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算学交流-《诸位岳父别打了,公主已经怀孕了》

  今天是汉楚两国正式交流的日子,交流项目,算学,地点设在摘星楼。

  交流的方式简单而庄重:双方互出算题,书写于锦帛之上,由对方全员解答。每题限时一柱香,之后同时公布答案,如有疑议当场验算。以三道题为限,若平局则无限加题,直至分出胜负。

  范离今天心情格外好,用罢早点,溜溜达达来到碧桂园。

  交流尚未开始,摘星楼外早已人声鼎沸。他才走近,便看见马迅正指挥侍从在楼外竖起两面巨大的木牌,一边笑着说道:“正式参赛者进楼,其余看客皆在此等候,题目自会公示于众。”

  范离不禁暗自点头,走进摘星楼。

  三声浑厚的钟鸣自楼顶传来,回荡在整个碧桂园。楼外喧哗未绝,楼内却霎时肃静。

  沉重的楼门缓缓闭合,将外界隔绝。一层大厅布置得庄重典雅,早先悬挂的十副巨大的棋盘,已经暂时撤掉。汉国与楚国使团分坐东西两侧,每人案前均陈列纸笔算筹。

  一位太常寺礼官登台高声道:“汉楚算学交流,正式开始!首题——互示锦帛!”

  汉国率先出题:

  侍者将锦帛展现在楚国使团面前,其上以工整汉隶书写:

  “今有工人筑堤,原计划三十日完工。若每日多筑三尺,则可提前三日完成。问:原计划每日筑堤几何?堤长多少?”

  楚国使团凝神细看,嘴角微扬,似是对此题颇为赞许,随即示意属下算者开始推演。

  几乎同时,楚国算题的锦帛也由侍者展开:

  “今有宝塔高耸,不知其高。立两表,高各五尺,相去三丈。人退第一表,行四尺,望表末适与塔顶平;复退第二表,行五尺,望表末入塔顶三寸。人目高四尺。问:塔高几何?”

  一柱清香被点燃,两道算题高悬厅壁,双方算者立即执筹提笔,投入演算。

  汉国交流队伍里,工部的几个算学家们早已屏息凝神,或蹙眉沉思,或疾书不停。李观星带领市场部数人也在其中,有计数的,有摆算筹的,分工井然有序。

  范离坐在李观星身侧,一手托颌,一手闲闲拨弄算筹,目光在两题之间流转,这一第题楚国的难度就汉国高出一倍不止,楚国交流队里有善算之人。

  想到这,范离抬头,只见楚国队伍里范寻端坐中央,指间算筹排列工整,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时而停思凝神,时而迅疾推换,竹筹在他手中宛若活物。不过盏茶工夫,那张年轻的脸上已然浮现出淡淡的笑意,随即他把写好的答案交给楚国的一名使者。

  使者接过答案,快步走向礼官,将锦帛呈上。礼官展开锦帛,高声宣读:“楚国算毕!原计划每日筑二十七尺,堤长八百一十尺!” 话音刚落,楚国使团中便响起一阵低低的喝彩声。范寻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汉国众人,看到范离时有些腼腆的笑了。

  与此同时,汉国这边,李观星也将演算结果递给范离,目光中满是得意。范离接过,随意看了一眼,便递给礼官。礼官宣读:“汉国算毕!塔高三丈六尺五寸!” 汉国使团亦是一片释然。

  首题双方似乎打成了平手。礼官宣布:“次题,呈锦帛!”

  楚国此次出的题是:今有良马与驽马发楚都至汉。汉至楚都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汉,复还迎驽马。问:几何日相逢及各行几何?

  而汉国的题目是:有圆城一座,不知周径几何。四门皆开,北门外三里有乔木一株。出南门直行九里,乃见木。问:城周、城径各几何?

  范离听完题目,微微皱眉,这一次楚国的题目显然比首题复杂数倍,不仅涉及良马驽马的不同日行里程,而且涉及到变量,大大增加了演算的难度。不出意料,李观星及工部的几名算家恐怕难以在一炷香时间内算完。

  他打眼一扫,只见工部的几位算学家们面色凝重,执笔的手指微微收紧,算筹在案上碰撞出细碎的声响。李观星屏息凝神,伏案推演,市场部的几人拿着算筹辅助验算,气氛明显比第一题紧张许多。

  范离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案头的纸笔上,也开始列出公式,不敢有丝毫懈怠。

  楚国那边,范寻仅是扫了一眼汉国的“筑堤题”,嘴角便闪过一丝了然于胸的微笑。此题于他而言,似乎毫无挑战。他甚至没有动用算筹,直接执笔演算,很快便在锦帛一侧写下答案,过程之快,令人咋舌。

  礼官接过楚国呈上的锦帛,朗声宣道:“答汉国筑堤题,”城周二十八里,城径九里!”

  眼看一柱香快烧完,李观星与工部几位算学家头上已然见汗,手下推演的速度虽快,却始终难以统合所有变量得出确定结果。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飞速流逝。

  那柱香迅速缩短,积了长长的香灰,预示着时间所剩无几。

  汉国这边的演算已显混乱,李观星试图统合各方数据,却总是无法得到确定的相遇点,急得他不停地捻着八字胡。

  最后一点香待要燃尽,范离放笔起身,声音清朗:

  “楚国良马与驽马相逢之日,当在第十六日的申时。良马已行四千五百三十四里,驽马则行一千四百六十六里,行程之和恰为双倍楚汉之距。”

  楚国使团那厢,范寻闻言先是一怔,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清晰记得自己为解这道题,曾在楚都书斋里埋首半月,用几百余枚算筹列阵千余次,借直除法反复对减消元,才算得相逢之日在十六日后的申时。可范离,竟在一炷香内便得出与自己分毫不差的答案,连时辰都精准一致。莫非他以前也看过这道题?心念至此,他不由得望向范离。

  香灰骤然断裂,恰在此时落地。礼官清了清嗓子,高声唱喏:“汉国演算毕!楚汉双方答案皆正确无误,次局仍为平局!请汉楚双方出第三题。”

  眼见范寻望向自己,范离淡淡微笑,以示回应。

  范寻喉结滚动,一颗心狂跳不止,看向范离的眼神中,满是震惊与探究的复杂情绪,如果下一题他还能解出来的话……想到这儿,他眼中不禁露出热切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