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苏轩准时出现在李德明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不只李德明一个人。
一个穿着深色西装的中年男人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他的太阳穴微微凹陷,显然长期承受着巨大压力。
“轩辕先生,为您介绍一下。”李德明起身,“这位是文化部的赵司长。”
赵司长放下文件,朝苏轩点头。“久仰大名。”
苏轩在对面坐下。“赵司长专程过来,想必不是为了寒暄。”
“确实。”赵司长拿起文件,“您的《平凡之路》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统计了一下数据。”
他翻开文件的第一页。“歌曲发布48小时内,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相关讨论超过100万条。”
“这个数据很好啊。”苏轩靠在椅背上。
“问题不在数据,在于讨论的内容。”赵司长翻到第二页,“我们发现,这首歌引发了一些不太积极的社会情绪。”
苏轩没有接话,等着他继续。
“比如,很多年轻人开始质疑现在的工作模式,有人甚至提出了'躺平'的概念。”赵司长的语调很平静,但话里的担忧显而易见。
“还有一些中年人开始怀念过去的生活方式,对现在的快节奏社会产生了抵触情绪。”
李德明在一旁补充:“最让人担心的是,一些企业反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出现了下降。”
苏轩终于开口:“所以你们觉得,是我的歌影响了社会生产力?”
“不是这个意思。”赵司长摆手,“我们只是希望您能理解,文化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什么责任?”
“引导民众积极向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赵司长背书般地回答。
苏轩笑了。“赵司长,您听过这首歌吗?”
“当然听过。”
“那您觉得这首歌哪里消极了?”
赵司长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苏轩会反问。
“歌词里说'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这不是积极进取吗?说'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这不是对过往的肯定吗?”
苏轩站起身,走到窗前。“最后说'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这是对生活的接纳和理解,怎么就成了消极?”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
赵司长翻了翻手中的文件,似乎在寻找反驳的理由。
“轩辕先生,您说得有道理。但是民众的理解可能会有偏差。”
“那是民众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苏轩转过身,“如果一首歌就能让人们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心里早就有这些想法,只是平时被压抑着。”
这时,苏轩的智能终端响了。他瞥了一眼,是一条新闻推送。
【蓝星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平凡之路》现象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分析】
苏轩点开链接,快速浏览了一遍。
报告显示,歌曲发布后的三天内,奢侈品销售额下降了15%,高端餐饮消费减少了8%,而图书销售却增长了30%,户外用品销售增长了25%。
更有趣的是,很多人开始取消不必要的消费计划,转而选择更简单的生活方式。
“看来影响比你们想象的要大。”苏轩把智能终端递给赵司长。
赵司长看完报告,脸色变得更加严肃。
“这正是我们担心的。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什么叫负面影响?”苏轩重新坐下,“人们开始理性消费,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需要的,这难道不是好事?”
“但是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李德明插话,“如果大家都不消费了,经济怎么增长?”
“所以你们希望人们永远做消费主义的奴隶?”
这句话让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赵司长放下文件,语调变得严肃。“轩辕先生,您这话就过分了。我们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点。”
“什么平衡点?”
“既要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又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苏轩沉默了几秒钟。“赵司长,我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什么是发展?”
“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那什么是生活水平?”
赵司长又愣住了。
“是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还是拥有更多的精神满足?是住更大的房子,还是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苏轩的问题让赵司长陷入了思考。
“您的《平凡之路》确实让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赵司长最终开口,“但是思考的结果可能会影响现有的社会秩序。”
“什么社会秩序?”
“人们按照既定的轨道生活,努力工作,积极消费,推动社会发展。”
苏轩笑了。“听起来确实很像机器人的程序。”
这时,李德明的智能终端响了。他接起电话,脸色越来越难看。
“好的,我知道了。”他挂断电话,“轩辕先生,刚才是宣传部的电话。他们希望您能配合做一些澄清工作。”
“什么澄清?”
“解释《平凡之路》的真实含义,避免民众产生误解。”
苏轩站起身。“我觉得民众理解得很准确。”
他走向门口,回头看了看两人。“赵司长,李主任,我想问你们最后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们真的觉得,现在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吗?”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没有回答。
苏轩离开办公室后,直接回到了研究院。
团队成员已经在准备下午的拍摄工作。但气氛明显和昨天不同了。
张伟坐在角落里,不停地接电话。每次通话结束后,他的脸色就更难看一分。
林晓雨在整理设备,动作有些机械。
老王还是那副淡定的样子,但也能感觉到他内心的不安。
“怎么了?”苏轩问顾稀。
“从早上开始,就有各种电话打进来。”顾稀压低声音,“有些是询问拍摄进度的,有些是建议调整拍摄方向的,还有些是直接施压的。”
苏轩点点头。“意料之中。”
这时,张伟挂断了电话,走过来。
“轩辕先生,我觉得我们需要谈谈。”
“说吧。”
“我刚才接到后期制作公司的电话,他们说如果纪录片的内容过于敏感,可能无法通过审核。”
张伟的声音有些颤抖。“而且,我的一些朋友也在劝我,说这个项目风险太大。”
苏轩看着他。“所以你想退出?”
“不是退出,是希望能调整一下方向。”张伟连忙解释,“我们可以拍一些更积极正面的内容,比如城市发展的成就,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那和以前的宣传片有什么区别?”
张伟语塞。
这时,林晓雨突然开口:“我支持轩辕先生的想法。”
所有人都转过头看着她。
“昨天那个老人的话,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林晓雨的声音有些哽咽,“她去世前对我说,现在的人活得太累了,连笑都不会了。”
“我当时觉得她是老糊涂了,现在才明白,她说的是真话。”
张伟急了。“林导演,您这是感情用事。我们要考虑现实情况。”
“什么现实情况?”林晓雨反问,“害怕说真话的现实情况?”
两人的争论让会议室里的气氛更加紧张。
苏轩拍了拍手。“好了,我来做个决定。”
所有人都看着他。
“愿意继续的留下,不愿意的可以离开。我不会强迫任何人。”
张伟咬了咬牙,最终还是站了起来。“轩辕先生,对不起。”
他收拾了自己的东西,离开了会议室。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
“还有人要走吗?”苏轩问。
没有人回答。
“好,那我们继续。”苏轩重新坐下,“下午的拍摄按原计划进行。”
但他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办公室里不只李德明一个人。
一个穿着深色西装的中年男人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他的太阳穴微微凹陷,显然长期承受着巨大压力。
“轩辕先生,为您介绍一下。”李德明起身,“这位是文化部的赵司长。”
赵司长放下文件,朝苏轩点头。“久仰大名。”
苏轩在对面坐下。“赵司长专程过来,想必不是为了寒暄。”
“确实。”赵司长拿起文件,“您的《平凡之路》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统计了一下数据。”
他翻开文件的第一页。“歌曲发布48小时内,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相关讨论超过100万条。”
“这个数据很好啊。”苏轩靠在椅背上。
“问题不在数据,在于讨论的内容。”赵司长翻到第二页,“我们发现,这首歌引发了一些不太积极的社会情绪。”
苏轩没有接话,等着他继续。
“比如,很多年轻人开始质疑现在的工作模式,有人甚至提出了'躺平'的概念。”赵司长的语调很平静,但话里的担忧显而易见。
“还有一些中年人开始怀念过去的生活方式,对现在的快节奏社会产生了抵触情绪。”
李德明在一旁补充:“最让人担心的是,一些企业反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出现了下降。”
苏轩终于开口:“所以你们觉得,是我的歌影响了社会生产力?”
“不是这个意思。”赵司长摆手,“我们只是希望您能理解,文化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什么责任?”
“引导民众积极向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赵司长背书般地回答。
苏轩笑了。“赵司长,您听过这首歌吗?”
“当然听过。”
“那您觉得这首歌哪里消极了?”
赵司长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苏轩会反问。
“歌词里说'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这不是积极进取吗?说'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这不是对过往的肯定吗?”
苏轩站起身,走到窗前。“最后说'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这是对生活的接纳和理解,怎么就成了消极?”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
赵司长翻了翻手中的文件,似乎在寻找反驳的理由。
“轩辕先生,您说得有道理。但是民众的理解可能会有偏差。”
“那是民众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苏轩转过身,“如果一首歌就能让人们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心里早就有这些想法,只是平时被压抑着。”
这时,苏轩的智能终端响了。他瞥了一眼,是一条新闻推送。
【蓝星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平凡之路》现象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分析】
苏轩点开链接,快速浏览了一遍。
报告显示,歌曲发布后的三天内,奢侈品销售额下降了15%,高端餐饮消费减少了8%,而图书销售却增长了30%,户外用品销售增长了25%。
更有趣的是,很多人开始取消不必要的消费计划,转而选择更简单的生活方式。
“看来影响比你们想象的要大。”苏轩把智能终端递给赵司长。
赵司长看完报告,脸色变得更加严肃。
“这正是我们担心的。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什么叫负面影响?”苏轩重新坐下,“人们开始理性消费,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需要的,这难道不是好事?”
“但是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李德明插话,“如果大家都不消费了,经济怎么增长?”
“所以你们希望人们永远做消费主义的奴隶?”
这句话让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赵司长放下文件,语调变得严肃。“轩辕先生,您这话就过分了。我们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点。”
“什么平衡点?”
“既要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又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苏轩沉默了几秒钟。“赵司长,我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什么是发展?”
“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那什么是生活水平?”
赵司长又愣住了。
“是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还是拥有更多的精神满足?是住更大的房子,还是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苏轩的问题让赵司长陷入了思考。
“您的《平凡之路》确实让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赵司长最终开口,“但是思考的结果可能会影响现有的社会秩序。”
“什么社会秩序?”
“人们按照既定的轨道生活,努力工作,积极消费,推动社会发展。”
苏轩笑了。“听起来确实很像机器人的程序。”
这时,李德明的智能终端响了。他接起电话,脸色越来越难看。
“好的,我知道了。”他挂断电话,“轩辕先生,刚才是宣传部的电话。他们希望您能配合做一些澄清工作。”
“什么澄清?”
“解释《平凡之路》的真实含义,避免民众产生误解。”
苏轩站起身。“我觉得民众理解得很准确。”
他走向门口,回头看了看两人。“赵司长,李主任,我想问你们最后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们真的觉得,现在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吗?”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没有回答。
苏轩离开办公室后,直接回到了研究院。
团队成员已经在准备下午的拍摄工作。但气氛明显和昨天不同了。
张伟坐在角落里,不停地接电话。每次通话结束后,他的脸色就更难看一分。
林晓雨在整理设备,动作有些机械。
老王还是那副淡定的样子,但也能感觉到他内心的不安。
“怎么了?”苏轩问顾稀。
“从早上开始,就有各种电话打进来。”顾稀压低声音,“有些是询问拍摄进度的,有些是建议调整拍摄方向的,还有些是直接施压的。”
苏轩点点头。“意料之中。”
这时,张伟挂断了电话,走过来。
“轩辕先生,我觉得我们需要谈谈。”
“说吧。”
“我刚才接到后期制作公司的电话,他们说如果纪录片的内容过于敏感,可能无法通过审核。”
张伟的声音有些颤抖。“而且,我的一些朋友也在劝我,说这个项目风险太大。”
苏轩看着他。“所以你想退出?”
“不是退出,是希望能调整一下方向。”张伟连忙解释,“我们可以拍一些更积极正面的内容,比如城市发展的成就,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那和以前的宣传片有什么区别?”
张伟语塞。
这时,林晓雨突然开口:“我支持轩辕先生的想法。”
所有人都转过头看着她。
“昨天那个老人的话,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林晓雨的声音有些哽咽,“她去世前对我说,现在的人活得太累了,连笑都不会了。”
“我当时觉得她是老糊涂了,现在才明白,她说的是真话。”
张伟急了。“林导演,您这是感情用事。我们要考虑现实情况。”
“什么现实情况?”林晓雨反问,“害怕说真话的现实情况?”
两人的争论让会议室里的气氛更加紧张。
苏轩拍了拍手。“好了,我来做个决定。”
所有人都看着他。
“愿意继续的留下,不愿意的可以离开。我不会强迫任何人。”
张伟咬了咬牙,最终还是站了起来。“轩辕先生,对不起。”
他收拾了自己的东西,离开了会议室。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
“还有人要走吗?”苏轩问。
没有人回答。
“好,那我们继续。”苏轩重新坐下,“下午的拍摄按原计划进行。”
但他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