的声音,市里的居民也有可能会听到哟。\"
刘晓艺摩挲着报名表,前世加班时听的深夜电台节目突然在脑海中回响。那些陪伴她度过无数个孤独夜晚的温暖声音,那些她曾跟着模仿的播音技巧,那些抓住她耳朵的节目......
“我能试试吗?感觉很有挑战性。”她听见自己十分坚定地说。
试音室里,十几位初一的新人都在,老式麦克风闪着金属光泽。刘晓艺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提前准备好的材料。
她刻意放慢语速,把前世最喜欢的电影台词那样自然地在句尾加一点气声:“这里是玉江中学春藤广播站,今天的天气,晴转多云,祝各位听众早安、午安、晚安。”
透过导播间玻璃窗,她看见站长师姐惊喜地挑眉,和身旁的指导老师覃老师低声交谈,身后好几个广播站里的师兄师姐。
教室走廊上,不知何时到来的洛锦川靠在墙边,手里转着的钢笔突然停住了,脸上表情无比认真和眼底藏着满意的神情。
放学路上,周漾非要拉着她绕道去学校小巷里的奶茶店。
“怎么样?我的专用秘籍管用吧?”她捅了捅刘晓艺的腰,“听说某人今天在下午的社团活动‘偶遇'我川哥三次?”
刘晓艺差点把原味奶茶喷出来:“那、那是去看看其他社团的资料!”
“得了吧!”周漾翻了个白眼,假碎钻耳钉闪闪发光,“你知道他为什么英语这么好吗?”
她突然压低声音,“他每晚都听bbc广播,模仿播音员的发音——跟你今天试音时一模一样。他妈妈还是国际公司特聘的翻译官,从小耳濡目染。”
刘晓艺怔在原地,奶茶塑料杯上的水珠滴在手腕上,凉丝丝的。
回到家,刘妈妈正在清点新到的货品。见女儿回来,她神秘兮兮地招招手:“囡囡,今天供销社来了批新货,你看看。”是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领口和裙摆都绣着细小的白花,中间点缀着点点黄色花蕊。
“广播站面试过了吧,听说你们那电台很厉害,是不是以后我们也有机会听到呀?”刘妈妈抖开裙子在她身上比划,“以后参加比赛的时候可得穿得体面些。”
刘晓艺惊讶地抬头,刘妈妈却已经转身去整理货架:“你班主任打电话来了,说全年级十五个报名就选了两个新人......”
夜色渐深,刘晓艺趴在缝纫机上写原创的广播稿。窗外传来邻居家电视的声音,正在播放《正大综艺》。
她停下笔,突然意识到新生活就像一本活页笔记本——每一页都可以重新书写,而这一页上,有英语竞赛的奖状,有市重点中学广播站的录取通知,有刘妈妈藏在围裙下的新裙子,还有......
她轻轻翻开《周氏秘籍》,最后一页用荧光笔写着:“做独一无二的你自己,就是最好的暗恋方式。\"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稿纸上画出一道银线。刘晓艺忽然觉得,十四岁的‘春天’,才刚刚长出嫩芽,需要更加细心的呵护。
在学霸们的环绕下,学习习惯大大改善加上解题成功的成就感满满,除此之外班上大神们的知识投喂让她后劲勃发。
学委陈瑜监督她文言文的翻译还帮她找了大量范文,原学委苏逸帮她一起梳理数学逻辑,大佬洛锦川盯着她前世拖后腿的物理和英文,定期笔记和真题的帮助和答疑,刘晓艺的成绩像被点了火箭一般突飞猛进。
家里也干劲十足,二等奖英语竞赛的奖状被刘爸爸用相框裱好,还用图钉钉在了超市柜台后的墙上,紧挨着“安心超市”上个月的街区优秀商户锦旗。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桌上放着的水晶奖杯交相辉映,晃得她眯起了眼,存在感十足又像一条隐形的小皮鞭。
“这丫头,最近跟打了鸡血似的。”刘妈妈在厨房里和刘爸爸嘀咕,声音混着煎蛋的滋滋声传来,“昨儿半夜还听见她在屋里念英文。”
起床后,刘晓艺半眯着眼用铅笔头,在新买的活页笔记本上勾画着学习计划。
重生前那个经常加班到深夜的白领女性绝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会为了一道完形填空题熬夜——不是为了KpI,而是纯粹享受解题时那种醍醐灌顶的快感。
重点班的早自习总是提前二十分钟开始。刘晓艺推开教室门时,陈瑜已经带着几个女生在黑板前讨论数学题了。
“晓艺!早呀!”陈瑜眼睛一亮,举着粉笔招呼她,“快来,这道立体几何是苏逸在奥赛书中发现的,这类题你的思路最清奇。”
粉笔灰在晨光中飞舞,刘晓艺接过粉笔,在黑板上熟练地画了条辅助线,唰唰两笔把重点的公式和辅助线结合,把步骤顺畅的写下来。
重头来过带给她的不仅是知识储备,还有对学习时间的把控,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她开始学会像解数学题一样拆解生活中的难题,比如超市的库存管理,又比如折扣优惠的计算等等......
“喂!发什么呆?”周漾突然从后门探进头来,红头绳扎着的双马尾随着她的动作跳跃着。
她鬼鬼祟祟地塞给刘晓艺一本尺寸最小的线圈本:“《周氏暗恋秘籍》刘晓艺版,我熬了三个晚上写的!”
“啊?”刘晓艺差点被口水呛到,慌忙把口袋本塞进课桌抽屉里面。
抬头正对上刚进教室的洛锦川疑惑的目光,他手里抱着的作业本最上面那本,赫然是她的英语笔记本。见正主回来,周漾溜得飞快,还一副“我看好你哟”的表情。
“你的笔记,帮你检查过了。”他把本子放在她桌上,指尖在封面停留了一瞬,笑容在嘴角自然漾开,“解题步骤写得很好,思维导图也越来越清晰了。”
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的侧脸上,睫毛在眼下投下细小的阴影。
刘晓艺突然想起《周氏秘籍》第一条:“要不经意间展示共同爱好”,赶紧抓起桌上的《英语世界》杂志,不自觉夹着嗓子说:“最、最新一期你有看吗?”
“看了。”洛锦川忽的噗嗤笑了一声,“本期第三页那篇关于伦敦腔的解析......”
“有个单词拼错了!”刘晓艺脱口而出,随即懊悔得想咬舌头——这算什么“不经意”啊!
洛锦川却眼睛一亮:“你也发现了?应该是‘ent',他们印成了‘acsent'。”
他顺手从她文具盒里抽出红笔,自然地靠过来,在杂志上轻轻画了个圈,动作熟悉得仿佛这个动作已经重复过千百遍。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中,刘晓艺闻到他身上依旧好闻的淡淡的柑橘香。
为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玉江中学作为重点中学,十分重视学生社团活动,专门设定了社团招新会,还为优秀社团提供资源。
初夏下午的社团招新会热闹非凡。操场边的梧桐树下,各社团的摊位前挤满了人。篮球社、音乐社、烘焙社都是热门社团,符合大部分同学们的爱好。
一路走过来,刘晓艺发现学校里的社团真不少呢,校报社、徒步社、话剧社还有很多不同的选择,各具特色的摊位和热情的师兄师姐们呐喊着,欢迎新人们的加入。由于玉江中学是初中和高中合办的,故此每个社团的人数都不少呢,也拥有着其他学校没有的吸引力。
眼花缭乱的逛着,忽然一个人不是很多但设定特殊的摊位,吸引着她,广播站的展台最是别致——一台老式录音机上贴着“校园好声音”的海报,旁边摆着几盘磁带,系着红丝带的话筒抓着刘晓艺的眼睛。
“同学,有兴趣试试吗?”站长孙丽华是个高三师姐,扎着利落的马尾辫,带着干练的金属眼镜,温和地问她。
“下周有市里的朗诵比赛,我们站需要新主播。
“而且我们广播站的电台前几年因为优胜被市里授予了一个特定频段,所以我们的声音,市里的居民也有可能会听到哟。\"
刘晓艺摩挲着报名表,前世加班时听的深夜电台节目突然在脑海中回响。那些陪伴她度过无数个孤独夜晚的温暖声音,那些她曾跟着模仿的播音技巧,那些抓住她耳朵的节目......
“我能试试吗?感觉很有挑战性。”她听见自己十分坚定地说。
试音室里,十几位初一的新人都在,老式麦克风闪着金属光泽。刘晓艺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提前准备好的材料。
她刻意放慢语速,把前世最喜欢的电影台词那样自然地在句尾加一点气声:“这里是玉江中学春藤广播站,今天的天气,晴转多云,祝各位听众早安、午安、晚安。”
透过导播间玻璃窗,她看见站长师姐惊喜地挑眉,和身旁的指导老师覃老师低声交谈,身后好几个广播站里的师兄师姐。
教室走廊上,不知何时到来的洛锦川靠在墙边,手里转着的钢笔突然停住了,脸上表情无比认真和眼底藏着满意的神情。
放学路上,周漾非要拉着她绕道去学校小巷里的奶茶店。
“怎么样?我的专用秘籍管用吧?”她捅了捅刘晓艺的腰,“听说某人今天在下午的社团活动‘偶遇'我川哥三次?”
刘晓艺差点把原味奶茶喷出来:“那、那是去看看其他社团的资料!”
“得了吧!”周漾翻了个白眼,假碎钻耳钉闪闪发光,“你知道他为什么英语这么好吗?”
她突然压低声音,“他每晚都听bbc广播,模仿播音员的发音——跟你今天试音时一模一样。他妈妈还是国际公司特聘的翻译官,从小耳濡目染。”
刘晓艺怔在原地,奶茶塑料杯上的水珠滴在手腕上,凉丝丝的。
回到家,刘妈妈正在清点新到的货品。见女儿回来,她神秘兮兮地招招手:“囡囡,今天供销社来了批新货,你看看。”是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领口和裙摆都绣着细小的白花,中间点缀着点点黄色花蕊。
“广播站面试过了吧,听说你们那电台很厉害,是不是以后我们也有机会听到呀?”刘妈妈抖开裙子在她身上比划,“以后参加比赛的时候可得穿得体面些。”
刘晓艺惊讶地抬头,刘妈妈却已经转身去整理货架:“你班主任打电话来了,说全年级十五个报名就选了两个新人......”
夜色渐深,刘晓艺趴在缝纫机上写原创的广播稿。窗外传来邻居家电视的声音,正在播放《正大综艺》。
她停下笔,突然意识到新生活就像一本活页笔记本——每一页都可以重新书写,而这一页上,有英语竞赛的奖状,有市重点中学广播站的录取通知,有刘妈妈藏在围裙下的新裙子,还有......
她轻轻翻开《周氏秘籍》,最后一页用荧光笔写着:“做独一无二的你自己,就是最好的暗恋方式。\"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稿纸上画出一道银线。刘晓艺忽然觉得,十四岁的‘春天’,才刚刚长出嫩芽,需要更加细心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