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父与子-《诸位岳父别打了,公主已经怀孕了》

  谢真佝偻着腰,手持一盏孤灯,轻轻的推动书厨,书橱缓缓移动,露出一扇窄门,谢真缓缓侧身挤了进去,书橱合上,没有一丝痕迹。

  谢天华坐在密室内,眼见父亲愈渐苍老的身影走了进来,忙起身垂首而立。

  “你这次回来都谁知道?”谢真眯起一双浑浊的老眼。

  “刘直说有要事,秘密将孩儿召回。”谢天华恭敬答道。

  谢真将手中那盏油灯置在桌子上,淡然问道:“这么说,你见过大皇子了?”

  “见过了。”谢天华沉吟道:“大皇子想请父亲助他一臂之力。”

  “还有没有人见过你回来?”谢真没有理会儿子的问题,径自继续问道。

  “还有兵部的张大人,礼部的贺大人,户部的曾大人!”谢天华道:“待时机成熟,我们会力谏大皇子执掌监国之位。”

  轻轻拨了拨灯花,暗室内的灯光亮了几分,谢真漫不经心的问道:“你说的你们,还有谁?”

  “没有了。”谢天华看着父亲。

  “啪!”一记耳光,狠狠的甩在谢天华的脸上,将他彻底打懵,不解的看着父亲。

  谢真的眼里满是失望的眼神。

  “你作为一军主帅,擅离职守是何罪过?你私自返都与朝中大臣密谋,左右朝政是何罪过?现在你赶快回到西路防线,没有皇帝的诏旨,你就是死在那里也不要回来!”谢真高声叱喝。

  “可是,父亲……”谢天华意欲争辩。

  “混账,老大和老二争皇位,他们在都城里如何折腾都是小打小闹,但是你身为西路大军主帅,手握八万大军,如果陛下知道你也参与进来,他会怎么想,密谋起兵造反么?”谢真几欲咆哮。

  “父亲息怒。”谢天华跪了下来,满脸决然道:“我与刘直一同长大,记得幼时,陛下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你要好好辅佐直儿。’当时情景历历在目,从那时起,孩儿便与大皇子生死一心,肝胆莫逆,此时刘哲意与大皇子相争,父亲要孩儿置身事外,孩儿万难做到。请恕天华不孝。”

  谢真双目发直,他望着自己的儿子,谢天华一身戎装,虽然跪在那里,但却丝毫不能掩饰身上那股雄浑的气势,让他感觉到无比陌生。

  谢天华自幼拜在天南子门下,算是剑阁记名弟子,无论武功谋略俱属上乘,与展白、宋士诚、唐天涯等人相比有过之而不及,但却因为谢真乃是当朝宰相关系,谢天华一直不能成为剑阁正式弟子。因为剑圣当年定下规矩,剑阁中人不得入朝为官。

  谢天华虽是记名弟子,但却得天南子悉心传授,更因为不是剑阁弟子关系,考得武状元后平步青云,官至西路大帅。

  “你此行回临安你师傅可曾知晓?”谢真问道。

  “师傅久居汉南,距我千里,怎会知我行踪。”谢天华深吸了口气,平静道:“孩儿这次见父亲,恳请父亲助大皇子一臂之力。”说着,拜伏在地。

  谢真坐在椅子上,感觉到一阵无力。过了良久才道:“你走吧,只当今夜你我父子未见。”

  谢天华缓缓抬头,见父亲顷刻好似苍老许多,一时不知如何言语。想起儿时,父亲才绝天下,何等意气风发,此时佝腰驼背,心中莫名升起一丝伤感。但依然固执道:“我听说陛下贬了父亲的监国之位,想您一生忠心不二,殚精竭虑为大汉国呕心沥血……”

  “混账……你们是想要逼宫?”谢真越想越怕,忽然明白景帝为什么将瑞王招了回来,他一脚踹在谢天华胸口。谢天华纹丝未动,谢真自己却被弹回到椅子上。颤抖指着谢天华道:“你这个逆子,休要再出大逆不道之言。”

  谢天华并不因为父亲这一脚而起任何变化,只是平静的跪在原地注视着谢真。

  过了良久,谢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悠悠道:“自我三十三岁辅佐景帝登基,至今二十余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心辅佐大汉,并非是景帝许我高官,给我金银……你先起来吧……”谢真指着一把椅子示意儿子坐下。继续道:“当年先帝好逸,贪图享乐,归天后留下大汉基业已是千疮百孔,西面南晋大军压境,北面元国不断骚扰,南楚更是发兵三十万直取临安,势如破竹。然而,这并不是最可怕的……”

  谢真悠悠的吐了口气。

  “可怕的是,那年天旱久未降雨,到了秋天,数十万灾民,聚在临安城之下,每天都有饿死之人,而先帝恰巧在那时驾崩,几位皇子为争抢皇帝的宝座打得死去活来,大汉岌岌可危……”

  “这段往事我知道……”谢天华打断谢真的话,“那年景帝出宫,脱下华服,赤身而行,问百姓愿不愿食他之躯,随后说动一干灾民,与他一路南下,将南方四十八郡贪官污吏统统扫去,变卖其家产换得粮食,又与灾民组成义军抵挡南楚三十万大军。随后他又说动姐姐琼华,嫁与南晋世子,解了西路之围。所以景帝才能登基成为皇帝。”

  谢真站起身,目光露出一股傲然之气,凛然道:“陛下之所以成帝,是因为他上能顺应天意,下能安抚万民,短短二十年,我大汉空前强大,百姓丰衣足食,临安城夜不闭户,若说天下能让为父佩服之人,非陛下再无第二人也。”

  谢天华道:“可是陛下终有一天会老,他的皇位迟早有一天会传下来,大皇子年轻有为,英勇贤达,父亲助他也是为大汉江山谋划,有何不可?”

  谢真双目迸射出一道冷冽的寒光,似要将儿子看穿一般:“大皇子真要是贤达,就不会与你等这般结党图谋,他真要是为天下百姓着想,就应该为朝廷分忧。”

  谢天华极力争辩道:“大皇子当上监国之后,必能勤政施仁,不负天恩。”

  “他如果真有本事,让他自己爬上来,何须私下里联合一众大臣。”

  谢真用力的拍着桌子,试图将儿子拍醒。

  谢天华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皇子任监国也是众望所归。”

  “好一个众望所归!我今天告诉你什么叫众望所归。”谢真气得胡子直抖:“南方局面稳定后,景帝回朝,当时靖王已经登基,景帝站在朝堂门口指着靖王说:‘你那座位是我的。’于是朝中百官全部跪请靖王退位……靖王含羞自刎于宝殿之上……从此大汉渐渐强盛。”谢真挺直腰杆道:“这才是众望所归……我辅佐景帝是因为他是千古难见的一位明君,岂是你与大皇子私下里蝇营狗苟可比。”

  谢天华默然无声。

  谢真又道:“你如何选择我不会管,但是你不要试图破坏我汉国的大好局面。否则……哼!”言罢,端起桌上油灯,缓缓退出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