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县城,锣鼓喧天,旌旗招展。
知府陈大人亲率两千兵马,浩浩荡荡开进了夏县。县令赵楷率领县衙一众官吏,以及被“请”来的三大家族(裴、张、李)和其他有头有脸的豪强、商人,早早地等在城门口迎接。
陈知府一身绯色官袍,骑在高头大马上,面容威严,但看到赵楷时,脸上却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正要下拜的赵楷,朗声笑道:“赵县令!何须多礼!你我同僚,共为朝廷效力,不必如此!”
这番做派,在不明所以的百姓看来,是知府大人礼贤下士,体恤下属。但在那些被强拉来迎接的豪强们眼中,却让他们心里咯噔一下,疑窦丛生。
“这赵楷...什么时候跟知府大人关系这么好了?”
“他们俩有说有笑的...该不会是在商量怎么对付我们吧?”
“完了完了...这次怕是要大出血了...”
豪强们互相交换着不安的眼神,心中七上八下。
陈知府在赵楷的陪同下,检阅了列队的官兵,又对着迎接的人群说了几句“保境安民”、“剿灭反贼”的官面话,便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住进了县衙后院最宽敞舒适的房间。
一进房间,屏退左右,只剩下陈知府、刘运师爷和赵楷、程亮四人时,刚才还和颜悦色的陈知府,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他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端起茶杯,却不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沫,目光锐利地看向赵楷:“赵县令,本官听说...你之前召集本地士绅商议剿匪捐输之事,似乎...不太顺利?”
赵楷心里一紧,知道正题来了。他连忙躬身,脸上堆起苦笑:“府尊明鉴!卑职...卑职无能啊!卑职确实三番五次邀请裴、张、李三家以及其他富户前来商议,可他们...他们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肯露面!这剿匪的军饷粮草...卑职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陈知府闻言,冷笑一声,将茶杯重重顿在桌上:“赵楷啊赵楷!你让本官说你什么好?你也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吏了,怎么还如此天真?”
他站起身,走到赵楷面前,语气带着讥讽:“他们不来,你就没办法了?他们推脱,你就束手无策了?你这不是没办法,你是自己不想当这个恶人!想把得罪人的差事推给本官,自己躲在后面,等着分好处!是不是?”
赵楷被陈知府一语道破心思,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额头上冒出冷汗。他知道瞒不过去,索性把心一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一丝委屈和恐惧:
“府尊大人息怒!卑职...卑职也是无奈啊!您剿完匪,拍拍屁股就回府城了!可卑职还得在这夏县当差啊!若是把本地的豪强都得罪死了,他们明面上不敢怎样,暗地里给我使绊子...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死个把县令...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啊!卑职...卑职也得为自己留条后路啊!”
陈知府看着跪在地上、声泪俱下的赵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但更多的是一种理解。他深知赵楷说的是实情,这乱世,地方官被豪强架空甚至暗害的例子,并不少见。
他沉默片刻,伸手将赵楷扶起,语气缓和了一些:“起来吧!你的难处,本官明白。不过...”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自信而霸道的笑容:“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本官带着两千精锐兵马驻在夏县!这夏县的天,就变了!”
陈知府拍了拍赵楷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有本官这两千兵马在,我看谁敢动你一根汗毛!那些豪强?哼!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现在他们的护院家丁都被反贼打残了,就是没牙的老虎!在本官的兵锋面前,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县城的景象,声音冰冷:“他们识相,乖乖把剿匪的捐输交上来,大家面子上都好看。若是不识相...哼!正好!本官就借着剿匪的名义,抄几个不开眼的家!他们的家产,正好充作军饷!到时候,少不了你赵县令的好处!”
赵楷听着陈知府这杀气腾腾的话,心中既恐惧又兴奋。他知道,陈知府这是要动真格的了!有这两千兵马撑腰,他还怕什么豪强?
他连忙躬身道:“府尊大人英明!有大人坐镇,卑职就放心了!卑职一定全力配合大人,办好剿匪捐输之事!”
陈知府满意地点点头:“嗯!这就对了!明天,你就以本官的名义,再下帖子!请那三大家族和所有够分量的富户,到县衙来‘商议要事’!本官倒要看看,这次,谁敢不来!”
“是!卑职遵命!”赵楷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知道,一场针对夏县豪强的“收割”,即将开始。而他和陈知府,将是这场收割最大的受益者。至于那些豪强的死活...谁在乎呢?在这乱世,有兵有权,才是硬道理!
有了知府陈大人的两千兵马撑腰,赵楷的腰杆子彻底硬了起来。他立刻派出手下衙役,手持盖有知府大印的请柬,再次前往裴、张、李三大家族以及其他有头有脸的豪强、商贾府上,邀请他们“赴宴”,商议“剿匪大计”。
起初,三大家族的家主接到请柬时,依旧是嗤之以鼻,以为赵楷又是来打秋风、敲竹杠的,纷纷让管家以“身体不适”或“外出访友”为由推脱。
然而,当管家小心翼翼地补充了一句“来送请柬的衙役说,这是知府陈大人的意思,务必请家主亲往”时,三位家主的态度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知府大人的意思?”裴家主放下手中的鼻烟壶,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陈知府亲自来了?还带着兵?”张家主捻着胡须的手停住了。
“这...看来是躲不过去了...”李家主叹了口气,挥挥手,“去告诉来人,老夫稍后便到。”
他们心里清楚,得罪赵楷这个县令,他们有的是办法周旋、掣肘,甚至暗中使绊子。但得罪带着军队来的知府?那简直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任何地方势力都是纸老虎。
其他豪强和商人,看到连势力最大的三大家族都乖乖就范,盛装出席,哪里还敢怠慢?纷纷换上最好的衣服,备上厚礼,忐忑不安地前往县衙。
县衙后堂,宴会厅内。
赵楷看着往日对他爱答不理、甚至给他吃闭门羹的豪强们,此刻一个个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坐在席间,心中那股憋了许久的恶气,终于得到了宣泄。他脸上带着矜持而威严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冰冷和报复的快意。
“程亮啊,”赵楷低声对身边的师爷说道,语气带着嘲讽,“你看看这些人!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当初本官好言相请,他们避而不见。如今府尊大人兵锋所指,他们就如同见了猫的老鼠,乖乖前来聆听‘教诲’!真是世态炎凉啊!”
程亮连忙躬身附和:“老爷说的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老爷势单力薄,他们自然不把您放在眼里。如今有府尊大人和两千精兵坐镇,他们怎能不怕?”
赵楷冷哼一声,眼中狠厉之色更浓:“本官心头这口恶气,难平!此次宴会,本官定要好好‘款待’他们一番!让他们知道,得罪本官,和得罪府尊大人,下场是一样的!”
程亮听着赵楷这睚眦必报的狠话,心中不由一凛,后背渗出冷汗。他想起自己私下与刘运瓜分好处的事,万一被赵楷知道...以他这心胸狭窄、记仇如命的性子,自己绝对没有好下场!程亮暗暗下定决心,必须尽快寻找退路,不能再跟着赵楷这条快要沉没的破船了。
而坐在席间的豪强们,表面上一片和气,互相寒暄,内心却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们交换着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和无奈。
“府尊大人亲自设宴...恐怕宴无好宴啊!”
“看来这次不出血是不行了...只希望这位陈知府,胃口别太大...”
“破财免灾吧...但愿能打发过去...”
宴会开始,陈知府端坐主位,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剿匪安民”、“同舟共济”的开场白后,便将话语权交给了赵楷。
赵楷站起身来,脸上带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先是“痛心疾首”地陈述了反贼的危害,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强调了剿匪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最后,图穷匕见,将话题引到了最关键的问题上——钱!粮!
他提出的“剿匪捐输”数额,让在场的所有豪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已经不是“出血”了,这简直是要抽筋扒皮!
宴会厅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一场围绕着“钱粮”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觥筹交错的表象下,激烈地展开了。豪强们试图讨价还价,赵楷则寸步不让,甚至不时抬出陈知府和两千兵马进行威胁...
而这一切,都落在了端坐上首、看似闭目养神,实则一切尽在掌握的陈知府眼中。他的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酷的笑容。
知府陈大人亲率两千兵马,浩浩荡荡开进了夏县。县令赵楷率领县衙一众官吏,以及被“请”来的三大家族(裴、张、李)和其他有头有脸的豪强、商人,早早地等在城门口迎接。
陈知府一身绯色官袍,骑在高头大马上,面容威严,但看到赵楷时,脸上却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他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正要下拜的赵楷,朗声笑道:“赵县令!何须多礼!你我同僚,共为朝廷效力,不必如此!”
这番做派,在不明所以的百姓看来,是知府大人礼贤下士,体恤下属。但在那些被强拉来迎接的豪强们眼中,却让他们心里咯噔一下,疑窦丛生。
“这赵楷...什么时候跟知府大人关系这么好了?”
“他们俩有说有笑的...该不会是在商量怎么对付我们吧?”
“完了完了...这次怕是要大出血了...”
豪强们互相交换着不安的眼神,心中七上八下。
陈知府在赵楷的陪同下,检阅了列队的官兵,又对着迎接的人群说了几句“保境安民”、“剿灭反贼”的官面话,便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住进了县衙后院最宽敞舒适的房间。
一进房间,屏退左右,只剩下陈知府、刘运师爷和赵楷、程亮四人时,刚才还和颜悦色的陈知府,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他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端起茶杯,却不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沫,目光锐利地看向赵楷:“赵县令,本官听说...你之前召集本地士绅商议剿匪捐输之事,似乎...不太顺利?”
赵楷心里一紧,知道正题来了。他连忙躬身,脸上堆起苦笑:“府尊明鉴!卑职...卑职无能啊!卑职确实三番五次邀请裴、张、李三家以及其他富户前来商议,可他们...他们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肯露面!这剿匪的军饷粮草...卑职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陈知府闻言,冷笑一声,将茶杯重重顿在桌上:“赵楷啊赵楷!你让本官说你什么好?你也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吏了,怎么还如此天真?”
他站起身,走到赵楷面前,语气带着讥讽:“他们不来,你就没办法了?他们推脱,你就束手无策了?你这不是没办法,你是自己不想当这个恶人!想把得罪人的差事推给本官,自己躲在后面,等着分好处!是不是?”
赵楷被陈知府一语道破心思,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额头上冒出冷汗。他知道瞒不过去,索性把心一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一丝委屈和恐惧:
“府尊大人息怒!卑职...卑职也是无奈啊!您剿完匪,拍拍屁股就回府城了!可卑职还得在这夏县当差啊!若是把本地的豪强都得罪死了,他们明面上不敢怎样,暗地里给我使绊子...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死个把县令...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啊!卑职...卑职也得为自己留条后路啊!”
陈知府看着跪在地上、声泪俱下的赵楷,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但更多的是一种理解。他深知赵楷说的是实情,这乱世,地方官被豪强架空甚至暗害的例子,并不少见。
他沉默片刻,伸手将赵楷扶起,语气缓和了一些:“起来吧!你的难处,本官明白。不过...”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自信而霸道的笑容:“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本官带着两千精锐兵马驻在夏县!这夏县的天,就变了!”
陈知府拍了拍赵楷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有本官这两千兵马在,我看谁敢动你一根汗毛!那些豪强?哼!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现在他们的护院家丁都被反贼打残了,就是没牙的老虎!在本官的兵锋面前,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县城的景象,声音冰冷:“他们识相,乖乖把剿匪的捐输交上来,大家面子上都好看。若是不识相...哼!正好!本官就借着剿匪的名义,抄几个不开眼的家!他们的家产,正好充作军饷!到时候,少不了你赵县令的好处!”
赵楷听着陈知府这杀气腾腾的话,心中既恐惧又兴奋。他知道,陈知府这是要动真格的了!有这两千兵马撑腰,他还怕什么豪强?
他连忙躬身道:“府尊大人英明!有大人坐镇,卑职就放心了!卑职一定全力配合大人,办好剿匪捐输之事!”
陈知府满意地点点头:“嗯!这就对了!明天,你就以本官的名义,再下帖子!请那三大家族和所有够分量的富户,到县衙来‘商议要事’!本官倒要看看,这次,谁敢不来!”
“是!卑职遵命!”赵楷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知道,一场针对夏县豪强的“收割”,即将开始。而他和陈知府,将是这场收割最大的受益者。至于那些豪强的死活...谁在乎呢?在这乱世,有兵有权,才是硬道理!
有了知府陈大人的两千兵马撑腰,赵楷的腰杆子彻底硬了起来。他立刻派出手下衙役,手持盖有知府大印的请柬,再次前往裴、张、李三大家族以及其他有头有脸的豪强、商贾府上,邀请他们“赴宴”,商议“剿匪大计”。
起初,三大家族的家主接到请柬时,依旧是嗤之以鼻,以为赵楷又是来打秋风、敲竹杠的,纷纷让管家以“身体不适”或“外出访友”为由推脱。
然而,当管家小心翼翼地补充了一句“来送请柬的衙役说,这是知府陈大人的意思,务必请家主亲往”时,三位家主的态度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知府大人的意思?”裴家主放下手中的鼻烟壶,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陈知府亲自来了?还带着兵?”张家主捻着胡须的手停住了。
“这...看来是躲不过去了...”李家主叹了口气,挥挥手,“去告诉来人,老夫稍后便到。”
他们心里清楚,得罪赵楷这个县令,他们有的是办法周旋、掣肘,甚至暗中使绊子。但得罪带着军队来的知府?那简直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任何地方势力都是纸老虎。
其他豪强和商人,看到连势力最大的三大家族都乖乖就范,盛装出席,哪里还敢怠慢?纷纷换上最好的衣服,备上厚礼,忐忑不安地前往县衙。
县衙后堂,宴会厅内。
赵楷看着往日对他爱答不理、甚至给他吃闭门羹的豪强们,此刻一个个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坐在席间,心中那股憋了许久的恶气,终于得到了宣泄。他脸上带着矜持而威严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闪烁着冰冷和报复的快意。
“程亮啊,”赵楷低声对身边的师爷说道,语气带着嘲讽,“你看看这些人!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当初本官好言相请,他们避而不见。如今府尊大人兵锋所指,他们就如同见了猫的老鼠,乖乖前来聆听‘教诲’!真是世态炎凉啊!”
程亮连忙躬身附和:“老爷说的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老爷势单力薄,他们自然不把您放在眼里。如今有府尊大人和两千精兵坐镇,他们怎能不怕?”
赵楷冷哼一声,眼中狠厉之色更浓:“本官心头这口恶气,难平!此次宴会,本官定要好好‘款待’他们一番!让他们知道,得罪本官,和得罪府尊大人,下场是一样的!”
程亮听着赵楷这睚眦必报的狠话,心中不由一凛,后背渗出冷汗。他想起自己私下与刘运瓜分好处的事,万一被赵楷知道...以他这心胸狭窄、记仇如命的性子,自己绝对没有好下场!程亮暗暗下定决心,必须尽快寻找退路,不能再跟着赵楷这条快要沉没的破船了。
而坐在席间的豪强们,表面上一片和气,互相寒暄,内心却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们交换着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和无奈。
“府尊大人亲自设宴...恐怕宴无好宴啊!”
“看来这次不出血是不行了...只希望这位陈知府,胃口别太大...”
“破财免灾吧...但愿能打发过去...”
宴会开始,陈知府端坐主位,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剿匪安民”、“同舟共济”的开场白后,便将话语权交给了赵楷。
赵楷站起身来,脸上带着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开始了他的表演。他先是“痛心疾首”地陈述了反贼的危害,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强调了剿匪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最后,图穷匕见,将话题引到了最关键的问题上——钱!粮!
他提出的“剿匪捐输”数额,让在场的所有豪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已经不是“出血”了,这简直是要抽筋扒皮!
宴会厅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一场围绕着“钱粮”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觥筹交错的表象下,激烈地展开了。豪强们试图讨价还价,赵楷则寸步不让,甚至不时抬出陈知府和两千兵马进行威胁...
而这一切,都落在了端坐上首、看似闭目养神,实则一切尽在掌握的陈知府眼中。他的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