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釜底抽薪,雷霆肃奸-《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凌一和凌五的效率极高。通过缜密的监视和情报交叉比对,很快便将那几个散布谣言、心怀异志的士兵及其背后的小头目摸查清楚。令人忧心的是,这股暗流并非孤立的抱怨,而是隐隐形成了一个以原合州军一名叫做“王疤瘌”的低级队正为核心的小团体。

  王疤瘌此人,本是合州城内的泼皮无赖,仗着有些勇力,在守城战时被征召入伍,因作战凶狠倒也升了个小官。但其匪性难改,贪生怕死,又好吃懒做。围城后期便曾有过动摇的言论,只是被张珏强力弹压下去。如今遭遇大灾,物资匮乏,他心中积压的不满和恐惧彻底爆发,串联了几个同样心怀怨怼的兵痞和少数对夔州军心存芥蒂的合州老兵,暗中散布谣言,煽动对立,甚至偷偷商议着是否要“另寻出路”——或是劫掠粮仓后逃入山林为寇,或是寻找机会绑架凌岳、张珏等首领,向可能还在附近的蒙古军“献功”以求活命。

  他们的计划粗糙而疯狂,但在绝望的环境中,这种疯狂的念头极具蛊惑性,已经吸引了十来个意志不坚定的士兵。

  凌岳看着凌一呈上的名单和口供(通过秘密抓捕其中一名意志薄弱者获得),面色冷峻如冰。他知道,乱世用重典,尤其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任何一点内部的不稳定都可能引发雪崩般的后果。仁慈,是对大多数忠诚将士的残忍。

  他并没有立刻发作,而是秘密召来了张珏。将情况告知后,张珏勃然大怒,脸色铁青:“竟是此獠!当初就该将他军法从事!凌将军,此事交由我来处理,必将这些害群之马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他感到极大的羞辱和愤怒,毕竟这些人大多出自他的旧部。

  凌岳却摇了摇头:“张将军息怒。此事不宜大张旗鼓公开审理。如今人心惶惶,若公开处理,难免扩大影响,反而可能坐实谣言,引发更大的恐慌,甚至激化夔州、合州军之间的隔阂。”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要快,要狠,要隐秘,要将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达到最大的震慑效果。”

  张珏瞬间明白了凌岳的意思——秘密处决,无声无息地抹掉这些隐患。他深吸一口气,虽然觉得有些违背他惯常的治军原则,但也深知这是目前最有效、最稳妥的办法。他沉重地点了点头:“就依将军之意。是我御下不严,方才生出此等祸端。”

  是夜,月黑风高。

  王疤瘌等人以为他们的密谋天衣无缝,正躲在一个偏僻的废墟角落里,偷偷分食不知从哪弄来的一点肉干,继续商议着“大事”。

  突然,数条黑影如同鬼魅般悄然合围,迅捷无比地扑了上来!捂嘴、扭臂、击打要害…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发出任何多余的声响。王疤瘌等人甚至没来得及挣扎,便被彻底制服,拖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

  整个过程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除了负责执行的、由凌一亲自带领的仿真人小队,以及少数核心警卫,营地中绝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依旧在疲惫和饥饿中沉沉睡去。

  第二天清晨,一切如常。只是军营中悄然流传开一个消息:王疤瘌那几个平时就好吃懒做、怨天尤人的家伙,大概是受不了这里的苦,昨夜偷了点粮食,结伙逃跑当逃兵去了。有人鄙夷,有人感叹,却很少有人怀疑。在这朝不保夕的乱世,逃兵并不罕见。

  然而,各级军官却都在同一天接到了来自凌岳和张珏联合签署的、措辞极其严厉的密令:重申军纪,严禁散布谣言、动摇军心、串联滋事,凡有违者,无论官职高低,一经发现,立斩不赦,并追究上官连带之责!同时,密令中也强调,粮食分配必力求公允,若有克扣贪墨、分配不公之情,可直接向凌、张二位将军或军纪官(由仿真人担任)举报,查实严惩不贷!

  没有公开的审判和血淋淋的人头落地,但一种无形的、冰冷的肃杀之气却瞬间弥漫全军。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上头动了真怒,有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撒下。那些原本有些小心思的人,顿时噤若寒蝉,不敢再有任何异动。内部的暗流,被凌岳以这种冷酷而高效的方式,暂时强行压制了下去。

  处理完内患,凌岳将全部精力投向了外部。派往东南方向的精锐探马队终于传回了至关重要的好消息!

  他们冒险深入百余里,发现了一处位于山谷之中、似乎未被“天罚”直接波及的大型村落——李家坳。更重要的是,探马观察到,该村落并非完全封闭,竟有零星的、小股的蒙古溃兵在附近活动,似乎也在试图劫掠村庄获取给养!这意味着,蒙古军的溃散程度可能比巴特尔描述的更严重,已经出现了成建制的瓦解,变成了流寇式的散兵游勇。

  “李家坳…规模如何?防御如何?”凌岳急切地追问回报的探马。

  “回大人,村子不小,估摸有数百户人家,依山而建,有简陋的寨墙。看样子村民们也组织起了乡勇自卫,正在抵抗那些散兵游勇,但情况似乎很吃力。”

  凌岳的眼睛亮了起来!人口!粮食!还有可能存在的蒙古散兵可以缴获!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他立刻看向地图,李家坳位于钓鱼城东南方向,距离大约一百二十里,山路难行,但并非无法通达。

  “机会!”凌岳猛地一拍桌子,“必须拿下李家坳!不仅能获得急需的粮食和人口补充,更能扫清周边威胁,打通一条连接外界的通道!”

  张珏也表示赞同:“不错!那些蒙古散兵已成祸害,若不剿灭,迟早酿成大患。若能解救百姓,得其粮秣,于我军确是大利!”

  决心已定,立刻行动。凌岳深知兵贵神速,必须趁蒙古溃兵尚未形成合力、李家坳未被完全攻破前出手。

  他亲自点兵,以岳璃(伤势稍愈便坚决请战)率领五百“破军营”精锐为前锋,以“疾风营”两百轻骑掩护侧翼并负责通信联络,凌一统筹后勤并携带部分新修复的弩炮和爆炸物随中军出发,凌岳自领一千“磐石营”及混编步兵为中军主力,共计不到两千人,携带五日口粮(已是能挤出的极限),立刻出发,驰援李家坳!

  留守重任则交给张珏和苏婉清,负责继续维持营地秩序,组织生产,救治伤员,并警惕可能来自其他方向的威胁。

  大军悄然开拔,怀着对粮食和希望的渴望,再次投入未知的险境之中。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坚城强敌,而是生存下去的机会。凌岳站在行军队伍前,回望依旧残破的钓鱼城,心中默念:必须成功!这将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