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最关键的是,这些黄巾力士都具备一项特殊能力——

  **刀枪不入**:可持续半个时辰。若超过时限,便会陷入虚弱状态,彻底丧失战斗力。唯一弱点:咽喉。

  这并非绝对的无敌之身,仍存在破绽。

  但寻常人根本无法察觉,幸好刘玄拥有洞察术。

  此时,官军已在黄巾力士的猛攻下损失惨重,节节败退。

  他们的攻击根本无法突破黄巾力士的防御。

  卢植眉头紧锁——难道大好战机,就要葬送在这数千黄巾力士手中?

  "卢中郎,这些黄巾力士交给本王。"

  刘玄率领赤血龙骑径直冲向敌阵,根本不给卢植回话的机会。

  "杀!"

  长枪横扫,两名黄巾力士当即被震飞。

  以刘玄100点的武力值,这一击足以致命。

  若是普通士兵,早被当场格杀。

  可那两名黄巾力士竟再度爬起,重新投入战斗。

  见此情形,关羽、张飞、林飞与五十赤血龙骑皆震惊不已。

  这都不死?

  他们深知刘玄的实力——即便关羽张飞也需全力应对他的攻击。

  可这两名黄巾力士竟毫发无伤?

  不信邪的关羽三人再度挥动兵器进攻。

  被击中的黄巾力士接连倒飞,却又很快爬起继续战斗。

  杀不死?

  众人一时愕然——世上竟有如此诡异的军队?

  不必等待破绽,只要直取要害便能破敌。

  刘玄方才那一招,只在试探这些黄巾力士的防护能耐。

  果然是寻常刀剑难伤,且能维持半个时辰之久。

  若想等其自行衰弱,便需耗过这半个时辰。

  可半个时辰里,这批黄巾力士已足以 ** 无数官军性命。

  刘玄长枪如电,瞬息洞穿一名黄巾力士的咽喉。

  那力士双目圆睁,至死不信有人能取他性命。

  见此法奏效,关张等人立时会意,纷纷出手。

  关羽青龙刀横扫,寒光闪过,一颗头颅随刀锋飞起。

  张飞丈八蛇矛急抖,宛若毒龙出洞,直取另一名力士喉间。

  赤血龙骑虽未能刀刀毙命,但数招之内亦可斩杀一人。

  "妙!痛快!"

  卢植拍掌大笑,"众将士听令,专攻这群 ** 的咽喉!"

  既知弱点所在,官军虽不及赤血龙骑精准,靠人海战术亦能建功。

  转眼间,黄巾力士死伤陡增。

  阵后的张角脸色阴沉。

  自炼成黄巾力士以来,从未有人能识破此弱点。

  这支无敌之师正在溃败,伤亡速度触目惊心。

  败局已定,覆灭不过时间问题。

  他凝视着那袭蓝白战甲,当即认出刘玄身份。

  大汉皇长子,玄菟郡王,名不虚传。

  张角手结奇印,骤然金光迸射,没入残余力士体内。

  金光化作战甲,将黄巾力士周身包裹得密不透风——自然也包括那致命咽喉。

  刘玄手中长枪如电,瞬间洞穿一名黄巾力士的咽喉,却不由得眉头微蹙。

  "这金甲防御当真棘手。"

  他抽回长枪,目光扫过战场。

  不远处,一名赤血龙骑的大刀砍在黄巾力士咽喉处,却被金甲所阻,发出沉闷的撞击声。那黄巾力士踉跄后退两步,随即怒吼反击。大刀斩在赤血龙骑的超级兵盔甲上,同样迸出闷响,将骑兵震退一步。

  双方皆仗着坚不可摧的防御——黄巾力士靠金甲护体,赤血龙骑则仰仗超级兵盔甲。相较之下,普通官兵的盔甲在黄巾力士面前不堪一击,转眼间便伤亡惨重。

  此刻战场上,唯有刘玄、关羽张飞以及赤血龙骑统领林飞尚能破开金甲防御。就连普通赤血龙骑也难以撼动这层防护。

  "莫非是张角的能耐?"

  刘玄眯起眼睛望向阵后的张角。他记得用洞察术探查时,曾见过"金甲护体"这项既能自保又可施予士兵的神通。这金甲防御之强,丝毫不逊于赤血军的超级兵甲。若不是系统任务所迫,他倒真舍不得取下张角首级——这等能力若与赤血军盔甲结合,必能打造出一支防御无双的铁军。

  心念至此,刘玄提枪直取张角。沿途黄巾力士纷纷阻拦,却皆被他精准刺穿咽喉。关羽张飞如左右 ** ,挥舞着青龙刀与丈八蛇矛清剿两侧敌军。林飞率领赤血龙骑紧随其后,虽不能杀敌,却为三人分担压力。刘玄步伐稳健,向着张角步步逼近。

  张角清楚刘玄的目的,除掉自己,黄巾军便失去主心骨。

  他没有选择逃离,也明白无处可逃。

  眼下最要紧的是争取时间,掩护弟弟张梁从防守最松懈的城门突围。

  只要张梁能脱身,黄巾大业就还有转机。

  "玄菟王?久仰大名,可惜初次相逢竟是这般局面,实在遗憾。"

  张角抬眸,语速不急不缓。

  刘玄挥枪挡开袭来的攻击,回应道:"本王也对大贤良师的事迹早有耳闻,凭你的才干本可封侯拜相,青史留名,为何偏要落草为寇?"

  "封侯拜相?效忠这等腐朽朝廷?"

  张角嘴角扯出讥讽的弧度,"王爷可曾目睹饥民交换子女烹食的惨剧?

  可曾体会过民生凋敝的绝望?

  可曾明白什么叫 ** ?

  朝堂昏聩,佞臣横行,何谈建功立业?"

  刘玄此时已突破黄巾力士的包围,立于张角近前,略作停顿后道:"你说的这些,本王确实未曾亲见。"

  张角抬手示意护卫退下,直视刘玄:"王爷自然看不见,毕竟您是高居庙堂的皇室贵胄,怎会在意草芥百姓的死活。"

  刘玄长枪拄地,与张角保持距离,平静反问:"那你这位大贤良师可曾目睹黄巾部众劫掠乡里、恶行累累的场面?

  可知为何当初八州烽火应者云集,如今却寸土难进,举目皆敌?

  可曾想过你本想救民水火,反倒将他们推入更深的苦难?"

  张角默然,这些情形他比谁都清楚。

  黄巾军中鱼龙混杂,许多人的初心早已变质。

  从万人景仰的义军,沦为人人唾弃的流寇。

  "这世道确实需要变革。"

  刘玄的语气依旧平淡,"但你的方法走错了路。"

  你的这番举动并非毫无意义。

  至少,撼动了大汉的根基。

  "你……"

  张角眼中闪过一丝惊诧,未曾想身为大汉皇长子、玄菟王的刘玄竟会说出这样的话。

  凝视着刘玄的双眸,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愿王爷能成我所不能之事。"

  张角嘴角微扬,"但我不会放弃,必将倾尽全力。"

  刘玄神色淡然:"全力以赴方显敬意,本王亦然。"

  张角颔首,十指再度结出玄奥法印。

  霎时间,雷光流转,化作护体光罩笼罩全身。

  这闪电护盾,正是张角的术法之一。

  他并非武将谋士,而是精通术法的方士。

  金甲护体、雷光屏障皆属术法范畴。

  术法分攻守辅三类,本质上与武将计、谋士技并无不同。

  区别在于,同级术法威力更盛。

  但施展术法极耗心神,若精神力不足,强行动用便会折损寿元。

  即便修为足够,术士也轻易不会动用术法。

  张角本就不足,又急于提升军力,多次强行施术。

  如今的他已油尽灯枯,即便静养也时日无多。

  刘玄眸光一凝。这是他首次对阵术士。

  但再强的术法也有极限。

  银枪高举,"无情冲锋"应声而出。

  枪出如龙!

  寒芒乍现,直击雷光屏障,将张角震退数丈。

  电光剧烈闪烁,却始终未破。

  转眼间,盾光便被张角重新稳固。

  "惊人的防护力!"

  刘锋眸中掠过诧异,这是他施展冷血突袭以来,首度未能一击毙敌。

  "再来!"

  刘锋再度催动冷血突袭,欺近张角身前。

  然而增强过的雷光屏障依然稳固如初。

  "天雷引!"

  张角发起反击,这是他仅有的攻击咒术,霎时无数电光自九霄劈落。

  这些雷霆并非自然之力,而是由张角的秘术幻化而成。

  威能虽不及真正的天雷,但对付寻常武者已绰绰有余。

  "绝世无双!"

  同一时刻,刘锋首次展露压箱底的绝技。

  银枪瞬间刺出四道寒芒,枪身上盘踞的白蛟与铠甲间的蓝蛟竟似活物般游走起来。

  嚓!

  雷光屏障应声而碎,张角被最后一记突刺挑向半空。

  此时天雷正好劈落在刘锋头顶。

  噼啪!

  漫天雷光尽数被双蛟抵御,未能伤其分毫。

  嘭!

  张角重重跌落,呕出鲜血。当他抬头望见刘锋周身缠绕的两条蛟龙时,瞳孔骤然收缩。

  此刻的刘锋宛如龙神降世,气势逼人。

  不仅是他,连远处观战的卢植等人也都瞠目结舌。

  玄菟郡王竟得双龙庇佑?

  这个年代,龙纹尚非禁忌。但亲眼目睹如此栩栩如生的龙形,仍令众人震撼不已。

  随着雷云散去,刘锋身上的双龙虚影也逐渐消隐。

  经历这般骇人攻击,他依旧毫发未损。

  望着缓步逼近的刘锋,张角取出一卷竹简,露出释然之色:"或许...唯汝可成此事。"

  话音未落,他高昂的头颅颓然垂下,生机断绝。

  那卷竹简也随之坠落尘土。

  刘玄俯身拾起那本书册,竟是传说中的《太平要术》。

  他随手将古籍纳入储物空间,准备日后再仔细研读。

  "大贤良师!"

  残存的黄巾力士们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

  "我等随大贤良师同去!"

  这些壮士齐声呐喊,横刀自尽。

  所有幸存的力士尽数殉主,无一生还。

  他们都是张角最狂热的追随者,宁可牺牲性命也要追随领袖于九泉之下。

  这份赤诚令人动容。

  在场众人——刘玄、卢植、关羽张飞,以及所有赤血龙骑与官兵,无不对这些死士肃然起敬。

  无论立场如何,忠义之士永远值得敬重。

  "如此忠烈之士,实在可惜。"卢植缓步走来,面露唏嘘。

  可惜这份忠诚不属于汉室,而是献给了一个叛军首领。

  这让人不得不反思当今朝廷的 ** 。

  若非朝政昏聩,怎会让百姓对反贼首领如此死心塌地。

  "忠义之人当以厚葬。"刘玄望着遍地忠骸平静说道。

  卢植深以为然。

  随着张角毙命,广宗守军士气全无,很快就被官军攻破。

  城楼上,卢植望着正在清理战场的将士们,欣慰道:"困扰下官多时的广宗城终于攻克,贼首张角伏诛,黄巾之乱算是平定在即。这一切都仰仗王爷鼎力相助。"

  刘玄含笑回应:"卢中郎将同样功不可没。有此战功,至少可保官身无恙。"

  卢植开怀大笑,虽然嘴上谦逊,但能避免牢狱之灾终究是件喜事。

  "报!左丰使者又至,还押着囚车而来!"

  同行之人还有河东太守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