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钦差驾到,波澜再起-《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就在岳璃于落鹰涧初试“雷火”,大显神威的同时,钓鱼城迎来了一支新的队伍——真正的、来自临安朝廷的钦差队伍!

  这支队伍规模远超贾侍郎的宣慰使团,仪仗齐全,旌旗招展,有精锐禁军护卫,更有大批文官、内侍随行,浩浩荡荡,摆足了中央天朝的派头。为首的钦差大臣,更是位高权重——乃当朝参知政事(副宰相)兼枢密院事,姓史,名嵩之,是朝中主和派的重量级人物之一!其地位远非贾侍郎可比。

  史嵩之的到来,瞬间改变了钓鱼城的政治格局。贾侍郎和钱御史立刻变得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如同见了猫的老鼠。吴用也收敛了许多,意识到真正的“大人物”来了。

  凌岳心中警铃大作。史嵩之的身份和派系背景,都预示着来者不善。他亲自出城,以最高礼仪迎接,心中却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果然,史嵩之入城后,并未急于宣旨,而是先听取了贾侍郎和钱御史的“汇报”。这两人自然是各抒己见,贾侍郎多少说了些凌岳的好话,强调其抗元之功和处境艰难;而钱御史则添油加醋地描述了凌岳的“跋扈”、“藏私”(指晶石之事)、以及“与地方军阀(指张钰)往来暧昧”,甚至隐晦地提到了王立的“暴毙”。

  史嵩之面无表情地听着,不置可否。

  翌日,正式宣旨。圣旨内容冗长,先是例行公事地褒奖了凌岳及合州军民的忠勇,随后笔锋一转,强调“国事维艰”、“当以和为贵”,暗示朝廷正与蒙古方面有所“接触”,要求川东诸军“谨守疆界,勿启边衅”。最后,才是对凌岳的安排:“擢”凌岳为枢密院副都承旨、四川宣抚副使,听起来官升数级,实则是明升暗降,将其调离一手打造的夔州军根基,纳入中央虚职体系!同时,旨意中还要求凌岳即刻赴临安“陛见述职”,并“护送”史嵩之查看夔州、凉山等“要地”!

  图穷匕见!这分明是要剥夺凌岳的兵权,将其调离根据地,并趁机接管其核心地盘和技术(尤其是他们可能听说的“异石”)!

  圣旨宣读完毕,场面一片死寂。所有将领都面露愤慨,张珏更是气得浑身发抖。这简直是卸磨杀驴!

  凌岳心中怒极,面上却波澜不惊,叩首接旨:“臣,领旨谢恩。”但他站起身后,却并未立刻答应赴任,而是沉声道:“史相明鉴。陛下隆恩,岳感激涕零。然如今鞑虏大将阿术率残部再度东来,兵锋直指合州,军情紧急,危如累卵。岳身为守将,岂能此时弃城弃军而去,赴京述职?若合州有失,川东门户洞开,岳万死难辞其咎!恳请史相允准,待岳击退当前之敌,稳定局势后,再赴临安,向陛下请罪!”

  他理由充分,言辞恳切,于公于私都站得住脚,直接拒绝了立刻交出兵权离开的命令。

  史嵩之眼睛微眯,闪过一丝不悦,但凌岳所言确是实情,他无法强行反驳,只得淡淡道:“凌将军忠勇可嘉。然圣意已决,军情虽急,亦不可废朝廷法度。这样吧,将军可暂且留任,统筹防务,击退鞑虏。然这夔州、凉山等地,关系重大,朝廷亟需了解实情,以便统筹支援。便由本相先行前往巡视,将军可派员引导即可。”

  他退而求其次,还是要先把手伸进凌岳的核心腹地!

  凌岳心中冷笑,知道绝不能让他去夔州,尤其是能源矩阵废墟和可能存在的晶石秘密,绝不能让朝廷知道!他正欲再找借口推脱,忽然,一名传令兵飞奔而入,高声禀报:

  “启禀将军!岳璃将军遣快马来报:落鹰涧大捷!歼敌千户一名,溃敌千余!缴获无数!”

  捷报来得正是时候!凌岳精神一振,立刻朗声道:“好!史相,您也听到了,前线将士用命,已获小胜!然阿术主力犹在,大战在即!岳实不敢分身!不若这样,待岳彻底击退阿术,确保合州无恙后,必亲自陪同史相,巡视夔州、凉山,并向朝廷详细禀报一切,如何?届时是赏是罚,岳绝无怨言!”

  他再次以军情紧急为由,将史嵩之的要求堵了回去,同时暗示战后愿意配合,给出了一个看似合理的承诺。

  史嵩之脸色阴沉下来。他没想到凌岳如此难缠,更没想到前线居然真的打了胜仗,这让他以“军情不稳”为由强行接管地盘的企图受挫。他看了一眼贾侍郎和钱御史,又瞥了一眼旁边若有所思的吴用,心知强逼恐怕会生变,毕竟这里还是凌岳的地盘。

  沉吟片刻,他只得暂时按下心思,冷哼一声:“既如此,本相便在此暂驻些时日,观将军破敌。望将军勿负圣望,好自为之!”

  第一回合交锋,凌岳凭借岳璃及时的捷报和充分的理由,勉强顶住了压力,保住了暂时的指挥权。但史嵩之的到来,如同在钓鱼城这口本就沸腾的油锅里,又浇上了一勺热油。朝廷中枢的直接介入,主和派的明显意图,使得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凶险。

  凌岳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真正开始。他必须尽快彻底击退阿术,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来应对朝廷下一步的步步紧逼。而史嵩之这只老狐狸,也绝不会善罢甘休,他留在钓鱼城,本身就是最大的变数。

  暗流,从未停止涌动,反而因为更大势力的介入,变得更加深邃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