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孟德孤剑刺奸佞 子戎单骑赴陈留-《梦动三国》

  (旁白):永汉元年(公元189年)的洛阳,像一口烧红的铁锅,烹煮着天下人的命运。董卓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跋扈之气,直冲斗牛。朝堂之上,百官侧目,敢怒而不敢言。而在这窒息的压抑中,一柄孤剑,正悄然出鞘,指向那权臣的咽喉。

  夜,洛阳相府。

  董卓的寝殿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夹杂着粗犷的笑骂。这位西凉来的权臣,正搂着美姬,饮着烈酒,全然不知死亡的阴影已悄然降临。

  暗影里,一个身材不算魁梧,却透着一股精悍之气的男子,正屏住呼吸,缓缓移动。他头戴小冠,身着便服,眼神锐利如鹰隼,正是以献刀为名,暗藏杀机的曹操,曹孟德。

  曹操手中紧握着那柄七宝刀——此刀乃他费尽心机借来,刀鞘镶嵌七颗宝石,璀璨夺目,刀锋却藏在华丽之下,冷冽如冰。他的心跳得飞快,掌心沁出冷汗,却依旧保持着沉稳的步伐。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练就了临危不乱的本事,此刻虽孤身犯险,周身却隐隐透着一股武侠中人特有的“胆气”。

  “相国,这七宝刀乃世间珍品,操偶得之,不敢独享,特来献给相国。”曹操的声音平静,听不出丝毫异样。

  董卓正醉眼朦胧,见那刀果然华美,顿时喜上眉梢,伸手便要去接:“哦?呈上来让老夫看看。”

  就在董卓俯身的刹那,曹操眼中寒光一闪!

  他手腕猛地翻转,七宝刀顺势出鞘,一道冷电般的刀光,直刺董卓心口!这一刀又快又狠,凝聚了他全身的力气与胆识,颇有几分“荆轲刺秦”的决绝,更带着江湖刺客的凌厉。

  董卓虽醉,反应却不慢。他身材魁梧,下意识地向后一仰,同时左手猛地拍出,竟带着几分西凉军的悍勇蛮力,堪堪避开要害。

  “当!”

  刀背擦着董卓的铠甲划过,发出刺耳的金铁交鸣。

  “曹孟德!你敢行刺老夫?!”董卓又惊又怒,吼声如雷。

  曹操心知失手,再无恋战之意。他猛地将七宝刀掷出,逼退上前的侍卫,转身便向外冲。他的身法不算精妙,却异常迅捷,像一只受惊的狸猫,在廊柱间穿梭,几个起落,便冲出了寝殿。

  “抓住他!别让曹操跑了!”董卓的怒吼声,侍卫的喊杀声,瞬间响彻相府。

  曹操不敢停留,借着夜色掩护,翻出相府高墙,一路向东,不敢回头。七宝刀留在了相府,成了他行刺的铁证,也成了他亡命天涯的开端。

  ……

  逃出洛阳的曹操,不敢走大路,只能在荒野间穿行。他换上粗布衣衫,将胡须剃去大半,面容憔悴,却依旧眼神坚定。他知道,董卓必定会发出海捕文书,天下之大,竟难有他容身之处。

  这日,他行至中牟县地界,终因疲惫不堪,被巡夜的县尉擒获。

  “拿下!这就是朝廷通缉的要犯曹操!”县尉厉声喝道。

  曹操被押至县衙,心中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县衙内,灯火摇曳。中牟县令陈宫,身着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明亮。他看着堂下这个形容狼狈,却目光不屈的男子,心中已有了计较。

  “你就是曹操?”陈宫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审视的意味。

  “正是。”曹操昂然道,“董卓篡权,祸乱朝纲,我欲杀之而未能,如今被擒,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陈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敬佩。他起身,屏退左右,亲自为曹操松绑,倒身便拜:“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

  曹操一愣:“县令此举何意?”

  “董卓不仁,天下共愤,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公能挺身而出,行刺国贼,此等胆识,宫自愧不如。”陈宫扶起曹操,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宫虽为县令,却也知忠义二字。愿弃此微官,随公一同逃亡,共图大事!”

  曹操又惊又喜,他没想到在此绝境,竟能遇到如此知己。两人当下彻夜长谈,从董卓的残暴,谈到天下的乱象,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陈宫虽为文官,却也通晓些粗浅的剑法,更有一副侠肝义胆,与曹操的枭雄之气,竟有几分相得益彰。

  次日,陈宫挂印弃官,与曹操一同向西而去,欲投曹操的老友吕伯奢。

  ……

  吕伯奢乃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见曹操与陈宫前来,大喜过望,连忙吩咐家人杀猪宰羊,自己则亲自去西村买酒。

  曹操与陈宫在堂屋等候,却隐约听到后院传来“磨刀霍霍”之声,夹杂着“缚而杀之,何如”的低语。

  曹操本就多疑,此刻亡命之际,更是惊弓之鸟。他对陈宫道:“吕家欲图我等!”

  陈宫虽有疑虑,却也知道事出紧急。两人当下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们拔剑冲入后院,见数人正捆着一头猪,准备宰杀,显然是误会了。但此时已然动手,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竟挥剑杀了上去!

  陈宫大惊,想要阻止,却已来不及。吕家数口,瞬间倒在血泊之中。

  “孟德!你怎可如此?!”陈宫又惊又怒,声音都在颤抖。

  曹操却面不改色:“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两人正欲离去,恰好遇上买酒回来的吕伯奢。吕伯奢见家中惨状,悲痛欲绝,质问曹操为何如此。曹操竟再次挥剑,杀了吕伯奢!

  陈宫看着曹操决绝的背影,心中一片冰凉。他原以为遇到的是一位忠义之士,却没想到竟是如此狠辣多疑之人。他望着满地尸骸,又看了看曹操,眼中充满了失望与痛苦。

  当晚,两人宿于旅店。陈宫辗转反侧,最终长叹一声,留下佩剑,独自离去。他虽弃官追随,却无法认同曹操的“宁负天下人”,这道鸿沟,注定了他们无法同行。

  曹操醒来,见陈宫已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却并未追赶。他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整理行装,独自一人,继续向东,前往陈留。

  ……

  就在曹操亡命天涯的同时,洛阳城内,另一件牵动人心的事正在发生。

  董卓素知皇甫嵩威名,又记恨他在凉州平叛时的功绩,更忌惮他手中的兵权,便以“灵帝山陵未成”为由,将皇甫嵩召回洛阳,夺其兵权,任命为城门校尉,实则软禁。

  消息传出,军中将士无不愤慨,却敢怒而不敢言。皇甫嵩一生忠勇,平定黄巾,安定凉州,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怎不令人心寒?

  此时,正在前往陈留途中的吕子戎,恰好听闻了这个消息。

  他是在一处破败的驿站歇脚时,听到几个逃难的老兵谈论此事的。

  “皇甫将军……竟被夺了兵权?”吕子戎手中的青釭剑微微颤动,他想起了陈仓之战时皇甫嵩的沉稳与威严,想起了他对自己的期许,心中一阵刺痛。

  “何止啊!”一个老兵叹道,“听说董卓视皇甫将军为眼中钉,若不是朝中还有些老臣力保,怕是性命都难保了!”

  吕子戎的心沉了下去。他本寄望于皇甫嵩能成为匡扶汉室的中流砥柱,却没想到竟落得如此境地。这大汉的朝堂,果然已被董卓这等奸贼彻底搅乱了。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又听到了另一个消息。

  “你们听说了吗?前几日,曹操曹孟德,竟敢在相府行刺董卓!”

  “什么?!”吕子戎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千真万确!”另一个路人接口道,“听说曹操献刀行刺,虽未成功,却能全身而退,如今正往陈留去了,据说要在那里招募乡勇,讨伐董卓!”

  “好胆色!”

  “这曹操,倒是条汉子!”

  听着众人的议论,吕子戎心中的火焰,再次被点燃。

  皇甫嵩失势,天下尚有曹操这般敢以孤身对抗董卓的义士!刺董,这需要何等的胆识与勇气?前往陈留招募乡勇,这更是要举起反抗董卓的大旗,以一己之力,撬动这乱世的格局!

  “曹操……”吕子戎喃喃道,他想起了赵雄的嘱托,想起了腰间的青釭剑,想起了自己“生于社稷,死于社稷”的誓言。

  皇甫嵩已无力回天,但曹操,或许就是那个值得他辅佐的“忠义之士”。

  他不再犹豫,翻身上马,调转马头,朝着陈留的方向疾驰而去。

  青釭剑在他腰间,随着马匹的颠簸,发出轻微的嗡鸣,仿佛也在期待着即将到来的风云际会。

  ……

  陈留,曹操的故乡。

  当曹操历经艰险,终于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受到了当地士族豪强的热烈欢迎。他的父亲曹嵩虽在陈留避难,却因曹操行刺董卓之事,不敢与之相见。但曹操并未气馁,他找到了当地的孝廉卫兹。

  卫兹乃陈留大族,颇有家资,更有匡扶汉室之志。他听闻曹操的义举,又见他虽历经磨难,却锐气不减,当即决定全力支持。

  “孟德有此大志,卫兹愿倾尽家财,助公招募乡勇,共讨国贼!”卫兹握着曹操的手,眼中充满了信任。

  曹操感动不已,两人当下便开始着手招募乡勇。

  消息传出,陈留及周边郡县的侠义之士、热血青年,纷纷前来投奔。

  “我乃乐进,愿随孟德公讨伐董卓!”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手持重刀,声如洪钟。

  “我乃李典,特来投奔!”一个面容憨厚的青年,带着家丁,前来应募。

  曹操的族弟曹仁、曹洪,也听闻消息,率领家兵前来相助。一时间,陈留城外,旌旗招展,乡勇云集,很快便聚集了数千人马。

  曹操身着铠甲,立于点将台之上,看着台下这些嗷嗷待哺的勇士,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拔出腰间的佩剑——那是他逃亡途中,从一个乱兵手中夺来的普通铁剑,却在此刻,仿佛有了千钧之力。

  “董卓篡权,祸国殃民,残害忠良,荼毒百姓!我曹操,虽不才,愿在此竖起‘忠义’大旗,招募天下勇士,共讨国贼,还我大汉朗朗乾坤!”

  他的声音不算洪亮,却充满了感染力,在旷野上回荡,激起了所有乡勇的共鸣。

  “讨董卓!还汉室!”

  “讨董卓!还汉室!”

  呐喊声震天动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要将这乱世的阴霾,彻底撕裂。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匹快马,如离弦之箭般奔来,马上的骑士,身形挺拔,腰间佩剑,在阳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华。

  快马在点将台前停下,骑士翻身下马,对着曹操抱拳道:“在下吕子戎,听闻孟德公举义讨贼,特来投奔!”

  曹操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坚定、气度不凡的青年,又看了看他腰间那柄散发着凛然正气的宝剑,心中一动,连忙上前扶起:“壮士远道而来,曹某幸甚!有壮士相助,何愁国贼不灭!”

  吕子戎看着曹操,眼中充满了期待。他相信,自己没有来错地方,眼前这位敢行刺董卓、敢举义旗的英雄,定能带领他们,走出这乱世的黑暗。

  他腰间的青釭剑,轻轻颤动,仿佛在为这新的开始,奏响序曲。

  (旁白):永汉元年的陈留,因曹操的到来,成了天下忠义之士瞩目的焦点。刺董的孤勇,逃亡的艰辛,误杀的阴影,陈宫的离去,卫兹的资助,乡勇的云集,吕子戎的投奔……这一切,都在为一场更大的风暴积蓄力量。曹操的征程,才刚刚开始;而吕子戎,也带着他的青釭剑和理想,踏上了一条他尚不知终点的道路。只是,他此刻还不知道,陈宫的离去,吕伯奢一家的血,已为他与曹操的未来,埋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夕阳下,陈留城外的校场上,数千乡勇正在操练,刀光剑影,喊声震天。曹操与吕子戎并肩而立,望着这壮阔的景象,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而远方的洛阳,董卓的铁蹄,已开始践踏更多的土地。乱世的棋局,因这颗投入陈留的“棋子”,变得愈发复杂,也愈发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