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阳光正好-《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四月的微风裹着柳絮从纱窗钻进来,刘晓艺坐在超市的玻璃柜台后面,左手按着英语课本,右手在草稿纸上演算习题。

  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玻璃罐子折射出阳光里的色彩,在她作业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晓艺,帮妈看看这个账对不对?”

  刘妈妈从里屋探出头,手里拿着个蓝皮账本,发梢还沾着面粉,指间散发着葱姜汁的味道——她刚和完做鲜肉包子的馅儿。

  刘晓艺放下圆珠笔,接过账本。纸页上密密麻麻记着进货明细,刘妈妈的字迹工整得像小学生作业。

  “酱油十二瓶,进价一块八,卖两块二......”她指尖顺着数字往下滑,突然停在某行,“妈,洗衣粉的批发价算错了,应该是十五块六,不是二十五块六。”

  刘妈妈凑过来看,带着一股葱花和洗洁精的温暖气息:“哎哟,还是你眼神好。”

  她揉了揉因和面僵硬的指节,突然从围裙兜里掏出个东西,“奖励你的。”

  是块包着金箔纸的巧克力,金箔纸上印着外文字母。

  刘晓艺认出这是进口货,要五块钱一块呢。

  \"昨天供货商送的样品,\"刘妈妈眨眨眼,\"藏了一块给你。\"

  刘晓艺把记账本放好后剥开糖纸,甜中带浓厚的可可苦味在舌尖化开。

  前世刘妈妈也总把好东西优先留给她,只是那时她从未注意过刘妈妈期待她接受并喜欢时小心翼翼的神情。

  她也掰了一块塞到妈妈嘴里,“妈妈,你也尝尝这巧克力,怎么样?”

  刘妈妈被塞了一嘴巧克力,都不敢咧嘴说话了,听到女儿问就笑着点头。

  刘晓艺依旧趴在超市的玻璃柜台上,借着晨光在笔记本上勾勾画画,嘴巴里面嚼着巧克力。

  纸页左边列着\"平价小吃摊\"的预算,右边记着数学公式,中间还夹着半块没吃完的巧克力。

  \"丫头,这能行吗?\"刘妈妈擦着货架,手里抹布停在\"糖果区\"的标牌上。刘晓艺昨晚刚用红纸重写的标牌,剪成了小云朵的形状,边上还画了颗星星。

  \"妈,您看学校门口那些摊子,\"刘晓艺把草稿纸转过去,\"早上卖豆浆包子,中午换成凉面,一天能挣二十多块呢。\"

  她指了指自己画的示意图,\"咱们就在超市门口支张折叠桌,不耽误生意。\"

  刘妈妈盯着图纸看了半晌,突然伸手捋了捋女儿翘起的刘海:\"你这脑袋瓜子,随谁啊?\"语气里带着藏不住的骄傲。

  “好,我们准备一下就加上。看看哪些吃的大家爱吃。”

  超市门口的风铃叮咚作响。周漾风风火火闯进来,嘴巴上涂了艳红的口脂:“阿姨!来包话梅糖!”

  她发现正趴在柜台上做题的刘晓艺,突然伸手戳她额头:“重点班学霸还这么拼?”

  接过刘妈妈递来的话梅糖撕开就吃,嘴里还不停念着。

  “下周期中考试。”刘晓艺头也不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最后一题了。”

  刘妈妈从货架后转出来,往周漾手里塞了个热乎乎的肉包子:“刚蒸的,漾漾趁热吃。”

  又指了指冰柜,“酸奶今天新到的,自己拿,记晓艺账上就行哈哈哈。”

  “刘妈妈万岁!”

  周漾欢呼一声,熟门熟路地去翻冰柜。

  她每周六都来,美其名曰“探望孤寡学霸”,其实是为了蹭刘母的手艺。冰柜上贴着刘晓艺手写的“冷饮专区”四个字,周正得像是印刷体。

  自从刘妈妈得知周漾是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且家里只剩一个奶奶后,每次她来刘妈妈都会热情加码似的投喂她。

  “对了!”周漾咬着包子含糊不清地说,“我说......不是,洛锦川托我问你期中考试后要不要参加英语竞赛。”她从牛仔裤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传单,“他说你肯定行。”

  刘晓艺接过传单,展开看,发现边角有用铅笔写的细小批注:「重点看第三部分听力技巧——Y」。

  这个“Y”她认识,是洛锦川纸条上常用的标记,嘴里吃的巧克力更甜了一些。

  下午进货时,刘妈妈的表现让刘晓艺大吃一惊。

  批发市场里,她径直走到熟悉的调料摊前,手指在酱油瓶上一敲:\"老张,这批生产日期比上批晚了三天,得再让五个点。\"

  又抓了一把干货,捏了一把今天的绿豆还有花椒都没有之前的好了,“你这个干货都不太好啦,这次我们多拿点,给我们打个七折哈。”

  摊主瞪大眼睛:“刘嫂子,你这眼睛比检测仪还毒啊?”

  “没办法。”母亲把垂落的头发别到耳后,笑得温温柔柔,“家里开这个超市,借了好多外债呀又还没赚钱,不得精打细算。”

  最后她不仅砍下价,让摊主白送了半箱味精,还让老板帮忙送货到店。

  回程的公交车上,刘妈妈从布兜里掏出个笔记本——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蓝皮账本,而是刘晓艺用剩的硬壳英语练习册改装的。

  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家批发商的价格波动,有些还用红笔标了星号,有的店铺还画了黑色的叉。

  “跟纺织厂会计审核老李学的。”母亲有些得意地指给女儿看,“画五角星的是能砍价的,画圆圈的是实在价,还有这些叉的都是会缺斤短两的,万不可进他家的货。”

  她突然想起前世刘妈妈总说\"吃亏是福\"的样子,鼻尖一酸。车窗外,梧桐树的新叶在风里翻飞,像无数只嫩绿的小手掌在鼓掌。

  傍晚客流稀少时,刘晓艺又帮刘爸爸整理仓库。

  刘爸爸自从学会用计算器,就把库存表做得像机械图纸一样精密。货架上的商品按高度排列,形成完美的黄金分割线。

  “爸,这个放哪儿?”刘晓艺举起箱“大大”泡泡糖。

  “儿童零食区,第二格。”刘爸爸头也不抬,正专心给新到的啤酒贴价签。

  他最近总穿那件深蓝色夹克,领口别着“优秀导师”的徽章——是上个月厂里刚发的,说是表彰教导徒弟最尽心的员工。

  刘晓艺踮脚放好箱子,突然发现货架顶层藏着个铁皮盒。

  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她从小到大得的奖状,最新一张是“三好学生”,还是上学期末时候发的,已经被刘爸爸用透明胶细心塑封过了。

  仓库小窗外,夕阳把货架的影子拉得很长。刘爸爸哼着《咱们工人有力量》,手指在计算器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期中考试那天清晨,刘晓艺发现书包侧袋多了两样东西:一盒清凉油,还有张折成方块的纸条。

  展开是刘妈妈歪歪扭扭的字迹:「别紧张,考完给你炖排骨」。

  学校走廊里,洛锦川“恰好”和她同一个考场。擦肩而过时,他往她手里塞了支钢笔:“借你用。”

  笔身上刻着小小的「长风破浪」,是他全国物理竞赛的奖品。刘晓艺握紧钢笔,金属表面还残留着他的体温。

  考试铃响前,她透过窗户望向远处。春日的阳光自然地洒在学校校训和校徽上面。

  钢笔在答卷上流畅地书写,刘晓艺忽然明白:这一世所有的努力,不仅是为了改变命运,更是为了守护这些平凡却珍贵的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