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的开始,确实平平无奇。夏日的太阳一如既往地炽烈,炙烤着大地,连风都带着一股慵懒的热意。对于杨程光而言,这不过是江湖行走中又一个寻常日子。上午,他刚协助官府剿灭了一伙盘踞在附近山林的悍匪。这伙人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杨程光出手狠辣,当场格毙了几个负隅顽抗、罪行累累的头目,又生擒了十余名帮凶,交给官府法办。一场恶斗下来,虽未受伤,但体力消耗巨大,汗水浸透了衣衫,尘土沾染了眉梢。
从官府领到一笔不算丰厚但足以慰劳的赏金,他掂了掂手中的钱袋,又摸了摸自己几乎空空如也的行囊。这些时日行侠仗义,花费不少,加之少年人本就对钱财不甚看重,此刻已是囊中羞涩。他决定,这次不像往常那样接了赏金就匆匆赶路或者散给更需要的人,先犒劳一下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再说。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行侠仗义。
他信步走入城中一家颇为气派的酒楼。时近正午,酒楼里人声鼎沸,饭菜的香气混合着酒香,扑面而来,瞬间勾起了他腹中强烈的饥饿感。在国外那些年,虽然西方杨家能提供可口饭菜,但大多数时候,他面对的是当地那些要么寡淡、要么油腻、在他尝起来“狗都不吃”的烹饪方式。回国后,他才真正体会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每一次品尝都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在经历了一番体力消耗之后。
寻了个靠窗的空位坐下,他毫不犹豫地点了满满一桌菜:一大盆颗粒分明、香气扑鼻的白米饭,色泽红亮、软糯诱人的东坡肉,硕大饱满、汤汁浓郁的红烧狮子头,外皮酥脆、油光锃亮的烤鸭,外加两盘清炒时蔬。当这些菜肴陆续上桌,摆满了整张桌子时,那色香味俱全的阵势,让杨程光忍不住喉结滚动,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感觉自己能吞下一头牛。
不再有任何矜持,他拿起筷子,如同风卷残云般开始了“战斗”。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话放在正值生长发育巅峰、又身负武功、消耗巨大的杨程光身上,再贴切不过。他吃饭的速度极快,却又并非狼吞虎咽的粗鲁,而是带着一种习武之人特有的、高效而专注的劲头。一碗米饭,三下五除二便见了底,立刻招呼伙计再盛一碗。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入口即化,狮子头的鲜香在口中爆开,烤鸭的酥皮配上甜面酱更是令人回味无穷。青菜则恰到好处地缓解了肉食的油腻。
他吃得专注而投入,高大的身躯微微前倾,宽阔的肩膀和结实的臂膀即使隔着衣衫也能看出蕴含的力量。因为刚才的打斗和赶路,他英挺的面容上还带着几分风尘仆仆,鼻梁高挺,嘴唇紧抿,眉宇间自有股勃发的英气,但此刻被美食满足的神情软化,显得生动而富有朝气。这样一个相貌出众、身材魁梧、食量惊人的少年郎,独自占据一桌丰盛菜肴,以惊人的速度消灭食物,自然而然地吸引了酒楼中不少食客的目光。有人暗自咋舌于他的饭量,有人好奇地打量着他的衣着气质,猜测着他的来历,窃窃私语声在周遭隐约可闻。
杨程光对此恍若未觉,或者说并不在意。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满足口腹之欲的快乐中。一碗,两碗,三碗……桌上的菜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那盆米饭也渐渐见了底。当他终于心满意足地放下筷子,长长舒了一口气时,满桌的盘盏几乎都已空空如也,只剩下些许残汁。
就在他准备招呼伙计结账的时候,邻桌一位一直默默饮酒、相貌儒雅的年轻人,似乎注意到了他,也或许是看到了他刚才酣畅淋漓的吃相,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年轻人并未说话,只是信手拈起桌上几只小巧的酒杯,手腕轻轻一抖。
只见那几只酒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轻巧地旋转着飞出,在空中划出几道优美的弧线。令人惊叹的是,杯中之酒竟如同被无形的手托住,随着酒杯的旋转而微微晃动,却一滴也未洒落。酒杯不偏不倚,稳稳地、轻巧地落在了杨程光面前的桌子上,排列得整整齐齐,杯中之酒液面平静,仿佛从未经历过方才那番“飞行”。
这一手对力道、角度、旋转控制得妙到毫巅的功夫,立刻让杨程光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他是行家,自然看得出这看似随意的一掷,需要何等精纯的内力掌控和巧劲运用。他忍不住脱口赞道:“好手法!”目光也随之投向了那位儒雅年轻人。
那儒雅年轻人掷杯显艺,引得杨程光由衷赞叹,气氛原本颇为融洽。就在这时,一个留着精干寸头、身材结实的年轻汉子走了过来,他面容端正,眼神清明,对着杨程光抱拳行礼,语气诚恳:“这位壮士,好身手未必见得,但这饭量着实令人佩服!在下高艮,一气流门人。敢问壮士高姓大名?”
杨程光虽然年仅十五,但身高已接近成年男子,加之常年习武,骨架宽阔,肌肉扎实,面容虽稚气未完全脱尽,却因眉宇间的英气和经历风霜的沉稳,常被人误认为二十出头的青年。他见高艮态度友善,也连忙站起身,抱拳还礼。或许是因为刚刚饱餐一顿心情放松,又或许是在陌生友善面前稍显局促,他的声音不像平时那般洪亮,反而带点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弱气”:“高兄过奖了,在下杨程光,是……是杨家人。”
高艮一听,眼中顿时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忍不住再次上下打量杨程光,赞叹道:“原来是杨家的兄弟!怪不得生得如此雄壮威武!失敬失敬!”他这话并非纯粹客套。杨家在江湖上不仅以侠义传家,其族人那异于常人的高大体格也是出了名的。几乎代代都有身高近丈(约一米九)的巨汉,且个个筋骨强健。传说古时杨家先祖在朝为将时,光是这鹤立鸡群般的体型站在队列前,就足以彰显天朝威仪,被上位者赞为“气派”。高艮的赞叹,正是基于这份广为人知的印象。
然而,这和谐的气氛并未持续多久。一个阴阳怪气、如同砂纸摩擦般刺耳的声音从不远处的桌子旁响起:“呵,我当是谁呢,不就是那个认了王耀祖那老贼头做师父的小贼吗?白长了这么一副好身板,却去给一个偷鸡摸狗的下三滥当徒弟,丢不丢人?简直把你们杨家的脸都丢尽了!”
说话之人是个尖嘴猴腮、身形干瘦的年轻人,活脱脱一副猢狲相,此刻正撇着嘴,满脸的鄙夷和不屑。有人认出,这是青竹苑的弟子,名叫侯凌,平日就有些尖酸刻薄。
这话如同毒针,瞬间刺破了酒楼里暂时的平和。杨程光脸上的肌肉微微一紧,握着拳的手背青筋隐现,但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怒火和屈辱。他记得父亲的告诫,记得即将与家人会合,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节外生枝。他选择了沉默,甚至没有去看那侯凌一眼,只是对高艮再次抱拳,低声道:“高兄,在下还有些事,先行一步。”说罢,便转身欲离开这是非之地。
他的忍让,却被一些人视作了软弱可欺。人群中开始响起窃窃私语,一些难听的话渐渐放大:
“哼,看来是心虚了!”
“贼王的徒弟,能是什么好鸟?说不定这顿饭钱来路都不正!”
“杨家真是堕落了,出了这么个认贼作父的东西!”
污言秽语如同污水般泼来,杨程光脚步不停,牙关紧咬,只当是耳边风。他只想尽快离开。
然而,偏偏有人不肯放过他。一个穿着不知名门派服饰的年轻弟子,或许是想在侯凌面前表现,或许本身就是个趋炎附势之徒,竟一个箭步挡在了杨程光面前,指着他的鼻子,言语更加不堪入耳:“喂!小贼种!说你呢!别以为装着没事人就能溜了!你师父王耀祖是个偷东西的老贼,你肯定也是个手脚不干净的小偷!你这身衣服,这顿饭钱,怕不是偷来的吧?你们师徒俩,就是一窝贼!呸!”
这恶毒的侮辱,让杨程光的身体瞬间僵硬,怒火几乎要冲破理智的堤坝。他猛地停下脚步,眼神冰冷地看向那个挡路的弟子,周身的气息都变得危险起来。就在他几乎要忍不住出手教训这个口无遮拦的家伙时——
异变突生!
只见一道小小的、迅疾如风的身影从酒楼门口窜了进来,伴随着一声清脆又愤怒的童喝:“放屁!敢骂我哥!”
紧接着,一团黑乎乎、散发着难以形容气味的物事,划出一道精准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抛物线,不偏不倚,正好糊在了那个正骂得起劲的不知名门派弟子的嘴上!
“噗叽!”一声闷响。
那弟子猝不及防,被糊了满嘴,那刺鼻的腥臊恶臭瞬间让他后面所有的污言秽语都堵在了喉咙里,化作了一声剧烈的干呕和惊恐的呜咽。他慌忙用手去扒拉,场面顿时狼狈不堪。
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杨程光。他惊讶地转头看向“暗器”飞来的方向。
只见门口站着一个约莫八九岁大的男孩,虎头虎脑,梳着整整齐齐的发髻,小脸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一双眼睛瞪得溜圆,正叉着腰,气鼓鼓地瞪着那个被马粪糊嘴的倒霉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堂弟,分家的杨程风!
这孩子年纪虽小,但脾气却是出了名的炮仗性子,一点就着,尤其是最崇拜他这个大堂哥,绝不容许任何人欺负杨程光。他显然是在外面听到了里面的辱骂,气不过,也不知从哪儿飞快地捡来一块干结的马粪,运用起他初学的无当派基础功夫,将一股巧劲灌注其上,精准无误地完成了这次“超远距离投掷”!虽然力道还不算太强,但这准头和对时机的把握,已然显露出了不俗的天赋和……嗯,独特的“实战”应用。
高艮在一旁看得先是愕然,随即忍不住嘴角抽搐,差点笑出声来,但很快便收敛神色,上前一步,沉声道:“诸位!言语如此恶毒,攻击一个少年人,未免有失身份了吧!杨兄弟行事光明,方才还协助官府擒拿恶徒,岂是你们口中所说之人?至于师承如何,与人品何干?如此咄咄逼人,非侠义所为!”
有了高艮的仗义执言,加上杨程风这出人意料又效果显着的“搅局”,酒楼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和混乱。杨程光看着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堂弟和出言相助的高艮,心中五味杂陈。他本想息事宁人,但麻烦,终究还是找上门来了。而这场由口舌之争引发的小小风波,仿佛预示着更大的旋涡正在酝酿。
从官府领到一笔不算丰厚但足以慰劳的赏金,他掂了掂手中的钱袋,又摸了摸自己几乎空空如也的行囊。这些时日行侠仗义,花费不少,加之少年人本就对钱财不甚看重,此刻已是囊中羞涩。他决定,这次不像往常那样接了赏金就匆匆赶路或者散给更需要的人,先犒劳一下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再说。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行侠仗义。
他信步走入城中一家颇为气派的酒楼。时近正午,酒楼里人声鼎沸,饭菜的香气混合着酒香,扑面而来,瞬间勾起了他腹中强烈的饥饿感。在国外那些年,虽然西方杨家能提供可口饭菜,但大多数时候,他面对的是当地那些要么寡淡、要么油腻、在他尝起来“狗都不吃”的烹饪方式。回国后,他才真正体会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每一次品尝都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在经历了一番体力消耗之后。
寻了个靠窗的空位坐下,他毫不犹豫地点了满满一桌菜:一大盆颗粒分明、香气扑鼻的白米饭,色泽红亮、软糯诱人的东坡肉,硕大饱满、汤汁浓郁的红烧狮子头,外皮酥脆、油光锃亮的烤鸭,外加两盘清炒时蔬。当这些菜肴陆续上桌,摆满了整张桌子时,那色香味俱全的阵势,让杨程光忍不住喉结滚动,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感觉自己能吞下一头牛。
不再有任何矜持,他拿起筷子,如同风卷残云般开始了“战斗”。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话放在正值生长发育巅峰、又身负武功、消耗巨大的杨程光身上,再贴切不过。他吃饭的速度极快,却又并非狼吞虎咽的粗鲁,而是带着一种习武之人特有的、高效而专注的劲头。一碗米饭,三下五除二便见了底,立刻招呼伙计再盛一碗。肥而不腻的东坡肉入口即化,狮子头的鲜香在口中爆开,烤鸭的酥皮配上甜面酱更是令人回味无穷。青菜则恰到好处地缓解了肉食的油腻。
他吃得专注而投入,高大的身躯微微前倾,宽阔的肩膀和结实的臂膀即使隔着衣衫也能看出蕴含的力量。因为刚才的打斗和赶路,他英挺的面容上还带着几分风尘仆仆,鼻梁高挺,嘴唇紧抿,眉宇间自有股勃发的英气,但此刻被美食满足的神情软化,显得生动而富有朝气。这样一个相貌出众、身材魁梧、食量惊人的少年郎,独自占据一桌丰盛菜肴,以惊人的速度消灭食物,自然而然地吸引了酒楼中不少食客的目光。有人暗自咋舌于他的饭量,有人好奇地打量着他的衣着气质,猜测着他的来历,窃窃私语声在周遭隐约可闻。
杨程光对此恍若未觉,或者说并不在意。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满足口腹之欲的快乐中。一碗,两碗,三碗……桌上的菜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那盆米饭也渐渐见了底。当他终于心满意足地放下筷子,长长舒了一口气时,满桌的盘盏几乎都已空空如也,只剩下些许残汁。
就在他准备招呼伙计结账的时候,邻桌一位一直默默饮酒、相貌儒雅的年轻人,似乎注意到了他,也或许是看到了他刚才酣畅淋漓的吃相,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年轻人并未说话,只是信手拈起桌上几只小巧的酒杯,手腕轻轻一抖。
只见那几只酒杯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轻巧地旋转着飞出,在空中划出几道优美的弧线。令人惊叹的是,杯中之酒竟如同被无形的手托住,随着酒杯的旋转而微微晃动,却一滴也未洒落。酒杯不偏不倚,稳稳地、轻巧地落在了杨程光面前的桌子上,排列得整整齐齐,杯中之酒液面平静,仿佛从未经历过方才那番“飞行”。
这一手对力道、角度、旋转控制得妙到毫巅的功夫,立刻让杨程光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他是行家,自然看得出这看似随意的一掷,需要何等精纯的内力掌控和巧劲运用。他忍不住脱口赞道:“好手法!”目光也随之投向了那位儒雅年轻人。
那儒雅年轻人掷杯显艺,引得杨程光由衷赞叹,气氛原本颇为融洽。就在这时,一个留着精干寸头、身材结实的年轻汉子走了过来,他面容端正,眼神清明,对着杨程光抱拳行礼,语气诚恳:“这位壮士,好身手未必见得,但这饭量着实令人佩服!在下高艮,一气流门人。敢问壮士高姓大名?”
杨程光虽然年仅十五,但身高已接近成年男子,加之常年习武,骨架宽阔,肌肉扎实,面容虽稚气未完全脱尽,却因眉宇间的英气和经历风霜的沉稳,常被人误认为二十出头的青年。他见高艮态度友善,也连忙站起身,抱拳还礼。或许是因为刚刚饱餐一顿心情放松,又或许是在陌生友善面前稍显局促,他的声音不像平时那般洪亮,反而带点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弱气”:“高兄过奖了,在下杨程光,是……是杨家人。”
高艮一听,眼中顿时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忍不住再次上下打量杨程光,赞叹道:“原来是杨家的兄弟!怪不得生得如此雄壮威武!失敬失敬!”他这话并非纯粹客套。杨家在江湖上不仅以侠义传家,其族人那异于常人的高大体格也是出了名的。几乎代代都有身高近丈(约一米九)的巨汉,且个个筋骨强健。传说古时杨家先祖在朝为将时,光是这鹤立鸡群般的体型站在队列前,就足以彰显天朝威仪,被上位者赞为“气派”。高艮的赞叹,正是基于这份广为人知的印象。
然而,这和谐的气氛并未持续多久。一个阴阳怪气、如同砂纸摩擦般刺耳的声音从不远处的桌子旁响起:“呵,我当是谁呢,不就是那个认了王耀祖那老贼头做师父的小贼吗?白长了这么一副好身板,却去给一个偷鸡摸狗的下三滥当徒弟,丢不丢人?简直把你们杨家的脸都丢尽了!”
说话之人是个尖嘴猴腮、身形干瘦的年轻人,活脱脱一副猢狲相,此刻正撇着嘴,满脸的鄙夷和不屑。有人认出,这是青竹苑的弟子,名叫侯凌,平日就有些尖酸刻薄。
这话如同毒针,瞬间刺破了酒楼里暂时的平和。杨程光脸上的肌肉微微一紧,握着拳的手背青筋隐现,但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翻涌的怒火和屈辱。他记得父亲的告诫,记得即将与家人会合,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节外生枝。他选择了沉默,甚至没有去看那侯凌一眼,只是对高艮再次抱拳,低声道:“高兄,在下还有些事,先行一步。”说罢,便转身欲离开这是非之地。
他的忍让,却被一些人视作了软弱可欺。人群中开始响起窃窃私语,一些难听的话渐渐放大:
“哼,看来是心虚了!”
“贼王的徒弟,能是什么好鸟?说不定这顿饭钱来路都不正!”
“杨家真是堕落了,出了这么个认贼作父的东西!”
污言秽语如同污水般泼来,杨程光脚步不停,牙关紧咬,只当是耳边风。他只想尽快离开。
然而,偏偏有人不肯放过他。一个穿着不知名门派服饰的年轻弟子,或许是想在侯凌面前表现,或许本身就是个趋炎附势之徒,竟一个箭步挡在了杨程光面前,指着他的鼻子,言语更加不堪入耳:“喂!小贼种!说你呢!别以为装着没事人就能溜了!你师父王耀祖是个偷东西的老贼,你肯定也是个手脚不干净的小偷!你这身衣服,这顿饭钱,怕不是偷来的吧?你们师徒俩,就是一窝贼!呸!”
这恶毒的侮辱,让杨程光的身体瞬间僵硬,怒火几乎要冲破理智的堤坝。他猛地停下脚步,眼神冰冷地看向那个挡路的弟子,周身的气息都变得危险起来。就在他几乎要忍不住出手教训这个口无遮拦的家伙时——
异变突生!
只见一道小小的、迅疾如风的身影从酒楼门口窜了进来,伴随着一声清脆又愤怒的童喝:“放屁!敢骂我哥!”
紧接着,一团黑乎乎、散发着难以形容气味的物事,划出一道精准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抛物线,不偏不倚,正好糊在了那个正骂得起劲的不知名门派弟子的嘴上!
“噗叽!”一声闷响。
那弟子猝不及防,被糊了满嘴,那刺鼻的腥臊恶臭瞬间让他后面所有的污言秽语都堵在了喉咙里,化作了一声剧烈的干呕和惊恐的呜咽。他慌忙用手去扒拉,场面顿时狼狈不堪。
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杨程光。他惊讶地转头看向“暗器”飞来的方向。
只见门口站着一个约莫八九岁大的男孩,虎头虎脑,梳着整整齐齐的发髻,小脸因为愤怒而涨得通红,一双眼睛瞪得溜圆,正叉着腰,气鼓鼓地瞪着那个被马粪糊嘴的倒霉蛋。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堂弟,分家的杨程风!
这孩子年纪虽小,但脾气却是出了名的炮仗性子,一点就着,尤其是最崇拜他这个大堂哥,绝不容许任何人欺负杨程光。他显然是在外面听到了里面的辱骂,气不过,也不知从哪儿飞快地捡来一块干结的马粪,运用起他初学的无当派基础功夫,将一股巧劲灌注其上,精准无误地完成了这次“超远距离投掷”!虽然力道还不算太强,但这准头和对时机的把握,已然显露出了不俗的天赋和……嗯,独特的“实战”应用。
高艮在一旁看得先是愕然,随即忍不住嘴角抽搐,差点笑出声来,但很快便收敛神色,上前一步,沉声道:“诸位!言语如此恶毒,攻击一个少年人,未免有失身份了吧!杨兄弟行事光明,方才还协助官府擒拿恶徒,岂是你们口中所说之人?至于师承如何,与人品何干?如此咄咄逼人,非侠义所为!”
有了高艮的仗义执言,加上杨程风这出人意料又效果显着的“搅局”,酒楼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和混乱。杨程光看着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堂弟和出言相助的高艮,心中五味杂陈。他本想息事宁人,但麻烦,终究还是找上门来了。而这场由口舌之争引发的小小风波,仿佛预示着更大的旋涡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