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又下了一场细雨,晨曦的时候才停住,倒是将朱红宫墙洗刷得格外鲜艳!
夏日的黎明来得早,天际已泛出鱼肚白,但厚重的灰云迅速吞噬了那抹亮色,将天空捂得严严实实。空气黏腻而闷热,没有一丝风,随之而来的是更加难耐的蒸笼般的窒息感。
蝉鸣尚未开始嘶吼,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笼罩着一切。百官们穿着厚重的朝服,才走几步,里衣便已被汗水濡湿,黏腻地贴在身上,让人平白添几分焦躁。许是心理作用,御道两旁的石兽,也在这闷热中显得无精打采。
龙椅之上,皇帝萧启恒端坐如松。即便殿内四角放置了冰鉴,丝丝寒气也难以驱散这夏日的闷热和百官身上蒸腾的热气。
他穿着一身明黄色薄纱龙袍,面容平静,带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惯有温和,接受着百官的朝拜。
丹陛下是一张张冒着细汗,在闷热中努力维持威仪的脸孔。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视着众臣子,却在经过吏部尚书陈邦兴以及其身旁几位心腹时,微妙地停顿一瞬,在掂量着他们在这闷热天气下,内心是否也同样的燥热不安?
于成敏站在文官队列中,朝服内的中衣早已湿透,额角也沁出细密的汗珠,这固然有天气的缘故,但更多是源于内心的紧绷。
他微微垂首,姿态恭谨,与平日并无二致。但若贴近细看,便会发现他低垂的眼睫下,目光在闷热空气中也能保持锐利,正以余光扫视着他心中怀疑的那几个目标。他需要从他们被炎热催化的细微表情和动作中,寻找破绽。
当陈邦兴出列奏报南方漕运事务时,于成敏的耳朵几乎竖了起来。陈邦兴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但于成敏却敏锐地捕捉到,在提及某个关键环节时,陈邦兴下意识地用指尖快速掸了掸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尘,这个细微的动作暴露了他一闪而过的烦躁。
是因为天气闷热,还是因为提及的事务触及了他某根敏感的神经?
紧接着,一位陈党御史出列弹劾一位官员。此人今日面色潮红,不知是热的还是激动,言辞虽激烈,但眼神闪烁,尤其在陈述关键处时,总是不自觉地舔舐有些干裂的嘴唇,显得底气不足,与往日咄咄逼人的姿态大相径庭。
更让于成敏心头一凛的是,在讨论户部钱粮调度时,兵部右侍郎——陈邦兴的铁杆——竟在回应皇帝问话时,犯了个明显的错误,虽然立刻更正,但那瞬间的慌乱和举起笏板时微微颤抖的手,以及顺着鬓角流下的一道汗痕,都显得格外刺眼。这绝不仅仅是天气炎热导致的心浮气躁所能解释的。
这些细微的异常,在于成敏心中串联、碰撞。陈邦兴一系的人,今日似乎都带着一种被天气和心事共同煎熬出的浮躁!是因为他们知道了刺杀失败?还是因为灭口行动后害怕留下痕迹的恐惧,在这闷热的朝堂上被放大了?
于成敏的心跳在闷热的胸腔里擂鼓,但他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甚至刻意让呼吸显得比旁人更平稳一些。他面上依旧是一片沉静,在与陈邦兴目光偶然相遇时,还能极为自然地微微颔首致意,仿佛昨日府中惊变从未发生。
他知道,越是这种令人烦躁的天气,越要冷静,一丝一毫的失态都可能被对手,被御座上的那双眼睛捕捉到。
而他不知道的是,龙椅上的萧启恒,看似也被这闷热所扰,指尖偶尔轻点着冰凉的龙椅扶手,实则将他这番极力掩饰的观察,以及陈邦兴一系难以完全按捺的躁动,都清晰地看在了眼里。
皇帝端起手边冰镇过的酸梅汤,轻轻呷了一口,那冰凉的酸爽似乎让他精神一振,也掩去了他唇角一丝极淡又极深的意味。
很好,这闷热的天气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让这些藏在冰面下的秘密和恐惧,都开始加速发酵、冒泡了。
于成敏的隐忍,陈邦兴一系的细微失态,正是他期待看到的。他需要这潭水被加热、被搅浑,以方便他来权衡和掌控!
“众卿若无本奏,便退朝吧。”皇帝的声音平和地响起,结束了这令人窒息的朝会。
百官山呼万岁,如蒙大赦般依次退出如同蒸笼的大殿。
于成敏随着人流走出宫门,外面黏腻的热浪扑面而来,却奇异地让他因为紧张而发冷的四肢恢复了些许知觉。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在灰云下更显压抑的巍峨宫门……。
朝堂上的暗流已经涌动,而他于家,已被彻底卷入了漩涡中心。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夏日的黎明来得早,天际已泛出鱼肚白,但厚重的灰云迅速吞噬了那抹亮色,将天空捂得严严实实。空气黏腻而闷热,没有一丝风,随之而来的是更加难耐的蒸笼般的窒息感。
蝉鸣尚未开始嘶吼,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笼罩着一切。百官们穿着厚重的朝服,才走几步,里衣便已被汗水濡湿,黏腻地贴在身上,让人平白添几分焦躁。许是心理作用,御道两旁的石兽,也在这闷热中显得无精打采。
龙椅之上,皇帝萧启恒端坐如松。即便殿内四角放置了冰鉴,丝丝寒气也难以驱散这夏日的闷热和百官身上蒸腾的热气。
他穿着一身明黄色薄纱龙袍,面容平静,带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惯有温和,接受着百官的朝拜。
丹陛下是一张张冒着细汗,在闷热中努力维持威仪的脸孔。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视着众臣子,却在经过吏部尚书陈邦兴以及其身旁几位心腹时,微妙地停顿一瞬,在掂量着他们在这闷热天气下,内心是否也同样的燥热不安?
于成敏站在文官队列中,朝服内的中衣早已湿透,额角也沁出细密的汗珠,这固然有天气的缘故,但更多是源于内心的紧绷。
他微微垂首,姿态恭谨,与平日并无二致。但若贴近细看,便会发现他低垂的眼睫下,目光在闷热空气中也能保持锐利,正以余光扫视着他心中怀疑的那几个目标。他需要从他们被炎热催化的细微表情和动作中,寻找破绽。
当陈邦兴出列奏报南方漕运事务时,于成敏的耳朵几乎竖了起来。陈邦兴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但于成敏却敏锐地捕捉到,在提及某个关键环节时,陈邦兴下意识地用指尖快速掸了掸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尘,这个细微的动作暴露了他一闪而过的烦躁。
是因为天气闷热,还是因为提及的事务触及了他某根敏感的神经?
紧接着,一位陈党御史出列弹劾一位官员。此人今日面色潮红,不知是热的还是激动,言辞虽激烈,但眼神闪烁,尤其在陈述关键处时,总是不自觉地舔舐有些干裂的嘴唇,显得底气不足,与往日咄咄逼人的姿态大相径庭。
更让于成敏心头一凛的是,在讨论户部钱粮调度时,兵部右侍郎——陈邦兴的铁杆——竟在回应皇帝问话时,犯了个明显的错误,虽然立刻更正,但那瞬间的慌乱和举起笏板时微微颤抖的手,以及顺着鬓角流下的一道汗痕,都显得格外刺眼。这绝不仅仅是天气炎热导致的心浮气躁所能解释的。
这些细微的异常,在于成敏心中串联、碰撞。陈邦兴一系的人,今日似乎都带着一种被天气和心事共同煎熬出的浮躁!是因为他们知道了刺杀失败?还是因为灭口行动后害怕留下痕迹的恐惧,在这闷热的朝堂上被放大了?
于成敏的心跳在闷热的胸腔里擂鼓,但他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甚至刻意让呼吸显得比旁人更平稳一些。他面上依旧是一片沉静,在与陈邦兴目光偶然相遇时,还能极为自然地微微颔首致意,仿佛昨日府中惊变从未发生。
他知道,越是这种令人烦躁的天气,越要冷静,一丝一毫的失态都可能被对手,被御座上的那双眼睛捕捉到。
而他不知道的是,龙椅上的萧启恒,看似也被这闷热所扰,指尖偶尔轻点着冰凉的龙椅扶手,实则将他这番极力掩饰的观察,以及陈邦兴一系难以完全按捺的躁动,都清晰地看在了眼里。
皇帝端起手边冰镇过的酸梅汤,轻轻呷了一口,那冰凉的酸爽似乎让他精神一振,也掩去了他唇角一丝极淡又极深的意味。
很好,这闷热的天气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让这些藏在冰面下的秘密和恐惧,都开始加速发酵、冒泡了。
于成敏的隐忍,陈邦兴一系的细微失态,正是他期待看到的。他需要这潭水被加热、被搅浑,以方便他来权衡和掌控!
“众卿若无本奏,便退朝吧。”皇帝的声音平和地响起,结束了这令人窒息的朝会。
百官山呼万岁,如蒙大赦般依次退出如同蒸笼的大殿。
于成敏随着人流走出宫门,外面黏腻的热浪扑面而来,却奇异地让他因为紧张而发冷的四肢恢复了些许知觉。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在灰云下更显压抑的巍峨宫门……。
朝堂上的暗流已经涌动,而他于家,已被彻底卷入了漩涡中心。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