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扶桑邑的海水似乎也冻住了,岛屿在灰白的大雪中悬浮,木屋上堆积厚雪,如同大地绵软隆起的脊背。
远处海天相接,日光自厚重的灰白云层间艰难渗出,在雪地上漾开几圈摇摇欲坠、黯淡的金晕。
宁安捧着手中那只沉甸甸的药碗,灼热的雾气裹挟着浓郁刺鼻的苦涩弥漫开来,在他冻得通红的指关节周围盘旋片刻,便被凛冽的寒气撕扯消散了去。
他侧身轻撞摇摇欲坠的木门,“嘎吱——”,那扇门发出痛苦不堪的呻吟,门轴上积累的陈年木屑簌簌飘落。
门框剧烈地摇晃挣扎了几下,最终才极不情愿地敞开。屋内比外面更阴冷,潮气几乎冻成尖针,无声无息,却又密密实实往骨髓里扎。
一张简陋的床榻贴着墙壁,上面蜷伏着一个单薄得令人心惊的身影。母亲躺在那里,咳声一起,浑身便不由自主地蜷缩,仿佛要将五脏六腑撕扯出来。
听到门响,她艰难地侧过头来,病色笼罩的脸庞浮起一丝脆弱不堪的笑意:“安儿回来了?”声音喑哑微弱,“娘……又拖累你了。”
宁安没应声,走到床边,手指紧紧攥住发烫的碗沿,指节泛白。他小心翼翼地跪在冰凉的地上,稳稳托住碗底凑近母亲干裂的唇边。
“不烫,”他低声说,嗓音里带着尚未褪尽的少年清稚。他的动作极为轻柔,几乎屏着呼吸,看那深褐色的苦汁一点点润泽她焦渴的唇瓣,渗入缝隙,才敢微微倾斜碗口。
就在此刻,眼前憔悴模糊的容颜忽然变得清晰无比。仿佛透过时光的尘埃,那许多个孤灯冷灶的夜晚猛地倒灌回来:母亲弓着腰在织机前劳作到深夜,影子被拉得好长,摇摇晃晃投射在土墙上;她如何在酷暑集市守一整日,只为多卖两尺布换他几册旧书,回家还要小心藏起腕上被太阳晒脱的皮;寒冬腊月,她把仅有的厚衣裳层层裹在他身上,自己却冻得手脚青紫……
这一帧帧的画面,此刻在苦涩药气的催逼下,在他心底卷起了一场无声却滔天的风暴。
少年喉结无声地上下滚动了许久,终于极其缓慢地抬起头,迎上母亲那双倒映着岁月风霜与无尽怜爱的眼睛。“……我们扯平了,娘。”
他嘴唇微动,清晰又郑重地吐出这几个字,嘴角极力弯成一个细小的弧度。这五个字,重逾千钧,像是压上了他十四载生命里全部笨拙的、沉重的、未能言表的感激和难以承受的负疚。
娘亲定定地看着他,没有血色的嘴唇颤了一下,枯瘦的手指努力抬起,几不可察地碰了碰他冰冷的手背。
窗棂间薄暮悄然蔓延。霞光正挣扎着穿透沉重的铅灰色云层,从海平面尽头迸射出最后几缕灿烂余晖。
金色的光线挣扎着抵达窗台。屋内光线悄然变幻,仿佛将室内最后几丝暖气都点燃融化,晕染成朦胧的微芒。
娘亲靠在简陋的枕头上,目光却似乎穿透了低矮的屋顶,投向霞光弥漫的远方:“安儿,”她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不寻常的渴盼,“能给娘……煮碗面吗?”
宁安一愣,随即飞快地点头:“嗯!这就去!”他立刻起身,脚步带起一阵细微的风,冲进了屋后狭窄简陋的泥灶厨间。
女人静静坐在床沿,凝望着窗外那片逐渐褪为暗紫色的海天交界。窗外,残余的霞光仿佛不甘就此熄灭,在积雪覆盖的海面上铺开一道碎金粼粼的光带,倔强又悲壮。
雪花旋舞,如揉碎的金箔,轻柔又执拗地飞扑到窗前,有几片甚至沾上了她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颊。刺骨的寒风,仿佛在此刻莫名地放慢了脚步。
她深深吸了一口这带着海沫咸涩与冰雪寒意的空气,用尽全身力气撑起身子,扶着墙壁走向简陋的木桌。
喘息急促如破风箱,但她并未停顿,颤抖的手拿过桌上早备好的纸笔。一滴晶莹的泪悄然滑落,无声洇开在粗糙的信笺上。
厨房幽暗。宁安蹲在灶膛前添着柴,炉膛内爆出枯枝断裂的微响,跳跃的火光映着他紧绷的脸颊,两道深深的咬痕在瘦削的侧颚清晰浮现,一棱棱地突起又落下。火光在他眼中跳跃燃烧,却怎么也暖不透瞳仁深处凝结的寒冰。
他死死盯着那跳跃扭曲的火焰,灶火的暖意近在咫尺,却一丝也渗透不到他骨缝里去。他脊背挺得笔直,如同承受着无形万钧之力压下的僵硬,整个身体却在微微战栗,一下,又一下。
灶洞里的火舌吞吐不定,将映在墙上的影子拉扯得巨大而扭曲,像一个在无边黑暗中无声咆哮的魂灵。
一碗清汤寡水、勉强卧着一个白煮蛋的面条,被放在那张摇晃不稳的木桌上。灶屋昏暗的灯光,照着宁安的身影,他小心地捧着那碗面。
汤水滚烫,但端着它的手却一片麻木冰凉。少年踏进卧房的门槛,脚步瞬间停滞——娘亲伏在桌面上,一侧脸颊枕着臂弯,面朝着窗外霞光最后的落处,像是风雪跋涉后终于寻到一处角落安眠的旅人,凝固成一道永恒静谧的剪影。
桌角,静静躺着一张展开的素笺。宁安的呼吸猛地窒住,仿佛坠入冰窟,刺骨的寒气瞬间穿透四肢百骸。
他没有哭喊,没有呼唤,只是脚步变得极轻极慢,一步、一步,轻轻地移到桌前,像怕惊扰一个太过沉重的梦。
他无声地坐下,慢慢放下那碗面,任由稀薄的热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徒劳地上升。
信上的字迹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只是比往日更显凌乱虚浮,像是耗尽最后力气刻下的印记:
“宁安,我的小宁安。娘累了。愿你此生安安宁宁,顺遂无忧。原谅娘亲,要先走一步了……苍天厚德,竟将你这般好的孩子赐给我当儿子,娘亲是修了几世的福分?可……你是老天爷派来陪我吃苦的吗?小宁安啊……答应娘,替娘亲去瞧瞧,去走走,看看山外山河,好吗?让娘在九泉之下能知道外面的天有多宽……路有多长……想娘的时候,便张开你的手臂——风扑过来,雪落下来的地方,就是娘在抱你了……”
没有号啕,没有撕心裂肺,只有短促而破碎的气流一下下地冲出宁安的鼻息,在幽冷的空气里凝成惨淡的寒雾,转瞬便消散了。
他将那张承载着母亲最后一丝温度的信纸,近乎虔诚地、缓缓地、抚平每一道细微的褶皱,仿佛那折痕会硌疼早已不存于世的灵魂。
然后,他无比郑重地将信纸贴近胸口滚烫跳动的地方,隔着薄薄的、打满补丁的旧棉衣,塞进了最靠近心脏的那一层暗袋里——让这些沾着泪痕的墨迹,在离他心跳最近的地方栖身安眠。
面条已经温了。他端起粗糙的陶碗,没有片刻犹疑,夹起一大口送入嘴里,接着是第二口,第三口……面条软塌塌滑过舌尖,味如嚼蜡,只有粗糙涩口的质感,唯一的滋味竟是满口的湿咸。
咸涩的液体大滴大滴坠落碗中,与那点微薄的热气混在一处,无声地、汹涌地溢满碗沿——那水面下早已深藏的汹涌苦涩终于翻滚而上,再无需任何掩饰地,一口一口,将少年咽了进去。
窗外,雪似乎下得更大了,天地间只余下一种颜色,茫茫无际的白,将悲声轻轻覆盖。
        远处海天相接,日光自厚重的灰白云层间艰难渗出,在雪地上漾开几圈摇摇欲坠、黯淡的金晕。
宁安捧着手中那只沉甸甸的药碗,灼热的雾气裹挟着浓郁刺鼻的苦涩弥漫开来,在他冻得通红的指关节周围盘旋片刻,便被凛冽的寒气撕扯消散了去。
他侧身轻撞摇摇欲坠的木门,“嘎吱——”,那扇门发出痛苦不堪的呻吟,门轴上积累的陈年木屑簌簌飘落。
门框剧烈地摇晃挣扎了几下,最终才极不情愿地敞开。屋内比外面更阴冷,潮气几乎冻成尖针,无声无息,却又密密实实往骨髓里扎。
一张简陋的床榻贴着墙壁,上面蜷伏着一个单薄得令人心惊的身影。母亲躺在那里,咳声一起,浑身便不由自主地蜷缩,仿佛要将五脏六腑撕扯出来。
听到门响,她艰难地侧过头来,病色笼罩的脸庞浮起一丝脆弱不堪的笑意:“安儿回来了?”声音喑哑微弱,“娘……又拖累你了。”
宁安没应声,走到床边,手指紧紧攥住发烫的碗沿,指节泛白。他小心翼翼地跪在冰凉的地上,稳稳托住碗底凑近母亲干裂的唇边。
“不烫,”他低声说,嗓音里带着尚未褪尽的少年清稚。他的动作极为轻柔,几乎屏着呼吸,看那深褐色的苦汁一点点润泽她焦渴的唇瓣,渗入缝隙,才敢微微倾斜碗口。
就在此刻,眼前憔悴模糊的容颜忽然变得清晰无比。仿佛透过时光的尘埃,那许多个孤灯冷灶的夜晚猛地倒灌回来:母亲弓着腰在织机前劳作到深夜,影子被拉得好长,摇摇晃晃投射在土墙上;她如何在酷暑集市守一整日,只为多卖两尺布换他几册旧书,回家还要小心藏起腕上被太阳晒脱的皮;寒冬腊月,她把仅有的厚衣裳层层裹在他身上,自己却冻得手脚青紫……
这一帧帧的画面,此刻在苦涩药气的催逼下,在他心底卷起了一场无声却滔天的风暴。
少年喉结无声地上下滚动了许久,终于极其缓慢地抬起头,迎上母亲那双倒映着岁月风霜与无尽怜爱的眼睛。“……我们扯平了,娘。”
他嘴唇微动,清晰又郑重地吐出这几个字,嘴角极力弯成一个细小的弧度。这五个字,重逾千钧,像是压上了他十四载生命里全部笨拙的、沉重的、未能言表的感激和难以承受的负疚。
娘亲定定地看着他,没有血色的嘴唇颤了一下,枯瘦的手指努力抬起,几不可察地碰了碰他冰冷的手背。
窗棂间薄暮悄然蔓延。霞光正挣扎着穿透沉重的铅灰色云层,从海平面尽头迸射出最后几缕灿烂余晖。
金色的光线挣扎着抵达窗台。屋内光线悄然变幻,仿佛将室内最后几丝暖气都点燃融化,晕染成朦胧的微芒。
娘亲靠在简陋的枕头上,目光却似乎穿透了低矮的屋顶,投向霞光弥漫的远方:“安儿,”她忽然开口,声音带着不寻常的渴盼,“能给娘……煮碗面吗?”
宁安一愣,随即飞快地点头:“嗯!这就去!”他立刻起身,脚步带起一阵细微的风,冲进了屋后狭窄简陋的泥灶厨间。
女人静静坐在床沿,凝望着窗外那片逐渐褪为暗紫色的海天交界。窗外,残余的霞光仿佛不甘就此熄灭,在积雪覆盖的海面上铺开一道碎金粼粼的光带,倔强又悲壮。
雪花旋舞,如揉碎的金箔,轻柔又执拗地飞扑到窗前,有几片甚至沾上了她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颊。刺骨的寒风,仿佛在此刻莫名地放慢了脚步。
她深深吸了一口这带着海沫咸涩与冰雪寒意的空气,用尽全身力气撑起身子,扶着墙壁走向简陋的木桌。
喘息急促如破风箱,但她并未停顿,颤抖的手拿过桌上早备好的纸笔。一滴晶莹的泪悄然滑落,无声洇开在粗糙的信笺上。
厨房幽暗。宁安蹲在灶膛前添着柴,炉膛内爆出枯枝断裂的微响,跳跃的火光映着他紧绷的脸颊,两道深深的咬痕在瘦削的侧颚清晰浮现,一棱棱地突起又落下。火光在他眼中跳跃燃烧,却怎么也暖不透瞳仁深处凝结的寒冰。
他死死盯着那跳跃扭曲的火焰,灶火的暖意近在咫尺,却一丝也渗透不到他骨缝里去。他脊背挺得笔直,如同承受着无形万钧之力压下的僵硬,整个身体却在微微战栗,一下,又一下。
灶洞里的火舌吞吐不定,将映在墙上的影子拉扯得巨大而扭曲,像一个在无边黑暗中无声咆哮的魂灵。
一碗清汤寡水、勉强卧着一个白煮蛋的面条,被放在那张摇晃不稳的木桌上。灶屋昏暗的灯光,照着宁安的身影,他小心地捧着那碗面。
汤水滚烫,但端着它的手却一片麻木冰凉。少年踏进卧房的门槛,脚步瞬间停滞——娘亲伏在桌面上,一侧脸颊枕着臂弯,面朝着窗外霞光最后的落处,像是风雪跋涉后终于寻到一处角落安眠的旅人,凝固成一道永恒静谧的剪影。
桌角,静静躺着一张展开的素笺。宁安的呼吸猛地窒住,仿佛坠入冰窟,刺骨的寒气瞬间穿透四肢百骸。
他没有哭喊,没有呼唤,只是脚步变得极轻极慢,一步、一步,轻轻地移到桌前,像怕惊扰一个太过沉重的梦。
他无声地坐下,慢慢放下那碗面,任由稀薄的热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徒劳地上升。
信上的字迹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只是比往日更显凌乱虚浮,像是耗尽最后力气刻下的印记:
“宁安,我的小宁安。娘累了。愿你此生安安宁宁,顺遂无忧。原谅娘亲,要先走一步了……苍天厚德,竟将你这般好的孩子赐给我当儿子,娘亲是修了几世的福分?可……你是老天爷派来陪我吃苦的吗?小宁安啊……答应娘,替娘亲去瞧瞧,去走走,看看山外山河,好吗?让娘在九泉之下能知道外面的天有多宽……路有多长……想娘的时候,便张开你的手臂——风扑过来,雪落下来的地方,就是娘在抱你了……”
没有号啕,没有撕心裂肺,只有短促而破碎的气流一下下地冲出宁安的鼻息,在幽冷的空气里凝成惨淡的寒雾,转瞬便消散了。
他将那张承载着母亲最后一丝温度的信纸,近乎虔诚地、缓缓地、抚平每一道细微的褶皱,仿佛那折痕会硌疼早已不存于世的灵魂。
然后,他无比郑重地将信纸贴近胸口滚烫跳动的地方,隔着薄薄的、打满补丁的旧棉衣,塞进了最靠近心脏的那一层暗袋里——让这些沾着泪痕的墨迹,在离他心跳最近的地方栖身安眠。
面条已经温了。他端起粗糙的陶碗,没有片刻犹疑,夹起一大口送入嘴里,接着是第二口,第三口……面条软塌塌滑过舌尖,味如嚼蜡,只有粗糙涩口的质感,唯一的滋味竟是满口的湿咸。
咸涩的液体大滴大滴坠落碗中,与那点微薄的热气混在一处,无声地、汹涌地溢满碗沿——那水面下早已深藏的汹涌苦涩终于翻滚而上,再无需任何掩饰地,一口一口,将少年咽了进去。
窗外,雪似乎下得更大了,天地间只余下一种颜色,茫茫无际的白,将悲声轻轻覆盖。