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星原营地的暮色,带着白日操练后的汗味与尘土气息沉沉压下。喧嚣渐歇,唯余营火噼啪与巡营脚步的规律回响。丙字七号营房中,苏尘静坐调息,心湖却不似面上那般平静。连日来阵法演练中那无处不在、难以言喻的“牵引之丝”,连同诸葛明揭示的冰冷阵位现实,如同交织的暗影在他脑中盘桓不散。
线索如蛛丝,看似纷乱却缺乏指向核心的头绪。阵法本身的秘密?高层操控者的意图?那片被禁制笼罩的山崖?皆是迷雾重重,无从入手。
“人……” 苏尘心中念头微闪,“既是源头,亦是出口。” 他想起了苦禅。那位深不可测的老僧,两次出手,耗费巨大本源将他从鬼门关拉回。他不求回报,不为扬名,更对苏尘此前的试探视若无物。他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谜题。或许……他是唯一能触碰迷雾边缘的存在。
打定主意,苏尘不再犹豫。他谢绝了林风同行的提议,只身一人,踏着愈发浓重的夜色,避开巡营的岗哨,朝着营房深处苦禅那间最为偏僻、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小屋走去。路上,他特意路过营地唯一一处简陋的香火铺,用卖卦得来的一块普通灵晶换来三支最下等的线香。
小屋孤零零挨着冰冷的崖壁而建,柴门半掩,透出一点微弱的、如豆的灯火。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陈腐香灰味,以及一种奇特的空寂感,仿佛将营地的喧闹彻底隔绝在外。
苏尘深吸一口气,轻轻叩响柴门。
“大师?晚辈苏尘,冒昧前来拜访。”
门内无声。片刻后,传来一声极淡的回应:“进。”
推门而入,眼前景象几乎与上次昏迷时模糊的记忆重合。屋内陈设简单到极致,一榻,一蒲团,一矮几。矮几上立着一盏油灯,一小尊木质佛像面目模糊,佛前香炉空着,唯余一层薄灰。苦禅盘膝坐在墙角的阴影里,整个人如同融入了黑暗中一尊枯朽的木雕,只有那双半阖的眼眸深处,偶尔掠过一丝古井无波的微光。
苏尘踏入屋内,恭敬地躬身一礼:“大师慈悲,晚辈特来拜谢大师两次活命之恩!若非大师援手,苏尘早已命丧黄泉。此恩如同再造,晚辈没齿难忘!”
他语气诚恳。面对这位可能看穿他“秘密”的存在,他没有试图伪装。
苦禅纹丝未动,眼帘甚至都未完全抬起,只是喉间滚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咏:
“阿弥陀佛……”
声音平淡无波,仿佛苏尘所言只是拂过枯木的一缕微风,了无痕迹。没有客套的谦辞,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受恩姿态,只有一种近乎于“无”的漠然。
苏尘并不意外,这位老僧似乎早已超越了世俗恩仇的情理。他将手中的线香取出,对着佛像恭敬地点燃,小心地插进空荡许久的香炉。劣质线香散发出浓重呛鼻的烟火气,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散开来。
做完这一切,苏尘并未急于开口询问心中疑虑。他撩起衣袍下摆,也学苦禅的样子,在远离蒲团的屋角另一处冰冷地面上盘膝坐下。昏暗的油灯将两人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摇曳不定。
“大师,”苏尘声音放得很轻,带着一丝求教的口吻,“晚辈近日心中颇多疑惑,于佛理一途更是懵懂。能否向大师请教?”
苦禅沉默片刻,苍老的声音如同石头摩擦:
“说。”
“佛经有云,‘佛度有缘人’。”苏尘斟酌着词句,目光直视那跳动的灯火,“意思是佛陀智慧浩瀚,却也需有根器、有缘法之人方能接引。但另一方面,佛家又倡导大慈悲心,‘普度众生’才是宏愿。这二者……是否有所矛盾?佛渡化世间,究竟是渡一人,还是渡众生?”
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了一下,在苦禅那张皱纹深刻如沟壑的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他依旧半阖着眼,似乎在品味苏尘的问题,又似乎在神游物外。半晌,声音才缓缓响起,飘忽如同自语:
“渡众人,皆至彼岸。彼岸…亦非彼岸。”
苏尘心中一动。这句有些绕口的话,含义深刻:如果所有人都被渡到了彼岸,那彼岸与我们现在挣扎的此岸,还有什么区别?极乐世界之所谓“极乐”,是否正因为它是少部分人才能抵达的终点?若是人满为患,那“乐”何存?
他顺着这个思路大胆追问:“大师的意思是说,那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为它人少?或者说,正因其是苦海尽头少数人的归宿,才被称之为极乐?”
这次,苦禅的眼皮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他似乎对苏尘的悟性有了些微的意外,又或许是被这个问题牵动了某根弦。他缓缓道,依旧是言简意赅,却重若千钧:
“万物…均平。”
苏尘脑中如同电光火石一闪!万物均平?是说世间万物,本无高下,本自具足平等本性?佛、人、畜牲、草木,甚至一尘一沙,在佛性本质上并无不同?而所谓的痛苦与挣扎,是否正是因为人类自以为与众不同、凌驾万物之上,强行区分彼此、争夺资源、划分阶级,才导致了无穷无尽的执着、业障和恶果?人类的“特殊性”反而是痛苦的根源?
“大师的意思莫非是……”苏尘语带试探,“只因世人将自己看得太重,执着于‘人我’之别,才招致了眼前这纷争乱世、弱肉强食的‘恶果’?是人心生不平等,才造了这无边地狱?”
苦禅这次没有立刻回答。枯瘦的手指在破烂僧袍下似乎微微动了一下。昏暗光线下,他缓缓点了点头,随即……又极轻微地摇了摇头。
点头,是肯定苏尘对“人心不平造成痛苦”的理解。
摇头……是在否定什么?否定“人类特殊造成痛苦”是最终原因?还是否定“人心”本身有能力脱离这循环?
这微小的动作蕴含的信息让苏尘感到一阵晕眩和焦躁。佛法机锋如同迷阵,再追问下去,恐怕真要头疼欲裂,反而离真相更远。他强压住内心的波动,决定抛出最核心的问题。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地投向阴影中的老僧,语气变得直接而凝重:
“大师,请恕晚辈愚钝。以大师的修为境界,早已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世间纷扰,宗门争斗,玄雷入侵……于您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您本可在清净地诵经礼佛,证悟菩提,又何必涉足这坠星原训练营的万丈红尘,沾惹这训练场上的诸多血腥因果?”
问完这句,苏尘屏息凝神,紧紧盯着苦禅。
小屋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动着,将两人对峙般的剪影拉得更加扭曲。墙壁上木质佛像那模糊的面孔在光影中似乎也带上了几分诡异的审视。
良久的沉默,仿佛连时间都停滞了。就在苏尘以为苦禅会继续闭口不言或者再诵一声佛号敷衍过去时,苦禅那一直半阖的眼眸,竟缓缓地、彻底地睁开了。
浑浊!深沉!却如同两泓深不见底的古井,倒映着摇曳的灯火,仿佛蕴藏着宇宙星河、万古沧桑!
他的目光没有焦距,又似乎穿透了苏尘的身体和简陋的墙壁,投射向更遥远、更沉重的存在。他并没有看苏尘,而是用一种悠远、坚定、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悲悯的声音,缓缓吐出了那句足以震动心魄的禅语: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九字箴言,字字如雷,轰然炸响在苏尘识海!
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苏尘瞬间回忆起了后面的经文!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刹那间,醍醐灌顶!又像是冰冷的寒泉灌顶而下!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并非不能成佛,而是愿力宏深!为了度化六道众生,尤其是地狱中承受无边苦难的极恶之灵,地藏菩萨舍弃了本可以立刻证得的无上佛果!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正因这个宏愿几乎永无完成之日,地藏菩萨才甘愿永驻幽冥,成为幽冥教主,居于佛道序列的菩萨位!
苦禅……这位神秘莫测、神力惊人的老僧……他来这训练营,不是为了“加入”,不是为了“帮忙”,更不是为了个人的清净修行!
他是看到了什么?感知到了什么足以称为“地狱”的景象?!他是在效法地藏的大愿,甘愿投身这如同无间炼狱的旋涡中心,为了……
“度尽……我们这些……陷身‘地狱’的‘冤魂’?”
这念头如闪电劈入苏尘的脑海,让他激灵灵打了个寒颤,遍体生寒!如果这训练营在苦禅眼中已是“地狱”,那么这里的弟子……包括他苏尘……岂非都是沉沦于无边苦海的“冤魂”?苦禅两次救他,并非仅仅是“见善缘而施救”,更是因为他将这里视作了需要以身涉险去“度化”的地狱之所在!
这结论如同一块巨石,将苏尘之前所有关于阵法、“牵引之丝”、阵位盘剥的疑虑推向了最黑暗也最接近真相的方向!苦禅的沉默、不介入、但又暗中守护的行为,此刻都有了最合理的解释——他在等待时机,亦或是用他的方式,无声地化解着某种巨大的灾厄!
一切豁然贯通!苏尘的心跳如同擂鼓。
他不再犹豫,也不再拐弯抹角。他身体微微前倾,直视苦禅那双深邃如渊、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睛,用最低沉但最清晰的声音,将自己最大的秘密之一——规则缝隙感知所见——和盘托出:
“大师!晚辈虽愚钝,但亦有几分特殊感知……这几日在演练阵法之时,晚辈……‘看’到了一些东西!”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那恐惧也一同压下,“在那众人气血相连、真元交汇、看似‘聚沙成塔’的阵法运转之下,似乎隐藏着无数道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的‘丝线’!它们如同亿万只细小的口器,无声无息地缠绕、吸附在每一个参与阵法的弟子身上,从他们体内持续不断、极其隐秘地‘牵引’着、‘汲取’着某种东西……”
苏尘的语速不快,却带着一种强烈的真实感,他的眼神专注,仿佛在努力将那无形的景象描述出来:
“这些‘丝线’极其微弱,混杂在阵法能量洪流中几不可察,其汲取也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汇聚的方向……隐隐指向……营地深处、那片依傍裂谷悬崖、被强大禁制笼罩的区域!”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带着一丝自己也未能完全确定的沉重,“晚辈心中疑窦丛生,此阵汇聚众力,表面协同御敌,难道……暗地里却在行那……”
他没有说下去。有些词语太重,没有实据便是妄语。但他死死盯着苦禅的眼睛,希望从中捕捉到一丝印证或指引。
小屋陷入了比之前更深沉的死寂。
油灯的火苗似乎也被这凝重的气氛压得矮了几分,光线更加昏暗。墙角的阴影浓得化不开。香炉里劣质的线香快要燃尽,散发出的最后一点烟气呛辣又单薄。
苦禅,这位如同石雕般枯坐的老僧,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沉默。他静静地凝视着苏尘,那双古井般的眼眸里,仿佛有星尘流转,有悲悯交织,有洞悉万物的了然。这沉默如同一座无形的山,压在苏尘心头,比任何回答都更让人窒息。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小屋中只剩下两人轻不可闻的呼吸声。
仿佛过了千年,又或许只是弹指一瞬。苦禅终于再次缓缓阖上了眼睛。他枯槁的手指轻轻拨动了一下腕间那串不起眼的念珠,发出极其轻微、如同尘埃落地的“嗒”声。
他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苏尘的惊悚猜测。
没有斥责他的胡言乱语。
更没有解释那“丝线”的真相。
他只是用那苍老、缓慢、却带着某种无法言喻韵律的声音,吐出了一句似乎毫无关联、却又重若千钧的话:
“世间因果……还看……各人。”
话音落下,如同梵音终结,小屋再次归于彻底的寂静。苦禅如同入定,所有的气息都收敛了,仿佛又变回了那具与黑暗融为一体的枯木。
“世间因果……还看各人……”
苏尘在心底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
是告诫?是警示?是无奈?还是……默认?
告诉他因果复杂,牵涉太广,结局如何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业力甚至运气?亦或是默认了他的观察,却又暗示此事牵涉太深,难以强行介入,只能静待事态发展,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自己去抉择、承担?
无论如何,苦禅的这句回应,尤其是他那漫长沉默中显露出的深邃目光,以及那句“我不入地狱”的大愿……像是一块最终落下的拼图,将苏尘心中那惊悚绝伦的猜想——“整个训练营可能是以‘协同御敌’为幌子的、运行着未知‘汲取/献祭’机制的巨大牢笼”——推向了无限接近定论的位置!
苦禅的沉默与箴言,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肯定!他感知到了这“地狱”,也感知到了那“丝线”!否则他不会如此回应!
苏尘缓缓起身,对着阴影中已然入定的老僧,再次深深一躬。
这一次,他发自内心的敬畏和感激。
“谢大师指点迷津。晚辈……明白了。”
他没有打扰,悄然退出小屋,轻轻带上了那扇残破的柴门。
门外,不知何时,坠星原的夜空中竟飘起了细密的冷雨,寒风呜咽如鬼哭。冰冷的雨点打在苏尘脸上,却无法浇熄他内心那股因接近真相而燃起的、带着彻骨寒意的决然。
苦禅的“入地狱”,为他点明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找出那“汲取”的目的地,看清这“地狱”的全貌!坠星裂谷的崖壁禁地?功勋殿的深处?那片被汲取能量流向的幽暗区域?
雨中,苏尘的眼神锐利如刀,肋下的寒毒仿佛也感应到了什么,在死灰般的沉寂中,传来一丝冰冷的悸动。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苦禅所指出的“各人因果”的尽途。他不再犹豫,身影没入冰冷的雨幕,踏入了更深的幽暗之中。
        线索如蛛丝,看似纷乱却缺乏指向核心的头绪。阵法本身的秘密?高层操控者的意图?那片被禁制笼罩的山崖?皆是迷雾重重,无从入手。
“人……” 苏尘心中念头微闪,“既是源头,亦是出口。” 他想起了苦禅。那位深不可测的老僧,两次出手,耗费巨大本源将他从鬼门关拉回。他不求回报,不为扬名,更对苏尘此前的试探视若无物。他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谜题。或许……他是唯一能触碰迷雾边缘的存在。
打定主意,苏尘不再犹豫。他谢绝了林风同行的提议,只身一人,踏着愈发浓重的夜色,避开巡营的岗哨,朝着营房深处苦禅那间最为偏僻、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小屋走去。路上,他特意路过营地唯一一处简陋的香火铺,用卖卦得来的一块普通灵晶换来三支最下等的线香。
小屋孤零零挨着冰冷的崖壁而建,柴门半掩,透出一点微弱的、如豆的灯火。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陈腐香灰味,以及一种奇特的空寂感,仿佛将营地的喧闹彻底隔绝在外。
苏尘深吸一口气,轻轻叩响柴门。
“大师?晚辈苏尘,冒昧前来拜访。”
门内无声。片刻后,传来一声极淡的回应:“进。”
推门而入,眼前景象几乎与上次昏迷时模糊的记忆重合。屋内陈设简单到极致,一榻,一蒲团,一矮几。矮几上立着一盏油灯,一小尊木质佛像面目模糊,佛前香炉空着,唯余一层薄灰。苦禅盘膝坐在墙角的阴影里,整个人如同融入了黑暗中一尊枯朽的木雕,只有那双半阖的眼眸深处,偶尔掠过一丝古井无波的微光。
苏尘踏入屋内,恭敬地躬身一礼:“大师慈悲,晚辈特来拜谢大师两次活命之恩!若非大师援手,苏尘早已命丧黄泉。此恩如同再造,晚辈没齿难忘!”
他语气诚恳。面对这位可能看穿他“秘密”的存在,他没有试图伪装。
苦禅纹丝未动,眼帘甚至都未完全抬起,只是喉间滚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咏:
“阿弥陀佛……”
声音平淡无波,仿佛苏尘所言只是拂过枯木的一缕微风,了无痕迹。没有客套的谦辞,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受恩姿态,只有一种近乎于“无”的漠然。
苏尘并不意外,这位老僧似乎早已超越了世俗恩仇的情理。他将手中的线香取出,对着佛像恭敬地点燃,小心地插进空荡许久的香炉。劣质线香散发出浓重呛鼻的烟火气,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散开来。
做完这一切,苏尘并未急于开口询问心中疑虑。他撩起衣袍下摆,也学苦禅的样子,在远离蒲团的屋角另一处冰冷地面上盘膝坐下。昏暗的油灯将两人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摇曳不定。
“大师,”苏尘声音放得很轻,带着一丝求教的口吻,“晚辈近日心中颇多疑惑,于佛理一途更是懵懂。能否向大师请教?”
苦禅沉默片刻,苍老的声音如同石头摩擦:
“说。”
“佛经有云,‘佛度有缘人’。”苏尘斟酌着词句,目光直视那跳动的灯火,“意思是佛陀智慧浩瀚,却也需有根器、有缘法之人方能接引。但另一方面,佛家又倡导大慈悲心,‘普度众生’才是宏愿。这二者……是否有所矛盾?佛渡化世间,究竟是渡一人,还是渡众生?”
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了一下,在苦禅那张皱纹深刻如沟壑的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他依旧半阖着眼,似乎在品味苏尘的问题,又似乎在神游物外。半晌,声音才缓缓响起,飘忽如同自语:
“渡众人,皆至彼岸。彼岸…亦非彼岸。”
苏尘心中一动。这句有些绕口的话,含义深刻:如果所有人都被渡到了彼岸,那彼岸与我们现在挣扎的此岸,还有什么区别?极乐世界之所谓“极乐”,是否正因为它是少部分人才能抵达的终点?若是人满为患,那“乐”何存?
他顺着这个思路大胆追问:“大师的意思是说,那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令人向往,是因为它人少?或者说,正因其是苦海尽头少数人的归宿,才被称之为极乐?”
这次,苦禅的眼皮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他似乎对苏尘的悟性有了些微的意外,又或许是被这个问题牵动了某根弦。他缓缓道,依旧是言简意赅,却重若千钧:
“万物…均平。”
苏尘脑中如同电光火石一闪!万物均平?是说世间万物,本无高下,本自具足平等本性?佛、人、畜牲、草木,甚至一尘一沙,在佛性本质上并无不同?而所谓的痛苦与挣扎,是否正是因为人类自以为与众不同、凌驾万物之上,强行区分彼此、争夺资源、划分阶级,才导致了无穷无尽的执着、业障和恶果?人类的“特殊性”反而是痛苦的根源?
“大师的意思莫非是……”苏尘语带试探,“只因世人将自己看得太重,执着于‘人我’之别,才招致了眼前这纷争乱世、弱肉强食的‘恶果’?是人心生不平等,才造了这无边地狱?”
苦禅这次没有立刻回答。枯瘦的手指在破烂僧袍下似乎微微动了一下。昏暗光线下,他缓缓点了点头,随即……又极轻微地摇了摇头。
点头,是肯定苏尘对“人心不平造成痛苦”的理解。
摇头……是在否定什么?否定“人类特殊造成痛苦”是最终原因?还是否定“人心”本身有能力脱离这循环?
这微小的动作蕴含的信息让苏尘感到一阵晕眩和焦躁。佛法机锋如同迷阵,再追问下去,恐怕真要头疼欲裂,反而离真相更远。他强压住内心的波动,决定抛出最核心的问题。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地投向阴影中的老僧,语气变得直接而凝重:
“大师,请恕晚辈愚钝。以大师的修为境界,早已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世间纷扰,宗门争斗,玄雷入侵……于您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您本可在清净地诵经礼佛,证悟菩提,又何必涉足这坠星原训练营的万丈红尘,沾惹这训练场上的诸多血腥因果?”
问完这句,苏尘屏息凝神,紧紧盯着苦禅。
小屋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油灯的火苗不安地跳动着,将两人对峙般的剪影拉得更加扭曲。墙壁上木质佛像那模糊的面孔在光影中似乎也带上了几分诡异的审视。
良久的沉默,仿佛连时间都停滞了。就在苏尘以为苦禅会继续闭口不言或者再诵一声佛号敷衍过去时,苦禅那一直半阖的眼眸,竟缓缓地、彻底地睁开了。
浑浊!深沉!却如同两泓深不见底的古井,倒映着摇曳的灯火,仿佛蕴藏着宇宙星河、万古沧桑!
他的目光没有焦距,又似乎穿透了苏尘的身体和简陋的墙壁,投射向更遥远、更沉重的存在。他并没有看苏尘,而是用一种悠远、坚定、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悲悯的声音,缓缓吐出了那句足以震动心魄的禅语: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九字箴言,字字如雷,轰然炸响在苏尘识海!
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苏尘瞬间回忆起了后面的经文!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刹那间,醍醐灌顶!又像是冰冷的寒泉灌顶而下!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并非不能成佛,而是愿力宏深!为了度化六道众生,尤其是地狱中承受无边苦难的极恶之灵,地藏菩萨舍弃了本可以立刻证得的无上佛果!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正因这个宏愿几乎永无完成之日,地藏菩萨才甘愿永驻幽冥,成为幽冥教主,居于佛道序列的菩萨位!
苦禅……这位神秘莫测、神力惊人的老僧……他来这训练营,不是为了“加入”,不是为了“帮忙”,更不是为了个人的清净修行!
他是看到了什么?感知到了什么足以称为“地狱”的景象?!他是在效法地藏的大愿,甘愿投身这如同无间炼狱的旋涡中心,为了……
“度尽……我们这些……陷身‘地狱’的‘冤魂’?”
这念头如闪电劈入苏尘的脑海,让他激灵灵打了个寒颤,遍体生寒!如果这训练营在苦禅眼中已是“地狱”,那么这里的弟子……包括他苏尘……岂非都是沉沦于无边苦海的“冤魂”?苦禅两次救他,并非仅仅是“见善缘而施救”,更是因为他将这里视作了需要以身涉险去“度化”的地狱之所在!
这结论如同一块巨石,将苏尘之前所有关于阵法、“牵引之丝”、阵位盘剥的疑虑推向了最黑暗也最接近真相的方向!苦禅的沉默、不介入、但又暗中守护的行为,此刻都有了最合理的解释——他在等待时机,亦或是用他的方式,无声地化解着某种巨大的灾厄!
一切豁然贯通!苏尘的心跳如同擂鼓。
他不再犹豫,也不再拐弯抹角。他身体微微前倾,直视苦禅那双深邃如渊、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睛,用最低沉但最清晰的声音,将自己最大的秘密之一——规则缝隙感知所见——和盘托出:
“大师!晚辈虽愚钝,但亦有几分特殊感知……这几日在演练阵法之时,晚辈……‘看’到了一些东西!”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那恐惧也一同压下,“在那众人气血相连、真元交汇、看似‘聚沙成塔’的阵法运转之下,似乎隐藏着无数道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的‘丝线’!它们如同亿万只细小的口器,无声无息地缠绕、吸附在每一个参与阵法的弟子身上,从他们体内持续不断、极其隐秘地‘牵引’着、‘汲取’着某种东西……”
苏尘的语速不快,却带着一种强烈的真实感,他的眼神专注,仿佛在努力将那无形的景象描述出来:
“这些‘丝线’极其微弱,混杂在阵法能量洪流中几不可察,其汲取也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汇聚的方向……隐隐指向……营地深处、那片依傍裂谷悬崖、被强大禁制笼罩的区域!”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带着一丝自己也未能完全确定的沉重,“晚辈心中疑窦丛生,此阵汇聚众力,表面协同御敌,难道……暗地里却在行那……”
他没有说下去。有些词语太重,没有实据便是妄语。但他死死盯着苦禅的眼睛,希望从中捕捉到一丝印证或指引。
小屋陷入了比之前更深沉的死寂。
油灯的火苗似乎也被这凝重的气氛压得矮了几分,光线更加昏暗。墙角的阴影浓得化不开。香炉里劣质的线香快要燃尽,散发出的最后一点烟气呛辣又单薄。
苦禅,这位如同石雕般枯坐的老僧,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沉默。他静静地凝视着苏尘,那双古井般的眼眸里,仿佛有星尘流转,有悲悯交织,有洞悉万物的了然。这沉默如同一座无形的山,压在苏尘心头,比任何回答都更让人窒息。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小屋中只剩下两人轻不可闻的呼吸声。
仿佛过了千年,又或许只是弹指一瞬。苦禅终于再次缓缓阖上了眼睛。他枯槁的手指轻轻拨动了一下腕间那串不起眼的念珠,发出极其轻微、如同尘埃落地的“嗒”声。
他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苏尘的惊悚猜测。
没有斥责他的胡言乱语。
更没有解释那“丝线”的真相。
他只是用那苍老、缓慢、却带着某种无法言喻韵律的声音,吐出了一句似乎毫无关联、却又重若千钧的话:
“世间因果……还看……各人。”
话音落下,如同梵音终结,小屋再次归于彻底的寂静。苦禅如同入定,所有的气息都收敛了,仿佛又变回了那具与黑暗融为一体的枯木。
“世间因果……还看各人……”
苏尘在心底反复咀嚼着这八个字。
是告诫?是警示?是无奈?还是……默认?
告诉他因果复杂,牵涉太广,结局如何取决于每个人的选择、业力甚至运气?亦或是默认了他的观察,却又暗示此事牵涉太深,难以强行介入,只能静待事态发展,让身在其中的每个人自己去抉择、承担?
无论如何,苦禅的这句回应,尤其是他那漫长沉默中显露出的深邃目光,以及那句“我不入地狱”的大愿……像是一块最终落下的拼图,将苏尘心中那惊悚绝伦的猜想——“整个训练营可能是以‘协同御敌’为幌子的、运行着未知‘汲取/献祭’机制的巨大牢笼”——推向了无限接近定论的位置!
苦禅的沉默与箴言,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肯定!他感知到了这“地狱”,也感知到了那“丝线”!否则他不会如此回应!
苏尘缓缓起身,对着阴影中已然入定的老僧,再次深深一躬。
这一次,他发自内心的敬畏和感激。
“谢大师指点迷津。晚辈……明白了。”
他没有打扰,悄然退出小屋,轻轻带上了那扇残破的柴门。
门外,不知何时,坠星原的夜空中竟飘起了细密的冷雨,寒风呜咽如鬼哭。冰冷的雨点打在苏尘脸上,却无法浇熄他内心那股因接近真相而燃起的、带着彻骨寒意的决然。
苦禅的“入地狱”,为他点明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找出那“汲取”的目的地,看清这“地狱”的全貌!坠星裂谷的崖壁禁地?功勋殿的深处?那片被汲取能量流向的幽暗区域?
雨中,苏尘的眼神锐利如刀,肋下的寒毒仿佛也感应到了什么,在死灰般的沉寂中,传来一丝冰冷的悸动。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苦禅所指出的“各人因果”的尽途。他不再犹豫,身影没入冰冷的雨幕,踏入了更深的幽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