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零三章:残响与坐标
观测站内,那来自异世界的“奇点”残响逐渐消散,但它在众人心中激起的波澜却远未平息。那短暂而强烈的概念冲击,如同在密闭的囚笼墙壁上,敲开了一道细微的、通往无限未知的裂缝。
“另一个……世界?”仗助瞪大了眼睛,试图消化这个远超他日常认知的概念,“就像……就像电视里的平行宇宙那种?”
“类比近似,但本质可能更残酷。”架构师的投影闪烁着,调出刚才记录的数据模型,“我们所处的‘试验场’与刚才信息碎片来源的‘信息集合体’,共享同一个底层‘协议’的可能性极高。这意味着,它们可能由同一批、或同一体系的‘管理者’所掌控。”
(就像不同的培养皿,被放在同一个实验室的架子上。)波鲁那雷夫的精神感应带着一丝苦涩的明悟。
康一仍沉浸在刚才那幅景象带来的情绪冲击中:“那个跪着的人……他好像在经历非常痛苦的事情。还有那个戴帽子的人……他们是谁?那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信息是特意发给我们的吗?”
“信息结构分析完成。”架构师打断了众人的猜测,“该信息包不具备主动寻址或交互协议。更合理的推测是,它是一次‘信息泄漏’。”
“泄漏?”
“类似于系统运行中产生的错误日志或缓存碎片,在极端条件下(如两个‘试验场’因未知原因产生短暂的信息湍流干涉),偶然突破了隔离屏障,被我们恰好捕捉到。”架构师解释道,“它本身可能并非‘信息’,而是某个事件在信息层面的‘记录’或‘回声’。”
乔鲁诺的声音传来,冷静中带着探究:“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另一个‘试验场’中,某个真实发生过的片段?”
“可能性超过78%。”架构师确认,“并且,该信息碎片内部,除了感官数据,还嵌入了极其微弱的……‘环境参数’。”
一个新的窗口在界面上展开,显示出一连串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符号和多维坐标。
“这是……”康一完全看不懂。
“这是对那个碎片来源的‘信息坐标’的初步逆向推导。”架构师的电子音带上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虽然无法精确定位到那个‘世界’本身,但本机成功提取出了该信息碎片在穿越屏障时,所携带的、其原生环境的‘协议特征码’。”
承太郎目光锐利:“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获得了一把‘钥匙’。”架构师回答,“一把极其粗糙、且可能是单向的钥匙。凭借这个‘特征码’,我们无法主动联系那个世界,但……我们可以调整观测站的接收滤波器,大幅提高对携带相同或相似‘特征码’的信息碎片的敏感度。”
他看向众人:“如果刚才的‘泄漏’并非孤例,如果我们所处的‘信息海洋’中,偶尔会飘荡着来自其他‘试验场’的残骸……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捕捉到更多。”
更多的碎片,可能意味着更多的信息,关于其他世界的样貌,关于其他“囚徒”的命运,甚至……关于“管理者”们的手段和模式。
绝望的囚笼中,突然出现了一扇可以窥视其他牢房的窗户。虽然无法沟通,虽然看到的可能只是断壁残垣,但这本身,就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
“我们需要这些信息。”承太郎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判断,“架构师,优先调整滤波器。我们需要知道,除了我们,还有什么‘存在’被置于这沙盒之中。”
“明白。资源重新分配,滤波器重构进程启动,预计耗时……”架构师开始全力运作。
(这太疯狂了,)波鲁那雷夫感叹,(我们连自己的麻烦都没搞定,现在还要去偷看邻居家的悲剧?)
“但这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自己的处境。”康一的眼神逐渐坚定,“知道别人是怎么失败的,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到不失败的方法。而且……如果,只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能找到某种‘交流’的方式……”
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孤独的抗争,与知晓存在盟友(哪怕无法触及)的抗争,在心理层面是截然不同的。
仗助用力点头:“没错!多个朋友多条路嘛!虽然这个‘朋友’可能隔得有点远……”
滤波器调整在架构师的高效运作下迅速完成。观测站接收信息的“频率”被微调,开始更加专注地捕捉那来自异域的、微弱的“回响”。
屏幕上,混沌的数据流依旧,但在架构师标注出的特殊监控区域内,开始偶尔闪现出一些极其微弱、转瞬即逝的、带有相同“特征码”痕迹的光点。它们太微弱,还无法构成清晰的信息片段,如同风中残烛,但它们确实存在。
证明着,他们并非唯一的“异常”,也非唯一的“囚徒”。
承太郎静静地看着那些微弱的光点明灭,帽檐下的眼神深邃如渊。他想起dIo,想起迪亚波罗,那些为了欲望和力量而疯狂的敌人。如今,他们的敌人变成了无形的规则和可能存在的、更高维度的观察者。战斗的形态改变了,但核心未变——守护他认为真实和重要的事物。
而现在,这些重要的事物,似乎无形中包含了那些在其他囚笼中,可能正在挣扎、可能已经沉寂的、陌生的灵魂。
“继续监测。”他低沉的声音在观测站内回荡,“收集所有碎片。”
“同时,我们自身的‘武器’打磨,也不能停下。”他转向仗助和康一,“在下一个‘浪头’打来之前,我们必须变得比现在更了解规则,更善于利用规则。”
帷幕之外,是无数可能同样绝望的牢笼。
帷幕之内,承太郎开始尝试聆听来自那些牢笼的、破碎的回声。这聆听本身,就是对“管理者”设定的“孤立”规则的一次无声反抗。
他们在自己的囚笼中,不仅开始呼吸,更开始试图倾听整个监狱的呼吸。
第一百零三章:残响与坐标
观测站内,那来自异世界的“奇点”残响逐渐消散,但它在众人心中激起的波澜却远未平息。那短暂而强烈的概念冲击,如同在密闭的囚笼墙壁上,敲开了一道细微的、通往无限未知的裂缝。
“另一个……世界?”仗助瞪大了眼睛,试图消化这个远超他日常认知的概念,“就像……就像电视里的平行宇宙那种?”
“类比近似,但本质可能更残酷。”架构师的投影闪烁着,调出刚才记录的数据模型,“我们所处的‘试验场’与刚才信息碎片来源的‘信息集合体’,共享同一个底层‘协议’的可能性极高。这意味着,它们可能由同一批、或同一体系的‘管理者’所掌控。”
(就像不同的培养皿,被放在同一个实验室的架子上。)波鲁那雷夫的精神感应带着一丝苦涩的明悟。
康一仍沉浸在刚才那幅景象带来的情绪冲击中:“那个跪着的人……他好像在经历非常痛苦的事情。还有那个戴帽子的人……他们是谁?那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信息是特意发给我们的吗?”
“信息结构分析完成。”架构师打断了众人的猜测,“该信息包不具备主动寻址或交互协议。更合理的推测是,它是一次‘信息泄漏’。”
“泄漏?”
“类似于系统运行中产生的错误日志或缓存碎片,在极端条件下(如两个‘试验场’因未知原因产生短暂的信息湍流干涉),偶然突破了隔离屏障,被我们恰好捕捉到。”架构师解释道,“它本身可能并非‘信息’,而是某个事件在信息层面的‘记录’或‘回声’。”
乔鲁诺的声音传来,冷静中带着探究:“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另一个‘试验场’中,某个真实发生过的片段?”
“可能性超过78%。”架构师确认,“并且,该信息碎片内部,除了感官数据,还嵌入了极其微弱的……‘环境参数’。”
一个新的窗口在界面上展开,显示出一连串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符号和多维坐标。
“这是……”康一完全看不懂。
“这是对那个碎片来源的‘信息坐标’的初步逆向推导。”架构师的电子音带上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虽然无法精确定位到那个‘世界’本身,但本机成功提取出了该信息碎片在穿越屏障时,所携带的、其原生环境的‘协议特征码’。”
承太郎目光锐利:“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获得了一把‘钥匙’。”架构师回答,“一把极其粗糙、且可能是单向的钥匙。凭借这个‘特征码’,我们无法主动联系那个世界,但……我们可以调整观测站的接收滤波器,大幅提高对携带相同或相似‘特征码’的信息碎片的敏感度。”
他看向众人:“如果刚才的‘泄漏’并非孤例,如果我们所处的‘信息海洋’中,偶尔会飘荡着来自其他‘试验场’的残骸……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捕捉到更多。”
更多的碎片,可能意味着更多的信息,关于其他世界的样貌,关于其他“囚徒”的命运,甚至……关于“管理者”们的手段和模式。
绝望的囚笼中,突然出现了一扇可以窥视其他牢房的窗户。虽然无法沟通,虽然看到的可能只是断壁残垣,但这本身,就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
“我们需要这些信息。”承太郎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判断,“架构师,优先调整滤波器。我们需要知道,除了我们,还有什么‘存在’被置于这沙盒之中。”
“明白。资源重新分配,滤波器重构进程启动,预计耗时……”架构师开始全力运作。
(这太疯狂了,)波鲁那雷夫感叹,(我们连自己的麻烦都没搞定,现在还要去偷看邻居家的悲剧?)
“但这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我们自己的处境。”康一的眼神逐渐坚定,“知道别人是怎么失败的,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到不失败的方法。而且……如果,只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能找到某种‘交流’的方式……”
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孤独的抗争,与知晓存在盟友(哪怕无法触及)的抗争,在心理层面是截然不同的。
仗助用力点头:“没错!多个朋友多条路嘛!虽然这个‘朋友’可能隔得有点远……”
滤波器调整在架构师的高效运作下迅速完成。观测站接收信息的“频率”被微调,开始更加专注地捕捉那来自异域的、微弱的“回响”。
屏幕上,混沌的数据流依旧,但在架构师标注出的特殊监控区域内,开始偶尔闪现出一些极其微弱、转瞬即逝的、带有相同“特征码”痕迹的光点。它们太微弱,还无法构成清晰的信息片段,如同风中残烛,但它们确实存在。
证明着,他们并非唯一的“异常”,也非唯一的“囚徒”。
承太郎静静地看着那些微弱的光点明灭,帽檐下的眼神深邃如渊。他想起dIo,想起迪亚波罗,那些为了欲望和力量而疯狂的敌人。如今,他们的敌人变成了无形的规则和可能存在的、更高维度的观察者。战斗的形态改变了,但核心未变——守护他认为真实和重要的事物。
而现在,这些重要的事物,似乎无形中包含了那些在其他囚笼中,可能正在挣扎、可能已经沉寂的、陌生的灵魂。
“继续监测。”他低沉的声音在观测站内回荡,“收集所有碎片。”
“同时,我们自身的‘武器’打磨,也不能停下。”他转向仗助和康一,“在下一个‘浪头’打来之前,我们必须变得比现在更了解规则,更善于利用规则。”
帷幕之外,是无数可能同样绝望的牢笼。
帷幕之内,承太郎开始尝试聆听来自那些牢笼的、破碎的回声。这聆听本身,就是对“管理者”设定的“孤立”规则的一次无声反抗。
他们在自己的囚笼中,不仅开始呼吸,更开始试图倾听整个监狱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