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归途与重建-《星骸继承者》

  帝国舰队的钢铁洪流依旧扼守着回廊出口,如同沉默的守望者,亦或是潜在的囚笼。但“临时监督委员会”的框架既已搭起,剑拔弩张的气氛总算缓和了几分。玄戈并未露面,只派出一支规格不低的帝国使团,与凌烨、苏玥指定的代表进行着繁琐而谨慎的对接细则磋商。遗迹的深层封闭程序在苏玥和两位博士的主导下悄然启动,环芯的最后权限被用于引导遗迹能量,使其结构缓缓沉入预设的亚空间坐标,如同巨兽蛰伏,只留下表层可供有限探查的区域。

  “漫游者号”已不堪远行。阿尔法指挥着残存的工程团队,依托遗迹外围相对完整的废弃平台,建立起临时维修坞。修复工作漫长而艰巨,非一日之功。凌烨等人归心似箭,决定不再等待。

  最终,一艘由帝国“暂时移交”、经“黎明阵线”技术人员紧急检查并部分改造的中型运输舰“希望号”,承载着归途的人们,缓缓驶离了这片承载了太多牺牲与转折的空域。船上,是劫后余生的“黎明阵线”战士、伤员、以及被严密看管的司徒隐核心党羽俘虏。巴图带着一支小队留守维修坞,负责监督帝国方面的行动并保护“漫游者号”的修复。凌烨、苏玥、索恩、科尔博士以及大部分人员,踏上了返回星盟的航路。

  离去的瞬间,众人回望那逐渐缩小的、被帝国舰队环绕的遗迹,心情复杂难言。巨大的代价换来了惨胜,埋葬了同伴,改变了力量的格局,未来却依旧迷雾重重。

  当“希望号”终于穿越最后一片扭曲的星云,熟悉的星盟星图在导航屏上亮起时,船员们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随即又被更深的沉寂所取代。

  归途所见,并非预想中的欢庆与新生,而是一幅破碎、混乱、百废待兴的战后图景。

  司徒隐及其核心党羽的倒台,如同抽掉了支撑庞大建筑的主梁。其高压统治机器瞬间瘫痪,安全局各地分支要么树倒猢狲散,要么陷入内斗,或被愤怒的民众冲击。曾被压抑的仇恨与屈辱,如同决堤洪水般爆发出来。

  在一些星球,人们走上街头,拆除司徒隐的雕像,焚烧安全局的旗帜,欢呼雀跃,泪流满面,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解放”。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着“黎明阵线”的传奇,传颂着凌烨的名字,仿佛他们是天际投下的救世之光。

  然而,光芒之下,阴影迅速蠕动。

  权力真空带来了无休止的混乱。许多星域,旧有的地方豪强、军阀、乃至黑帮势力趁机而起,打着“恢复秩序”或“自治”的旗号,抢夺安全局遗留的武器、舰船和设施,划地为王,相互攻伐。某些曾被司徒隐打压的星盟旧官僚体系试图重新掌权,却发现自己早已失去公信力,政令不出办公室。通货膨胀加剧,物资短缺,基础服务频频中断。

  “希望号”途经的第一个需要补给的边缘殖民地“凯拉星”,便目睹了令人心悸的一幕:太空港残破不堪,昔日繁华的贸易市场如今被武装民兵控制,生活必需品被囤积居奇,价格高昂得令人咋舌。看到“希望号”涂装(虽经改造,仍保留了部分帝国移交时的印记)降落,一群面黄肌瘦的民众围拢上来,眼中并非欢迎,而是混杂着警惕、乞求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你们是帝国人?还是安全局的余孽?”一个手臂缠着自制绷带、眼神凶狠的男人拦在舱门前,身后跟着几个手持老式能量步枪的同伴。

  “我们是‘黎明阵线’。”凌烨排众而出,尽管脸色依旧不佳,但声音沉稳。

  “‘黎明阵线’?”人群一阵骚动,议论纷纷。那男人将信将疑:“听说你们干掉了司徒隐?真的?”

  “真的。”凌烨点头,“我们正在返回总部星域,途径此地,需要补充一些淡水和食物,我们可以用星币或者等值物资交换。”

  “星币?”男人嗤笑一声,指了指远处一片狼藉的交易所,“那玩意儿现在还不如一块压缩饼干值钱!要想补给,拿武器、拿药品来换!”

  最终,还是一位认出凌烨面容的老者出面解围,颤巍巍地呵斥了那群民兵,并带领他们用船上携带的部分应急药品,换来了必需的补给。老人絮叨着司徒隐倒台后这里的混乱,原本的星球总督卷款跑了,现在是几个本地工厂主的私人武装在争夺控制权,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你们…你们真的能带来新秩序吗?”老人送别时,混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期盼与不确定。

  类似的景象,在后续航程中不断重复。有的星球陷入了无政府状态的暴乱;有的被怀有野心的强人把控;有的则在尝试组建脆弱的自治委员会,却举步维艰。广播中充斥着各种互相矛盾的消息、任命声明、讨伐檄文,以及求救信号。战争的创伤尚未抚平,新的裂痕又在贪婪与恐惧中肆意滋生。

  苏玥终日埋首于数据终端,尝试梳理星盟现状,越看心情越是沉重。“司徒隐留下的烂摊子太大了…经济几近崩溃,供应链断裂,无数人流离失所。重建…需要难以想象的资源和时间。”

  凌烨默默听着,望着舷窗外一颗因为能源中心被炸毁而陷入半黑暗状态的星球,久久不语。胜利的喜悦早已被现实的沉重冲刷得干干净净。他们推翻了一座大山,却发现山下并非坦途,而是布满荆棘和陷阱的沼泽。

  航程中,他们也试图联系星盟各地残存的、倾向于“黎明阵线”的抵抗组织和同情势力。回应纷繁复杂。有的热烈响应,视他们为主心骨;有的态度暧昧,持观望态度;有的则直言不讳,要求“黎明阵线”提供武器和资金支持,以助他们夺取本地控制权,言语间已带上了割据的苗头。

  甚至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历经苦战幸存下来的战士们,看着沿途的惨状,有的义愤填膺,渴望立刻投身于平定混乱的事业;有的则感到迷茫疲惫,只想早日回家;而那些被俘虏的司徒隐旧部,则或沉默寡言,或眼神闪烁,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索恩博士在一次晚餐时,看着合成食物配给,叹道:“我们现在就像抱着一块举世无双的宝石,却走在一条随时可能崩塌的破桥上。外有帝国虎视眈眈,内有遍地烽烟,我们自身…也已是筋疲力尽。”

  凌烨放下餐具,目光扫过餐厅里一张张疲惫而迷茫的脸,缓缓站起身。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知道,大家都很累,很迷茫。我们付出了太多,看到的却依旧是满目疮痍。”

  餐厅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望向他。

  “我们推翻司徒隐,不是为了取代他成为新的统治者,更不是为了看这世界陷入新的混乱。”凌烨的声音逐渐坚定,“我们为之奋斗的,是一个更好的未来。这个未来,不会凭空掉下来。它需要我们去建设,去争取,甚至…去流血。”

  “眼前的混乱,是旧秩序崩溃后的阵痛,是毒瘤切除后必然的虚弱期。这恰恰证明,我们的战斗是必要的!如果我们现在退缩了,畏惧了,那么同伴们的血,就真的白流了!”

  他走到舷窗边,指着那颗半明半暗的星球:“看,那里还有光。只要还有一点光,就说明还有希望,还有人在等待。我们是‘黎明阵线’,我们的名字,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在黑暗面前低下头!”

  “归途的终点,不是休息,而是新的起点。重建之路,注定比破坏更难,更漫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还记得为何而战,只要我们还站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平实而真诚的诉说。但就是这样的话语,却像一道微弱却坚韧的光,驱散了些许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战士们挺直了脊梁,眼神重新燃起斗志。

  苏玥走到凌烨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低声道:“你说得对。再难,也要走下去。”

  凌烨反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份坚定的支持。

  “希望号”继续航行,穿过混乱的星域,向着“黎明阵线”影响力最强的核心区域驶去。前方,是百废待兴的家园,是未知的挑战,也是必须肩负起来的、沉重而光荣的重建之路。

  归途的终点,将是另一场更为宏大、也更为复杂的战役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