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诚道长的出现,如同在平静(相对而言)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让凌岳的视野从宋蒙之争、朝廷博弈,一下子拓展到了关乎整个文明存续的宏大而危险的层面。但他深知,无论未来要面对什么,自身的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与玄诚道长进行更深层次的接触前,他必须尽快恢复和壮大力量,稳固基本盘。
外部环境暂时陷入了某种诡异的平衡。
朝廷方面,因凉山天罚的震慑和史嵩之的“劝说”,暂时默认了凌岳对川东的控制,虽然粮饷支援依旧口惠而实不至,但至少明面上的讨伐声音消失了。凌岳也乐得维持这种表面上的臣属关系,利用这难得的和平时机休养生息。
荆州方面,因主将吕文德暴毙和四万精锐的损失,陷入内乱和权力争夺,短期内根本无力西顾,反而需要防备凌岳趁机东出。这给了凌岳稳定的东部边界。
最大的威胁,依旧来自北方的蒙古。
然而,蒙古方面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阿术自上次遇袭重伤后,虽然侥幸未死,但威望大损,加之主力部队连续遭受重创(攻城损失 内讧 岳璃偷袭),实力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凉山“天罚”的消息传到漠北,同样引起了蒙古高层的巨大震动。忽必烈本人对这类“长生天显威”或“巫术妖法”之事颇为敏感,加之蒙古内部派系林立,阿术的政敌趁机发难,质疑其指挥能力和是否触怒神灵。
最终,忽必烈下令召阿术回大都“述职”,实际上是暂时剥夺了其前线指挥权,转而派遣以稳重着称的宗王合丹为主帅,并抽调部分中原汉军世侯兵力,前往四川接防。合丹用兵谨慎,加之需要时间整合新旧部队,消化凉山天罚带来的恐惧情绪,因此蒙古军在西线的攻势也暂时停滞下来,转入守势和整顿期。
这一切,都为凌岳赢得了宝贵的黄金发展时间。
凌岳抓住时机,全力推行他的“整军经武”计划:
精兵政策: “破虏军”成为常设精锐军团,保持三千人规模,待遇最优,装备最好,训练最苦,作为战略突击力量。其余部队进行精简整编,淘汰老弱,加强训练,提高整体战斗力。
军工优化: 匠作营在凌一指导下,开始建立相对标准化、流水线化的军工生产体系,重点生产制式弓弩、改良版震天雷、标准化甲胄等,提升产量和质量。对晶石的研究则严格限制在极小范围内,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安全防护(如改进能量护盾、中和能量毒素等),暂时停止一切攻击性武器研发。
农业发展: 苏婉清大力推广从现代知识中整理的农业技术(如选种、堆肥、轮作等),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生育,努力恢复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军需民用。
商业流通: 降低关隘税率,鼓励与周边地区(甚至是暗中与一些蒙古控制区的商人)进行贸易,换取急需的牲畜、铁料、药材等物资。
情报网络: 冉琎负责的情报系统向外大幅扩张,不仅针对蒙古和朝廷,也开始密切关注西域、昆仑方向的动向,并尝试收集一切关于“异常天象”、“地底异动”的民间传说和记录。
在内部管理上,凌岳借鉴现代理念,结合时代特点,建立了一套相对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注重实务,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得控制区内的统治愈发稳固。
短短数月时间,凌岳控制下的川东地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与外界乱世格格不入的景象。军队兵强马壮,百姓生活逐渐安定,虽然依旧清贫,但至少看到了希望。
这一切,都被软禁中的史嵩之看在眼里。他心中愈发惊惧和复杂。凌岳此人,不仅拥有诡异的力量和强大的军队,更展现出卓越的治国理政之才。若任由其发展,恐非朝廷之福。但他现在自身难保,也只能将这些担忧默默记下,等待日后。
这一日,凌岳正在视察新组建的骑兵训练,凌一突然传来消息:派往漠北的深层探马,冒死发回一份绝密情报——蒙古大汗忽必烈,似乎对凉山“天罚”之事极其重视,并未完全相信是“长生天”显灵,竟秘密派遣了一支由西域回回匠人、喇嘛僧侣和怯薛军官组成的特殊使团,正沿着古道,前往昆仑山方向!其目的不明,但极有可能与“星骸”有关!
几乎同时,那位住在客栈的玄诚道长,也托人送来口信:昆仑墟近期似有异动,周边出现不明身份者窥探,恐生变故。询问凌岳考虑得如何,是否愿往昆仑一行?
两条消息叠加,凌岳立刻意识到,漠北的蒙古高层,可能也知晓一些关于“星骸”的古老秘密!他们派出的使团,目标很可能也是昆仑墟中的晶石矿脉!
局势瞬间再次变得微妙而紧急起来。绝不能让蒙古人抢先得到昆仑墟的“星骸”或其秘密!
凌岳不再犹豫,做出了决定。
“回复玄诚道长,凌某愿往昆仑一行!让他做好准备!”
“命令岳璃,点齐一千‘破虏军’精锐,携带最好的装备和足量补给,准备随我西行!”
“命令凌一,挑选二十名最可靠的仿真人士兵,组成特遣队,负责技术和安全保障!”
“命令冉琎、张珏、苏婉清,在我离开期间,共同主持大局,严守疆界,内紧外松,若有要事,可通过加密信道联系!”
一场远赴昆仑、争夺“星骸”秘密、并可能与蒙古特殊使团遭遇的远征,即将开始。凌岳的目光再次投向西方,那里不仅有茫茫雪山和古老传说,更可能隐藏着关于未来命运的关键答案。
在与玄诚道长进行更深层次的接触前,他必须尽快恢复和壮大力量,稳固基本盘。
外部环境暂时陷入了某种诡异的平衡。
朝廷方面,因凉山天罚的震慑和史嵩之的“劝说”,暂时默认了凌岳对川东的控制,虽然粮饷支援依旧口惠而实不至,但至少明面上的讨伐声音消失了。凌岳也乐得维持这种表面上的臣属关系,利用这难得的和平时机休养生息。
荆州方面,因主将吕文德暴毙和四万精锐的损失,陷入内乱和权力争夺,短期内根本无力西顾,反而需要防备凌岳趁机东出。这给了凌岳稳定的东部边界。
最大的威胁,依旧来自北方的蒙古。
然而,蒙古方面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阿术自上次遇袭重伤后,虽然侥幸未死,但威望大损,加之主力部队连续遭受重创(攻城损失 内讧 岳璃偷袭),实力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凉山“天罚”的消息传到漠北,同样引起了蒙古高层的巨大震动。忽必烈本人对这类“长生天显威”或“巫术妖法”之事颇为敏感,加之蒙古内部派系林立,阿术的政敌趁机发难,质疑其指挥能力和是否触怒神灵。
最终,忽必烈下令召阿术回大都“述职”,实际上是暂时剥夺了其前线指挥权,转而派遣以稳重着称的宗王合丹为主帅,并抽调部分中原汉军世侯兵力,前往四川接防。合丹用兵谨慎,加之需要时间整合新旧部队,消化凉山天罚带来的恐惧情绪,因此蒙古军在西线的攻势也暂时停滞下来,转入守势和整顿期。
这一切,都为凌岳赢得了宝贵的黄金发展时间。
凌岳抓住时机,全力推行他的“整军经武”计划:
精兵政策: “破虏军”成为常设精锐军团,保持三千人规模,待遇最优,装备最好,训练最苦,作为战略突击力量。其余部队进行精简整编,淘汰老弱,加强训练,提高整体战斗力。
军工优化: 匠作营在凌一指导下,开始建立相对标准化、流水线化的军工生产体系,重点生产制式弓弩、改良版震天雷、标准化甲胄等,提升产量和质量。对晶石的研究则严格限制在极小范围内,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安全防护(如改进能量护盾、中和能量毒素等),暂时停止一切攻击性武器研发。
农业发展: 苏婉清大力推广从现代知识中整理的农业技术(如选种、堆肥、轮作等),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生育,努力恢复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军需民用。
商业流通: 降低关隘税率,鼓励与周边地区(甚至是暗中与一些蒙古控制区的商人)进行贸易,换取急需的牲畜、铁料、药材等物资。
情报网络: 冉琎负责的情报系统向外大幅扩张,不仅针对蒙古和朝廷,也开始密切关注西域、昆仑方向的动向,并尝试收集一切关于“异常天象”、“地底异动”的民间传说和记录。
在内部管理上,凌岳借鉴现代理念,结合时代特点,建立了一套相对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注重实务,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得控制区内的统治愈发稳固。
短短数月时间,凌岳控制下的川东地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与外界乱世格格不入的景象。军队兵强马壮,百姓生活逐渐安定,虽然依旧清贫,但至少看到了希望。
这一切,都被软禁中的史嵩之看在眼里。他心中愈发惊惧和复杂。凌岳此人,不仅拥有诡异的力量和强大的军队,更展现出卓越的治国理政之才。若任由其发展,恐非朝廷之福。但他现在自身难保,也只能将这些担忧默默记下,等待日后。
这一日,凌岳正在视察新组建的骑兵训练,凌一突然传来消息:派往漠北的深层探马,冒死发回一份绝密情报——蒙古大汗忽必烈,似乎对凉山“天罚”之事极其重视,并未完全相信是“长生天”显灵,竟秘密派遣了一支由西域回回匠人、喇嘛僧侣和怯薛军官组成的特殊使团,正沿着古道,前往昆仑山方向!其目的不明,但极有可能与“星骸”有关!
几乎同时,那位住在客栈的玄诚道长,也托人送来口信:昆仑墟近期似有异动,周边出现不明身份者窥探,恐生变故。询问凌岳考虑得如何,是否愿往昆仑一行?
两条消息叠加,凌岳立刻意识到,漠北的蒙古高层,可能也知晓一些关于“星骸”的古老秘密!他们派出的使团,目标很可能也是昆仑墟中的晶石矿脉!
局势瞬间再次变得微妙而紧急起来。绝不能让蒙古人抢先得到昆仑墟的“星骸”或其秘密!
凌岳不再犹豫,做出了决定。
“回复玄诚道长,凌某愿往昆仑一行!让他做好准备!”
“命令岳璃,点齐一千‘破虏军’精锐,携带最好的装备和足量补给,准备随我西行!”
“命令凌一,挑选二十名最可靠的仿真人士兵,组成特遣队,负责技术和安全保障!”
“命令冉琎、张珏、苏婉清,在我离开期间,共同主持大局,严守疆界,内紧外松,若有要事,可通过加密信道联系!”
一场远赴昆仑、争夺“星骸”秘密、并可能与蒙古特殊使团遭遇的远征,即将开始。凌岳的目光再次投向西方,那里不仅有茫茫雪山和古老传说,更可能隐藏着关于未来命运的关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