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暗流-《文娱教父:从直播打赏开始》

  苏轩的手指在琴键上游走,一段低沉的旋律在书房里回响。

  《蓝星之问》的主题曲雏形已经有了,但他心里清楚,真正的挑战不在音乐创作上。

  门外传来敲门声。

  “进来。”

  顾稀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研究院各部门负责人的详细资料,我整理了一下。”

  苏轩接过文件,快速翻阅。

  每个人的履历看起来都很正常,但正常得有些过头了。

  林晓雨,三十二岁,毕业于蓝星传媒大学,拍摄过十几部获奖纪录片。

  但她的获奖作品清一色都是歌颂型题材,没有一部涉及社会思辨。

  张伟,四十一岁,后期制作专家,参与过多部官方宣传片的制作。

  他的技术确实过硬,但作品风格过于统一,缺乏个人色彩。

  还有摄影师老王和音响工程师小陈,履历同样完美得毫无瑕疵。

  “你觉得这些人里,有几个是委员会的眼线?”苏轩合上文件。

  “至少三个。”顾稀毫不犹豫地回答,“林晓雨的眼睛会说话,张伟太紧张了,小陈一直在观察你的反应。”

  苏轩笑了。

  前特工的直觉确实敏锐。

  “那老王呢?”

  “他应该是真正的技术人员,没有受过反侦察训练。”顾稀顿了顿,“但这也可能是伪装。”

  智能终端响了,是林晓雨发来的消息。

  【林晓雨:轩辕先生,关于明天的拍摄计划,我有些想法想和您沟通。方便的话,我想过来一趟。】

  苏轩看了看时间,晚上八点半。

  【苏轩:可以,半小时后到我这里。】

  顾稀皱眉。

  “这个时间点主动上门,不太正常。”

  “正好试探一下她的底细。”

  半小时后,林晓雨准时到达。

  她换了一身休闲装,卸掉妆容后看起来年轻了不少。

  “打扰了,轩辕先生。”林晓雨环视了一下豪华的公寓,“您的住所很有品味。”

  “坐吧,想喝什么?”

  “白开水就好。”

  顾稀默默退到厨房,但耳朵紧竖着听他们的对话。

  “关于明天的拍摄,我觉得应该先从城市边缘的老社区开始。”林晓雨拿出平板电脑,“那里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

  苏轩点头。

  “具体有什么想法?”

  “我想采访几个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听听他们对城市变化的看法。”林晓雨的语调很专业,“不过我担心他们会说一些……不太合适的话。”

  关键来了。

  “比如?”苏轩装作漫不经心地问。

  “比如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传统,或者觉得以前的日子更有人情味。”林晓雨小心翼翼地措辞,“这种声音可能会影响纪录片的正面形象。”

  苏轩内心冷笑。

  果然是来探底的。

  “林导演,你觉得什么是正面形象?”

  “当然是展现蓝星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让观众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林晓雨回答得很快,显然事先准备过。

  “那如果老人们说的是真心话呢?”苏轩反问,“我们应该剪掉真实的声音,保留虚假的赞美?”

  林晓雨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苏轩会这样反问。

  “不是虚假,是……角度的选择。任何事情都有多个角度,我们当然要选择积极正面的那一面。”

  苏轩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

  “林导演,你拍过多少部纪录片?”

  “十七部。”

  “获过多少奖?”

  “三十二个。”

  “那你告诉我,在你拍摄的所有纪录片里,有没有一部让你自己感动过?”

  这个问题让林晓雨彻底愣住了。

  她张了张嘴,却没有声音。

  苏轩转过身。

  “一个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作品,怎么可能感动观众?”

  空气凝固了几秒钟。

  “轩辕先生,我……”林晓雨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只是想把工作做好。”

  “做好工作和做好作品是两回事。”苏轩重新坐下,“明天的拍摄,按我的想法来。真实的声音,不管是赞美还是质疑,都要保留。”

  林晓雨点点头,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那我先回去准备了。”她站起身,“明天早上八点,研究院门口见。”

  等林晓雨离开后,顾稀从厨房走出来。

  “她应该马上就会向委员会汇报今晚的对话。”

  “让她汇报。”苏轩重新坐到钢琴前,“委员会现在还不敢撤换我,只能继续观察。”

  “万一他们暗中破坏拍摄呢?”

  “那就更有趣了。”苏轩的手指在琴键上敲出几个音符,“一部被破坏的纪录片,本身就是最好的社会实验。”

  第二天一早,研究院门口聚集了整个拍摄团队。

  除了核心成员,还有十几个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

  张伟检查着设备清单,看起来比昨天更紧张了。

  老王正在调试摄影器材,动作熟练自然。

  小陈戴着耳机测试收音设备,时不时偷瞄苏轩一眼。

  “大家都到齐了。”林晓雨走过来,“车辆已经准备好,我们直接出发。”

  车队缓缓驶出研究院,前往城市边缘的老社区。

  苏轩和顾稀坐在第一辆车里,透过车窗看着逐渐变化的街景。

  高楼大厦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老式建筑。

  街道也从宽阔笔直变成了弯弯曲曲的小巷。

  “轩辕先生。”张伟突然开口,“我刚才接到通知,设备可能有些问题,拍摄质量可能会受影响。”

  苏轩转头看着他,车内的气氛瞬间变了。

  连空气似乎都因为他这个简单的动作而凝滞。前排开车的司机下意识地从后视镜里瞥了一眼,又立刻把视线转了回去。

  “什么问题?”苏轩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颗石子投进死水,让坐在对面的张伟肩膀一颤。

  “主、主摄像头的色彩还原模块好像出了故障……”张伟的目光游移,不敢与苏轩对视,他伸手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珠,“拍出来的画面可能会……会偏灰暗。要不然我们先回去检修?安全第一,对吧?”

  他这话说得又快又急,生怕慢一秒就会被拆穿。

  坐在角落里一直闭目养神的老王,摆弄着备用镜头的手指停顿了一下,眼皮都没抬。

  苏轩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张伟,那眼神不带任何情绪,却让张伟感觉自己像个被剥光了衣服的小丑。每一秒钟的沉默都像是在他本就脆弱的神经上施加酷刑。

  车厢里死一般的寂静。

  张伟的嘴唇动了动,似乎还想再找补几句,但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坐在苏轩身旁的顾稀嘴角勾起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她低声对苏轩说:“委员会的技术部门水平下降得厉害。”

  声音不大,却足以让车内几个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张伟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终于,苏源收回了目光,重新看向窗外那些斑驳的老墙。

  “不用。”他的语调平淡得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灰暗的画面,正好配这个题材。”

  “什么?”张伟没反应过来。

  苏轩侧过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有人想让我们的世界褪色,那我们就把这种褪色忠实地记录下来。这不比任何滤镜都更真实?”

  张伟的脸,由红转白,最后变得毫无血色。他彻底僵住了,像个断了线的木偶。

  一旁的林晓雨将视线转向窗外,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着,节奏有些乱。

  老王则像是没听到一样,重新开始慢条斯理地擦拭起他的备用镜头,动作比刚才还要专注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