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宏慈从自己那间紧挨着紫宸殿、方便随时听候传唤的值班房里出来,立刻小跑着回到楚攸介面前,将丘维达来访的意图、提出的条件以及自己的分析,原原本本地禀报给了皇帝。
楚攸介听完,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冷笑,眼中闪过一丝掌控一切的得意:
“哼!丘维达这个老杂毛,果然是怕了!他这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体面地滚蛋!不过,他倒是精明,知道不能自己一个人退,还想拉着牛弘文一起下水,怕他走了之后牛党独大,清算他的徒子徒孙。”
他摩挲着下巴,沉吟道:“他那个徒弟邓疏言,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不堪大用。就算朕让他接了丘维达的班,也镇不住场面,反而会惹出乱子。这点,丘维达自己心里也清楚。所以,他真正要的,是一个能保证他安度晚年、不被清算的‘护身符’。”
楚攸介看向萧宏慈,问道:“宏慈,你觉得…朕该怎么安他这个心?谁来接任首辅,既能稳住局面,又不会成为新的绊脚石?”
萧宏慈早已胸有成竹,他躬身低声道:“主子圣明!依奴婢愚见,礼部尚书房延清,或是最佳人选!”
“房延清?”楚攸介眉毛一挑,对这个提议似乎有些意外,但随即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你说那个老滑头?他…倒是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识时务,知进退!他在朝中为官几十年,与各方势力都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人缘不错,却从不深入参与党争,是个有名的‘和事佬’。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
但他随即又皱起眉头:“不过…房延清精明得很,首辅这个位置,权力大,风险也大。以他那种明哲保身的性子,未必肯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啊?”
萧宏慈阴柔地笑了笑,解释道:“主子所虑极是。但正因房尚书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他才更明白,拒绝圣意,风险更大! 主子不妨让奴婢先私下透露点风声给他,让他明白,陛下让他当这个首辅,不是要他励精图治、大展拳脚,而是要他当一个‘纸糊的阁老’,一个摆在那里的‘神像’! 主要事务,自有陛下乾纲独断,或者交给有能力的年轻人(比如张望之)去办。他只需要挂个名,调和一下各部关系,安安稳稳不出大乱子就行。奴婢以为,以房尚书的智慧,他一定会乐意接受这个既能升官晋爵、又无需承担太大风险的‘美差’!”
“哈哈哈!好!说得好!‘纸糊的阁老’!妙!妙啊!”楚攸介被萧宏慈这个形象的比喻逗得开怀大笑,心中豁然开朗,“对!就这么办!房延清这个老好人,正好用来过渡!有他坐在首辅的位子上,既能安抚丘维达一系的人马,显示朕的‘宽厚’,又不会妨碍朕推行新政!一举两得!”
他越想越觉得此计甚妙,当即拍板决定:“宏慈!你立刻去回复丘维达!告诉他,他的条件,朕准了!让他明天大朝会上,就主动上表,请求致仕!而且,必须拉着牛弘文一起退!”
楚攸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障碍扫清后的美好前景:“只要他们俩明天一起递上辞呈,朕当场就准!并且,朕会加封丘维达为太傅(三公之一),赐金帛,荣归故里! 给他足够的体面和荣誉,让他安心!至于牛弘文,朕也会给予相应的优待。”
他站起身,在殿内激动地踱步,挥舞着手臂:“只要丘维达和牛弘文这两个老家伙一走,这朝堂之上,就再也没人能掣肘朕了! 朕就可以大刀阔斧,清除积弊,推行新政!大康中兴,指日可待!哈哈哈!”
楚攸介在空无一人的紫宸殿内,志得意满地放声大笑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摆脱了老臣的束缚,成为一位真正乾纲独断、开创盛世的英主!
萧宏慈看着主子兴奋的样子,连忙躬身领命:“奴才遵旨!奴才这就去办!定让丘维达心服口服,明日乖乖上表!”
他退出紫宸殿,心中也暗自盘算:此事若成,自己促成两位阁老致仕、举荐新房首辅,又是大功一件,在主子心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一场关乎帝国最高行政权力交替的幕后交易,就在这紫宸殿的几句对话中,悄然达成。明日的大朝会,注定将掀起一场不亚于清洗清流的政治地震!而年轻的皇帝楚攸介,正迫不及待地准备迎接一个完全由他掌控的新时代!
萧宏慈带着楚攸介开出的条件,秘密会见了丘维达。听完皇帝的承诺,丘维达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他知道,这是自己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任务——把牛弘文一起拖下水。
当晚,丘维达将自己的亲传弟子、吏部左侍郎邓疏言(字伯川)叫到府中密室。
“伯川啊,”丘维达看着这位自己寄予厚望却始终难堪大任的弟子,语气复杂,“明日大朝会,为师…就要上表致仕了。”
邓疏言闻言大惊失色:“老师!这…这是为何?您身体尚健,为何突然要退?”
丘维达摆摆手,打断了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不必多问!这是为师与陛下…达成的共识。陛下已经应允,待为师致仕后,会外放你为湘南巡抚。伯川,你切莫不满!为师深知,你能力尚有欠缺,在吏部中枢,强敌环伺,你难以服众,反受其气。到地方为一省巡抚,独当一面,虽责任重大,却也少了些掣肘,正可历练一番!”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道:“陛下金口玉言,已承诺保我等师徒一系安稳落地。你切不可再生事端!记住,不甘心,就给我憋着!为师在朝一日,尚能为你遮风挡雨;待为师离去,谁还能为你撑腰?你必须要学会独立!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了!”
邓疏言看着老师苍老而决绝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来的惶恐,也有对老师牺牲的感激,最终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学生…明白了。谢老师栽培与保全之恩!”
......
次日,大朝会。
就在百官以为今日又将平淡度过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内阁首辅丘维达突然出列,手持笏板,声音洪亮,竟开始猛烈弹劾内阁次辅牛弘文!
他列举牛弘文“任用私人、把持部务、剿匪不力、贻误军机”等数条“罪状”,言辞激烈,火力全开!
满朝文武,包括牛弘文本人在内,全都懵了!
牛弘文(牛阁老)心中又惊又怒:“丘维达!你这老匹夫!昨日还与我约定‘斗而不破’,今日怎地突然发难?竟如此不按套路出牌!”
面对丘维达的突然袭击,牛弘文在短暂的震惊后,立刻反应过来,勃然大怒!他岂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当即出列,针锋相对地进行反驳!
他不仅逐条驳斥了丘维达的指控,更反过来揭露丘维达“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为相多年、政务多有纰漏”等种种“失职”之处!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互揭老底,把朝堂当成了战场!
原本庄严肃穆的宣政殿,瞬间变成了菜市场一般!文武百官看得目瞪口呆,窃窃私语。
而高踞龙椅之上的楚攸介,看着台下两位位极人臣的阁老,如同市井泼妇般互相攻讦,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用手支着下巴,看得津津有味,嘴角甚至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心中暗爽:“精彩!真精彩!这可比宫里排的戏文有趣多了! 狗咬狗,一嘴毛!好!咬得越狠越好!”
站在丹陛之下的即将上任的内阁首辅(候任)房延清,以及其他几位阁臣,则是如坐针毡,冷汗直流。他们既不敢劝,也不敢附和,生怕引火烧身。
眼看两位阁老吵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挽起袖子动手,楚攸介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这才轻轻咳嗽一声。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
楚攸介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朗声道:
“二位爱卿!皆是朕的股肱之臣,为相数十载,于国于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今日何必为了些许意气,在此朝堂之上,争执不休,徒惹人笑?”
他话锋一转,做出了“最终裁决”:
“朕念在二位爱卿年事已高,且为国操劳一生,以往种种,概不追究! 然,朝廷如今需要新气象,二位爱卿也确实年迈体衰…朕意已决:准予内阁首辅丘维达、次辅牛弘文,即日致仕,归乡颐养天年!”
不等二人反应,他立刻宣布了优厚的“退休待遇”,以示“皇恩浩荡”:
“特加恩赐:丘维达为太师、左柱国!牛弘文为太傅、右柱国! 赏赐金银帛缎,准驰驿还乡,以示朕体恤老臣之心!”
最后,他目光转向一旁战战兢兢的礼部尚书房延清,说出了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任命:
“着礼部尚书房延清,即刻入阁,接任内阁首辅! 望尔不负朕望,恪尽职守!”
“臣…臣领旨!谢陛下隆恩!”房延清连忙出列,跪地谢恩,声音都有些颤抖。
而丘维达和牛弘文,则如同被抽空了力气般,瘫软在地,只能叩首谢恩。他们知道,自己的时代,在这一刻,彻底结束了。一场由皇帝亲自导演、两位阁老“倾情出演”的权力交接大戏,终于落下了帷幕。
楚攸介看着伏在地上的两位老臣和惶恐的新首辅,心中充满了掌控一切的快意。阻碍他的最大绊脚石,终于被搬开了! 一个属于他楚攸介的、真正乾纲独断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带领着焕然一新的朝廷,开创一番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楚攸介听完,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冷笑,眼中闪过一丝掌控一切的得意:
“哼!丘维达这个老杂毛,果然是怕了!他这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体面地滚蛋!不过,他倒是精明,知道不能自己一个人退,还想拉着牛弘文一起下水,怕他走了之后牛党独大,清算他的徒子徒孙。”
他摩挲着下巴,沉吟道:“他那个徒弟邓疏言,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不堪大用。就算朕让他接了丘维达的班,也镇不住场面,反而会惹出乱子。这点,丘维达自己心里也清楚。所以,他真正要的,是一个能保证他安度晚年、不被清算的‘护身符’。”
楚攸介看向萧宏慈,问道:“宏慈,你觉得…朕该怎么安他这个心?谁来接任首辅,既能稳住局面,又不会成为新的绊脚石?”
萧宏慈早已胸有成竹,他躬身低声道:“主子圣明!依奴婢愚见,礼部尚书房延清,或是最佳人选!”
“房延清?”楚攸介眉毛一挑,对这个提议似乎有些意外,但随即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你说那个老滑头?他…倒是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识时务,知进退!他在朝中为官几十年,与各方势力都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人缘不错,却从不深入参与党争,是个有名的‘和事佬’。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
但他随即又皱起眉头:“不过…房延清精明得很,首辅这个位置,权力大,风险也大。以他那种明哲保身的性子,未必肯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啊?”
萧宏慈阴柔地笑了笑,解释道:“主子所虑极是。但正因房尚书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他才更明白,拒绝圣意,风险更大! 主子不妨让奴婢先私下透露点风声给他,让他明白,陛下让他当这个首辅,不是要他励精图治、大展拳脚,而是要他当一个‘纸糊的阁老’,一个摆在那里的‘神像’! 主要事务,自有陛下乾纲独断,或者交给有能力的年轻人(比如张望之)去办。他只需要挂个名,调和一下各部关系,安安稳稳不出大乱子就行。奴婢以为,以房尚书的智慧,他一定会乐意接受这个既能升官晋爵、又无需承担太大风险的‘美差’!”
“哈哈哈!好!说得好!‘纸糊的阁老’!妙!妙啊!”楚攸介被萧宏慈这个形象的比喻逗得开怀大笑,心中豁然开朗,“对!就这么办!房延清这个老好人,正好用来过渡!有他坐在首辅的位子上,既能安抚丘维达一系的人马,显示朕的‘宽厚’,又不会妨碍朕推行新政!一举两得!”
他越想越觉得此计甚妙,当即拍板决定:“宏慈!你立刻去回复丘维达!告诉他,他的条件,朕准了!让他明天大朝会上,就主动上表,请求致仕!而且,必须拉着牛弘文一起退!”
楚攸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障碍扫清后的美好前景:“只要他们俩明天一起递上辞呈,朕当场就准!并且,朕会加封丘维达为太傅(三公之一),赐金帛,荣归故里! 给他足够的体面和荣誉,让他安心!至于牛弘文,朕也会给予相应的优待。”
他站起身,在殿内激动地踱步,挥舞着手臂:“只要丘维达和牛弘文这两个老家伙一走,这朝堂之上,就再也没人能掣肘朕了! 朕就可以大刀阔斧,清除积弊,推行新政!大康中兴,指日可待!哈哈哈!”
楚攸介在空无一人的紫宸殿内,志得意满地放声大笑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摆脱了老臣的束缚,成为一位真正乾纲独断、开创盛世的英主!
萧宏慈看着主子兴奋的样子,连忙躬身领命:“奴才遵旨!奴才这就去办!定让丘维达心服口服,明日乖乖上表!”
他退出紫宸殿,心中也暗自盘算:此事若成,自己促成两位阁老致仕、举荐新房首辅,又是大功一件,在主子心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一场关乎帝国最高行政权力交替的幕后交易,就在这紫宸殿的几句对话中,悄然达成。明日的大朝会,注定将掀起一场不亚于清洗清流的政治地震!而年轻的皇帝楚攸介,正迫不及待地准备迎接一个完全由他掌控的新时代!
萧宏慈带着楚攸介开出的条件,秘密会见了丘维达。听完皇帝的承诺,丘维达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他知道,这是自己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任务——把牛弘文一起拖下水。
当晚,丘维达将自己的亲传弟子、吏部左侍郎邓疏言(字伯川)叫到府中密室。
“伯川啊,”丘维达看着这位自己寄予厚望却始终难堪大任的弟子,语气复杂,“明日大朝会,为师…就要上表致仕了。”
邓疏言闻言大惊失色:“老师!这…这是为何?您身体尚健,为何突然要退?”
丘维达摆摆手,打断了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不必多问!这是为师与陛下…达成的共识。陛下已经应允,待为师致仕后,会外放你为湘南巡抚。伯川,你切莫不满!为师深知,你能力尚有欠缺,在吏部中枢,强敌环伺,你难以服众,反受其气。到地方为一省巡抚,独当一面,虽责任重大,却也少了些掣肘,正可历练一番!”
他语重心长地告诫道:“陛下金口玉言,已承诺保我等师徒一系安稳落地。你切不可再生事端!记住,不甘心,就给我憋着!为师在朝一日,尚能为你遮风挡雨;待为师离去,谁还能为你撑腰?你必须要学会独立!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了!”
邓疏言看着老师苍老而决绝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来的惶恐,也有对老师牺牲的感激,最终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学生…明白了。谢老师栽培与保全之恩!”
......
次日,大朝会。
就在百官以为今日又将平淡度过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内阁首辅丘维达突然出列,手持笏板,声音洪亮,竟开始猛烈弹劾内阁次辅牛弘文!
他列举牛弘文“任用私人、把持部务、剿匪不力、贻误军机”等数条“罪状”,言辞激烈,火力全开!
满朝文武,包括牛弘文本人在内,全都懵了!
牛弘文(牛阁老)心中又惊又怒:“丘维达!你这老匹夫!昨日还与我约定‘斗而不破’,今日怎地突然发难?竟如此不按套路出牌!”
面对丘维达的突然袭击,牛弘文在短暂的震惊后,立刻反应过来,勃然大怒!他岂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当即出列,针锋相对地进行反驳!
他不仅逐条驳斥了丘维达的指控,更反过来揭露丘维达“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为相多年、政务多有纰漏”等种种“失职”之处!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互揭老底,把朝堂当成了战场!
原本庄严肃穆的宣政殿,瞬间变成了菜市场一般!文武百官看得目瞪口呆,窃窃私语。
而高踞龙椅之上的楚攸介,看着台下两位位极人臣的阁老,如同市井泼妇般互相攻讦,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用手支着下巴,看得津津有味,嘴角甚至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心中暗爽:“精彩!真精彩!这可比宫里排的戏文有趣多了! 狗咬狗,一嘴毛!好!咬得越狠越好!”
站在丹陛之下的即将上任的内阁首辅(候任)房延清,以及其他几位阁臣,则是如坐针毡,冷汗直流。他们既不敢劝,也不敢附和,生怕引火烧身。
眼看两位阁老吵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挽起袖子动手,楚攸介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这才轻轻咳嗽一声。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
楚攸介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朗声道:
“二位爱卿!皆是朕的股肱之臣,为相数十载,于国于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今日何必为了些许意气,在此朝堂之上,争执不休,徒惹人笑?”
他话锋一转,做出了“最终裁决”:
“朕念在二位爱卿年事已高,且为国操劳一生,以往种种,概不追究! 然,朝廷如今需要新气象,二位爱卿也确实年迈体衰…朕意已决:准予内阁首辅丘维达、次辅牛弘文,即日致仕,归乡颐养天年!”
不等二人反应,他立刻宣布了优厚的“退休待遇”,以示“皇恩浩荡”:
“特加恩赐:丘维达为太师、左柱国!牛弘文为太傅、右柱国! 赏赐金银帛缎,准驰驿还乡,以示朕体恤老臣之心!”
最后,他目光转向一旁战战兢兢的礼部尚书房延清,说出了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任命:
“着礼部尚书房延清,即刻入阁,接任内阁首辅! 望尔不负朕望,恪尽职守!”
“臣…臣领旨!谢陛下隆恩!”房延清连忙出列,跪地谢恩,声音都有些颤抖。
而丘维达和牛弘文,则如同被抽空了力气般,瘫软在地,只能叩首谢恩。他们知道,自己的时代,在这一刻,彻底结束了。一场由皇帝亲自导演、两位阁老“倾情出演”的权力交接大戏,终于落下了帷幕。
楚攸介看着伏在地上的两位老臣和惶恐的新首辅,心中充满了掌控一切的快意。阻碍他的最大绊脚石,终于被搬开了! 一个属于他楚攸介的、真正乾纲独断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带领着焕然一新的朝廷,开创一番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