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园区如同一个巨大的、生锈的精密仪器,在恐惧的润滑下,维持着畸形的运转。阿斌的崩溃像投入死水的一颗石子,涟漪很快被更沉重的麻木所覆盖。他变得更加沉默,敲击键盘的动作带着一种破罐破摔的狠厉,业绩反而诡异地提升了一小截。林墨看在眼里,心中并无喜悦,只有一丝沉甸甸的悲哀。他知道,阿斌灵魂中某个柔软的部分,可能已经永久地死去了。
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那份即将提交的报告,以及报告中隐含的、与李静达成的危险默契。午休时间,他再次避开人群,走向后勤仓库。这一次,他需要的不是香烟,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
老谢依旧在那间堆满杂物的办公室里,打着瞌睡。听到脚步声,他懒洋洋地抬起眼皮,看到是林墨,那双小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阿墨啊,又来领东西?”老谢打着哈欠,语气带着熟稔的敷衍。
“谢主管,”林墨将那份关于“设备维护升级”的报告副本递了过去,上面已经附上了强哥的初步同意批示,“强哥批了,需要一些配件,清单在这里。”他指着清单上几项看似普通的网络设备——一个支持端口镜像的二手企业级交换机,几根特定规格的超五类网线,几个射频信号屏蔽磁环。
老谢接过清单,眯着眼扫了一遍,手指在“二手企业级交换机”上点了点:“这玩意儿……库房里好像有淘汰下来的,性能不太行了,你要来干嘛?”
“组里内部通讯那台服务器老是卡,可能是广播风暴或者底层冲突,用这个做一下流量镜像分析,定位问题快一点。”林墨的解释合情合理,这是网络维护的常规手段之一,“新的申请太麻烦,周期也长,反正只是临时诊断用,二手的就行。”
老谢“哦”了一声,没再追问,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墨一眼:“行,我帮你找找。不过阿墨,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规矩你懂的……”
“明白,谢主管费心。”林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略厚实的信封,不着痕迹地塞到老谢摊开的记录本下面,“一点辛苦费,给兄弟们买包烟抽。”
老谢捏了捏信封的厚度,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顺手将信封扫进抽屉:“等着,我去给你找。”
片刻后,老谢提着一个小纸箱出来,里面装着林墨需要的设备,看起来确实有些年头,积着薄灰。“喏,就这些了,签个字。”
林墨快速签好字,抱起纸箱,如同抱着一个滚烫的山芋。这些看似普通的设备,经过他和李静(如果她愿意出手)的改造,就能成为被动监听网络底层流量、捕捉那“特定脉冲信号”的关键。
就在他转身欲走时,老谢似乎想起什么,状似无意地低声道:“对了,阿墨,最近外面风声是有点紧。听说……‘泥鳅’那小子,都好一阵没露面了,不知道是不是栽在哪个沟里了。”
林墨的脚步微微一滞,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泥鳅”!那个可能负责人员转运、与“地狱火”相关的关键中间人!老谢突然提到这个,是巧合?还是某种暗示?他是在卖好,还是在警告?
“是吗?”林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那倒是清净了。”他不敢多问,抱着纸箱,快步离开了仓库。
老谢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撇了撇嘴,重新瘫回椅子上,嘟囔道:“一个个的,都不安生……”
抱着纸箱回到A组工作区,林墨将其小心地放在自己工位下方。他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夜间值班,才能开始进行设备的初步连接和测试。这离不开李静的协助,至少需要她提供更具体的信号特征和过滤规则。
他看向李静的工位,她正戴着耳机,似乎在认真听着什么培训录音,但林墨注意到,她的手指在桌面下,正极有节奏地、轻微地敲击着。那不是随意的动作,更像是一种……编码?
林墨凝神细看,试图解读那细微的节奏。不是摩斯电码,更像是一种自定义的、极其简单的二进制位置信号(长/短)。他默默记下节奏,在心中转换:短-长-短-短-长-长……对应数字?还是指令?
他暂时无法破译,但这无疑又是李静的一次主动联络。她在告诉他,她准备好了,或者她有新的信息。
这三条看似独立的命运丝线——林墨寻找妹妹的执念、李静隐藏的秘密与能力、老谢口中关于“泥鳅”的动向,因为这几件普通的网络设备和一个神秘代号,被悄然拉紧了一些。
---
与此同时,在“天宫”集团那间可以俯瞰虚假繁华的套房里,梁安娜刚刚结束了一场看似轻松、实则暗藏机锋的视频会议。与会者除了她的“大鱼”欧阳华,还有欧阳华引荐的两位“朋友”——一位是从事跨境贸易的港商,另一位,则是一位对东南亚投资“颇有兴趣”的某基金会代表。
会议的主题是探讨“新兴市场的数据服务外包潜力”,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但梁安娜凭借其敏锐的金融嗅觉和察言观色的能力,捕捉到了那位基金会代表话语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对“特定区域非传统安全风险”的关切,尤其是涉及“数据跨境流动的非常规渠道”。
会议结束后,梁安娜没有立刻休息。她打开加密笔记,将今晚的收获记录下来。那位基金会代表,似乎并非单纯的商业人士,其关注点更偏向于地缘政治和灰色地带的治理。这是一个潜在的、极其危险的接触对象,但也可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她反复回味着欧阳华之前提到的“KK”和那个投资失败的“高科技园区”。她动用自己之前积累的人脉,旁敲侧击地查询“KK”这个代号,反馈回来的信息碎片拼凑起来,指向一个活跃在缅泰边境、专门为各路势力牵线搭桥、处理“脏活”的神秘掮客。
而这个“KK”,似乎与几个大型电诈园区的高层都有若即若离的联系。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KK”近期也在打听关于“凯盛”和“地狱火”的一些事情,动机不明。
“凯盛”……“地狱火”……
梁安娜的指尖在这两个名字上划过。她决定,下一步,要尝试通过更隐秘的渠道,了解“KK”的真实身份和动向,尤其是他与“凯盛”、“地狱火”的关联。这很危险,如同在雷区漫步,但复仇的火焰和寻求突破的渴望,驱使着她前行。
---
“凯盛”园区,保安队驻地。
赵队长听着手下的例行汇报,内容涵盖了林墨领取设备、与老谢的短暂交流,以及A组近期的业绩波动。
“他倒是没闲着。”赵队长语气平淡,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节奏竟与之前李静敲击的有些相似,但更为沉稳有力,“设备清单查过了吗?”
“查过了,都是正常的网络维护配件,二手货,价值不高。”手下回答。
“嗯。”赵队长不再关注设备,转而问道,“‘泥鳅’那边,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坤哥那边似乎也有些在意。”
赵队长眼中闪过一丝晦暗不明的光。“泥鳅”的消失,时机有些微妙。是在公开处刑之后,是在林墨开始活跃起来之后……这之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还是他想多了?
“继续盯着林墨,还有他接触过的所有人。”赵队长下令,“尤其是那个李静。另外,通知下去,近期所有对外通讯,包括管理层的,监控等级提升一级。”
“是!”
手下离开后,赵队长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林墨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不仅激起了涟漪,似乎还搅动了水底的一些沉渣。“泥鳅”的消失,外部势力的试探(他同样监控到了那些微弱的网络脉冲),还有那个越来越不安分的梁安娜……种种迹象表明,这片看似固若金汤的黑暗领地,正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承受着压力。
而他,这个秩序的维护者,需要在这些纷乱的丝线中,分辨出哪些需要剪除,哪些……或许可以暂时利用。
三个人的命运,一个为了寻找亲人,一个为了复仇,一个为了维持黑暗的秩序,各自在深渊中挣扎、窥探、布局。他们彼此不知,却已被无形的丝线缠绕在一起。这些丝线,由代码、代号、贪婪、恐惧和执念编织而成,正缓缓收紧,将所有人拉向一个未知的、充满风暴的未来。
丝线已动,命运之网正在张开。而下一个被网住的,会是谁?
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那份即将提交的报告,以及报告中隐含的、与李静达成的危险默契。午休时间,他再次避开人群,走向后勤仓库。这一次,他需要的不是香烟,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
老谢依旧在那间堆满杂物的办公室里,打着瞌睡。听到脚步声,他懒洋洋地抬起眼皮,看到是林墨,那双小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阿墨啊,又来领东西?”老谢打着哈欠,语气带着熟稔的敷衍。
“谢主管,”林墨将那份关于“设备维护升级”的报告副本递了过去,上面已经附上了强哥的初步同意批示,“强哥批了,需要一些配件,清单在这里。”他指着清单上几项看似普通的网络设备——一个支持端口镜像的二手企业级交换机,几根特定规格的超五类网线,几个射频信号屏蔽磁环。
老谢接过清单,眯着眼扫了一遍,手指在“二手企业级交换机”上点了点:“这玩意儿……库房里好像有淘汰下来的,性能不太行了,你要来干嘛?”
“组里内部通讯那台服务器老是卡,可能是广播风暴或者底层冲突,用这个做一下流量镜像分析,定位问题快一点。”林墨的解释合情合理,这是网络维护的常规手段之一,“新的申请太麻烦,周期也长,反正只是临时诊断用,二手的就行。”
老谢“哦”了一声,没再追问,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墨一眼:“行,我帮你找找。不过阿墨,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规矩你懂的……”
“明白,谢主管费心。”林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略厚实的信封,不着痕迹地塞到老谢摊开的记录本下面,“一点辛苦费,给兄弟们买包烟抽。”
老谢捏了捏信封的厚度,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顺手将信封扫进抽屉:“等着,我去给你找。”
片刻后,老谢提着一个小纸箱出来,里面装着林墨需要的设备,看起来确实有些年头,积着薄灰。“喏,就这些了,签个字。”
林墨快速签好字,抱起纸箱,如同抱着一个滚烫的山芋。这些看似普通的设备,经过他和李静(如果她愿意出手)的改造,就能成为被动监听网络底层流量、捕捉那“特定脉冲信号”的关键。
就在他转身欲走时,老谢似乎想起什么,状似无意地低声道:“对了,阿墨,最近外面风声是有点紧。听说……‘泥鳅’那小子,都好一阵没露面了,不知道是不是栽在哪个沟里了。”
林墨的脚步微微一滞,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泥鳅”!那个可能负责人员转运、与“地狱火”相关的关键中间人!老谢突然提到这个,是巧合?还是某种暗示?他是在卖好,还是在警告?
“是吗?”林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那倒是清净了。”他不敢多问,抱着纸箱,快步离开了仓库。
老谢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撇了撇嘴,重新瘫回椅子上,嘟囔道:“一个个的,都不安生……”
抱着纸箱回到A组工作区,林墨将其小心地放在自己工位下方。他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夜间值班,才能开始进行设备的初步连接和测试。这离不开李静的协助,至少需要她提供更具体的信号特征和过滤规则。
他看向李静的工位,她正戴着耳机,似乎在认真听着什么培训录音,但林墨注意到,她的手指在桌面下,正极有节奏地、轻微地敲击着。那不是随意的动作,更像是一种……编码?
林墨凝神细看,试图解读那细微的节奏。不是摩斯电码,更像是一种自定义的、极其简单的二进制位置信号(长/短)。他默默记下节奏,在心中转换:短-长-短-短-长-长……对应数字?还是指令?
他暂时无法破译,但这无疑又是李静的一次主动联络。她在告诉他,她准备好了,或者她有新的信息。
这三条看似独立的命运丝线——林墨寻找妹妹的执念、李静隐藏的秘密与能力、老谢口中关于“泥鳅”的动向,因为这几件普通的网络设备和一个神秘代号,被悄然拉紧了一些。
---
与此同时,在“天宫”集团那间可以俯瞰虚假繁华的套房里,梁安娜刚刚结束了一场看似轻松、实则暗藏机锋的视频会议。与会者除了她的“大鱼”欧阳华,还有欧阳华引荐的两位“朋友”——一位是从事跨境贸易的港商,另一位,则是一位对东南亚投资“颇有兴趣”的某基金会代表。
会议的主题是探讨“新兴市场的数据服务外包潜力”,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但梁安娜凭借其敏锐的金融嗅觉和察言观色的能力,捕捉到了那位基金会代表话语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对“特定区域非传统安全风险”的关切,尤其是涉及“数据跨境流动的非常规渠道”。
会议结束后,梁安娜没有立刻休息。她打开加密笔记,将今晚的收获记录下来。那位基金会代表,似乎并非单纯的商业人士,其关注点更偏向于地缘政治和灰色地带的治理。这是一个潜在的、极其危险的接触对象,但也可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她反复回味着欧阳华之前提到的“KK”和那个投资失败的“高科技园区”。她动用自己之前积累的人脉,旁敲侧击地查询“KK”这个代号,反馈回来的信息碎片拼凑起来,指向一个活跃在缅泰边境、专门为各路势力牵线搭桥、处理“脏活”的神秘掮客。
而这个“KK”,似乎与几个大型电诈园区的高层都有若即若离的联系。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KK”近期也在打听关于“凯盛”和“地狱火”的一些事情,动机不明。
“凯盛”……“地狱火”……
梁安娜的指尖在这两个名字上划过。她决定,下一步,要尝试通过更隐秘的渠道,了解“KK”的真实身份和动向,尤其是他与“凯盛”、“地狱火”的关联。这很危险,如同在雷区漫步,但复仇的火焰和寻求突破的渴望,驱使着她前行。
---
“凯盛”园区,保安队驻地。
赵队长听着手下的例行汇报,内容涵盖了林墨领取设备、与老谢的短暂交流,以及A组近期的业绩波动。
“他倒是没闲着。”赵队长语气平淡,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节奏竟与之前李静敲击的有些相似,但更为沉稳有力,“设备清单查过了吗?”
“查过了,都是正常的网络维护配件,二手货,价值不高。”手下回答。
“嗯。”赵队长不再关注设备,转而问道,“‘泥鳅’那边,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坤哥那边似乎也有些在意。”
赵队长眼中闪过一丝晦暗不明的光。“泥鳅”的消失,时机有些微妙。是在公开处刑之后,是在林墨开始活跃起来之后……这之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还是他想多了?
“继续盯着林墨,还有他接触过的所有人。”赵队长下令,“尤其是那个李静。另外,通知下去,近期所有对外通讯,包括管理层的,监控等级提升一级。”
“是!”
手下离开后,赵队长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林墨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不仅激起了涟漪,似乎还搅动了水底的一些沉渣。“泥鳅”的消失,外部势力的试探(他同样监控到了那些微弱的网络脉冲),还有那个越来越不安分的梁安娜……种种迹象表明,这片看似固若金汤的黑暗领地,正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承受着压力。
而他,这个秩序的维护者,需要在这些纷乱的丝线中,分辨出哪些需要剪除,哪些……或许可以暂时利用。
三个人的命运,一个为了寻找亲人,一个为了复仇,一个为了维持黑暗的秩序,各自在深渊中挣扎、窥探、布局。他们彼此不知,却已被无形的丝线缠绕在一起。这些丝线,由代码、代号、贪婪、恐惧和执念编织而成,正缓缓收紧,将所有人拉向一个未知的、充满风暴的未来。
丝线已动,命运之网正在张开。而下一个被网住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