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这些刚从各郡县调来的边军昨日才读过关靖的檄文,字里行间将幽州军捧得天花乱坠,把赤血军贬得一文不值。

  银甲将军横枪立马,声如寒泉:"诸君是要抗旨不遵,还是质疑自家主公手书?"身后血色旌旗纹丝不动,沉默的压迫感反倒被对方当作怯战。

  整片原野突然爆发出震天嘲笑,连城主府屋檐的瓦片都在簌簌作响。张飞嚼着酱肘子,一刀劈翻两个想开溜的幕僚:"嚷什么嚷!等着子龙给我带下酒菜回来!"

  降书无声滑入战袍内袋,龙胆亮银枪倏然横空。刺目雷光在赵云周身游走,照夜玉狮子扬蹄长嘶时,银色惊雷已劈入敌阵。枪尖掠过的弧光还未消散,七名裨将的喉间同时绽开血花,他们至死都瞪着眼睛,凝固的表情混杂着困惑与惊骇。

  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赵云率领赤血铁骑如旋风般席卷而过。他手中银枪吞吐着耀眼光芒,每次挥舞都带起一片血雾,硬生生在人海中撕开一条血路。

  铁骑所过之处,敌军如同麦浪般倒下。凄厉的哀嚎声在幽州城的街道上回荡,令人毛骨悚然。那些方才还耀武扬威的敌军,此刻脸上只剩下凝固的恐惧。

  城主府内,文官武将听着此起彼伏的惨嚎,脸上浮现病态的兴奋。"定是张飞将军的人马进城了!"有人拍案叫好,"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还敢嚣张!"

  就在此时,三名浑身染血的守军跌跌撞撞闯入大堂。他们面如土色,颤抖着看向主座——却发现那里坐着的并非公孙续。张飞撕咬着手中的肉块,满嘴油光地喝道:"有话快说!难不成还要你张爷爷赏酒压惊?"

  幽州城下,张飞怒目圆睁,吼声如雷,震得几名传令兵双股战栗,连连叩首。

  “张……张爷!北城来的援军,遇上那群红甲鬼兵,折了大半!”

  “幽州北门街巷尸骸遍地,血水淹了石板缝,活脱脱是阎罗殿搬到了人间!”

  话音未落,先前腹诽张飞无能的谋士已瘫坐在地,面如死灰。多亏方才未逞口舌之快,否则此刻项上人头早滚落阶前——按惯例,战前痛斥逆贼者,战后必得厚赏,他们本等着时机出列叱骂,谁料局势骤变。

  此刻哪还顾得上思索"十万大军何以败于寡兵"的蠢问题?关靖尚在斟酌如何处置张飞,自家头颅却先被摘了去;盼着援军破城解救,却闻半数已葬身红甲之下。横竖都是败局,不如多喊几声"张爷爷",或许能换条活路。

  北门外,赵云勒住战马。赤血军肃立如林,面前残兵哆嗦如筛糠。他展开圣旨与降书高诵,可那群面如纸色的士卒只听清四字——**降者不杀**。

  “咣当!”

  兵器坠地声此起彼伏。援军或伏或跪,溃如雪崩。他们早被吓破了胆——红甲军根本非人间兵马。这些殿后士兵本就懵懂,先前只听前阵哄笑骤起,转瞬便化作厉鬼般的惨嚎。谁还敢再战?

  马蹄声渐近,血色溪流漫过脚背,粘稠的触感让士兵们未战先怯。当几排同伴无声倒下时,抵抗的意志已彻底崩溃。

  笑声犹在耳畔,赤甲铁骑便杀至眼前。整座城池沦为血海,马匹践踏着断首残肢堆砌的尸山。没人敢看那些死亡瞬间,唯有投降的念头充斥着脑海——银甲将军承诺过,降者可活。

  赵云半身银甲浸透血渍,见终于有人投降,嘴角微扬。这笑容落在降兵眼中,却比修罗更可怖。若知他心中所想,这些士兵怕要呕血三升:哪是明理?分明被你杀到胆寒!城中数万尸骸,不过一个时辰的杰作,不投降难道等死?

  翌日,赵云与张飞横扫幽州各郡,降者生,逆者亡。十万降兵押往辽西——对陈宫而言,这批人马远胜平民。捷报传至洛阳时,刘玄抚掌大笑:赵云来投比整个幽州更令他欣喜。公孙瓒的基业?覆巢之下,不过尘埃。

  这般结局早在预料之中,公孙瓒咎由自取,刘玄此前已多次告诫于他。

  豢养不忠之犬终成祸患,袁绍将其诛杀反倒省去后顾之忧,免得动摇其他诸侯归附之心。

  还敢诬蔑朕过河拆桥、心狠手辣?死有余辜!

  刘玄敕封赵云为白马将军,敕令其平定战事后率白马义从入京觐见。

  虽仅有一千三百名白马义从,刘玄却视若珍宝。

  这批精锐经水晶基地淬炼后,皆可蜕变为与赤血龙骑、黑湮狼骑比肩的超级战士。

  届时武力值均突破四十大关,更享战场增益加持,实乃千载难逢的机遇。

  现有三十万大军已悉数接受水晶改造,唯数万人因忠诚未达标准暂未受训。

  提升忠诚无非恩威并施,月余便可完成 ** 。

  经严格筛选,最终仅一千六百人达到武力值四十的超级兵标准。

  刘玄将其尽数编入赤血龙骑,使得这支精锐扩增至两千五百之众,已具扭转战局之力。

  然超级兵的转化概率着实令人心惊。

  三十万降卒仅得千余精锐,细想却也在情理之中。昔日在玄菟国二十万大军中,

  精挑细选不过锻就九百猛士。黑湮狼骑实属特例,源自并州狼骑血脉。

  看来须加紧收编三国知名军团,否则何年何月才能组建万人规模的超级兵团?

  封赏赵云、张飞后,刘玄任命陈宫为幽州牧。这些年来陈宫勤勉尽瘁,

  刘玄皆看在眼里。何况其本属三国顶尖谋士,军政要务皆能运筹帷幄。

  有陈宫坐镇调度,整个幽州当可安稳无虞。至于与玄菟国接壤的北境疆域......

  补充998字后

  陈宫早将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先前毛玠献上的选官之策也已推行数载。如今幽州人才济济,各城郡守皆可委派胜任。

  这日郭嘉与贾诩联袂而来,庆贺刘玄又得良才。自华佗妙手祛除病根后,郭嘉竟重现弱冠风华。本想借着养病之由偷闲数月,将政务尽数推给贾诩,不料被刘玄当场识破。这位雄主随手便封他个九卿虚职,硬是将他拽回朝堂。须知未来三公之位,非此二人莫属。

  眼下朝中三公仍由前朝老臣把持,这些人既无过错,刘玄也不好无故撤换。何况当务之急乃收复大汉疆土,待扫平各路诸侯,再行整顿朝纲不迟。

  自十八路诸侯会盟洛阳以来,各地刺史太守早已割据称雄。如今朝廷政令不出司隶,帝都倒也因此太平无事。百姓丰衣足食,连朝会都难得举行。刘玄此时正全力整编降卒,待这些军士通过考验,便可挥师平定司隶全境。

  冀州府衙内,袁绍终日面沉似水。幽州兵败之耻犹在眼前,更可恨那张飞趁势席卷幽州全境。传闻那银甲小将赵云十日间便将公孙瓒经营数十年的基业尽收囊中,气得袁绍险些呕血。想他四世三公何等尊荣,先是在讨董联军中颜面尽失,如今霸业宏图又被刘玄一而再地击碎。

  袁绍撤退时还期盼着幽州能挡住张飞攻势,打算回去调兵突袭。谁料转眼间整个幽州都已易主,如今再想夺回幽州,面对的已非公孙瓒那般庸兵,而是刘玄骁勇的红甲军,实在难有胜算。

  即便自己不攻幽州,刘玄又岂会放过冀州?两州相邻,敌军数日便可兵临城下。这无异于在卧榻之侧放任猛虎盘踞,稍有不慎便会遭其撕咬。袁绍越想越觉窝囊——颜良文丑两位大将竟敌不过张飞赵云,将士皆逊于敌军,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渤海郡安稳。

  如今虽占冀州,却把收编的二十万大军都赔了进去。刚入城就横征暴敛,百姓已被榨得油尽灯枯。众谋士见袁绍终日愁眉不展,却都束手无策。这日田丰趁着袁绍借酒浇愁时前来献计,惊得袁绍摔了酒杯,急忙屏退左右。

  "元皓可有妙计?快说与我听!"袁绍抓救命稻草般急道。田丰从容分析:"刘玄蛰居洛阳,其麾下张飞却在外扩张势力。红甲军虽强,但若能趁刘玄受诸侯牵制无暇北顾时,先灭其羽翼方为上策。"这番话说得袁绍愈发烦躁——本想借酒忘忧,反被点破困局。

  冀东战云

  “文和(

  袁本初(

  沮授(

  “曹阿瞒?!”袁本初霍然拍案而起,漆器茶盏震落在地——酸枣会盟时逼他钻胯之辱,帐中诸将至今不敢提。

  膝甲撞上案角闷响,却又硬生生坐回狼皮垫。他想起月前界桥之战,正是此人献火牛阵大破白马义从,方得公孙伯圭首级。

  沮授暗暗舒气。近来主公动辄鞭笞侍从,方才竟未当场拔剑,倒是意外。

  “明公且看。”他蘸着泼洒的茶汤在案上勾勒,“曹军攻渔阳为虚,我取涿郡为实。彼时...”

  麹义(

  袁本初猛地攥碎竹简,却见沮授将茶汤一笔划向蓟城方向,眼中精光乍现。

  (

  袁绍闻言心情激荡,忆及昔日曹操在陈留会盟时将他说得哑口无言,当场拂袖而去。当着众诸侯的面竟将他贬损得体无完肤,最重颜面的袁绍如何能咽下这口恶气?

  他虽屡次想出兵讨伐青、兖二州,却都被谋臣劝阻。一来师出无名,二则刚受曹操讥讽便急着兴兵,岂不坐实了气量狭小的名声?届时反倒让天下人耻笑。

  这口郁气积压多时,今日田丰竟献上妙计,既能全他颜面,又可惩治曹操,可谓一举两得。

  "元皓此言正合吾意,可是要取公孙瓒手中的半壁幽州?"袁绍声音因激动而发颤。原本棘手的幽州难题竟现转机,不仅能挽回败局,更能夺取觊觎已久的疆土,实乃意外之喜。

  田丰从容答道:"正是。"

  "快快道来!若真能解此双忧,定当重赏。"袁绍见田丰胸有成竹,不似虚言。

  "谋士本分,自当为主上分忧。"

  "如今颜良、文丑二位将军伤势已愈。虽武艺稍逊张飞、赵云,但缠斗片刻尚可支撑。要取幽州之地,关键还在曹操身上。"

  "曹操狡黠,虽出身阉宦之后,却能趁势而起,短短数年间便跻身诸侯之列。其战略眼光确实胜于多数群雄,远见卓识唯独不及主公。"

  "观其屯田养民之策便知,此人既能成事,也最易为主公所用。"田丰娓娓道来。

  袁绍面色阴晴不定,若非其间夹杂着对他的赞誉,几乎要以为田丰是在拐弯抹角地讽刺自己了。

  田丰见袁绍面色稍缓,接着分析道:

  "主公进兵幽州遭张飞赵云阻击之事,多半已传至曹操处。此人幸灾乐祸过后,必会忧虑刘玄势力扩张之势。"

  "此前十八路诸侯会猎洛阳,刘玄收编降卒三十万。表面看实力大增,实则暗藏隐患——普天之下谁能骤然消化如此多降卒?姑且不论其他,单是三十万张嘴的粮草供给,就不是寻常诸侯能承担的。"

  "洛阳周边经董卓横征暴敛早已民生凋敝,刘玄纵想盘剥百姓也无处下手。然三十万大军竟未闻粮荒,其中蹊跷唯有一个解释:刘玄手握巨额存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