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

  【叮!】【指点鲁肃音律,当前进度:50%】

  系统提示音响起。

  他嘴角笑意更深,进度过半,不知此番系统会给予何等奖励。

  此时,马夫悄然凑近鲁肃耳畔:“大人,时辰快过了。”

  刘苍见状,适时缄默。

  “这……”鲁肃一怔,随即面露踌躇。

  难得遇见刘苍这般音律大家,就此别过,实在可惜。

  鲁肃心里另有盘算,他想借刘苍的才华在周瑜面前露脸。若就此错过实在可惜,可他又不愿延误时辰。

  思来想去,鲁肃对刘苍拱手道:\"先生不如与我同乘畅谈?\"

  这位乐师令他舍不得放手,竟破例相邀。

  \"大人!\"车夫急忙劝阻。让陌生人登车对鲁肃这般身份而言太过冒险。

  刘苍却婉拒道:\"恐怕不妥吧?\"

  他正巴不得能借机同行,好结识些人物。但绝不能显露意图,否则徒惹猜疑。此刻只能故作推辞。

  \"有何不妥!\"鲁肃沉下脸,\"莫非先生另有要事?\"

  以他的阅历,自然明白其中风险。但刘苍越是推辞,反倒消了他的疑虑——既非主动接近,岂会心怀叵测?故而更执意相邀。

  \"这......\"刘苍佯装迟疑,\"在下虽无要事,但萍水相逢就登车......\"

  话未说完,鲁肃已抢白道:\"既无要事,不如暂做我的门客。以我身份,总不至委屈了先生。\"

  刘苍神色微妙。鲁肃虽尊贵却非顶尖,而自己本是万乘之尊。但若要见孙策,这确是良机。

  踌躇半晌,他才勉强道:\"那......也罢。\"

  这番作态更令鲁肃欣喜:\"先生快请!正好请教音律之道。\"

  车夫虽有不甘,却不敢多言。

  \"请。\"刘苍让鲁肃先行。

  鲁肃大笑登车,刘苍随后而入。车厢宽敞,两人对坐毫不局促。

  刘苍将古琴平放膝上,指尖轻扫琴弦。

  乐声悠然而起。

  这纯属他无心之举。

  身为音律大家,遇见良琴犹如武者得遇神兵,自然要试奏一番。

  渐渐地,他阖上双目。

  十指在弦间游走,琴音如清泉流泻,恍若仙乐。

  全神贯注间,刘苍心无杂念,未加思索,唯有琴声流淌。

  却不曾想,竟谱出一支全新曲调。

  闻者无不心潮澎湃,豪情激荡。

  \"这!\"

  鲁肃端坐一旁,双目圆睁,满脸骇然。

  以他之见,即便苦练数十载,也难达此境界。

  可刘苍信手拈来,举重若轻。

  \"如此年少,琴艺竟至化境,当真天纵奇才。\"

  鲁肃暗自惊叹。

  他缓缓闭目,凝神细品。

  车厢外。

  马夫扬鞭,火麒麟随行。

  初闻琴声,马夫颇不以为然。

  但片刻之后,神色渐变。

  激昂旋律令他心绪高涨。

  就连骏马也加快了步伐。

  皆因马夫不自觉随乐声加快了节奏。

  \"这......\"

  马夫惊诧不已。

  随侍鲁肃多年,从未见此奇景。

  琴音竟能牵动人心,着实惊人。

  尤其对不通音律之人亦能奏效!

  \"果真高人!\"

  马夫由衷赞叹。

  车厢内。

  刘苍弹至 ** 。

  尾声尤为激越,悲壮。

  虽显纷杂,却恰合意境。

  如千军鏖战,英雄末路,闻者心恸。

  宛若人生百态。

  终了!

  \"铮——\"

  琴声骤停。

  刘苍双手压弦,余韵尽消。

  恰似生命戛然而止。

  他收回双手。

  鲁肃早已震惊失色,难以置信。

  此曲可谓旷世绝响。

  \"见琴技痒,献丑了。\"

  刘苍向鲁肃歉然一笑。

  《琴遇》

  \"使不得!\"鲁肃连连摆手,\"在下岂敢妄评先生琴艺?\"作为精通音律之人,他比旁人更懂得这曲中乾坤。

  刘苍唇角微扬,指尖仍停留在颤动的琴弦上。

  \"先生莫要过谦。\"鲁肃眼中泛起波澜,\"此曲跌宕处似金戈铁马,婉转处如杜鹃泣血,不知曲名为何?\"

  \"《垓下歌》。\"

  四字方出,鲁肃衣袂无风自动。纵然当朝仍称汉室,可那个不肯过江东的背影,谁人不道一句真豪杰?琴音里奔腾的乌江浪,恰似英雄末路的绝唱。

  \"传神!\"鲁肃郑重长揖,\"三尺瑶琴竟演尽霸王平生。\"

  刘苍望向案头将熄的烛火:\"项羽失的是江山,守的却是初心。若论气概...\"话音未落,铜灯爆出最后的灯花。

  鲁肃怔然。待灯烟散尽,方深深拜下:\"先生妙解,子敬受教。\"他忽然觉得,自己谱过的那些精妙宫商,此刻都成了隔靴搔痒。

  ( ** )

  周瑜府邸的檐铃在风中轻响。

  \"竟是子敬先生!\"刘苍适时露出讶色。这位江东砥柱的名号,在坊间茶肆里早被说书人磨出了包浆。

  鲁肃却瞧着对方波澜不惊的眸子暗自诧异——寻常人听闻自己名讳时,眼底总会闪过或敬或畏的波动,可眼前人的惊讶,倒像是临时挂在脸上的面具。

  由于刘苍只是稍感意外,举止依旧如常,既未行礼恭敬,也无刻意逢迎。

  这般镇定自若的态度,绝非寻常人所能具备。

  \"阁下既是鲁子敬,那么您那位精通旋律的故交,想必就是周瑜周公瑾吧?\"

  刘苍开口说道,语气中透着明显的兴奋。

  他明白鲁肃定会询问自己的名讳,但此刻尚不便表明身份,否则对方必会提高警惕。

  因此他先声夺人,不给鲁肃开口询问的机会。

  \"正是。\"

  鲁肃含笑点头,并不意外。

  他与周瑜交好之事,原本就广为流传,也无需隐瞒。

  \"妙极!\"

  刘苍朗声笑道,\"我这就为您讲解何谓上乘的琴曲演绎。\"

  他表现得如同一个醉心音律的痴人。

  \"实不相瞒,久闻周公瑾精通音律之道,一直渴望切磋较技。今日机缘难得,定要与他好生较量,看看谁更胜一筹。\"

  鲁肃闻言微怔。

  原本打算询问刘苍名讳的念头,此刻反而消退了。

  同为音律爱好者,相互切磋讨教实属平常,因此他并未起疑。

  \"公瑾在音律上的造诣确实非凡,但先生您的见解也令人叹服。子敬期待二位相见时的景象。\"

  \"我也如此期待。\"

  刘苍爽朗一笑,巧妙转开话题:\"您演奏的三个问题在于指法的连贯......\"

  他故意将简单的道理讲得繁琐冗长,自然是为了争取时间。

  马车继续前行。

  待抵达周瑜府邸时,刘苍恰好结束讲解。

  \"先生大才!\"

  鲁肃衷心赞叹,\"听君一席话,胜研习十年琴艺。您对音律真谛的阐述,可谓直指本心。\"

  这一路上,拥有非凡造诣的刘苍所传授的见解,让鲁肃深感钦佩。

  字字珠玑,句句干货。虽然讲解冗长,却胜在细致入微。

  抵达目的地时,鲁肃已将自己的曲谱修改臻至完美。这自然归功于刘苍的指点。

  \"精妙!太精妙了!\"

  鲁肃拨动琴弦,发出清越之音,\"若非遇见先生,我的曲谱还要耗时许久才能完善,到时免不了被公瑾取笑。多亏先生指点。\"

  刘苍笑而不语。

  这对他而言不过是信手拈来之事——只是对原曲稍作润色罢了。

  现总体而言,这首曲子称不上绝佳。

  但与原始版本相比,已然臻于完美。

  若刘苍有意,随手便能谱出更精妙的乐章。

  \"大人。\"

  车夫勒住缰绳,低声禀报:\"已到目的地。\"

  \"嗯。\"

  鲁肃微微颔首,转向刘苍笑道:\"先生请。\"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

  刘苍含笑道:\"久仰周瑜大名,今日终得一见。\"

  鲁肃会心一笑。

  在江东地界,周瑜的崇拜者数不胜数,刘苍这般反应实属寻常。

  二人相继下车。

  \"你在此候着。\"

  鲁肃吩咐车夫:\"我陪先生去见公瑾。\"

  \"遵命。\"

  车夫躬身应诺。

  平日出行,他必寸步不离护卫鲁肃周全。

  但既至周瑜府邸,自无需再贴身保护——

  在这位大都督的地盘,还没人敢造次。

  \"此刻公瑾应当在后园凉亭,我们直接前往即可。\"

  鲁肃对周瑜的日常了如指掌,解释道:\"公瑾博学多才,除军事音律外,对弈亦颇有造诣。若无公务,每日此时必与人对弈。\"

  刘苍暗暗点头,这位周郎倒是很会怡情养性。

  \"有劳子敬引路。\"

  他抬手示意。

  鲁肃前导,刘苍信步相随。

  223. 渊渟岳峙

  值此乱世,周瑜堪称顶级谋臣,仅逊于尚未出山的诸葛孔明。

  世人常叹\"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这位江东肱骨虽位极人臣,府邸却未见奢华。

  不过较寻常宅院略宽敞些——

  毕竟烽烟四起,周瑜不可能久居豫章。

  若非孙策新定此地,他亦不会在此驻留。

  在鲁肃引领下,刘苍穿廊过院。

  行不多时,绕过月洞门便至后园。

  时值隆冬,园中草木凋零,平添几分肃杀。

  园 ** 孤零零立着座凉亭,

  在萧瑟景致中更显寂寥。

  这宅院算不得寒酸,

  却与周瑜身份不甚相称。

  亭中对弈之人,

  正是那位江东美周郎。

  周瑜指尖夹着墨玉棋子,轻轻摁在棋盘上,唇角扬起一丝弧度:\"承让了。\"

  \"都督棋艺精妙,老朽心服口服。\"对面白发老者起身作揖,眼角的皱纹里堆满笑意。

  这位是孙伯符特意为周公瑾挑选的府中总管。自从豫章归入江东版图,战事暂歇。孙策知晓周郎雅好琴棋书画,便寻了这位博学多才的老者相陪。

  \"哈哈哈!\"周瑜一甩广袖,朗声长笑。在他看来,棋盘上的胜利与沙场凯旋同样令人心醉。只不过这片战场,是用乌木与白玉铺就的。

  \"大人,有贵客到访。\"老管家俯身禀报,\"这局棋怕是...\"

  话音未落,周瑜已瞥见鲁肃的身影。他眼眸倏亮,快步迎上前去:\"子敬果真分毫不差!\"说着指向亭角的鎏金香炉,最后一缕青烟正袅袅散去。

  鲁肃抚掌大笑:\"若非途中邂逅这位先生,还能更早些。\"说着侧身让出刘苍的身影。

  刘苍只是淡然颔首,既无谄媚之态,亦无倨傲之色。

  \"哦?\"周瑜剑眉微挑,仔细打量着陌生人。他素知鲁肃为人持重,能让其亲自引荐者必有非凡之处。只是眼前之人青衣素履,并无特别之处——毕竟江东地界,不识此人倒也寻常。

  \"能让子敬破例的,定非等闲。\"周瑜广袖一展作邀客状,\"不知先生擅长何等雅艺?\"

  \"粗通五音而已。\"刘苍摆手谦辞。

  周瑜闻言抚掌,眼中精芒乍现:\"妙极!妙极!\"霎时了然鲁肃来意。以他之聪慧,已猜出七八分缘由。

  鲁肃在旁笑道:\"公瑾与刘先生若论琴道,必成知音。\"顿了顿,又意味深长地补了句:\"先生之艺,可谓...深不见底。\"

  最后四字让周瑜瞳孔微缩。他深知挚友性情,能得如此评价者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