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王吉带回来的三千石粮食,八义集根据地总算解了燃眉之急,军民们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了一些。
但陆鸣心里清楚,这远远不够。三千石粮食,对于不断扩大的队伍和人口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且,为了购买这批粮食,几乎掏空了缴获的金银和布匹。如果不能找到一条稳定的财源,或者创造出能换取大量物资的“拳头产品”,根据地迟早会坐吃山空。
“拳头产品...拳头产品...”陆鸣在指挥部里踱步,眉头紧锁。弹幕里网友们倒是热情高涨,提出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建议,比如造玻璃、制肥皂、炼焦煤甚至搞火药...但陆鸣仔细一想,这些想法要么技术门槛太高,要么原材料难寻,要么就是在这个封建时代太过惊世骇俗,容易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麻烦,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
“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陆鸣叹了口气,感觉一阵疲惫和饥饿袭来。他揉了揉咕咕叫的肚子,决定先不想这些烦心事,去厨房找点吃的填饱肚子再说。
他来到农会大院后面的公共厨房,想找点剩饭剩菜。掀开锅盖一看,锅里倒是还有点杂粮粥,但已经凉透了,而且...清汤寡水的,几乎看不到油花。
“没油了...”陆鸣嘀咕了一句,拿起旁边的油罐晃了晃,空空如也。他这才想起来,根据地现在物资紧张,食用油更是稀缺品,平时炒菜都舍不得多放。
“油...油?”陆鸣盯着空油罐,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
“对啊!油!我怎么没想到这个!”他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差点跳起来!
他立刻对着空气(弹幕)激动地说道:“同志们!我想到了!拳头产品!就是油!”
他快速解释道:“你们想啊!在封建时代,普通人家里吃的都是什么油?猪油、羊油、牛油!这些都是动物油,产量有限,价格昂贵!只有地主老财和城里富户才吃得起!普通老百姓,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荤腥,更别说油了!炒菜基本都是水煮!”
“但是!”陆鸣眼睛发亮,“我们可以榨植物油啊!大豆!花生!这些作物,咱们根据地就能种!尤其是大豆,耐贫瘠,好养活,出油率还高!”
【卧槽!对啊!油!】
【古代油可是硬通货!】
【炒菜没油怎么吃?】
【豆油!花生油!】
【这主意绝了!】
弹幕也瞬间沸腾了!这个思路简单、直接,而且完全符合当前的生产力水平!
几个农学院的学生更是激动不已,上次指导陆鸣选种育种,被他的“笨手笨脚”气得够呛,这次终于有机会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主播!榨油!我们教你!】
【土法榨油!不需要机器!】
【对!石磨!蒸锅!木榨!就够了!】
【我们先给你讲讲原理和步骤!】
金色弹幕也给予了肯定:
【立足现实,发挥优势。】【植物油确为古代稀缺物资,市场广阔。】【此举既可满足自身需求,又可外销创汇,一举两得。】【批准重点研发。】
陆鸣看到弹幕的支持,信心大增!他立刻跑回指挥部,找来周老拐、老王等农会和技术小组的骨干。
“同志们!我想到咱们的‘拳头产品’了!”陆鸣兴奋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周老拐等人听完,先是愣住,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豆油?花生油?”周老拐激动得胡子直抖,“对啊!咱们这坡地就能种豆子!花生也能种!这油...可是好东西啊!城里老爷们都抢着要!”
老王也连连点头:“没错!我以前走南闯北,见过榨油的!就是用石头磨碎,上锅蒸,然后用木头做的榨床使劲压!出油率虽然不如机器,但绝对能出油!”
“太好了!”陆鸣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老王,你立刻组织人手,成立‘榨油技术攻关小组’!周叔,你负责安排,划出一块地,专门种大豆和花生!咱们双管齐下!”
他顿了顿,对众人说道:“还有,这事先保密!尤其在榨油技术成熟之前,不要对外声张!免得被敌人盯上!”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摩拳擦掌,充满了干劲!
一场关于“油脂革命”的探索,在八义集根据地悄然拉开了序幕。农学院的学生们在弹幕里详细讲解着土法榨油的每一个步骤:选料、炒籽、碾磨、蒸坯、包饼、装榨、压榨...陆鸣和技术小组的成员们,拿着小本本,认真地记录着,不时提出疑问。
很快,简单的石磨和蒸锅准备好了,最关键的木质榨床也开始由老木匠带着人仿制...
希望,如同那即将被压榨出的第一滴油脂,在金黄的豆粕中悄然孕育。根据地的发展,找到了一条看似微小,却可能撬动整个局面的新路径!
八义集农会大院后面,临时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工棚。里面支起了石磨、大铁锅,最显眼的是一个由粗大木头制成的、结构复杂的“压榨床”。
陆鸣挽着袖子,满头大汗,正按照弹幕里农学院学生们的“远程指导”,进行着第一次土法榨油实验。
“主播!豆子要先炒一下!控制火候!别炒糊了!”
“对!炒到微微发黄,出香味就行!”
“然后上石磨!磨成粉!要细!越细出油率越高!”
“磨好了上锅蒸!蒸汽要足!”
陆鸣手忙脚乱,一会儿看火,一会儿推磨,一会儿又去顾着蒸锅。他本就不是干农活的料,动作笨拙又生疏,不是火候过了把豆子炒得有点黑,就是磨粉磨得粗细不均。
【哎呀!主播你轻点!豆子要碎了!】
【火!火太大了!要文火!】
【磨粉不是用蛮力!要均匀!】
【你看你蒸的这个...水汽都没透!】
弹幕里,那几个农学院的学生急得直跳脚,语气越来越严厉,简直就像在训斥自己实验室里不争气的学弟。
“那个...同学们,稍安勿躁,主播毕竟不是专业的...”有网友看不下去了,出来打圆场。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更是点燃了农学生们的“怒火”:
【正因为不是专业的才更要严谨!】【榨油看起来简单,细节决定成败!】【炒糊的豆子榨出来的油有苦味!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磨粉不细,蒸不透,出油率低不说,油质也差!】【食品安全无小事!万一吃出问题,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严格点,是为他好,也是为根据地的老百姓好!】
一番义正辞严的“食品安全教育”,让原本还想嘻嘻哈哈的弹幕瞬间肃静了。大家都意识到,这确实不是闹着玩的。
陆鸣也被这番话说得心中一凛,额头冒汗。他原本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才明白,这里面学问大着呢!他收起之前的散漫,态度变得无比认真,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指导,小心翼翼,反复确认。
【对!就这样!慢工出细活!】
【火候现在可以了!保持住!】
【磨粉有进步!继续!】
【蒸得不错!可以出锅了!”
在农学生们“虎视眈眈”的监督下,陆鸣终于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压榨。
将蒸好的豆粉用干草或布包成饼状,放入木榨的槽内,然后几个人合力,用粗大的木槌撞击楔子,利用杠杆原理,施加巨大的压力。
“一!二!三!撞!”
“加油!使劲!”
陆鸣和几个帮忙的农会干部,喊着号子,汗流浃背地撞击着木槌。巨大的压力下,木榨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声。
一滴...两滴...金黄色的、带着浓郁豆香的油脂,终于从榨床的缝隙中,缓缓渗了出来,汇集成流,滴落在下面的陶罐里!
“出油了!出油了!”工棚里顿时爆发出欢呼声!
陆鸣看着那汩汩流出的油脂,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不仅仅是一罐油,这是根据地未来发展的希望啊!
【恭喜主播!】
【成功了!】
【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可喜!】
弹幕也纷纷道贺。
然而,那几个农学院的学生却依旧保持着冷静(或者说挑剔):
【成色...马马虎虎吧。】【杂质还是有点多,需要沉淀过滤。】【出油率估计不高,还得优化工艺。】【不过...第一次能做成这样,也算及格了。】
陆鸣看着这些“苛刻”的点评,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由衷地感谢:“谢谢!谢谢各位同学的严格指导!没有你们,这油肯定榨不出来!你们说得对,食品安全大于天!我们一定继续改进!”
他深知,这些学生的严谨,才是对根据地百姓真正的负责。
有了成功的经验,陆鸣立刻开始在全根据地推广土法榨油技术。他组织各村有经验的木匠仿制榨床,安排农会技术小组到各村巡回指导。
很快,八义集、大王庄以及周边新解放的村庄,都陆续建起了自己的榨油作坊。大豆和花生被优先安排种植,收获后一部分作为口粮,一部分则用于榨油。
整个根据地,仿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空气中弥漫着炒豆和榨油的香气,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金黄的植物油,不仅改善了根据地的饮食(炒菜终于有油了!),更成为了对外贸易中炙手可热的“硬通货”!
王吉再次出发前往清河镇时,带上的不再仅仅是金银,还有一罐罐澄澈的豆油和花生油。这些来自根据地的“特产”,立刻引起了商人们的极大兴趣,换回了比预期更多的粮食和物资!
一条以“油”为核心的产业链和经济循环,正在这个新生的红色根据地悄然形成,为其未来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这一切,始于陆鸣饿肚子时的一个灵光一闪,成于无数人(包括屏幕内外)的共同努力和严谨求实的精神。
但陆鸣心里清楚,这远远不够。三千石粮食,对于不断扩大的队伍和人口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且,为了购买这批粮食,几乎掏空了缴获的金银和布匹。如果不能找到一条稳定的财源,或者创造出能换取大量物资的“拳头产品”,根据地迟早会坐吃山空。
“拳头产品...拳头产品...”陆鸣在指挥部里踱步,眉头紧锁。弹幕里网友们倒是热情高涨,提出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建议,比如造玻璃、制肥皂、炼焦煤甚至搞火药...但陆鸣仔细一想,这些想法要么技术门槛太高,要么原材料难寻,要么就是在这个封建时代太过惊世骇俗,容易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麻烦,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
“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陆鸣叹了口气,感觉一阵疲惫和饥饿袭来。他揉了揉咕咕叫的肚子,决定先不想这些烦心事,去厨房找点吃的填饱肚子再说。
他来到农会大院后面的公共厨房,想找点剩饭剩菜。掀开锅盖一看,锅里倒是还有点杂粮粥,但已经凉透了,而且...清汤寡水的,几乎看不到油花。
“没油了...”陆鸣嘀咕了一句,拿起旁边的油罐晃了晃,空空如也。他这才想起来,根据地现在物资紧张,食用油更是稀缺品,平时炒菜都舍不得多放。
“油...油?”陆鸣盯着空油罐,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
“对啊!油!我怎么没想到这个!”他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差点跳起来!
他立刻对着空气(弹幕)激动地说道:“同志们!我想到了!拳头产品!就是油!”
他快速解释道:“你们想啊!在封建时代,普通人家里吃的都是什么油?猪油、羊油、牛油!这些都是动物油,产量有限,价格昂贵!只有地主老财和城里富户才吃得起!普通老百姓,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荤腥,更别说油了!炒菜基本都是水煮!”
“但是!”陆鸣眼睛发亮,“我们可以榨植物油啊!大豆!花生!这些作物,咱们根据地就能种!尤其是大豆,耐贫瘠,好养活,出油率还高!”
【卧槽!对啊!油!】
【古代油可是硬通货!】
【炒菜没油怎么吃?】
【豆油!花生油!】
【这主意绝了!】
弹幕也瞬间沸腾了!这个思路简单、直接,而且完全符合当前的生产力水平!
几个农学院的学生更是激动不已,上次指导陆鸣选种育种,被他的“笨手笨脚”气得够呛,这次终于有机会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主播!榨油!我们教你!】
【土法榨油!不需要机器!】
【对!石磨!蒸锅!木榨!就够了!】
【我们先给你讲讲原理和步骤!】
金色弹幕也给予了肯定:
【立足现实,发挥优势。】【植物油确为古代稀缺物资,市场广阔。】【此举既可满足自身需求,又可外销创汇,一举两得。】【批准重点研发。】
陆鸣看到弹幕的支持,信心大增!他立刻跑回指挥部,找来周老拐、老王等农会和技术小组的骨干。
“同志们!我想到咱们的‘拳头产品’了!”陆鸣兴奋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周老拐等人听完,先是愣住,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豆油?花生油?”周老拐激动得胡子直抖,“对啊!咱们这坡地就能种豆子!花生也能种!这油...可是好东西啊!城里老爷们都抢着要!”
老王也连连点头:“没错!我以前走南闯北,见过榨油的!就是用石头磨碎,上锅蒸,然后用木头做的榨床使劲压!出油率虽然不如机器,但绝对能出油!”
“太好了!”陆鸣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老王,你立刻组织人手,成立‘榨油技术攻关小组’!周叔,你负责安排,划出一块地,专门种大豆和花生!咱们双管齐下!”
他顿了顿,对众人说道:“还有,这事先保密!尤其在榨油技术成熟之前,不要对外声张!免得被敌人盯上!”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摩拳擦掌,充满了干劲!
一场关于“油脂革命”的探索,在八义集根据地悄然拉开了序幕。农学院的学生们在弹幕里详细讲解着土法榨油的每一个步骤:选料、炒籽、碾磨、蒸坯、包饼、装榨、压榨...陆鸣和技术小组的成员们,拿着小本本,认真地记录着,不时提出疑问。
很快,简单的石磨和蒸锅准备好了,最关键的木质榨床也开始由老木匠带着人仿制...
希望,如同那即将被压榨出的第一滴油脂,在金黄的豆粕中悄然孕育。根据地的发展,找到了一条看似微小,却可能撬动整个局面的新路径!
八义集农会大院后面,临时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工棚。里面支起了石磨、大铁锅,最显眼的是一个由粗大木头制成的、结构复杂的“压榨床”。
陆鸣挽着袖子,满头大汗,正按照弹幕里农学院学生们的“远程指导”,进行着第一次土法榨油实验。
“主播!豆子要先炒一下!控制火候!别炒糊了!”
“对!炒到微微发黄,出香味就行!”
“然后上石磨!磨成粉!要细!越细出油率越高!”
“磨好了上锅蒸!蒸汽要足!”
陆鸣手忙脚乱,一会儿看火,一会儿推磨,一会儿又去顾着蒸锅。他本就不是干农活的料,动作笨拙又生疏,不是火候过了把豆子炒得有点黑,就是磨粉磨得粗细不均。
【哎呀!主播你轻点!豆子要碎了!】
【火!火太大了!要文火!】
【磨粉不是用蛮力!要均匀!】
【你看你蒸的这个...水汽都没透!】
弹幕里,那几个农学院的学生急得直跳脚,语气越来越严厉,简直就像在训斥自己实验室里不争气的学弟。
“那个...同学们,稍安勿躁,主播毕竟不是专业的...”有网友看不下去了,出来打圆场。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更是点燃了农学生们的“怒火”:
【正因为不是专业的才更要严谨!】【榨油看起来简单,细节决定成败!】【炒糊的豆子榨出来的油有苦味!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磨粉不细,蒸不透,出油率低不说,油质也差!】【食品安全无小事!万一吃出问题,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严格点,是为他好,也是为根据地的老百姓好!】
一番义正辞严的“食品安全教育”,让原本还想嘻嘻哈哈的弹幕瞬间肃静了。大家都意识到,这确实不是闹着玩的。
陆鸣也被这番话说得心中一凛,额头冒汗。他原本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才明白,这里面学问大着呢!他收起之前的散漫,态度变得无比认真,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指导,小心翼翼,反复确认。
【对!就这样!慢工出细活!】
【火候现在可以了!保持住!】
【磨粉有进步!继续!】
【蒸得不错!可以出锅了!”
在农学生们“虎视眈眈”的监督下,陆鸣终于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压榨。
将蒸好的豆粉用干草或布包成饼状,放入木榨的槽内,然后几个人合力,用粗大的木槌撞击楔子,利用杠杆原理,施加巨大的压力。
“一!二!三!撞!”
“加油!使劲!”
陆鸣和几个帮忙的农会干部,喊着号子,汗流浃背地撞击着木槌。巨大的压力下,木榨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声。
一滴...两滴...金黄色的、带着浓郁豆香的油脂,终于从榨床的缝隙中,缓缓渗了出来,汇集成流,滴落在下面的陶罐里!
“出油了!出油了!”工棚里顿时爆发出欢呼声!
陆鸣看着那汩汩流出的油脂,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不仅仅是一罐油,这是根据地未来发展的希望啊!
【恭喜主播!】
【成功了!】
【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可喜!】
弹幕也纷纷道贺。
然而,那几个农学院的学生却依旧保持着冷静(或者说挑剔):
【成色...马马虎虎吧。】【杂质还是有点多,需要沉淀过滤。】【出油率估计不高,还得优化工艺。】【不过...第一次能做成这样,也算及格了。】
陆鸣看着这些“苛刻”的点评,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由衷地感谢:“谢谢!谢谢各位同学的严格指导!没有你们,这油肯定榨不出来!你们说得对,食品安全大于天!我们一定继续改进!”
他深知,这些学生的严谨,才是对根据地百姓真正的负责。
有了成功的经验,陆鸣立刻开始在全根据地推广土法榨油技术。他组织各村有经验的木匠仿制榨床,安排农会技术小组到各村巡回指导。
很快,八义集、大王庄以及周边新解放的村庄,都陆续建起了自己的榨油作坊。大豆和花生被优先安排种植,收获后一部分作为口粮,一部分则用于榨油。
整个根据地,仿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空气中弥漫着炒豆和榨油的香气,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金黄的植物油,不仅改善了根据地的饮食(炒菜终于有油了!),更成为了对外贸易中炙手可热的“硬通货”!
王吉再次出发前往清河镇时,带上的不再仅仅是金银,还有一罐罐澄澈的豆油和花生油。这些来自根据地的“特产”,立刻引起了商人们的极大兴趣,换回了比预期更多的粮食和物资!
一条以“油”为核心的产业链和经济循环,正在这个新生的红色根据地悄然形成,为其未来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这一切,始于陆鸣饿肚子时的一个灵光一闪,成于无数人(包括屏幕内外)的共同努力和严谨求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