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里李维的声音刚落,陈默的手指已经落在主控台的权限切换键上。他没有回应,也没有下令追查,只是将星轨的运算资源从外部监听模块全部抽调,转入内部数据重构通道。
虚假信号仍在释放,但那不过是诱饵。真正的突破口,从来不在敌人暴露的位置,而在他们未曾察觉的源头。
“把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所有残余能量波动样本调出来。”他对林小满说,声音平稳,“匹配能量碎片的共振频率,做一次全频段反向投影。”
林小满点头,迅速接入存储阵列。那些碎片是上次磁悬浮试验中从地下深处带出的残留物,原本被认为是高能反应的副产物,直到现在才被重新审视。她启动魔法光谱叠加成像程序,将三块指甲盖大小的黑色晶体置于扫描平台上。激光束以极细微的角度扫过表面,每一层折射都被记录下来。
屏幕上,原本平滑的断面逐渐显现出异常纹理。
“有东西。”她压低声音,“不是腐蚀,也不是撞击痕迹——是刻痕。”
陈默靠前一步。放大后的图像显示,在肉眼无法辨识的微米级尺度上,存在一组规则排列的凹槽,呈螺旋状环绕晶体边缘,间隔精确得不像自然形成。他让星轨提取结构参数,进行符号学建模比对。
数据库无声运转。几分钟后,结果跳出:与已知任何人类编码系统均不匹配,但在拓扑形态上接近某种非线性信息压缩格式。
“这不是记录数据的方式。”陈默缓缓开口,“是标记。”
林小满摘下眼镜,用指尖轻轻揉了揉眉心,“标记?你是说……有人在这些碎片上做了记号?”
“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盯着那串不断旋转的三维模型,“这是坐标编码的一种变体。就像航海时代的星图,用特定几何关系指向某个地点。”
她立刻反应过来:“我们能不能逆向推导出原点位置?”
“试试看。”陈默输入指令,授权星轨调用地球引力场扰动模型和地磁偏移数据作为参考框架。这种计算方式本该属于天体物理范畴,但在魔法逻辑中,能量碎片与大地脉络之间存在隐性连接——它们曾处于同一能量循环体系内。
李维的声音忽然切入耳麦:“你们那边动静太大了,我这边监测到境外跳板机流量又起来了。不过这次不一样,他们在主动搜索高频段谐波信号,像是在找什么发射源。”
“让他们找。”陈默没有抬头,“我们现在发的都是废码,干扰他们的判断节奏就行。你继续盯住‘鸦眼’的终端,一旦他尝试接入深层网络,立刻锁住回传路径。”
“明白。”李维顿了一下,“但我建议你们加快进度。这些人不会无缘无故盯上你们的技术,除非他们也在找同样的东西。”
通讯切断。实验室陷入短暂沉默,只有设备运行的低鸣持续不断。
林小满重新调整扫描精度,加入量子隧穿效应补偿算法。这一次,刻痕的完整序列终于清晰呈现。她将其导入解码沙盒,配合星轨的历史语言演化模型进行多维度碰撞分析。
二十分钟后,第一组有效输出出现。
“这是……地理参数?”她皱眉,“纬度27.8度,经度109.4度附近,误差范围不超过三百米。”
陈默立即调出地图界面。坐标落在湘西北与贵州交界的一片山区,四周无城镇、无公路干线,最近的村落距离超过十五公里。地形图显示那里是一处封闭盆地,被陡峭山岭环抱,卫星影像常年被云层覆盖。
“没人去那种地方建项目。”林小满低声说,“除非是为了藏东西。”
陈默没说话,而是让星轨反向追溯该区域近十年的地壳微震记录。结果令人警觉:自五年前起,该地带每年都会出现数次低强度人工震源信号,特征符合地下钻探作业模式,但从未出现在任何公开工程备案中。
“有人在那里挖东西。”他说,“而且不想让人知道。”
林小满忽然想起什么:“等等,这些刻痕的方向排列……是不是有点像某种定向装置?如果它是用来接收或发射某种信号,那它的朝向应该对应某个特定方位。”
她快速建模,将碎片上的螺旋纹路转化为虚拟天线阵列,模拟其最佳辐射方向。结果显示,主轴指向正是那个偏远坐标点。
“不是巧合。”陈默眼神沉了下来,“这些碎片是从地下带出来的,而上面的标记,是指引回去的路。”
李维再次接入:“我刚扒到了一点冷门资料。九十年代中期,国家曾在那一带勘探稀有矿物,后来因为地质条件太复杂停工了。但档案里提到一句——‘发现异常电磁背景值,来源不明,建议长期监控’。”
“监控有没有后续?”陈默问。
“没了。项目编号被注销,相关报告归档加密。但我找到了一个参与者的姓名,他在三年后死于一场车祸,车辆坠入深谷,黑匣子数据丢失。”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林小满看着屏幕上的坐标圈定区域,喃喃道:“所以这些东西,可能早就被人发现了。只是后来被刻意掩盖了。”
“而现在,”陈默手指轻敲桌面,“有人又回来了。”
他没有再说话,而是打开高权限档案库,新建文件夹,命名为:“山影计划·初证”。随后将所有原始数据、解码结果、地理模型全部归档,设置三级加密,并同步至星轨的离线备份节点。
林小满注意到他的动作:“你不打算上报?”
“上报给谁?”他反问,“拿一堆无法解释的刻痕和一段来历不明的坐标去说,我们发现了敌对组织的秘密基地?没有实证,只会引来更多审查。”
“可如果我们不去查,对方迟早会拿到完整的线索。”
“我们当然要查。”陈默目光落在那块最小的碎片上,“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们急了,说明他们也没完全掌握真相。我们只要比他们快一步,就能掌握主动。”
李维插话:“我已经标记了那个区域近三年的植被变化。虽然地面看不出建筑痕迹,但红外数据显示,局部区域的地表温度常年偏高,不符合自然规律。另外,去年雨季期间,有一条干涸河床突然出现了短暂水流,持续不到六小时,水源不明。”
“人为热源,加上隐蔽供水系统。”林小满明白了,“那里确实有人活动。”
陈默站起身,走到实验台前,拿起那支钢笔。金属外壳冰凉,但他知道,只要注入一丝精神力,内部的魔法阵列就能瞬间激活。这支笔曾帮他挡下过致命冲击,也曾在关键时刻稳定过失控的能量场。
现在,它或许还有另一个用途。
“准备一套便携式扫描仪。”他对林小满说,“我要把这块碎片带出去做个实地测试。”
“你要去现场?”她猛地抬头,“太危险了,那边没有任何支援!”
“我不进去。”陈默平静地说,“我只是想看看,当这块碎片靠近那个坐标时,会不会产生共振反应。如果有,那就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对的。”
李维语气严肃起来:“如果你真要去,至少让我给你装个隐形信标。万一失联,我能定位你的最后位置。”
“可以。”陈默点头,“但不要联网,用本地存储模式。我不想留下任何可追踪的数据痕迹。”
林小满还想说什么,却被他抬手制止。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他说,“但我们不能永远躲在实验室里等敌人出手。真正的对抗,从来不是靠防御赢得的。”
他将碎片小心封装进特制屏蔽盒,放入背包。整个过程动作利落,没有多余言语。
李维的声音最后一次响起:“我已经切断所有外部通信链路,影线协议进入静默状态。你们现在的每一次操作,都不会留下数字足迹。”
陈默看了眼时间:凌晨两点十七分。
窗外夜色浓重,城市灯火渐稀。远处的教学楼早已熄灯,只有实验楼这一角仍亮着微光。
林小满站在控制台前,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你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些碎片时的感觉吗?”她忽然问。
陈默回头。
“你说它们像钥匙。”她望着他,“现在,我们是不是已经找到了锁孔?”
虚假信号仍在释放,但那不过是诱饵。真正的突破口,从来不在敌人暴露的位置,而在他们未曾察觉的源头。
“把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所有残余能量波动样本调出来。”他对林小满说,声音平稳,“匹配能量碎片的共振频率,做一次全频段反向投影。”
林小满点头,迅速接入存储阵列。那些碎片是上次磁悬浮试验中从地下深处带出的残留物,原本被认为是高能反应的副产物,直到现在才被重新审视。她启动魔法光谱叠加成像程序,将三块指甲盖大小的黑色晶体置于扫描平台上。激光束以极细微的角度扫过表面,每一层折射都被记录下来。
屏幕上,原本平滑的断面逐渐显现出异常纹理。
“有东西。”她压低声音,“不是腐蚀,也不是撞击痕迹——是刻痕。”
陈默靠前一步。放大后的图像显示,在肉眼无法辨识的微米级尺度上,存在一组规则排列的凹槽,呈螺旋状环绕晶体边缘,间隔精确得不像自然形成。他让星轨提取结构参数,进行符号学建模比对。
数据库无声运转。几分钟后,结果跳出:与已知任何人类编码系统均不匹配,但在拓扑形态上接近某种非线性信息压缩格式。
“这不是记录数据的方式。”陈默缓缓开口,“是标记。”
林小满摘下眼镜,用指尖轻轻揉了揉眉心,“标记?你是说……有人在这些碎片上做了记号?”
“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盯着那串不断旋转的三维模型,“这是坐标编码的一种变体。就像航海时代的星图,用特定几何关系指向某个地点。”
她立刻反应过来:“我们能不能逆向推导出原点位置?”
“试试看。”陈默输入指令,授权星轨调用地球引力场扰动模型和地磁偏移数据作为参考框架。这种计算方式本该属于天体物理范畴,但在魔法逻辑中,能量碎片与大地脉络之间存在隐性连接——它们曾处于同一能量循环体系内。
李维的声音忽然切入耳麦:“你们那边动静太大了,我这边监测到境外跳板机流量又起来了。不过这次不一样,他们在主动搜索高频段谐波信号,像是在找什么发射源。”
“让他们找。”陈默没有抬头,“我们现在发的都是废码,干扰他们的判断节奏就行。你继续盯住‘鸦眼’的终端,一旦他尝试接入深层网络,立刻锁住回传路径。”
“明白。”李维顿了一下,“但我建议你们加快进度。这些人不会无缘无故盯上你们的技术,除非他们也在找同样的东西。”
通讯切断。实验室陷入短暂沉默,只有设备运行的低鸣持续不断。
林小满重新调整扫描精度,加入量子隧穿效应补偿算法。这一次,刻痕的完整序列终于清晰呈现。她将其导入解码沙盒,配合星轨的历史语言演化模型进行多维度碰撞分析。
二十分钟后,第一组有效输出出现。
“这是……地理参数?”她皱眉,“纬度27.8度,经度109.4度附近,误差范围不超过三百米。”
陈默立即调出地图界面。坐标落在湘西北与贵州交界的一片山区,四周无城镇、无公路干线,最近的村落距离超过十五公里。地形图显示那里是一处封闭盆地,被陡峭山岭环抱,卫星影像常年被云层覆盖。
“没人去那种地方建项目。”林小满低声说,“除非是为了藏东西。”
陈默没说话,而是让星轨反向追溯该区域近十年的地壳微震记录。结果令人警觉:自五年前起,该地带每年都会出现数次低强度人工震源信号,特征符合地下钻探作业模式,但从未出现在任何公开工程备案中。
“有人在那里挖东西。”他说,“而且不想让人知道。”
林小满忽然想起什么:“等等,这些刻痕的方向排列……是不是有点像某种定向装置?如果它是用来接收或发射某种信号,那它的朝向应该对应某个特定方位。”
她快速建模,将碎片上的螺旋纹路转化为虚拟天线阵列,模拟其最佳辐射方向。结果显示,主轴指向正是那个偏远坐标点。
“不是巧合。”陈默眼神沉了下来,“这些碎片是从地下带出来的,而上面的标记,是指引回去的路。”
李维再次接入:“我刚扒到了一点冷门资料。九十年代中期,国家曾在那一带勘探稀有矿物,后来因为地质条件太复杂停工了。但档案里提到一句——‘发现异常电磁背景值,来源不明,建议长期监控’。”
“监控有没有后续?”陈默问。
“没了。项目编号被注销,相关报告归档加密。但我找到了一个参与者的姓名,他在三年后死于一场车祸,车辆坠入深谷,黑匣子数据丢失。”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林小满看着屏幕上的坐标圈定区域,喃喃道:“所以这些东西,可能早就被人发现了。只是后来被刻意掩盖了。”
“而现在,”陈默手指轻敲桌面,“有人又回来了。”
他没有再说话,而是打开高权限档案库,新建文件夹,命名为:“山影计划·初证”。随后将所有原始数据、解码结果、地理模型全部归档,设置三级加密,并同步至星轨的离线备份节点。
林小满注意到他的动作:“你不打算上报?”
“上报给谁?”他反问,“拿一堆无法解释的刻痕和一段来历不明的坐标去说,我们发现了敌对组织的秘密基地?没有实证,只会引来更多审查。”
“可如果我们不去查,对方迟早会拿到完整的线索。”
“我们当然要查。”陈默目光落在那块最小的碎片上,“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们急了,说明他们也没完全掌握真相。我们只要比他们快一步,就能掌握主动。”
李维插话:“我已经标记了那个区域近三年的植被变化。虽然地面看不出建筑痕迹,但红外数据显示,局部区域的地表温度常年偏高,不符合自然规律。另外,去年雨季期间,有一条干涸河床突然出现了短暂水流,持续不到六小时,水源不明。”
“人为热源,加上隐蔽供水系统。”林小满明白了,“那里确实有人活动。”
陈默站起身,走到实验台前,拿起那支钢笔。金属外壳冰凉,但他知道,只要注入一丝精神力,内部的魔法阵列就能瞬间激活。这支笔曾帮他挡下过致命冲击,也曾在关键时刻稳定过失控的能量场。
现在,它或许还有另一个用途。
“准备一套便携式扫描仪。”他对林小满说,“我要把这块碎片带出去做个实地测试。”
“你要去现场?”她猛地抬头,“太危险了,那边没有任何支援!”
“我不进去。”陈默平静地说,“我只是想看看,当这块碎片靠近那个坐标时,会不会产生共振反应。如果有,那就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对的。”
李维语气严肃起来:“如果你真要去,至少让我给你装个隐形信标。万一失联,我能定位你的最后位置。”
“可以。”陈默点头,“但不要联网,用本地存储模式。我不想留下任何可追踪的数据痕迹。”
林小满还想说什么,却被他抬手制止。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他说,“但我们不能永远躲在实验室里等敌人出手。真正的对抗,从来不是靠防御赢得的。”
他将碎片小心封装进特制屏蔽盒,放入背包。整个过程动作利落,没有多余言语。
李维的声音最后一次响起:“我已经切断所有外部通信链路,影线协议进入静默状态。你们现在的每一次操作,都不会留下数字足迹。”
陈默看了眼时间:凌晨两点十七分。
窗外夜色浓重,城市灯火渐稀。远处的教学楼早已熄灯,只有实验楼这一角仍亮着微光。
林小满站在控制台前,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你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些碎片时的感觉吗?”她忽然问。
陈默回头。
“你说它们像钥匙。”她望着他,“现在,我们是不是已经找到了锁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