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八的行动迅速而有效。很快,关于吕文德通敌、忽必烈重金招揽凌岳和王坚的消息,通过几波“无意”的泄露和“偶然”的传播,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先是传入成都,继而通过各种渠道,飞速地传向了南宋的政治中心——临安。
这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潭,瞬间在临安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御史言官们如同打了鸡血,纷纷上书弹劾吕文德“丧权辱国、勾结鞑虏”,要求朝廷立刻将其锁拿问罪。同时也有人隐晦地提醒皇帝,凌岳、王坚二人“边权重,虏酋重利诱之,需加抚慰,慎防生变”。
后宫、酒楼、茶馆…到处都在议论此事。百姓们对吕文德骂声一片,同时对凌岳和王坚则心情复杂,既敬佩其抗虏之功,又担忧其真的被蒙古人收买。
葛岭半闲堂内,权相贾似道的心情同样极不平静。他最初听到消息时是震怒,痛骂吕文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更恨凌岳、王坚这两个边将竟敢与蒙古人私下接触,简直是大逆不道!
但很快,他的幕僚就帮他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相爷,吕文德已臭不可闻,弃之如敝履即可。然凌、王二人,却需慎重对待。”心腹幕僚低声道,“如今消息传开,天下皆知虏酋欲招降此二人。若朝廷此刻处置不当,逼反了此二人,则川蜀顷刻易主,大局崩坏,届时天下人必将罪责归于相爷!若反之,朝廷能施恩安抚,彰显信任,则不仅能稳住二人,更能彰显相爷胸襟,收获天下人心啊!”
贾似道虽然昏聩,但政治嗅觉依然灵敏。他立刻明白了过来。此刻绝不能追究凌岳和王坚,反而要大加褒奖,极力安抚!这样才能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既能防止二人倒向蒙古,又能将这抗虏的功劳和名声,捞到自己身上一部分。
至于吕文德…正好推出去当替罪羊,平息众怒。
计议已定,贾似道立刻进宫面见宋理宗。
在金殿之上,贾似道一番慷慨陈词,将吕文德骂得狗血淋头,主张立刻革职查办。而对于凌岳和王坚,则极力为其辩解,称二人“忠勇无双,拒虏酋于城外,保川蜀之平安,实乃国朝柱石”,建议朝廷“当加封赏,以安其心,以励其志!”
宋理宗本就昏庸,对贾似道言听计从,自然照准。
于是,一场戏剧性的朝会之后,南宋朝廷发出了两道截然不同的旨意:
第一道,严厉申饬吕文德“丧师辱国、行为不端”,革去其四川制置使之职,锁拿进京问罪(能否抓到另说)。
第二道,大肆褒奖凌岳和王坚“忠勇可嘉、功勋卓着”,加封凌岳为“夔州路安抚使、兼知夔州事”,加封王坚为“合州防御使”,并赏赐金银绢帛若干,并令其“总督川蜀军务,共御外侮”。
这两道旨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四川。
消息传到成都,已被软禁的吕文德得知后,又惊又怒,一口气没上来,竟直接中风昏厥,自此一病不起(其下场后话不表)。而成都的其他官员,则纷纷松了口气,立刻转向,向夔州和合州表示效忠。
而当朝廷的褒奖旨意送到夔州和合州时,凌岳和王坚都心知肚明这是贾似道的权术和无奈之举,但毕竟名正言顺地获得了川蜀的军事主导权,总是好事。
凌岳顺势以“夔州路安抚使”和“御虏同盟总制军事”的名义,发布命令,彻底整合川蜀各州兵力、物资,统一调度,积极备战。王坚也全力配合。
经此一番风波,四川的抗元形势反而更加明朗和统一了。贾似道弄巧成拙,反而帮助凌岳和王坚消除了最后的内部障碍(吕文德),并赋予了其合法的最高指挥权。
凌岳的祸水东引之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现在,他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应对北方那个真正的、也是最可怕的对手——忽必烈了。
这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潭,瞬间在临安朝野掀起了轩然大波!
朝堂之上,御史言官们如同打了鸡血,纷纷上书弹劾吕文德“丧权辱国、勾结鞑虏”,要求朝廷立刻将其锁拿问罪。同时也有人隐晦地提醒皇帝,凌岳、王坚二人“边权重,虏酋重利诱之,需加抚慰,慎防生变”。
后宫、酒楼、茶馆…到处都在议论此事。百姓们对吕文德骂声一片,同时对凌岳和王坚则心情复杂,既敬佩其抗虏之功,又担忧其真的被蒙古人收买。
葛岭半闲堂内,权相贾似道的心情同样极不平静。他最初听到消息时是震怒,痛骂吕文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更恨凌岳、王坚这两个边将竟敢与蒙古人私下接触,简直是大逆不道!
但很快,他的幕僚就帮他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相爷,吕文德已臭不可闻,弃之如敝履即可。然凌、王二人,却需慎重对待。”心腹幕僚低声道,“如今消息传开,天下皆知虏酋欲招降此二人。若朝廷此刻处置不当,逼反了此二人,则川蜀顷刻易主,大局崩坏,届时天下人必将罪责归于相爷!若反之,朝廷能施恩安抚,彰显信任,则不仅能稳住二人,更能彰显相爷胸襟,收获天下人心啊!”
贾似道虽然昏聩,但政治嗅觉依然灵敏。他立刻明白了过来。此刻绝不能追究凌岳和王坚,反而要大加褒奖,极力安抚!这样才能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既能防止二人倒向蒙古,又能将这抗虏的功劳和名声,捞到自己身上一部分。
至于吕文德…正好推出去当替罪羊,平息众怒。
计议已定,贾似道立刻进宫面见宋理宗。
在金殿之上,贾似道一番慷慨陈词,将吕文德骂得狗血淋头,主张立刻革职查办。而对于凌岳和王坚,则极力为其辩解,称二人“忠勇无双,拒虏酋于城外,保川蜀之平安,实乃国朝柱石”,建议朝廷“当加封赏,以安其心,以励其志!”
宋理宗本就昏庸,对贾似道言听计从,自然照准。
于是,一场戏剧性的朝会之后,南宋朝廷发出了两道截然不同的旨意:
第一道,严厉申饬吕文德“丧师辱国、行为不端”,革去其四川制置使之职,锁拿进京问罪(能否抓到另说)。
第二道,大肆褒奖凌岳和王坚“忠勇可嘉、功勋卓着”,加封凌岳为“夔州路安抚使、兼知夔州事”,加封王坚为“合州防御使”,并赏赐金银绢帛若干,并令其“总督川蜀军务,共御外侮”。
这两道旨意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四川。
消息传到成都,已被软禁的吕文德得知后,又惊又怒,一口气没上来,竟直接中风昏厥,自此一病不起(其下场后话不表)。而成都的其他官员,则纷纷松了口气,立刻转向,向夔州和合州表示效忠。
而当朝廷的褒奖旨意送到夔州和合州时,凌岳和王坚都心知肚明这是贾似道的权术和无奈之举,但毕竟名正言顺地获得了川蜀的军事主导权,总是好事。
凌岳顺势以“夔州路安抚使”和“御虏同盟总制军事”的名义,发布命令,彻底整合川蜀各州兵力、物资,统一调度,积极备战。王坚也全力配合。
经此一番风波,四川的抗元形势反而更加明朗和统一了。贾似道弄巧成拙,反而帮助凌岳和王坚消除了最后的内部障碍(吕文德),并赋予了其合法的最高指挥权。
凌岳的祸水东引之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现在,他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应对北方那个真正的、也是最可怕的对手——忽必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