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海牙率领两万精锐(其中包含五千真正的蒙古铁骑,其余为汉军、探马赤军及签军),避开宋军重兵布防的正面关隘,如同狡猾的饿狼,悄然从米仓道(或称另一条隐秘山路)向南穿插,直扑夔州。这支军队战斗力极强,且阿里海牙用兵谨慎,一路偃旗息鼓,昼伏夜出,竟成功地瞒过了宋军的大部分哨探。
然而,就在阿里海牙大军距离夔州不足五日路程,即将发起雷霆一击之时,一场惊天巨变,如同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蒙古帝国,也彻底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蒙古大汗蒙哥,这位志在吞并南宋、完成祖父成吉思汗伟业的雄主,在亲自督师攻打钓鱼城时,意外身故!
关于其死因,众说纷纭。有说是被合州守军发出的炮石击中重伤不治;有说是军中暴发瘟疫,蒙哥不幸感染身亡;更有离奇传言,说是被宋军那种神秘的“天谴”武器所杀(实为凌八破袭队的一次远程火药爆破流言被夸大)。但无论如何,蒙哥确确实实死在了钓鱼城下!
大汗突然崩殂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懵了数十万蒙古大军!按照蒙古传统,大汗去世,所有出征在外的宗王、那颜都必须立刻返回漠北,参加选举新汗的忽里勒台大会。这意味着,规模空前的三路攻宋战争,不得不戛然而止!
东路,正在猛攻襄阳的史天泽、张柔部首先接到了退兵的命令。尽管他们已投入巨大,且襄阳城看似摇摇欲坠,但无人敢违背祖制。无数蒙古军士带着不甘和疑惑,如同潮水般向北退去,荆襄地区的巨大压力瞬间解除。
中路,围攻钓鱼城和进攻其他关隘的蒙古主力,同样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撤退的匆忙之中。王坚及其守军敏锐地察觉到了敌营的异动,虽不明所以,但果断出城追击,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而西路(迂回云南的偏师)以及正在执行特殊任务的阿里海牙部,也陆续接到了来自漠北的紧急撤军令。
消息传到阿里海牙军中时,他正站在一处山岗上,远眺着隐约可见的夔州城轮廓,踌躇满志地规划着进攻路线。当信使带来蒙哥死讯和退兵命令时,阿里海牙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极度的不甘!
“大汗…崩了?!”他喃喃自语,手中的马鞭掉落在地也浑然不觉。眼看奇袭夔州在即,大功即将告成,却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这种挫败感,几乎让他吐血。
“将军…我们…”副将小心翼翼地问道。
阿里海牙脸色变幻不定,内心经历着激烈的挣扎。是违抗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夔州,为自己和死去的蒙哥大汗复仇?还是遵从祖制,立刻退兵?
最终,理智和对蒙古传统的敬畏占据了上风。他知道,若不回去参加忽里勒台,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战功,都会被视为叛徒,将在蒙古帝国内无立足之地。
“传令…全军…撤退!”阿里海牙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最后深深地望了一眼远处的夔州城,仿佛要将这座让他功败垂成的城池刻在心里。
“凌岳…这次算你运气好!下次,我必踏平夔州,取你首级祭奠大汗!”阿里海牙恨恨地发誓,随即拨转马头,率领着同样茫然不解的两万大军,循原路匆匆北返。
夔州,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奇迹般地躲过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灭顶之灾。
当凌岳通过凌八的侦骑和王坚传来的紧急军报,确认了蒙哥身死、蒙古大军全面北撤的消息时,整个总镇府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劫后余生的狂喜!
“天佑华夏!天佑夔州!”冉琎老泪纵横,激动得难以自持。
苏婉清也长长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就连一向冰冷的凌一,眼中也似乎闪过一丝如释重负。
凌岳站在城头,望着北方逐渐消散的战云,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历史似乎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偏转!蒙哥的死期或许因他的蝴蝶效应而提前了?无论如何,这场足以碾碎一切的巨大危机,竟然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化解了。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危机解除,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立刻派出所有侦骑,确认蒙古军是否真正全面北撤,尤其是阿里海牙那一路的动向!”
“加强戒备,防止蒙古人撤军前的最后反扑或掳掠!”
“通知王坚将军,可趁机收复失地,扩大战果,但需谨慎,以防有诈。”
“同时,将蒙哥身死、蒙古退兵的消息,立刻通报全城,稳定民心,鼓舞士气!”
一连串的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凌岳深知,蒙哥之死带来的喘息机会是宝贵的,但也是短暂的。蒙古帝国不会因此消亡,内部的权利争夺一旦结束,新的威胁必然会再次降临。而且,内部的威胁——吕文德,并未消失。
果然,不久后,凌八回报:阿里海牙军已确实北撤,沿途未做停留。其他各路蒙古军也都在迅速北返。四川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而吕文德的公文也很快到了,语气依旧高高在上,将击退蒙军的功劳大半揽到自己和四川制置司头上,对凌岳和王坚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协防有功”,并再次催促上交“利器制法”,仿佛之前按兵不动、甚至意图算计的人不是他。
风云际会,一场巨大的危机意外消弭,但新的暗流,已在酝酿之中。
然而,就在阿里海牙大军距离夔州不足五日路程,即将发起雷霆一击之时,一场惊天巨变,如同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蒙古帝国,也彻底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蒙古大汗蒙哥,这位志在吞并南宋、完成祖父成吉思汗伟业的雄主,在亲自督师攻打钓鱼城时,意外身故!
关于其死因,众说纷纭。有说是被合州守军发出的炮石击中重伤不治;有说是军中暴发瘟疫,蒙哥不幸感染身亡;更有离奇传言,说是被宋军那种神秘的“天谴”武器所杀(实为凌八破袭队的一次远程火药爆破流言被夸大)。但无论如何,蒙哥确确实实死在了钓鱼城下!
大汗突然崩殂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懵了数十万蒙古大军!按照蒙古传统,大汗去世,所有出征在外的宗王、那颜都必须立刻返回漠北,参加选举新汗的忽里勒台大会。这意味着,规模空前的三路攻宋战争,不得不戛然而止!
东路,正在猛攻襄阳的史天泽、张柔部首先接到了退兵的命令。尽管他们已投入巨大,且襄阳城看似摇摇欲坠,但无人敢违背祖制。无数蒙古军士带着不甘和疑惑,如同潮水般向北退去,荆襄地区的巨大压力瞬间解除。
中路,围攻钓鱼城和进攻其他关隘的蒙古主力,同样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撤退的匆忙之中。王坚及其守军敏锐地察觉到了敌营的异动,虽不明所以,但果断出城追击,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而西路(迂回云南的偏师)以及正在执行特殊任务的阿里海牙部,也陆续接到了来自漠北的紧急撤军令。
消息传到阿里海牙军中时,他正站在一处山岗上,远眺着隐约可见的夔州城轮廓,踌躇满志地规划着进攻路线。当信使带来蒙哥死讯和退兵命令时,阿里海牙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极度的不甘!
“大汗…崩了?!”他喃喃自语,手中的马鞭掉落在地也浑然不觉。眼看奇袭夔州在即,大功即将告成,却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这种挫败感,几乎让他吐血。
“将军…我们…”副将小心翼翼地问道。
阿里海牙脸色变幻不定,内心经历着激烈的挣扎。是违抗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夔州,为自己和死去的蒙哥大汗复仇?还是遵从祖制,立刻退兵?
最终,理智和对蒙古传统的敬畏占据了上风。他知道,若不回去参加忽里勒台,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战功,都会被视为叛徒,将在蒙古帝国内无立足之地。
“传令…全军…撤退!”阿里海牙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最后深深地望了一眼远处的夔州城,仿佛要将这座让他功败垂成的城池刻在心里。
“凌岳…这次算你运气好!下次,我必踏平夔州,取你首级祭奠大汗!”阿里海牙恨恨地发誓,随即拨转马头,率领着同样茫然不解的两万大军,循原路匆匆北返。
夔州,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奇迹般地躲过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灭顶之灾。
当凌岳通过凌八的侦骑和王坚传来的紧急军报,确认了蒙哥身死、蒙古大军全面北撤的消息时,整个总镇府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劫后余生的狂喜!
“天佑华夏!天佑夔州!”冉琎老泪纵横,激动得难以自持。
苏婉清也长长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就连一向冰冷的凌一,眼中也似乎闪过一丝如释重负。
凌岳站在城头,望着北方逐渐消散的战云,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历史似乎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偏转!蒙哥的死期或许因他的蝴蝶效应而提前了?无论如何,这场足以碾碎一切的巨大危机,竟然以这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化解了。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危机解除,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立刻派出所有侦骑,确认蒙古军是否真正全面北撤,尤其是阿里海牙那一路的动向!”
“加强戒备,防止蒙古人撤军前的最后反扑或掳掠!”
“通知王坚将军,可趁机收复失地,扩大战果,但需谨慎,以防有诈。”
“同时,将蒙哥身死、蒙古退兵的消息,立刻通报全城,稳定民心,鼓舞士气!”
一连串的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出。凌岳深知,蒙哥之死带来的喘息机会是宝贵的,但也是短暂的。蒙古帝国不会因此消亡,内部的权利争夺一旦结束,新的威胁必然会再次降临。而且,内部的威胁——吕文德,并未消失。
果然,不久后,凌八回报:阿里海牙军已确实北撤,沿途未做停留。其他各路蒙古军也都在迅速北返。四川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而吕文德的公文也很快到了,语气依旧高高在上,将击退蒙军的功劳大半揽到自己和四川制置司头上,对凌岳和王坚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协防有功”,并再次催促上交“利器制法”,仿佛之前按兵不动、甚至意图算计的人不是他。
风云际会,一场巨大的危机意外消弭,但新的暗流,已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