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顶级带娃:我给朱元璋带大孙》

  这一日,朱标对蓝玉许下的人情,不可谓不重。

  要知道,偌大的皇宫,最重要的三处所在,便是乾清宫、坤宁宫和东宫。

  乾清宫乃是皇帝起居与处理政务之地,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代表着后宫的母仪天下;而东宫,则是太子的居所,蕴含着未来储君的希望与使命。

  这三处地方,宛如皇宫的心脏,守护它们的禁卫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宫中的禁卫,主要由上十二卫中的旗手卫和锦衣卫组成。

  这旗手卫,平日里就如同皇宫的颜面,而在旗手卫之中,有一个特别的分队,那是由勋贵子弟组成的。

  值守乾清宫、坤宁宫和东宫这三处要地的禁卫,除了锦衣卫外,剩下的便是旗手卫中的勋贵分队之人。

  如今,这勋贵分队仅有四五十人,规模虽小,但每一个成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

  要想进入这个分队,有一个极为严苛的硬性要求,那就是必须是勋贵嫡出。

  嫡子,在勋贵家族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是家族的传承者,肩负着延续家族荣耀的重任。

  当年,朱元璋制定这个规则的时候,可是有着深远的考量。

  一方面,如果各家勋贵想要家族长久传承下去,与国同休,那就得让自家将来的继承人先入大明掌权人的眼,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对皇室的忠诚,又能让皇室更好地掌控这些勋贵家族;

  另一方面,朱元璋心思深沉,也有可能是把这批勋贵嫡子变相当做质子一样,以确保勋贵家族不会做出背叛朝廷的事情。

  从这个硬性条件就可以看出,能进入这个勋贵分队的圈子,那是一种何等的荣宠。

  就拿常茂来说吧,他可是被朱元璋最看好的常家继承人,能力出众、武艺高强。

  然而,就因为他是庶出,不符合进入勋贵分队的条件,最终没能入选。

  这也让常家上下都感到十分遗憾,同时也更加凸显了勋贵分队的门槛之高。

  如今,朱标却对蓝玉说,要开恩把蓝玉的嫡长子蓝春安排进东宫值守。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而且蓝玉还想到了更深层的一面,既然朱标想要把蓝春安排进勋贵分队,是不是意味着他蓝玉,有可能已经入了陛下的眼?

  所以,朱标的这份许诺,对蓝家来说,不亚于是一场天大的造化。

  他深知这背后的意义,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蓝家未来的一种保障。

  于是,蓝玉毫不犹豫地当即纳头便拜,声音坚定道:“臣蓝玉,谢过殿下!”

  朱标连忙上前,伸手把蓝玉扶起来,脸上带着和颜悦色的笑容,轻声说道:“其实不必如此,孤不是说了嘛,你也算孤的娘舅,孤自然是有心照拂自家人。”

  蓝玉听了朱标的话,心中更是感动不已,他激动地说道:“臣……愿为殿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对于蓝玉的效忠表态,朱标满意地点点头,表示认可。

  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给蓝玉描绘一幅宏伟的蓝图。

  “今年就是这样了,明年三月,我大明要给吐蕃一点教训,这事儿你应该听说了吧?”

  其实,大明进攻西域的事情原本在今年四月本就要进行,只不过当时恰好朱元璋知道了高阳秋的存在,这才耽误了下来。

  如今,大明经过这大半年的发展,无论是粮产方面还是军工方面,都比之前要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因此,前段时间,朱元璋又把朱标等人叫过去,定下了明年三月份攻打吐蕃的计划。

  蓝玉现在虽然不是淮西勋贵的核心,但也听过明年攻打吐蕃这事儿。

  此时听朱标提起,他的眼睛猛然一亮,仿佛看到了一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他急切地问道:“这事儿臣听说过,您的意思是?”

  朱标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孤跟父皇提起过你……”

  蓝玉听了,心中一阵狂喜。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他就能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为自己和蓝家赢得更多的荣耀。

  “明年三月征吐蕃,父皇属意让冯胜挂帅。”

  听到朱标说起正事儿,蓝玉的瞳孔骤然收缩。

  冯胜是淮西勋贵的老资格,是当年跟着徐达常遇春一起渡江的,论资历比他蓝玉深了整整一辈。

  观察着蓝玉的表情,朱标接着说道,“但冯胜老了,去年在辽东追着纳哈出跑了三个月,他连人家的影子都没摸着。孤和父皇说,该让年轻人去碰碰硬骨头了。”

  蓝玉感觉自己的喉咙发紧,他下意识地想去摸腰间的水壶,却想起进他殿时已经按规矩连着甲胄佩刀和水壶一起解下了。

  “吐蕃不比北元。”朱标忽然走到蓝玉面前,目光沉静如潭,“那里的山比贺兰山还高,雪比漠北还深。当年李靖灭吐谷浑,十万大军折损了三成。幸好我父皇要的不是城池,是通往西域的商道。蓝玉,你知道丝绸之路断了多少年了吗?”

  此时的蓝玉猛地抬头,正撞上朱标眼中闪烁的光芒。

  他忽然感觉,面前的朱标好像不是之前温文尔雅的储君,而是像极了当年在沙盘前指点江山时的朱元璋。

  忽然,蓝玉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情不自禁,说道:“臣愿率前锋!”

  “急躁了!”朱标摇摇头,笑道,“孤的意思是说,你回去该准备准备你的,明年的事情,暂且不要与人说。”

  “殿下的恩情,蓝家永世不忘。”

  蓝玉知道,太子更是在给他一个天大的机会。

  若能在吐蕃之战中立下军功,再加上蓝春在东宫的位置,蓝家或许将来能真正成为与国公家比肩的勋贵!

  再看高阳秋这边。

  此时,他听着朱标和蓝玉二人的对话,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诸王会这么怕朱标这个大哥。

  而且,他也再次理解了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大明丧标”,果真名不虚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