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精兵东出与后勤大考-《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凌岳“间接援襄”的战略决策得到了王坚的高度认可。在回信中,王坚赞扬了凌岳的“老成谋国”之举,认为在朝廷无力、吕文德不可靠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现实且可能有效的办法。他同意以四川制置司的名义(尽管知道吕文德可能不会承认)向荆襄周边发布敦促支援的文书,并承诺合州方面会尽全力吸引和牵制蒙哥主力,为夔州的行动创造机会。

  得到盟友的支持后,凌岳立刻行动起来。

  代号“荆襄之眼”的潜入小队很快组建完毕。队长由凌一亲自担任,队员包括十名最精锐的暗卫(擅长渗透、侦察、爆破、狙击)以及五名自愿加入、熟悉荆襄一带地理人情的老兵(负责向导和与当地守军沟通)。这支小队人数虽少,但装备精良,每个人都配备了改进型神机弩、精钢腰刀、攀爬工具、急救包以及伪装用的商人或流民服饰。

  他们携带的“守城礼包”更是精心准备:数套改进型猛火油柜的图纸和关键部件(如耐高压铜管和特制喷嘴)、十具带有简易光学瞄准镜(采用天然水晶精心磨制)的强弩(专用于狙杀)、以及二十个威力巨大的黑火药炸药包(外壳伪装成砖石或木料,引信做了防水防潮处理)。此外,还有凌岳亲自绘制的、根据侦察情报汇总的蒙军东路军营地、炮阵、后勤线可能的薄弱点示意图。

  临行前,凌岳亲自为小队送行。

  “你们的任务,不是杀敌多少,而是将这些东西和情报,安全送到吕文焕手中,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凌岳郑重嘱托,“沿途务必谨慎,避开大股蒙军。若事不可为,以保全自身为要,立刻撤回!”

  “凌一,记住,你的首要任务是带兄弟们回来!”

  凌一冰冷的面容上看不出表情,但眼神坚定:“主公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是夜,“荆襄之眼”小队乘着数条快船,借着夜色掩护,悄然离开夔州码头,顺江东下。他们将先抵达尚未被战火波及的江陵地区,再寻找机会北上潜入襄阳。

  送走小队后,凌岳的心并未放松,反而更加紧绷。小队的行动风险极高,成功的概率或许不到五成。但他必须尝试。

  与此同时,应对蒙哥主力进攻四川的准备,更是重中之重。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一场严峻的后勤大考。

  夔州和鹰嘴岩基地,就像两个疯狂运转的蜂巢。无数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战备之中。

  苏婉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军队扩编、装备生产、城墙加固、以及为可能到来的长期围困囤积粮草…每一项都需要海量的资源。她几乎住在了府库和账房里,日夜核算调度,确保每一份物资都用在刀刃上。抄没逆产所得的钱粮如流水般花出去,她不得不精打细算,甚至开始尝试发行一种以粮食和盐为本的“军票”,在内部流通,以缓解现金压力。

  冉琎则忙于民政动员和组织。他组织民夫加固城防,修建烽燧,疏散边境地区的百姓,实行坚壁清野。同时,大力宣传蒙古人的残暴和凌岳军抗击胡虏的决心,激发军民的斗志和同仇敌忾之心。他还从流民和本地青年中选拔可靠者,组建民兵乡勇,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和辅助守城。

  鹰嘴岩基地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在凌岳的亲自督促下,能量矩阵的安装调试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工匠们在克隆人工程师的指导下,将那些铭刻着奇异符文的金属构件小心翼翼地组装起来,埋设于预先选定的地脉节点之上,并连接上巨大的铜质导线和那种特制的荧光水晶。

  军工生产线全速运转。水力锻锤日夜轰鸣,锻造着刀剑枪头;弩箭作坊加班加点,生产着各种箭矢;新建的“火药工坊”在极端严格的安保措施下,小批量地生产着性能稳定的黑火药;甚至开始尝试小规模铸造碗口铳(早期火炮)和开花弹(爆破弹雏形)。

  然而,最大的瓶颈依然是能源。没有稳定的强大能源,很多设想都无法实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那正在建设中的、散发着神秘气息的能量矩阵。

  岳璃已经完全恢复了战力,甚至因为经历了生死边缘和刻苦训练,实力更上一层楼。她不再满足于在基地训练,多次向凌岳请战。凌岳考虑再三,任命她为亲卫副统领(统领是凌一,目前外出),负责一支由女兵和精锐组成的机动小队,主要任务是巡查城内治安,防备细作,以及在必要时作为预备队使用。这让岳璃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她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职责中,其飒爽英姿和严谨作风很快赢得了部下的尊敬。

  时间一天天过去,北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紧迫。蒙哥的大军已经完成集结,先头部队开始向大散关方向移动。东路蒙军对襄阳的围攻也日趋激烈,据说已动用了巨大的回回炮,日夜轰击城墙。

  “荆襄之眼”小队自出发后便失去了消息,生死未卜。

  能源矩阵的调试也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大战的脚步,越来越近。

  凌岳站在夔州北门的城楼上,望着北方阴沉的天际线,心中默默计算着。他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