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十一岁生日-《绑定情报系统后我逆袭了》

  卖老山参和皮货得来的一百多两雪花银,像一块烫手的山芋,揣在李大山怀里。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炕桌边,连最调皮的李青锋都安稳的坐住。

  看着父亲用粗糙的手指一遍遍抚摸着那张盖着红印的银票。

  “孩他娘”

  李大山的声音带着一种不真实的恍惚,又透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这钱……咱家得好好打算打算。”

  他掰着手指头,眼神亮得惊人:

  “老屋太破太小了,得推倒重盖!盖青砖大瓦房!至少五间!带个大院子!院墙也得用石头垒起来!”

  “再……再买上几亩靠水的好田!还得买头壮实的水牛!这样开春耕地就省力了,青山、青林也能轻松点……”

  他絮絮叨叨的说着,想象着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人,能够获得的最好的东西。

  这是好几代人拼死拼活的干,才能积攒下来的生活。

  张氏在他身边安静的听着,脸上是笑,眼角却忍不住的湿润,连连点头:

  “好!好!都听你的!”

  大哥李青山闷声道:

  “嗯,爹,开春我就去找好木料。”

  二哥李青林咧嘴笑:

  “爹,牛我去挑!保管挑最壮实的!”

  三哥李青锋兴奋的手舞足蹈:

  “盖大房子!我要自己住一间!”

  李青河坐在角落,看着父兄们被希望点亮的脸庞,心里暖暖的。

  他怀里还揣着另一份财富,一份足以改变这个家,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财富,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没过几天,青玄上宗开山收徒的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

  被黑山镇派出的信使骑着快马,传遍了方圆数百里的大小村落。

  村口老槐树下,田间地头,家家户户都在议论。

  “听说了吗?仙门收人了!”

  “二月初二!黑山镇登仙台!”

  “听人家说上一次收人,那还是数百年前的老黄历了!”

  “我家小子正好十八!得去碰碰运气!”

  “做梦吧!那是万里挑一的仙缘!”

  “万一呢?万一被选上,那就是一步登天啊!”

  “羡慕、期盼、忐忑、怀疑……种种情绪在小小的村庄里弥漫。”

  李大山家也不例外,晚饭桌上,话题自然也绕不开这个。

  “青锋,你也快十二了,到时候爹带你去黑山镇试试!”

  李大山看着三儿子,眼神里带着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希望。

  张氏也连连点头:

  “对!去试试!万一呢!”

  李青锋挠挠头,傻嘿嘿的笑:

  “仙师?能飞吗?像鸟一样?”

  大哥沉稳道:

  “去试试总没错。”

  二哥则挤眉弄眼:

  “三弟要是成了仙师,以后可别忘了拉二哥一把!”

  李青河默默扒着碗里的饭粒,心乱如麻。

  去?还是不去?

  去的诱惑巨大无比,仙门正宗,资源、功法、靠山,远非自己摸石头过河好。

  那是通往广阔天地的路径,但巨大的危险也如影随形,自己这启灵一层的修为如何解释?带师学艺?

  一个偏僻山村的孩子,连个小门小派都没有!哪来的师傅?

  万一到时候被有心人搜魂盘问!自己身上的秘密、那卷《月湖灵溪篇》和每日情报系统,如何能守住?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旦暴露,恐怕迎来的不是仙缘,而是灭顶之灾!不仅如此,整个李家都可能被牵连!

  不去?守着这份机缘在李家村慢慢修炼?安全,但前路渺茫。

  缺乏资源,缺乏指点,靠自己摸索,猴年马月才能筑基?

  整整半个月,李青河都在这种煎熬思考中度过。

  他白天跟着父亲兄弟们下地干活,跟着师傅进山,夜晚就在溪边青石上疯狂修炼。

  试图用身体的疲惫和灵力的增长来冲淡内心的挣扎。

  最终,在十一月二十八日,他十一岁生辰的前夜,望着窗外清冷的月光,他下定了决心。

  十一月的风像裹了冰渣子一样,刮得让人脸生疼。

  李家村家家户户都缩在屋里猫冬,唯独李大山一家那低矮的小院里,飘出了久违的肉香,还有喧闹的人声。

  今天是李青河十一岁的生辰。

  李家破天荒的摆开了两张桌子,一张摆在屋里,一张摆在院子里。

  上面堆满了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硬菜,一整只炖得烂熟的肥鸡,油汪汪的猪头肉切成厚片,一大盆油渣炒的白菜帮子,还有一笼屉冒着热气的细面馍馍!

  香气霸道的钻出院墙,引得路过的村人直吸鼻子。

  李大山特意把村东头的李守信两口子也请了过来。

  李守信拄着棍子,看着满桌的油水,乐得合不拢嘴:

  “大山!你这是不过了?整这么大阵仗!”

  刘奶奶也笑得合不拢嘴,直夸张氏手艺好。

  李大山朴素的脸上泛着红光,搓着手,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底气:

  “不过了?这才哪到哪!青河生辰,又赶上咱家……嗯,好事!该吃!敞开了吃!守信叔,婶子,别客气!”

  张氏在灶房和桌子间忙活

  老大闷头啃着鸡腿,腮帮子鼓鼓的。

  老二吃得急头白脸,筷子专挑肉厚的夹。

  老三更是乐疯了,一手抓着馍,一手抓着肉,吃得满嘴油光。

  李青河坐在父亲旁边,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思却早已飞到了别处。

  酒足饭饱过后,天色也彻底暗了下来。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李守信老两口,院子里的热闹劲儿还没散。

  李大山借着酒劲,脸上红光更盛,他拍了拍桌子,声音洪亮: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都坐好!爹有大事跟你们说!”

  四个儿子都安静下来,看向父亲。

  “明年二月初二,青玄上宗开山收徒!”

  李大山眼睛发亮,扫过四个儿子:

  “这是天大的机缘!咱家如今也有点底子了,爹打算,让你们四个都去试试!万一……万一咱家祖坟冒青烟呢?”

  这话一出,李青山愣了一下,随即憨厚的挠挠头:

  “爹,我都十五了,种地挺好的。”

  李青林也赶紧摇头:

  “爹,我笨手笨脚的,去了也是丢人!”

  只有李青锋,眼睛瞬间亮了,带着期盼看向父亲。

  李青河沉默着。

  他看着父亲眼中那闪烁着期盼和孤注一掷的光芒,看着母亲张氏紧张的绕着衣角,看着三个哥哥或憨厚或闪躲的眼神,他知道,是时候了。

  “爹,娘,大哥,二哥,三哥。”

  李青河的声音不大,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