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主簿在冯都尉那里接连受辱,又被严厉警告不得再碰那个厨子,心中积攒的怒火和怨毒几乎要冲破胸膛!他回到自己的营帐,越想越气,尤其是想到那个厨子杨老七,竟然还敢用“菜做咸了”这种小伎俩来告状,更是气得浑身发抖!
“一个厨子!一个下贱的流民厨子!都学会挑拨离间了!这还不是探子?!冯蛮子这个蠢货!简直是猪油蒙了心!”严主簿咬牙切齿地低吼着。他知道,在冯都尉这条线上,自己是彻底说不通了,甚至可能引来更大的祸患。
“不行!绝不能就这么算了!”严主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你冯都尉不识抬举,就别怪我严某人心狠手辣!我要让你知道,得罪我严家的下场!”
他连夜写了一份措辞激烈的密信,详细“列举”了冯都尉的种种“可疑”行为:收留来历不明的流民、对其过分信任、不听忠言、打压同僚(指他自己),并隐晦地暗示冯都尉可能与反贼有不清不楚的关系,至少也是玩忽职守,纵容奸细。他将这封信,通过严家的秘密渠道,直接送到了知府陈望的手中。
知府衙门内,陈望看着严主簿送来的密信,起初还觉得有些道理,尤其是关于那个厨子形迹可疑的部分,让他也产生了一丝警惕。但当他看到严主簿竟然指控冯都尉“通敌”时,陈望忍不住嗤笑出声,随手将信扔在了一边。
“荒谬!简直是荒谬透顶!”陈望对身旁的师爷刘运说道,“冯都尉是什么人?那是手上沾满了反贼鲜血的悍将!他跟那些泥腿子是天生的死对头!他会去通敌?图什么?图反贼那边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他踱步到窗边,眼神阴鸷:“这个严主簿...我看他不是蠢,就是坏!他这是想借题发挥,搞掉冯都尉啊!他严家在本府势力盘根错节,是地头蛇!我看他是想趁机夺权,架空本官吧?哼!一个靠着家里使钱塞进来的纨绔子弟,也敢有这种心思?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这时,师爷刘运从屏风后转出,躬身道:“府尊大人明鉴!这冯都尉乃是朝廷委派的武官,与府尊您同属朝廷命官,利益一体。严家此举,名为举报冯都尉,实则是想剪除您的羽翼,废掉您的得力助手!在这剿匪的关键时刻,他们这么做,其心可诛啊!恐怕是想让剿匪之事受阻,甚至...甚至是想让府尊您损兵折将,他们好趁机掌控凌源府,割据一方,观望局势!”
陈望闻言,冷哼一声:“割据?刘师爷,你觉得他们的野心就只是割据吗?”
刘运一愣:“府尊的意思是...?”
陈望转过身,眼中寒光闪烁:“我看,他们所图更大!说不定...是想造反!”
“造反?!”刘运吓了一跳。
“对!造反!”陈望语气森然,“你想想,如果我们这次剿灭了八义集的反贼,在缴获的文书中,‘恰好’发现一些与严家往来的书信...你说,这严家,还能存在吗?”
刘运倒吸一口凉气,瞬间明白了陈望的狠毒算计!这是要借刀杀人,用“通匪”的罪名,将严家连根拔起!他连忙躬身:“府尊高见!此计甚妙!一石二鸟!”
陈望得意地捋了捋胡须,随即又想到那个厨子:“至于那个杨老七...不过是个有点小聪明的厨子罢了。会揣摩人心,讨好上官,算什么本事?古往今来,因为得罪厨子而倒霉的将军还少吗?冯都尉护着他,不过是维护自己面子,收买人心罢了。若他当时不护着那厨子,你让他的手下的亲兵怎么看他?连个厨子都保不住,谁还肯替他卖命?”
他摆了摆手,完全不把杨老七放在眼里:“如果这厨子真是探子,那反贼的头领也太蠢了!派这么个显眼的人来?那他们是怎么打败赵楷和夏县豪强联军的?所以,这厨子,八成就是个普通的、有点手艺和心机的流民。严主簿小题大做,无非是想找茬罢了!”
刘运连忙奉承:“府尊洞察秋毫!所言极是!”
陈望沉吟片刻,吩咐道:“这样,你给严主簿回个话,就说本官已知晓,会派人调查,让他安心本职,不要再节外生枝。至于冯都尉那边...暂时不动,剿匪还需用他。等剿灭了反贼...再慢慢收拾这些不安分的地头蛇!”
“是!卑职明白!”刘运躬身退下。
就这样,严主簿的检举,非但没有动摇冯都尉的地位,反而让陈望对严家产生了更深的忌惮和铲除之心。而杨老七,则因为陈望的误判和冯都尉的维护,意外地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他这颗埋在官军心脏地带的钉子,得以继续潜伏下来,为八义集输送着宝贵的情报。官场内部的倾轧与猜忌,无形中成为了人民军最好的掩护。
严主簿收到了陈望知府那封措辞含糊、却暗示“已知晓,会调查,勿再节外生枝”的回信后,心中大喜过望,甚至有些得意忘形。
“哼!冯蛮子!你嚣张不了多久了!府尊大人已经注意到你了!等剿匪结束,就是你的死期!”严主簿心中冷笑,仿佛已经看到了冯都尉被革职查办、甚至人头落地的场景。他自觉有了知府撑腰(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在军营里行事反而更加“低调”和“小心翼翼”起来,刻意避开与冯都尉的冲突,生怕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冯都尉抓到把柄,破坏了他“借刀杀人”的大计。
而冯都尉这边,也很快收到了陈望派人送来的“安抚”消息。传话的人话说得很漂亮,什么“严主簿年轻气盛,冯都尉大人有大量,不必与他计较”、“剿匪为重,精诚团结”云云。但冯都尉这种在官场和军营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岂能听不出其中的弦外之音?陈望这分明是暂时稳住他,同时也在暗示:严主簿背后有人,你别动他,等事后再算总账!
冯都尉心中一阵发寒,他原本只是想打压一下严主簿的气焰,没想到陈望的心思竟然如此狠毒,不仅要收拾严主簿,看样子还要把整个严家连根拔起!“这读书人...狠起来真他娘的吓人!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果然不是吹的!” 他暗自庆幸,自己虽然是个粗人,但还没蠢到去跟这种心狠手辣的文官死磕的地步。
既然陈望已经有了安排,冯都尉也就乐得清闲。他不再去找严主簿的麻烦,甚至见面时还能勉强挤出一丝假笑。在他眼里,严主簿已经和一个死人没什么区别了,跟一个将死之人较劲,纯属浪费力气。他现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整训部队上,尤其是那些强征来的流民和囚犯,他希望能尽快把这些乌合之众操练出点样子来,好在剿匪时多几分胜算,也为自己多攒点功劳。
军营里突然出现的这种“诡异”的平静,却让身处其中的杨老七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前几天还剑拔弩张,怎么突然就风平浪静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杨老七的心中警铃大作。冯都尉和严主簿之间的矛盾是实打实的,绝不可能轻易化解。这种表面的和谐,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或是某种默契!他必须尽快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关系到他的潜伏安全和情报任务的成败。
于是,杨老七决定主动出击,试探一下冯都尉的口风。
这天晚上,他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只烤得外焦里嫩、香气扑鼻的羊腿,几样清爽可口的下酒小菜,还特意拿出了自己悄悄买来的几坛好酒。
当饭菜端上冯都尉的桌案时,冯都尉看着那油光锃亮的烤羊腿和散发着醇香的美酒,心情大好,随口吩咐亲兵:“去,把杨老七叫来!”
杨老七应召而来,恭敬地站在下首。
冯都尉用刀子割下一大块羊肉塞进嘴里,满意地咀嚼着,又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这才看向杨老七,似笑非笑地问道:“老七啊,今天这是唱的哪一出啊?又是羊腿又是好酒的,你小子发财了?”
杨老七连忙躬身,脸上堆起感激和讨好的笑容:“都尉大人说笑了!小人哪敢发财?这...这是小人一点小小的心意,主要是为了感谢都尉大人前几日为小人做主,严惩了那...那严主簿的手下。小人活了这么多年,颠沛流离,从未有哪位大人像您这样,肯为我们这等小民主持公道!小人...小人感激不尽!” 他说得情真意切,眼角甚至挤出了几滴浑浊的眼泪。
冯都尉是何等人物?他一眼就看穿了杨老七的心思。这感谢或许有几分真心,但更多的,恐怕是巴结和打探。这厨子是聪明人,知道在这军营里,只有紧紧抱住自己这条大腿,才能安稳活下去。他这是想借机表忠心,顺便探探自己对严主簿的态度。
冯都尉心中冷笑,但面上却不露声色。他正好也想借这个机会,稍微敲打一下这个聪明的厨子,让他知道谁才是他的靠山,同时也释放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稳住他。
“哈哈!好!算你小子有良心!”冯都尉大笑一声,指了指旁边的凳子,“来!坐下!陪本都尉喝一杯!”
杨老七受宠若惊,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小人身份低微,怎敢与都尉大人同席?”
“叫你坐你就坐!哪那么多废话!”冯都尉眼睛一瞪,“本都尉赏你脸,你还敢不接着?”
“是是是!谢都尉大人赏脸!”杨老七这才诚惶诚恐地侧身坐下,只坐了半个屁股,姿态放得极低。
冯都尉给他倒了一碗酒,推到他面前:“喝!”
“谢大人!”杨老七双手捧起碗,小心地喝了一口。
几碗酒下肚,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冯都尉看似随意地聊着天,话语间却有意无意地透露:“老七啊,你放心!在这军营里,只要有我冯某在,就没人敢动你!至于某些不识相的东西...”他冷哼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那种不屑和掌控一切的意味,表露无遗。
杨老七心中凛然,连忙附和,同时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试图打听冯都尉对严主簿态度转变的原因。但冯都尉口风很紧,只是含糊地说“上面自有安排”、“跳梁小丑,不足为虑”之类的话。
这场看似主仆尽欢的酒宴,实则是一场暗藏机锋的试探。杨老七虽然没有得到最核心的信息,但他至少确认了几点:冯都尉的地位依然稳固;他与严主簿的矛盾并未化解,而是被某种更上层的“安排”暂时压制了;冯都尉对自己仍有相当的信任和掌控欲。
这让他稍微安心了一些,但同时也更加警惕。“上面的安排”?这指的是知府陈望吗?陈望到底在谋划什么? 新的疑问,萦绕在杨老七心头。他知道,自己的潜伏任务,远未结束,甚至可能面临着更复杂的局面。他必须更加小心,才能在这漩涡中生存下去,并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个厨子!一个下贱的流民厨子!都学会挑拨离间了!这还不是探子?!冯蛮子这个蠢货!简直是猪油蒙了心!”严主簿咬牙切齿地低吼着。他知道,在冯都尉这条线上,自己是彻底说不通了,甚至可能引来更大的祸患。
“不行!绝不能就这么算了!”严主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你冯都尉不识抬举,就别怪我严某人心狠手辣!我要让你知道,得罪我严家的下场!”
他连夜写了一份措辞激烈的密信,详细“列举”了冯都尉的种种“可疑”行为:收留来历不明的流民、对其过分信任、不听忠言、打压同僚(指他自己),并隐晦地暗示冯都尉可能与反贼有不清不楚的关系,至少也是玩忽职守,纵容奸细。他将这封信,通过严家的秘密渠道,直接送到了知府陈望的手中。
知府衙门内,陈望看着严主簿送来的密信,起初还觉得有些道理,尤其是关于那个厨子形迹可疑的部分,让他也产生了一丝警惕。但当他看到严主簿竟然指控冯都尉“通敌”时,陈望忍不住嗤笑出声,随手将信扔在了一边。
“荒谬!简直是荒谬透顶!”陈望对身旁的师爷刘运说道,“冯都尉是什么人?那是手上沾满了反贼鲜血的悍将!他跟那些泥腿子是天生的死对头!他会去通敌?图什么?图反贼那边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他踱步到窗边,眼神阴鸷:“这个严主簿...我看他不是蠢,就是坏!他这是想借题发挥,搞掉冯都尉啊!他严家在本府势力盘根错节,是地头蛇!我看他是想趁机夺权,架空本官吧?哼!一个靠着家里使钱塞进来的纨绔子弟,也敢有这种心思?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这时,师爷刘运从屏风后转出,躬身道:“府尊大人明鉴!这冯都尉乃是朝廷委派的武官,与府尊您同属朝廷命官,利益一体。严家此举,名为举报冯都尉,实则是想剪除您的羽翼,废掉您的得力助手!在这剿匪的关键时刻,他们这么做,其心可诛啊!恐怕是想让剿匪之事受阻,甚至...甚至是想让府尊您损兵折将,他们好趁机掌控凌源府,割据一方,观望局势!”
陈望闻言,冷哼一声:“割据?刘师爷,你觉得他们的野心就只是割据吗?”
刘运一愣:“府尊的意思是...?”
陈望转过身,眼中寒光闪烁:“我看,他们所图更大!说不定...是想造反!”
“造反?!”刘运吓了一跳。
“对!造反!”陈望语气森然,“你想想,如果我们这次剿灭了八义集的反贼,在缴获的文书中,‘恰好’发现一些与严家往来的书信...你说,这严家,还能存在吗?”
刘运倒吸一口凉气,瞬间明白了陈望的狠毒算计!这是要借刀杀人,用“通匪”的罪名,将严家连根拔起!他连忙躬身:“府尊高见!此计甚妙!一石二鸟!”
陈望得意地捋了捋胡须,随即又想到那个厨子:“至于那个杨老七...不过是个有点小聪明的厨子罢了。会揣摩人心,讨好上官,算什么本事?古往今来,因为得罪厨子而倒霉的将军还少吗?冯都尉护着他,不过是维护自己面子,收买人心罢了。若他当时不护着那厨子,你让他的手下的亲兵怎么看他?连个厨子都保不住,谁还肯替他卖命?”
他摆了摆手,完全不把杨老七放在眼里:“如果这厨子真是探子,那反贼的头领也太蠢了!派这么个显眼的人来?那他们是怎么打败赵楷和夏县豪强联军的?所以,这厨子,八成就是个普通的、有点手艺和心机的流民。严主簿小题大做,无非是想找茬罢了!”
刘运连忙奉承:“府尊洞察秋毫!所言极是!”
陈望沉吟片刻,吩咐道:“这样,你给严主簿回个话,就说本官已知晓,会派人调查,让他安心本职,不要再节外生枝。至于冯都尉那边...暂时不动,剿匪还需用他。等剿灭了反贼...再慢慢收拾这些不安分的地头蛇!”
“是!卑职明白!”刘运躬身退下。
就这样,严主簿的检举,非但没有动摇冯都尉的地位,反而让陈望对严家产生了更深的忌惮和铲除之心。而杨老七,则因为陈望的误判和冯都尉的维护,意外地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他这颗埋在官军心脏地带的钉子,得以继续潜伏下来,为八义集输送着宝贵的情报。官场内部的倾轧与猜忌,无形中成为了人民军最好的掩护。
严主簿收到了陈望知府那封措辞含糊、却暗示“已知晓,会调查,勿再节外生枝”的回信后,心中大喜过望,甚至有些得意忘形。
“哼!冯蛮子!你嚣张不了多久了!府尊大人已经注意到你了!等剿匪结束,就是你的死期!”严主簿心中冷笑,仿佛已经看到了冯都尉被革职查办、甚至人头落地的场景。他自觉有了知府撑腰(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在军营里行事反而更加“低调”和“小心翼翼”起来,刻意避开与冯都尉的冲突,生怕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冯都尉抓到把柄,破坏了他“借刀杀人”的大计。
而冯都尉这边,也很快收到了陈望派人送来的“安抚”消息。传话的人话说得很漂亮,什么“严主簿年轻气盛,冯都尉大人有大量,不必与他计较”、“剿匪为重,精诚团结”云云。但冯都尉这种在官场和军营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岂能听不出其中的弦外之音?陈望这分明是暂时稳住他,同时也在暗示:严主簿背后有人,你别动他,等事后再算总账!
冯都尉心中一阵发寒,他原本只是想打压一下严主簿的气焰,没想到陈望的心思竟然如此狠毒,不仅要收拾严主簿,看样子还要把整个严家连根拔起!“这读书人...狠起来真他娘的吓人!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果然不是吹的!” 他暗自庆幸,自己虽然是个粗人,但还没蠢到去跟这种心狠手辣的文官死磕的地步。
既然陈望已经有了安排,冯都尉也就乐得清闲。他不再去找严主簿的麻烦,甚至见面时还能勉强挤出一丝假笑。在他眼里,严主簿已经和一个死人没什么区别了,跟一个将死之人较劲,纯属浪费力气。他现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整训部队上,尤其是那些强征来的流民和囚犯,他希望能尽快把这些乌合之众操练出点样子来,好在剿匪时多几分胜算,也为自己多攒点功劳。
军营里突然出现的这种“诡异”的平静,却让身处其中的杨老七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前几天还剑拔弩张,怎么突然就风平浪静了?事出反常必有妖!” 杨老七的心中警铃大作。冯都尉和严主簿之间的矛盾是实打实的,绝不可能轻易化解。这种表面的和谐,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或是某种默契!他必须尽快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关系到他的潜伏安全和情报任务的成败。
于是,杨老七决定主动出击,试探一下冯都尉的口风。
这天晚上,他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只烤得外焦里嫩、香气扑鼻的羊腿,几样清爽可口的下酒小菜,还特意拿出了自己悄悄买来的几坛好酒。
当饭菜端上冯都尉的桌案时,冯都尉看着那油光锃亮的烤羊腿和散发着醇香的美酒,心情大好,随口吩咐亲兵:“去,把杨老七叫来!”
杨老七应召而来,恭敬地站在下首。
冯都尉用刀子割下一大块羊肉塞进嘴里,满意地咀嚼着,又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这才看向杨老七,似笑非笑地问道:“老七啊,今天这是唱的哪一出啊?又是羊腿又是好酒的,你小子发财了?”
杨老七连忙躬身,脸上堆起感激和讨好的笑容:“都尉大人说笑了!小人哪敢发财?这...这是小人一点小小的心意,主要是为了感谢都尉大人前几日为小人做主,严惩了那...那严主簿的手下。小人活了这么多年,颠沛流离,从未有哪位大人像您这样,肯为我们这等小民主持公道!小人...小人感激不尽!” 他说得情真意切,眼角甚至挤出了几滴浑浊的眼泪。
冯都尉是何等人物?他一眼就看穿了杨老七的心思。这感谢或许有几分真心,但更多的,恐怕是巴结和打探。这厨子是聪明人,知道在这军营里,只有紧紧抱住自己这条大腿,才能安稳活下去。他这是想借机表忠心,顺便探探自己对严主簿的态度。
冯都尉心中冷笑,但面上却不露声色。他正好也想借这个机会,稍微敲打一下这个聪明的厨子,让他知道谁才是他的靠山,同时也释放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稳住他。
“哈哈!好!算你小子有良心!”冯都尉大笑一声,指了指旁边的凳子,“来!坐下!陪本都尉喝一杯!”
杨老七受宠若惊,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小人身份低微,怎敢与都尉大人同席?”
“叫你坐你就坐!哪那么多废话!”冯都尉眼睛一瞪,“本都尉赏你脸,你还敢不接着?”
“是是是!谢都尉大人赏脸!”杨老七这才诚惶诚恐地侧身坐下,只坐了半个屁股,姿态放得极低。
冯都尉给他倒了一碗酒,推到他面前:“喝!”
“谢大人!”杨老七双手捧起碗,小心地喝了一口。
几碗酒下肚,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冯都尉看似随意地聊着天,话语间却有意无意地透露:“老七啊,你放心!在这军营里,只要有我冯某在,就没人敢动你!至于某些不识相的东西...”他冷哼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那种不屑和掌控一切的意味,表露无遗。
杨老七心中凛然,连忙附和,同时小心翼翼地旁敲侧击,试图打听冯都尉对严主簿态度转变的原因。但冯都尉口风很紧,只是含糊地说“上面自有安排”、“跳梁小丑,不足为虑”之类的话。
这场看似主仆尽欢的酒宴,实则是一场暗藏机锋的试探。杨老七虽然没有得到最核心的信息,但他至少确认了几点:冯都尉的地位依然稳固;他与严主簿的矛盾并未化解,而是被某种更上层的“安排”暂时压制了;冯都尉对自己仍有相当的信任和掌控欲。
这让他稍微安心了一些,但同时也更加警惕。“上面的安排”?这指的是知府陈望吗?陈望到底在谋划什么? 新的疑问,萦绕在杨老七心头。他知道,自己的潜伏任务,远未结束,甚至可能面临着更复杂的局面。他必须更加小心,才能在这漩涡中生存下去,并完成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