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平行世界篇1-《影综:我在韩剧做有钱人》

  迎鹤楼的茶香袅袅升起,杨程光独自坐在窗边,八十六年的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但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鹰。人一老,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溯过往,那些年少轻狂的片段如潮水般涌来。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茶杯,思绪飘回了1935年的那个夏天——那时他才十五岁,世界在他眼中还是一片待征服的旷野。可如今回想起来,他才真正明白,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从来都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那么简单。自己的选择,往往会让无辜之人卷入旋涡,这才是最沉重的代价。

  1935年,中原江湖正为陆家老爷子的寿宴而沸腾。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过寿,各门各派都派出了最出色的弟子前去贺寿,表面是贺寿,实则是江湖新秀们崭露头角的大秀场。彼时的杨程光刚结束在西方的留学,在西方杨家的安排下,他上了当地最好的大学,专攻物理。母亲早逝后,父亲一心要他远离江湖纷争,七岁时就将他送出国门,这一去便是八年。陪伴在他身边的,除了几位仆从,最重要的便是师父王耀祖老爷子。

  王耀祖名义上是保镖,实则如父如师。那些年,他不仅教导杨程光倒转八方的功夫,还一手打理他的生活起居。

  此次回国同行的还有杨程光的两个堂弟——九岁的杨程风和八岁的杨程月。两个孩子年纪尚小,但已是金刚门和无当派的弟子,因此他们的师叔也随行教导,一路照应。回国时,一行人浩浩荡荡,但杨程光的心早已飞回了阔别多年的中原。他天资聪颖,在学业上突飞猛进,不到十五岁就修完了大学物理课程。这些知识意外地对倒转八方的修炼大有裨益,王耀祖常惊叹于徒弟提出的新奇理论——有些连他自己都未曾想过,或想过却不知如何实现。在师父的悉心指点下,杨程光的实力日进千里,隐隐已有青出于蓝之势。

  船靠岸时,湿润的海风扑面而来,杨程光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连空气都带着故乡的甜味。离陆家寿宴还有段时日,他迫不及待想独自闯荡一番。临行前夜,王耀祖将他叫到房中,不厌其烦地检查行装。老爷子一件件清点衣物、干粮、银钱,又反复叮嘱江湖禁忌。“光儿,江湖不是学堂,更不是儿戏。”王耀祖眉头紧锁,声音低沉,“尤其是全性的人,见一个杀一个,绝没有冤枉的。”杨程光闻言忍不住笑了:“师父,您不也是全性出身吗?怎说得这般狠绝。”王耀祖抬手轻敲他的额头,眼中却没有半分怒意,只有深深的忧虑。“正因我混过全性,才知他们的底细。这群人行事毫无底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向你父亲发过毒誓,绝不让你沾染全性的腌臜手段。这些年来,我教你的是堂堂正正的功夫,但江湖险恶,防人之心不可无。”

  说到此处,王耀祖的语气愈发凝重,“记住,若有人问起师承,你只说自己是杨家人,万万不可提我王耀祖的名字。杨家是名门正派,江湖上人人敬重;而我……不过是个全性恶徒,过街老鼠,小偷一个。你是我徒弟这件事,必须烂在肚子里。”

  杨程光望着师父花白的头发和粗糙的双手,心头一热。这些年来,王耀祖待他视如己出,无论是武艺的打磨还是品性的锤炼,都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深知师父的过去并不光彩,但更明白师父为他付出的代价。当年王耀祖隐姓埋名跟随杨家,便是为了给他一个清白的成长环境。如今师父这般叮嘱,不仅是保护他,更是保护整个杨家免受非议。“师父,您放心,我记下了。”杨程光郑重地点点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杨家人。”王耀祖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孩子,去吧。凡事多留个心眼,遇事不要强出头。”

  次日清晨,杨程光辞别众人,独自踏上行程。王耀祖站在码头久久凝望,直到徒弟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那一幕,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杨程光的脑海里。如今八十六岁的他回想起来,才真正体会到师父当年的良苦用心。那些看似啰嗦的叮嘱,背后是深沉如山的关爱。可惜年少时的他并未完全领会,总以为自己的实力足以应对一切。直到后来经历种种,他才明白师父的警告字字珠玑——江湖这张大网,稍有不慎便会牵连无数。他的每一个决定,不仅关乎自身,更影响着身边所有人的命运。

  夏日的山林,郁郁葱葱,却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杨程光沿着官道前行,耳中早已灌满了关于“黑风煞”的传闻。这全性悍匪盘踞此地已有数年,凭借一手凌厉狠辣的近身搏杀功夫和狡诈如狐的性格,让前来清剿的武林人士非死即伤。官府悬赏的告示已然发黄,百姓谈起此人无不色变,可见其凶名之盛。

  杨程光心中并无太多恐惧,反而涌起一股跃跃欲试的兴奋。王耀祖师父的警告言犹在耳,但“见一个杀一个”的信念与眼前这个实实在在的祸害对上了号,他觉得这正是自己践行侠义、检验所学的好机会。他故意偏离官道,专挑那人迹罕至、易于伏击的小路行走,宛如一个主动踏入陷阱的诱饵。

  果然,行至一处狭窄的山谷时,一股凌厉的杀机骤然锁定了他。一道黑影如鬼魅般从侧方的密林中扑出,速度快得惊人,一双铁爪直取杨程光的咽喉,带起的腥风令人作呕。正是那黑风煞!他显然将独自一人的杨程光当成了送上门的肥羊。

  若是一般江湖好手,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下,恐怕已然中招。但杨程光八年海外苦修,兼得王耀祖真传,反应何其迅捷!他并未硬接,而是脚下步伐一错,身形如柳絮般向后飘退,同时右手虚握,无形的力场已然布下。

  黑风煞志在必得的一击落空,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攻势不停,双爪幻化出数十道爪影,笼罩杨程光周身大穴,招式阴毒狠辣,全是搏命的打法。他仗着自己筋骨强健、近战经验丰富,打算以快打慢,迅速解决这个看似斯文的少年。

  然而,他今日撞上的,正是他这种近战路数的克星。杨程光施展的,正是经过他结合物理力学知识改良后的“王派倒转八方”。这功法已非简单的操控力场,更蕴含了对力道、惯性、矢量方向的精妙计算与掌控。

  只见杨程光在漫天爪影中穿梭,动作看似惊险,却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致命攻击。他并非一味闪躲,每当黑风煞力道用老,新力未生之际,杨程光的手指或掌心便会微妙地牵引、拨动。黑风煞只觉得自己的攻势屡屡受挫,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形的泥潭,出手的力道不是被带偏,就是被莫名地引向空处,甚至有好几次,他自己猛烈的冲劲被对方巧妙一转,差点让自己失去平衡。这正是倒转八方的高明之处——并非硬碰硬,而是以巧破力,引导乃至“倒转”对手的力量反噬其身。

  “小子,你这是什么邪门功夫?!”黑风煞越打越心惊,他赖以成名的近身搏杀竟然完全发挥不出威力,反而有种浑身力气无处使的憋闷感。

  杨程光并不答话,他目光冷静,心中却在飞速计算。十五岁的少年,身体正处于巅峰时期,常年锻炼使得他筋骨强健,气脉悠长。他抓住黑风煞一个急躁冒进、中门微开的破绽,原本以柔克刚的架势陡然一变!

  “破!”一声低喝,杨程光揉身而上,不再闪避,而是选择了硬撼!他拳头紧握,骨节发出爆豆般的轻响,将周身之力集中于一点,拳头如同出膛炮弹,直捣黄龙。这一拳,不仅蕴含了他自身苦修的精纯内力,更巧妙地叠加了之前通过倒转八方从黑风煞攻击中“借”来并积蓄的部分力道!

  黑风煞仓促间举臂格挡,却听得“咔嚓”一声脆响,他的小臂竟被这一拳生生打断!剧痛之下,他惨嚎一声,身形暴退,眼中终于露出了恐惧之色。他意识到,这个少年不仅功夫邪门,本身的力量和爆发力也恐怖得惊人。

  杨程光得势不饶人,他深知对付这种恶贯满盈之徒,绝不能有丝毫怜悯。他脚步连环踏出,如影随形,拳、掌、指、爪,招招致命,攻势如同狂风暴雨,将黑风煞完全笼罩。黑风煞手臂已断,战力大减,在杨程光刚猛凌厉的追击下,只能勉力支撑,身上不断添加新的伤口,鲜血染红了破烂的衣衫,很快便被打得遍体鳞伤,气息奄奄。

  最后,杨程光眼中寒光一闪,一记凝聚了全身力量的手刀如闪电般劈出,精准地砍在了黑风煞的脖颈上。只听“噗”的一声闷响,那颗曾经让无数人恐惧的头颅便与身体分离,滚落在地,脸上还凝固着难以置信的惊恐表情。

  战斗结束,杨程光平复了一下略微急促的呼吸,看着地上的尸体,心中并无多少波澜,只觉得为民除了一害,畅快淋漓。他捡起头颅,用布包好,正准备离开,忽然从山谷两侧跃下两道身影。

  这是两位三十岁左右的汉子,一人手持钢刀,身材魁梧,另一人拿着判官笔,显得较为精干。两人脸上都带着惊叹和赞许的神色。

  那持刀汉子拱手道:“小兄弟好俊的功夫!我二人途经此地,听闻这黑风煞在此作恶,特来寻他,没想到被小兄弟抢先一步解决了!刚才见小兄弟与这恶贼激战,我二人本想出手相助,但见小兄弟游刃有余,便只在谷口守着,防止这厮逃窜,未曾打扰小兄弟扬威。” 原来,他们并非刚刚赶到,而是在杨程光与黑风煞交手初期便已悄然抵达,目睹了大部分过程。他们见杨程光年纪虽轻,但武功路数精妙高深,实力强悍,便存了观摩和压阵之心,同时堵住了黑风煞可能的退路。

  杨程光想起师父“遇事多留个心眼”的嘱咐,但见二人目光正派,言语坦诚,且刚才确实隐约感到谷口有人气息,却无恶意,便也抱拳还礼:“二位侠士过奖了,晚辈也是恰逢其会,略尽绵力而已。”

  那持判官笔的汉子好奇地问道:“小兄弟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身手,不知师承何派?尊师定然是位了不起的高人。”

  杨程光心中立刻响起王耀祖严肃的叮嘱,他面色不变,从容答道:“晚辈姓杨,名程光,乃是杨家人。家中长辈略通武艺,晚辈只是学了些皮毛。”

  “杨家?!”两位侠士几乎同时惊呼出声,脸上的赞叹瞬间转化为毫不掩饰的崇敬之色。那持刀汉子激动地说:“原来是杨家的少年英雄!难怪!难怪有如此身手,如此侠义心肠!杨家世代侠名,急公好义,嫉恶如仇,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持判官笔的汉子也连连点头,眼神火热:“杨小兄弟,你这就太过谦了!若是杨家的功夫都只算皮毛,那我等这些江湖散人简直无地自容了。今日你能单枪匹马斩杀这为祸多年的黑风煞,实乃大快人心之举!我等能在此见证,已是荣幸!”

  听着两位阅历明显比自己丰富得多的侠士由衷的赞叹,看着他们眼中那纯粹的崇拜和尊敬,杨程光心中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杨家”这两个字在江湖中的分量。这是一种远超他想象的声誉和地位,是一种由祖辈世代行侠仗义积累下来的、沉甸甸的荣耀。他之前虽知家族不凡,但直到此刻,才真切体会到这份声名带来的震撼。

  他心中对家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同时,师父王耀祖那复杂而略带落寞的眼神也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师父为何坚决不让他提及师承——师父是希望他永远沐浴在杨家这份光明正大的荣光之下,而不被任何污名所牵连。

  与两位热情洋溢的侠客又交谈了几句,谢绝了他们一同饮酒的邀请后,杨程光拜别二人,提着黑风煞的首级前往官府领了赏金。当他把赏金散给附近受害的百姓时,迎来了更多的感激和赠礼,但他谨记家风(也避免麻烦),再次婉拒,趁着人群欢呼时,施展身法,悄然离去,继续一路向北行走。

  身后是百姓的称颂和侠士的敬佩,前方是广阔的江湖。十五岁的杨程光,带着初战告捷的锐气和对家族荣誉的新认知,踏上了新的征程。这段经历,无疑在他年轻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既坚定了他行侠仗义的信念,也让他对肩上的“杨家”二字,有了更重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