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热浪在中原大地升腾,但对于隐匿于岭南群山褶皱中的老君观来说,不过是又一轮潮湿闷热的寻常时节。杨锦天拖着行李箱,踩着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青石台阶上山时,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这里没有百新国繁华都市的喧嚣,没有四个女人织就的情感蛛网,只有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和山间草木的原始气息。
就在前几天,他几乎是“仓皇”地离开了百新国。在机场,他分别给李贤珠、崔惠廷和李莎拉发了内容大同小异的信息,语气诚恳又带着几分无奈:“暑假必须回中原师门闭关,老君观在深山里,信号全无,两个月内恐怕都无法联系。一旦有机会,我会立刻联系你们。”他刻意模糊了“有机会”的定义,为自己争取了一段宝贵的喘息时间。至于闵瑞贤,他只是在社交软件上留了言,告知她回国事宜,对方似乎也忙于适应西方的新生活,回应得颇为简洁。
他知道杨锦悦和杨锦轩两兄弟也动身返回了龙虎山。这对双胞胎实力突飞猛进,此番回山,少不了要在同门面前“炫耀”一番,毕竟能被老天师张之维看重,并由其大弟子张乾鹤亲自收入门下,是天大的殊荣。
杨家子弟的资质向来是各大门派眼热的资源,锦字辈虽不足百人,却个个是精英苗子,在如今异人子弟日益稀少、大多不愿吃苦修炼的时代,杨家的新生代更是显得弥足珍贵。想到这里,杨锦天嘴角不禁露出一丝与有荣焉的笑意,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富贵还乡”了。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观门,熟悉的香火味夹杂着些许霉味扑面而来。几个师兄正没精打采地坐在院子里磨洋工,一看到他,顿时眼睛都亮了。
“小师弟?!你小子还知道回来!”
“哇!这是……行李箱?发达了啊小天!”
师兄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好奇地打量着杨锦天和他那个明显价格不菲的行李箱。
杨锦天笑着打开箱子,里面塞满了他在百新国精心采购的“土特产”——最新款的录像机、数码相机、顶级的手机,3,还有一些他们叫不上名字的电子玩意儿。他一边分发,一边介绍着功能,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得意。这就好比在外闯荡赚了钱的孩子,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想用礼物证明自己的成功,那种“锦衣夜行”的感觉,确实让人通体舒坦。
大师兄义舟得到了一部功能最齐全的手机,他蒲扇般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小小的机器,咧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用力搂住杨锦天的肩膀:“好小子!这些日子在外国真发财了?快跟师兄说说,是不是挖到金矿了?”
杨锦天腼腆地笑了笑:“还好,师兄,就是多多少少赚了一些。”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观里似乎比记忆中更破败了些,尤其是后院方向,隐约能看到新修补的痕迹,“这段日子,观里怎么样?师父他老人家还好吗?”
提到这个,师兄们的笑容收敛了些,齐齐叹了口气。义舟撇撇嘴:“还能怎么样?你又不是不知道咱那师父!为了攒钱修这破道观,差点没把我们几个当牲口使!给人打灰、砌墙、搞装修,最近还接了个帮开发商看风水的活儿,反正啥来钱快干啥呗!”
杨锦天瞬间了然,这确实是师父刘仁勇的一贯作风。看着眼前这群原本该清修练气的师兄们,一个个被生活磨砺得略带沧桑,再看看这栋饱经风霜、摇摇欲坠的老君观,他心里明白,师父为了维持道观运转、接济下属门派,有多么不易。那点微薄的收入,能剩下才是怪事。
他还给十几位潜心修道的师叔准备了电子产品,但师叔们对此兴趣缺淡,只是摆了摆手,目光灼灼地直接问道:“卷轴呢?带回来了吗?”杨锦天连忙从行李箱的夹层里取出那个古朴的卷轴,恭敬地递上。师叔们接过卷轴,如获至宝,直接回闭关室了,不再理会他们这边的喧闹。
杨锦天并不知道,在他那个看似普通的行李箱角落里,一个微小的追踪器正静静地闪烁着微光。这是李莎拉的“杰作”。这个对他痴迷到有些神经质的姑娘,竟然买了几天后的机票,悄悄跟来了中原。靠着先进的电子设备,她竟然真的定位到了这片偏僻的山林。此刻,她或许正躲在山下的某个角落,望着这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被农田包围的山峦,既感到茫然,又为能靠近杨锦天的世界而兴奋。
老君观坐落于岭南的深山之中,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湿热难当,蚊虫肆虐,生活条件颇为艰苦。四年未归,这里似乎时光凝固,除了后院那明显新近失火留下的焦黑痕迹。他想起堂哥杨锦成在电话里跟他八卦过,据说是因为当地政府计划将这片山区开发成旅游观光区,师父一激动,当晚就搞了个烧烤大会“庆祝”,结果乐极生悲,一把火把后院给点着了。于是,整个老君观的弟子们,在师父的带领下,更加卖力地投身装修行业,自力更生筹集修缮款项。
“大师兄,师父人呢?”杨锦天没看到那个熟悉的不靠谱身影。
义舟一脸嫌弃地朝山外方向努了努嘴:“还能去哪儿?又带着你锦成堂哥那两个儿子,去山下忽悠那些老板们了呗,不是驱邪就是看风水,也有可能是给新开的饭店‘祈福’,没那么快回来,明天还是照常吧。”杨锦天会心一笑,这确实是师父的日常创收手段。
接着,杨锦天做了一件让所有师兄都目瞪口呆的事。他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张支票,递给了义舟:“大师兄,这个你拿着,贴补观里用度。”
义舟接过一看,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声音都变了调:“一……一百万?!还是美刀?!”这可是2006年,一百万美金绝对是一笔巨款。他猛地抬起头,脸色变得异常严肃,紧紧盯着杨锦天:“小天!你跟师兄说实话!你在外面是不是干什么坏事了?这钱哪来的?”
杨锦天心里一暖,知道大师兄是关心则乱。他连忙摇头,认真解释道:“师兄,你放心,这钱来路绝对正。是我前段时间用自己攒的钱炒石油期货赚的,最近国际油价涨得很厉害,我运气好,赚了不少。”
义舟仔细打量着杨锦天的神情,确认他不像是在说谎,这才长长舒了口气,紧绷的脸松弛下来,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欣慰和激动。他重重拍了拍杨锦天的肩膀,眼眶甚至有些发红:“好!好小子!有出息了!师兄……师兄替观里上下,谢谢你了!”
虽然义舟平时没少对师父刘仁勇“欺师灭祖”,用摔跤技锁喉抱怨他藏私和传“穷病”,但对于杨锦天这个师弟,他是打心眼里疼爱。尤其是上次平行世界的杨锦鲤事件后,他听了那个黑化的杨锦鲤那句“不为圣人便为禽兽”的决绝之言,再联想到如果这个世界的老君观也遭遇不测,眼前这个看似温和的师弟,恐怕真的会被逼成另一个不顾一切的杨锦鲤。一想到那种可能性,义舟就对杨锦天更加心疼和护短。
此刻,看着杨锦天不仅人平安归来,还惦记着观里的艰难,拿出了这样一笔巨款,义舟心中充满了“我家孩子终于长大成才”的骄傲与酸楚。这笔钱,对于在困顿中挣扎的老君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足以让他们缓好大一口气,至少能够让下面那些穷的快尿血的师弟们有一笔津贴,伙食也可以改善一些了。
山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了山下隐约的、属于另一个执着女孩的气息。但此刻的老君观内,却洋溢着久违的、带着铜臭味的欢欣与温情。杨锦天看着师兄们激动的脸庞,感受着大师兄毫不掩饰的关爱,觉得这次“逃”回山里,或许是这个暑假最正确的决定。只是他尚未察觉,一段由追踪器引来的、计划外的麻烦,正悄然逼近这片他视为避风港的清净之地。
        就在前几天,他几乎是“仓皇”地离开了百新国。在机场,他分别给李贤珠、崔惠廷和李莎拉发了内容大同小异的信息,语气诚恳又带着几分无奈:“暑假必须回中原师门闭关,老君观在深山里,信号全无,两个月内恐怕都无法联系。一旦有机会,我会立刻联系你们。”他刻意模糊了“有机会”的定义,为自己争取了一段宝贵的喘息时间。至于闵瑞贤,他只是在社交软件上留了言,告知她回国事宜,对方似乎也忙于适应西方的新生活,回应得颇为简洁。
他知道杨锦悦和杨锦轩两兄弟也动身返回了龙虎山。这对双胞胎实力突飞猛进,此番回山,少不了要在同门面前“炫耀”一番,毕竟能被老天师张之维看重,并由其大弟子张乾鹤亲自收入门下,是天大的殊荣。
杨家子弟的资质向来是各大门派眼热的资源,锦字辈虽不足百人,却个个是精英苗子,在如今异人子弟日益稀少、大多不愿吃苦修炼的时代,杨家的新生代更是显得弥足珍贵。想到这里,杨锦天嘴角不禁露出一丝与有荣焉的笑意,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富贵还乡”了。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观门,熟悉的香火味夹杂着些许霉味扑面而来。几个师兄正没精打采地坐在院子里磨洋工,一看到他,顿时眼睛都亮了。
“小师弟?!你小子还知道回来!”
“哇!这是……行李箱?发达了啊小天!”
师兄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好奇地打量着杨锦天和他那个明显价格不菲的行李箱。
杨锦天笑着打开箱子,里面塞满了他在百新国精心采购的“土特产”——最新款的录像机、数码相机、顶级的手机,3,还有一些他们叫不上名字的电子玩意儿。他一边分发,一边介绍着功能,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得意。这就好比在外闯荡赚了钱的孩子,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想用礼物证明自己的成功,那种“锦衣夜行”的感觉,确实让人通体舒坦。
大师兄义舟得到了一部功能最齐全的手机,他蒲扇般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小小的机器,咧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用力搂住杨锦天的肩膀:“好小子!这些日子在外国真发财了?快跟师兄说说,是不是挖到金矿了?”
杨锦天腼腆地笑了笑:“还好,师兄,就是多多少少赚了一些。”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观里似乎比记忆中更破败了些,尤其是后院方向,隐约能看到新修补的痕迹,“这段日子,观里怎么样?师父他老人家还好吗?”
提到这个,师兄们的笑容收敛了些,齐齐叹了口气。义舟撇撇嘴:“还能怎么样?你又不是不知道咱那师父!为了攒钱修这破道观,差点没把我们几个当牲口使!给人打灰、砌墙、搞装修,最近还接了个帮开发商看风水的活儿,反正啥来钱快干啥呗!”
杨锦天瞬间了然,这确实是师父刘仁勇的一贯作风。看着眼前这群原本该清修练气的师兄们,一个个被生活磨砺得略带沧桑,再看看这栋饱经风霜、摇摇欲坠的老君观,他心里明白,师父为了维持道观运转、接济下属门派,有多么不易。那点微薄的收入,能剩下才是怪事。
他还给十几位潜心修道的师叔准备了电子产品,但师叔们对此兴趣缺淡,只是摆了摆手,目光灼灼地直接问道:“卷轴呢?带回来了吗?”杨锦天连忙从行李箱的夹层里取出那个古朴的卷轴,恭敬地递上。师叔们接过卷轴,如获至宝,直接回闭关室了,不再理会他们这边的喧闹。
杨锦天并不知道,在他那个看似普通的行李箱角落里,一个微小的追踪器正静静地闪烁着微光。这是李莎拉的“杰作”。这个对他痴迷到有些神经质的姑娘,竟然买了几天后的机票,悄悄跟来了中原。靠着先进的电子设备,她竟然真的定位到了这片偏僻的山林。此刻,她或许正躲在山下的某个角落,望着这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被农田包围的山峦,既感到茫然,又为能靠近杨锦天的世界而兴奋。
老君观坐落于岭南的深山之中,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湿热难当,蚊虫肆虐,生活条件颇为艰苦。四年未归,这里似乎时光凝固,除了后院那明显新近失火留下的焦黑痕迹。他想起堂哥杨锦成在电话里跟他八卦过,据说是因为当地政府计划将这片山区开发成旅游观光区,师父一激动,当晚就搞了个烧烤大会“庆祝”,结果乐极生悲,一把火把后院给点着了。于是,整个老君观的弟子们,在师父的带领下,更加卖力地投身装修行业,自力更生筹集修缮款项。
“大师兄,师父人呢?”杨锦天没看到那个熟悉的不靠谱身影。
义舟一脸嫌弃地朝山外方向努了努嘴:“还能去哪儿?又带着你锦成堂哥那两个儿子,去山下忽悠那些老板们了呗,不是驱邪就是看风水,也有可能是给新开的饭店‘祈福’,没那么快回来,明天还是照常吧。”杨锦天会心一笑,这确实是师父的日常创收手段。
接着,杨锦天做了一件让所有师兄都目瞪口呆的事。他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张支票,递给了义舟:“大师兄,这个你拿着,贴补观里用度。”
义舟接过一看,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声音都变了调:“一……一百万?!还是美刀?!”这可是2006年,一百万美金绝对是一笔巨款。他猛地抬起头,脸色变得异常严肃,紧紧盯着杨锦天:“小天!你跟师兄说实话!你在外面是不是干什么坏事了?这钱哪来的?”
杨锦天心里一暖,知道大师兄是关心则乱。他连忙摇头,认真解释道:“师兄,你放心,这钱来路绝对正。是我前段时间用自己攒的钱炒石油期货赚的,最近国际油价涨得很厉害,我运气好,赚了不少。”
义舟仔细打量着杨锦天的神情,确认他不像是在说谎,这才长长舒了口气,紧绷的脸松弛下来,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欣慰和激动。他重重拍了拍杨锦天的肩膀,眼眶甚至有些发红:“好!好小子!有出息了!师兄……师兄替观里上下,谢谢你了!”
虽然义舟平时没少对师父刘仁勇“欺师灭祖”,用摔跤技锁喉抱怨他藏私和传“穷病”,但对于杨锦天这个师弟,他是打心眼里疼爱。尤其是上次平行世界的杨锦鲤事件后,他听了那个黑化的杨锦鲤那句“不为圣人便为禽兽”的决绝之言,再联想到如果这个世界的老君观也遭遇不测,眼前这个看似温和的师弟,恐怕真的会被逼成另一个不顾一切的杨锦鲤。一想到那种可能性,义舟就对杨锦天更加心疼和护短。
此刻,看着杨锦天不仅人平安归来,还惦记着观里的艰难,拿出了这样一笔巨款,义舟心中充满了“我家孩子终于长大成才”的骄傲与酸楚。这笔钱,对于在困顿中挣扎的老君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足以让他们缓好大一口气,至少能够让下面那些穷的快尿血的师弟们有一笔津贴,伙食也可以改善一些了。
山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了山下隐约的、属于另一个执着女孩的气息。但此刻的老君观内,却洋溢着久违的、带着铜臭味的欢欣与温情。杨锦天看着师兄们激动的脸庞,感受着大师兄毫不掩饰的关爱,觉得这次“逃”回山里,或许是这个暑假最正确的决定。只是他尚未察觉,一段由追踪器引来的、计划外的麻烦,正悄然逼近这片他视为避风港的清净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